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羊的屠宰加工过程中卫生状况直接影响到肉品的卫生质量,了解新疆羊的传统屠宰与规范化屠宰各环节中的微生物污染现状.[方法]选择新疆羊屠宰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规范屠宰场和传统屠宰场,对羊胴体表面以及屠宰各工序、屠宰环境进行采样,测定其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指标.规范屠宰羊胴体清洗前、清洗后共350个样,环境采样35个,刀具采样14个,屠宰工人手采样15个,按照GB/T4789.2 -2010《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GB/T4789.3 -2010《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方法测定.[结果]规范屠宰羊胴体清洗前、清洗后的表面平均菌落总数为3.36和3.13 Logcfu/cm2(P <0.05),而传统屠宰羊胴体表面平均菌落总数为3.54 Logcfu/cm2;规范屠宰羊胴体清洗前后的表面平均大肠菌群为2.60和2.47LogMPN/cm2(P> 0.05),传统屠宰的平均大肠菌群为2.84 LogMPN/cm2.[结论]传统屠宰的羊胴体表面微生物污染程度比规范屠宰的胴体表面微生物程度高.  相似文献   

2.
对新疆某个具有代表性的传统屠宰场刚宰杀完毕的23头牛胴体和宰杀后1~2 h间的17头牛胴体及羊屠宰车间入口处、中间过道处、出口处三个区间的36头羊胴体表面进行采样。按照GB/T4789.2—2003和GB/T4789.3—2003分别进行了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两项微生物指标的测定。同时,还调查了各个车间不同位置空气的污染状况。以NY 5044—2008《无公害食品牛肉》和NY 5147—2008《无公害食品羊肉》作为参考。结果表明,传统牛羊屠宰场屠宰的牛羊胴体表面微生物污染程度较高,屠宰车间空气质量状况较差,影响了牛羊肉肉品的卫生质量。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林芝市藏猪屠宰过程中微生物的污染状况,明确微生物关键控制点,对林芝市某屠宰场屠宰后不同阶段的藏猪胴体,以及屠宰过程中屠宰车间地面、排酸车间地面、清洗用水和刀具、工人手套等各接触面中的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肠杆菌科、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屠宰后藏猪肉胴体表面菌落总数为340.00 CFU/cm2,大肠菌群...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奶茶零售店调配饮品的微生物污染情况.[方法]通过国家标准方法测定奶茶零售店调配饮品的菌落总数、大肠菌群、乳酸杆菌、霉菌和酵母,分析不同品牌、饮品种类、配料、季节等因素对奶茶饮品微生物含量的影响.[结果]零售奶茶中微生物含量较高,细菌总数在102 ~ 105 CFU/ml,而瓶装奶茶中未检出.配料中食用冰块是奶茶中细菌的重要来源,而春夏秋季节样品微生物含量显著高于冬季样品.[结论]部分奶茶店奶茶饮品中细菌总数含量较高与原料和食用冰等的微生物污染有关,需要严格执行卫生操作规范的程序.  相似文献   

5.
应用国标法对石棉县畜禽定点屠宰场屠宰的60份生猪胴体体表样品进行菌落总数检测.结果表明,生猪胴体表面样品中菌落总数的超标率达31.7%.这说明石棉县畜禽定点屠宰场屠宰的卫生质量达标率相对较差,因此需要进一步改善屠宰生产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冷藏车不同距离(200、300、400、500 km)运输过程中车厢温、湿度,猪胴体温度,猪胴体表面菌落总数变化及群落演替规律。[方法]在冷藏车车厢内部固定GPRS远程温、湿度实时记录仪,监测并记录运输途中车厢温、湿度变化。在猪胴体后腿肉部位插入并固定插入式中心温度记录仪,实时检测并记录运输途中猪胴体中心温度变化。采用菌落计数方法研究猪胴体流通过程中菌落总数变化。采用16S rRNA测序方法研究流通过程中猪胴体表面微生物群落演替。[结果]除500 km组外,各组冷藏车温度都低于12℃,运输过程温度波动较小,呈平稳恒定或缓慢下降趋势。菌落总数与运输距离密切相关,200 km组菌落总数最低,超过200 km后,300、400、500 km 3组菌落总数均有显著增加。随着运输距离的增加,菌落总数增加,不同部位间菌落总数差异逐渐缩小,直至各部位菌落总数无显著差异。16S rRNA测序结果显示:工厂起点微生物群落丰度较高,经运输、分割等操作后各组群落丰度减少,且各组均出现丰度不同的腐败菌,如不动杆菌属、假单胞菌属、肠杆菌属、索丝菌属和莫拉氏菌属等。[结论]猪胴体流通链末端微生物污染较严重,尤其是从物流中心到销售终端,人为操作引入了假单胞菌污染,故冷链末端需加强低温控制,避免因温度控制不到位使腐败菌爆发性增长导致猪肉腐败变质。  相似文献   

