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利用拉萨市1960-2010年的逐月气象观测资料,对旅游气候主要组成要素气温、相对湿度、风速、降水、日照等特征进行分析。基于月均气象数据计算温湿指数THI和风效指数K,确定THI和K对应后的拉萨市各年逐月旅游气候舒适度及等级。结果表明:1)拉萨市旅游气候很舒适的月份极少出现,较舒适期出现在6-9月。3-5月和6-9月体感不舒适,12月-翌年2月旅游气候极不舒适。2)拉萨旅游较适宜期(6-9月)存在的天气、气候障碍包括:紫外辐射强,空气含氧量低,雷暴天气活跃。  相似文献   

2.
30年来西安市气候舒适度变化对旅游客流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综合气候舒适指数及相关气候和旅游客流量数据,构建国内外旅游气候模型,分析西安气候舒适度变化对旅游业的影响。结果显示:1)气候舒适度变化对城市国内外旅游有重要影响,综合气候舒适指数每变化1个单位国内及入境游客量将增加或减少1.852万人次和35.263万人次;2)30年来西安市年综合气候舒适指数呈上升趋势,气候舒适度...  相似文献   

3.
利用乌鲁木齐1962-2011年的月气温、降水、相对湿度、风速、日照时数等影响旅游气候舒适度资料,对其进行年际、年内变化规律分析。在计算温湿指数(THI)、风寒指数(WCI)和着衣指数(ICL)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新的综合气候舒适度评价模型,分析乌鲁木齐市综合旅游气候舒适度,划分出适宜于旅游的季节。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5-9月为适宜旅游期,4月为年内旅游从不适宜到适宜的过渡期,10月为年内旅游从适宜到不适宜的转变期,11月至翌年3月为不适宜旅游期。近50 a以来,乌鲁木齐市气温升高、风速降低、降水量增加、相对湿度基本保持稳定,气候特征呈暖湿化趋势,有利于吸引更多的游客,并增加了游客出游期间的舒适度;冬春季气温的升高,使全年中适宜旅游的时间增加,对旅游业发展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青海省旅游气候舒适性评价及不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71-2000年的气候数据,对青海省气候舒适性进行了评价,得出如下结论:河、湟谷地气候条件最优,旅游适宜期为5~8月,3月和10月舒适度稍差,11月~次年2月为旅游不舒适期;柴达木地区旅游最适宜期为6~8月,4月、10月、11月~次年3月气温降低,进入旅游不舒适期;祁连山、青海湖地区适宜期只有7、8月,三江源最...  相似文献   

5.
吉林省旅游气候舒适度时空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候舒适程度、持续时间以及在吉林省的时空差异,直接影响吉林省不同地区的旅游业的发展。文中利用吉林省29个站点1961-2009年近50年的气候资料,采用风寒指数、舒适度指数、着装指数等指标,对吉林省各地区不同月份旅游气候舒适度进行了分析,并利用偏离度模型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吉林省旅游气候舒适度进行时空差异分析。得出吉林省大部分地区最舒适月份为5~9月份,只有少数地区舒适期较短为6、7、8三个月,东、中、西部存在一定时空差异。  相似文献   

6.
北京旅游气候舒适度与客流量年内变化相关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气候舒适度是影响旅游地开发的重要因素,旅游气候的舒适性及持续时间,直接影响到旅游季节的长短及客流量的年内变化。本文利用近30年气候资料,对北京市旅游气候舒适性进行了评价,划分了旅游活动的适宜性等级和时段分布;结合近3年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客流量的年内变化,计算了客流量月指数并划分了旅游活动的淡旺季;在对气候舒适度与若干虚拟因子数值化的基础上,采用OLS方法建立了客流量月指数与气候舒适度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入境游客年内变化主要受气候影响,入境旅游月指数气候弹性系数1.2218%;国内旅游不仅受气候舒适性影响,还受7~8月暑假以及2月春节的影响,客流量月指数气候弹性系数为0.2633%。本项研究,为北京市客流量年内变化预测、旅游地开发、景区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气候变化对旅游舒适度有一定的影响,文中以泰山、黄山、华山、庐山、峨眉山、五台山、崆峒山等七座名山为代表,利用其1955-2010年的逐日气象资料,计算了旅游舒适度的变化,统计了旅游舒适期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并分析了舒适度年际变化对全球温度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近56a来,我国七座名山适宜旅游的天数均呈增加趋势,表现为适宜旅游开始时间提前,结束时间推后;2)在全球变暖背景下,七座名山温度和旅游舒适度的变化与全球温度变化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这说明我国名山旅游舒适度变化对全球气温变化的响应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50年来北京旅游气候舒适度变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温湿指数、风寒指数、着衣指数、综合舒适指数及50年气候统计资料,对北京旅游气候舒适度变化进行了分析和描述。结果显示:50年来各月气候舒适指数大致都经历了两个阶段的变化,其中各月温湿指数和风寒指数先下降后上升,着衣指数先上升后下降;1958-2008年各时段温湿指数、风寒指数、着衣指数各舒适等级平均持续时间长度存在较...  相似文献   

