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3 毫秒
1.
孔媛媛 《农业与技术》2013,(10):102-102
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后,接着实施了防风治沙工程,三北四期工程等。对人类的生态环境均有所改善,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梨树县纵观了近lOa的防风治沙情况总结了存在的问题并阐述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
浅谈沙棘栽培管理技术和防风治沙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棘对沙土地区的沙土治理工作意义重大,其可以通过对风速廓线改变、垂直风速幅度增加、风沙流结构的改变实现防风治沙的目的。要想实现沙棘的防风治沙首先要做好其栽培管理工作,沙棘在干旱地区或者是在半干旱地区与落叶松、樟子松等混合种植,能够更好地实现水土保持,所以其被称为防风治沙的生物武器。本文首先对沙棘的防风治沙作用进行了论述,然后对其栽培管理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沙地云杉林生态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沙地云杉林的天然分布、个体生态、种群生态、群落生态、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通过了解国内外沙地云杉研究现状和最新进展,从而为在高起点上制定沙地云杉研究计划,为我国防风治沙、改造西部退化地区生态环境、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等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4.
多年来宁夏人民同风沙做斗争的事业一直没有停止过,也曾出现了不少治沙的创新技术,比如:方格草障,农田防护林网等,也探索引进了不少沙生植物,比如:花棒、红柳、沙打旺等。近几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加大了资金投入,增强了治沙力度,取得了可喜成绩。但因沙漠面积大,危害范围广,某些地方仍有死角,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沙进人退的现象。通过多年来的生产实践和调查研究,我们认为,枣树是防风治沙的优良树种,在这里我们专论枣树的防风治沙效益。1枣树根系发达沙漠中因缺水,一般植物不容易成活,要想治理沙漠,首选树种应该是耐干旱、需水少,在缺水的…  相似文献   

5.
沙地造林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防风治沙工作一直是丰宁县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沙地造林是是沙地改造,实现全面绿化的重要举措。本文主要研究了在河北丰宁气候、立地条件等特定的环境中,进行治沙造林的技术要点,总结实践经验,以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海晏县青海湖周边流动沙丘造林固沙技术、防风阻沙林带造林技术等进行了技术问题探讨,为青海湖周边防沙治沙工程营造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根据多年生产实践经验,从风沙成因和风沙演变规律入手,提出防风因沙的技术措施,对于改进山东防沙治沙工作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马建波 《农村科技》2014,(10):63-64
<正>为使巴里坤县防护林体系可持续发展,体现防护林体系的防风、防沙、改善生态环境和防止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效能,需大力发展建设防护林体系。一、林带防风作用林带的防风作用,取决于2个互相制约的因素。一是从林带上空越过的气流,在林带背风面下沉的速度和距离;二是气流穿过林带后能量减少的程度。1.林带结构与防风作用林带结构是指组成林带各林木的枝叶,在整个林墙上分布的层次和密集程度,它直接与树种组成和宽度有关。根据林带外貌和透光孔隙分布状况,可  相似文献   

9.
新地-麻黄沟高速公路沙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地—麻黄沟高速公路地处乌兰布和沙漠东南缘,风沙运动具有往复式移动的特点,一年四季都能形成沙害,属重度沙害地段。本文在分析公路路域范围的地形地貌特点和沙害成因、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沙漠地区高速公路沙害防治的原则,认为综合运用工程治沙、植物治沙、化学固沙技术,建立以工程防沙体系为主,工程防沙体系与植物防沙体系相结合的综合防沙体系,最终形成植物防沙体系是沙漠地区高速公路沙害防治的根本措施,并提出了防沙体系结构、功能、防护宽度配置的一般模式和建设技术,旨在为我国沙漠地区高速公路防沙体系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0.
随着植树造林防风治沙事业的蓬勃发展,退耕还林工作的不断深入,新增幼林面积逐年增加。为了更好地利用土地资源,充分发挥林间空地的利用率,根据退耕还林政策的要求,结合实验机械林场的实际情况,实施了林草间作这一集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一身的好项目,达到了降低营林成本、  相似文献   

11.
采用DES梯度风观测系统对金塔县滴灌生物固沙林、砾石沙障、仿真植物沙障和PLA沙障4种固沙模式的风速进行野外观测,分析不同固沙模式的防风效益。结果表明:1)设置沙障可以明显降低风速,风速降低幅度:PLA沙障>仿真植物沙障>滴灌生物固沙林>砾石沙障。2)滴灌生物固沙林下风向林带边缘和中间林带内10~30 cm高度,风速减弱明显;砾石沙障布设在沙丘顶部对风速减弱较在平整地块强。3)地表粗糙度:PLA沙障>滴灌生物固沙林>仿真植物沙障>砾石沙障。本研究为当地生态环境治理和防沙治沙工程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水土流失治理不仅是技术问题,也是一个法律问题。根据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实践,以法规政策为依据论述了我国水土流失治理的法律规定,包括综合治理,建立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和防风固沙体系;坡耕地的治理;水土流失治理的组织实施以及水土流失治理责任制等  相似文献   