7.
[目的]冷鲜鸡生产工艺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乳酸作为冷却水中添加的消毒剂,研究了消毒时间对冷鲜鸡肉卫生和品质的影响.[结果]消毒20 min时,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和霉菌的去除率均达到95%以上,再延长消毒时间不仅对微生物含量的去除效果不明显,而且会影响冷鲜鸡肉的嫩度和肉色等品质指标.[结论]该研究可以为冷鲜鸡的生产工艺的设计与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伊宁市生鲜乳中主要微生物的含量,为散装生鲜乳销售环节的卫生质量安全检测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针对新疆伊宁市8个不同片区售奶站进行采样,研究不同季节生鲜乳中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数、芽孢总数和耐热芽孢总数的含量变化。[结果]2014年6月~2015年5月期间,伊宁市8个售奶站的生鲜乳在感官方面色泽、滋味、气味均正常,且不存在凝块、沉淀、肉眼可见异物现象;主要微生物含量指标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数、芽孢总数和耐热芽孢总数分别为:3.08×105~8.48×105CFU/m L、1.5×105~8.1×105MPN/L、21~75 CFU/m L和3~8 CFU/m L,均符合国家标准。但散奶户所销售的生鲜乳中检查出微生物的含量要明显高于售奶站的鲜乳。[结论]新疆伊宁市部分奶站所售生鲜乳中主要微生物含量各项指标整体均符合国家标准,反映出伊宁市生鲜乳卫生管控整体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冰鲜鸽加工过程中,控制微生物污染以提高冰鲜鸽的加工品质。[方法]对冰鲜鸽加工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微生物污染情况进行普查,分别对车间空气、接触面、工人手、刀具、预冷水及加工过程中的鸽胴体进行取样,运用传统微生物培养方法培养和计数,找出冰鲜鸽加工过程中的潜在污染源及关键控制点。[结果]冰鲜鸽加工过程中微生物控制的关键点主要有车间空气(开膛间、风冷间)、包装间接触面、工人手及预冷工艺过程。[结论]根据试验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即加强生产过程中的卫生控制,制定实施严格的卫生标准操作程序,同时优化预冷过程减菌工艺、设备,以有效控制冰鲜鸽初始微生物污染水平。  相似文献   

10.
原料奶生产环节微生物污染分析及防控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原料奶生产环节微生物菌落总数的变化规律,确定防控微生物污染的有效措施。【方法】通过测定原料奶生产各环节微生物菌落总数,分析微生物污染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研究不同奶牛乳房清洗消毒方式、舍弃奶量、贮存温度、运输条件等对原料奶中微生物菌落总数的影响,进而获得有效防控微生物污染的措施。【结果】奶站设备的卫生状况是造成不同奶站原料奶中微生物菌落总数存在明显差异的原因,奶牛乳房卫生状况、设备的卫生状况及贮存运输条件是造成同一奶站不同环节微生物存在明显差异的原因。温水清洗后擦干再用质量分数0.1% KMnO4溶液消毒奶牛乳房并擦干后,原料奶中菌落总数由未清洗时的2.65×104 cfu/mL降低到2.56×103 cfu/mL。舍弃奶量超过40 mL时,原料奶菌落总数小于1.00×103 cfu/mL,并趋于稳定。相同贮存时间下于0~4 ℃条件下贮存奶样中的微生物菌落总数增长较缓慢。4 927次收奶记录中的1 054 次微生物抽检记录显示,奶温越高、运输距离越长原料奶中微生物菌落总数越多。【结论】采取改善奶站设备卫生水平、温水清洗擦干后消毒奶牛乳房并擦干、机械挤奶前舍弃多于40 mL奶、将原料奶快速冷却至0~4 ℃贮存以及缩短运输距离、减少贮运温度波动等措施,均可有效控制原料奶的微生物污染。  相似文献   