9.
新疆热点旅游城市旅游气候资源评价及分类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气候资源是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基本因子。本文利用新疆多年的气象统计资料,通过对风效指数、温湿指数及由此确定的隶属度的测算,来定量分析新疆重点旅游城市的旅游气候资源,得出每个城市适宜旅游的季节,并且将这些城市分为五个旅游气候类型,希望能给旅游者出行和旅游部门制定规划提供一些科学的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不同气候区1704份有效问卷统计数据为依据,利用单要素评价模型,综合分析了潜在游客选择旅游目的地的天气偏好及感知态度。结果表明:气候的空间异质性影响游客出行行为,绝大部分受访者喜欢阳光灿烂、温暖宜人的气候,但当居住地具有不舒适的极端气候特征时,潜在游客会喜欢与之相反的舒适气候,如冷干地区的人群偏好小雨湿润气候,而高温地区的人群则偏好冰雪天气;旅游地气候特征对潜在游客出行决策影响重要,但其影响程度远低于景观质量及安全性等因素;居住地气候特征不同,其潜在游客选择目的地的感知与态度也不同。总体而言,居住地气候舒适度越低,旅游地气候因素对潜在游客选择目的地的影响就越大,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11.
为应对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定量评价气候要素对春小麦生长的影响,运用模糊数学理论和滑动平均模拟法,利用前人建立的气候适宜度模型,进行春小麦气温、降水、日照隶属度模型和气候适宜度模型的研究。结果表明:春小麦全生育期气温、降水适宜度呈下降趋势,而日照无明显变化趋势。生育期内日照适宜度最高,气温次之,降水适宜度最低。苗期降水适宜度最低,抽穗期次之,气温适宜度苗期最低,变异系数最大,表明苗期的降水和气温是影响春小麦生长的关键,其次是抽穗期。降水是制约旱地春小麦生长最关键的气候因素,且气候适宜度随气候变化呈下降趋势,并在各发育阶段和年际变化过程中都呈不稳定波动状态,对春小麦生长具有极显著的负效应。全球气候变化增加了黄土丘陵区春小麦生产的气候风险。  相似文献   

12.
运用生态足迹理论对环渤海经济圈从1996年到2005年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期间环渤海经济圈以及其中三省二市的发展均处在生态赤字状态,尤以能源足迹的赤字最大,并且生态赤字在逐步扩大;河北、辽宁、山东三省的生产足迹相对于它们的生态足迹存在盈余,并且耕地足迹的盈余最大;三省和两市在资源和产业结构上存在互补和差异性。在此基础上,对环渤海经济圈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三省两市进一步加强分工协作,进行优势互补,对资源和产业进行优化、整合,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3.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蒙古高原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全球监测与模型研究组(GIMMS)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对蒙古高原地区1981-2006年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进行了研究,并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角度,分析了植被覆盖变化的原因。1981-2006年蒙古高原的植被覆盖时空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带性特征,森林区及荒漠区植被覆盖呈现小幅下降趋势,草原区呈现上升趋势,蒙古高原NDVI分布从东北向西南、从高原南北边缘地带向中心地带呈明显的规律性变化:高原东北部的大兴安岭地区NDVI最高,蒙古国北部的杭爱山脉次之,西南部荒漠区的NDVI最低。研究表明: 植被覆盖变化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蒙古高原地区的降水变化是植被覆盖变化的重要原因,森林砍伐、河套耕作及城镇化等人类活动则是导致具有相似气候条件的内蒙古与蒙古国植被覆盖变化区域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人体舒适度指数预报体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利用河西走廊东部武威市 1 971 - 2 0 0 0年气象资料 ,统计分析各气象要素的变化规律 ,并探讨其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 ,在国内外有关研究基础上 ,结合本区域特殊的气候状况 ,建立了人体舒适度指数的计算方法和相应的预报等级 ,并进行了效果检验和参数订正 ,可以满足气候相似地区城市环境气象预报业务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我国北方16000年来气候变迁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对两个典型剖面孢粉资料的对应分析,计算出我国北方16000年来温度变化典线。并对温度、湿度变化的过程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对未来气候变化趋向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