13.
为了给分布在新疆的白刺科植物的防风固沙、改良盐碱地、改善生态环境和综合开发应用方面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笔者从白刺科植物的分类、生态效益、综合开发利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阐述了在新疆分布的白刺科植物的生物治理措施,最终达到防风固沙、改良盐碱地及保护绿洲等生态效益,同时,药用和营养保健品等方面的综合开发应用。其研究结果为新疆白刺科植物的分类、修复受损生态系统功能、经济和药用价值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以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防风固沙功能辐射效益为研究目标,提出了其辐射效益计算方法,并分析了其时空流动特征。  方法  基于遥感数据和气象数据,采用风蚀流失量模型和沙尘空间传输模型,评估了2000—2019年白芨滩自然保护区防风固沙功能的辐射效益变化情况。  结果  白芨滩自然保护区下风向区域的沙尘沉降量呈逐渐下降趋势,其中,沙尘沉降量由2001年的3.22 × 108 t逐渐减少至2019年的1.99 × 107 t,2019年沙尘沉降量仅为2001年的6.18%;该自然保护区防风固沙率稳步上升,由2001年的55.65%升至2019年的74.83%,增长了19.18%。不同辐射范围的沙尘沉降量均呈逐渐减小趋势,如辐射范围等级为 ≤ 6的区域(沙尘传输距离 < 508.5 km),沙尘沉降量由2001年的2.03 × 107 t逐渐减少至2019年的4.25 × 106 t。近20年沙尘沉降减少量最大的3个行政区为陕西省、山西省和河南省,其沙尘沉降减少量分别为5.45 × 106、4.49 × 106、4.06 × 106 t。以陕西省为例,2001、2004、2007、2010、2013、2016、2019年沙尘沉降量分别占该行政区近20年沙尘沉降总量的11.38%、9.83%、5.33%、4.37%、2.96%、1.78%、1.24%;近20年沙尘沉降减少量超过106 t的行政区还包括湖北省、河北省、山东省、湖南省、安徽省、江西省,分别为3.62 × 106、2.70 × 106、2.55 × 106、2.31 × 106、1.77 × 106、1.14 × 106 t。受沙尘灾害影响较弱的行政区主要有福建省、浙江省、天津市等8个行政区。  结论  该自然保护区下风向区域的沙尘沉降量呈逐年下降趋势,且不同行政区和不同辐射范围等级区域内的沙尘沉降量均呈逐渐减小趋势,防风固沙率呈逐渐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5.
河西走廊中部农田防护林防风效应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单个农田林网的防风度为28.2%,而大面积连片农田防护林体系的建成,区域性防风效应更加显著。与建设初期相比,张掖、临泽和高台3县(市)的总防风速度为42.8%,年大风日数降低68.4%,年沙尘暴日数降低66.1%  相似文献   

16.
银川绕城高速公路边坡绿化的若干生态学问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结合高速公路的环境特点及边坡绿化的功能,对银川绕城高速公路的边坡绿化植物的选择与物种多样性,边坡绿化植物的防风固沙和水土保持功能,边坡植被恢复的生态学机制,边坡绿化的地方特色和民族文化内涵等若干生态学问题进行了简要综述,并对边坡绿化工程的实施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通过2种非均匀结构林带对风速效应比较,探索低覆盖度的防护林结构模式,为干旱区防风固沙林建植提供参考。在风洞内布设覆盖度25%和30%的前密后疏结构的仿真防护林带,测定在6 m/s和10 m/s风速的林带水平与垂直方向风速,分析风场变化模式。结果表明,覆盖度30%林带与25%的防风效能差异不显著(P>0.05),相同覆盖度林前与林后的风速降低率差异显著(P<0.05)。覆盖度25%的防护林带对6 m/s风速降低率>10 m/s的分别有88.32%和80.52%的观测点的风速降低;有2个较为明显的减速区,林带前2倍树高,第1个林带的第1行与第2行之间区域,即距第1行之后1~2H范围的风速降低最大。相同风速下,覆盖度25%的风速减速区较30%的面积大。覆盖度25%的林带降低风速率最大为83.38%,是覆盖度30%的风速降低率的1.11倍,25%覆盖度的前密后疏林带降低风速明显。适宜林带结构可提高低覆盖防护林效能。  相似文献   

18.
山西不同立地条件的生态桑树林栽植模式构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桑树具备防风固沙、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园林绿化、矿山修复、边坡护理、观光采摘等多种生态功能。为进一步探讨山西发展桑树林、改善修复生态环境的可行性,对桑树的特性、功能和效益进行分析,并结合山西黄土丘陵沟壑区、黄土丘陵阶地区、土石山区、冲积平原区等4类不同立地条件下存在的生态问题,构建了10种生态修复功能型桑树林栽植模式。  相似文献   

19.
吉林省西部地区,由于所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形成大量风沙土,春季多风季节,风沙危害,严重影响春耕播种。长期以来,我省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采取措施,防风固沙,为检验数十年防风固沙的实际效果,我们利用不同时期(1959年和1978年)航片,调查研究沙土动态状况,即是否进一步产生沙化,以期为吉林省农业环境规划及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沙地治理上,忽略了沙丘的环境资源的作用,往往把沙丘作为治理对象,利用各种措施把其拉平。沙丘是风作用于流沙的结果,沙丘形成后,成为风障,使风的强度下降,方向改变,这不仅使风的剥蚀作用下降,甚至消失;而且气流携带流沙的能力下降,流沙在沙丘的下风向下降沉积,沙丘增大,阻沙作用增强(正反馈作用)。所以说沙丘是风制风障、沙成沙阻,是沙区防风固沙的重要资源。沙丘还改变地表的小气候,使热量,温度及蒸散条件发生分异,为植被的多样性创造了条件,沙丘的阴坡比地带偏冷润,阳坡比地带偏干热,这是沙地非地带性植被形成及植物非地带性分布的根本原因。调查发现浑善达克沙地东段,维持乔灌木生存的水分主要来源于2m左右的土层,所以这些乔灌木能在草原地区生存主要是沙丘为其提供了逃避干旱胁迫的条件。因此沙丘是很好的环境资源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