11.
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哺乳动物显微受精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从注射部位、精子状态、精子发生、卵子状态、卵子激活等方面阐述了影响显微受精的主要因素,并指出了在我国开展显微受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试管开花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莹  林庆良 《北京农业》2007,(36):46-49
植物试管开花的研究越来越受关注,本文主要从不同外植体、植物激素、营养水平和环境因素4个方面说明对植物试管开花的影响及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盘锦冬季日光温室小气候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俊和 《农学学报》2015,5(11):113-117
为了进一步提高设施农业气象服务水平,对盘锦地区冬季日光温室小气候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天气条件下日光温室各月气温日变化趋势相似,均呈“单峰”曲线型。晴天和多云天气日光温室内相对湿度昼高夜低;阴天和雨雪天日光温室内相对湿度变化比较平稳。不同天气条件下冬季日光温室室内总辐射最大值出现月份不同,有无草帘对温室内总辐射值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4.
相思树种的体外繁殖及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从茎尖的培养、器官发生和体细胞胚胎发生3个方面详细综述了国内外近30年来相思树体外繁殖的研究进展,并分析总结了相思树基因工程育种的研究近况,从而提出了相思树体外繁殖及基因工程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认为只有在阐明相思树体外再生的生化、生理机制的基础上,才能对其体外繁殖进行有效的控制,进而促进更多、更有价值的林木基因工程新品种的培育.   相似文献   

15.
我国苜蓿抗霜霉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霜霉病的症状和发生规律及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提出苜蓿霜霉病的防治更侧重于“防”,更依赖于科学的田间管理与草地利用等综合防治措施,即牧草混播、合理施肥、合理利用、搞好田间卫生、种子处理,最后指出了苜蓿育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我国苜蓿褐斑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苜蓿是农牧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牧草之一。苜蓿褐斑病是由苜蓿假盘菌引起的一种最常见的世界性豆科牧草病害,对它的研究多数集中于褐斑病的田间病情调查与病原菌的鉴定。近年来,由于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国内的研究者开始对褐斑病进行一些比较深入的研究,本文对苜蓿褐斑病的研究进展做一介绍,不仅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同时还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我国有关的科技人员和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17.
对适宜新辟桃园的除草剂品种进行了比较,筛选并研究了合理的混用技术。在所选的5 种药剂中,克芜踪的速效性最好,但持效期短。用20% 克芜踪3 000m l/hm 2 喷施,药后10天,杂草平均株防效和鲜重防效达91.1% 和96.2% ;药后15 天,杂草开始复生,防效下降;药后60 天株防效和鲜重防效降至35.4% 和67.7% 。草甘膦系列的除草净度高、防效持久,但药效发挥较缓慢。用41% 农达5 250m l/hm 2,药后20 天株防效和鲜重防效达90.7% 和93.1% ;药后60 天株防效和鲜重防效仍达94.0% 和93.7% 。克芜踪、草甘膦系列除草剂与禾耐斯(乙草胺)混配,能互补长短,提高药效。混用后,克芜踪防效提高2% ~8% ;农达、草甘膦防效提高2% ~5% 。人工锄草株防效和鲜重防效仅为70.6% 和84.1% ,且山地表土层松动后易造成水肥流失。  相似文献   

18.
2007年广西玉米引种试验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加快广西玉米新品种的推广步伐,2007年继续在我区玉米主产区对29个已通过外省审定的品种进行引种试验。结果表明,引入的新品种多数产量较高,但品质和综合抗性表现较差,其中耕源14、东单68号、郑单518、中单808和遵玉205等5个品种综合性状表现优良,通过了广西普通玉米品种引种试验,可在广西适宜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9.
中国植物源农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与传统的化学农药相比,植物源农药具有低毒、低残留、环境友好等特点,因此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主要综述了中国几类主要的植物源农药(杀虫剂、杀螨剂、杀菌剂、除草剂)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前景,以期为今后植物源农药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吴永军  倪永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440-18442
[目的]利用低毒纳米硒对小白菜进行补硒。[方法]利用水浴法在表面活性剂辅助下制备表征纳米硒;将红色纳米硒用于小白菜补硒试验,并使用邻苯二胺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样本含硒量、回收率和稳定性,分析低毒纳米硒对小白菜进行补硒的可行性。[结果]经过纳米硒补硒的小白菜含硒量平均为5.326μg/g,比未经补硒的小白菜含硒量提高了6倍多。试验回收率在97.84%~100.47%,样本在24 h内稳定,补硒效果明显。[结论]该研究为富硒蔬菜的开发与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