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测定研究了14个品系和用其做的15个杂交组合沉降值的杂种优势。证明:小麦品质性状沉降值在杂交F1代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15个组合F1代的沉降值平均为63.7ml,较其14个亲本沉降值平均55.57ml高8.13ml,杂种优势率为17.74%表现极显著。不同品系的沉降值配合力有差异,选择性沉降值配合力高的品种做亲本,可以选出沉降值特殊配合力高的优质组合,杂交小麦利用品质优势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冬小麦粒叶比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9个冬小麦品种按5×4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组配20个杂交组合,对小麦粒叶比的杂种优势和遗传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小麦粒叶比表现出一定的杂种优势;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方差均达极显著水平,说明亲本的粒叶比差异及杂交互作均对F1代产生遗传差异,该试验中石6021、农大99260080等的一般配合力较大,石6021×农大99260080、鲁麦14×济南17等组合的特殊配合力较大,产生了较强的杂种优势;粒叶比遗传符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型,但以加性效应为主,其遗传决定度达87.65%,狭义遗传力为64.71%;在高粒叶比品种选育上应重视高粒叶比亲本筛选利用和杂交后代的早代选择。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新疆AL型三系杂交小麦亲本间配合力及其杂种优势关系,利用稳定不育系8份,恢复力强的恢复系9份,按照NCⅡ不完全双列杂交(8×9)设计配制72个F1杂交组合,对亲本及杂交组合的7个农艺性状进行配合力效应和杂种优势分析,再根据亲本性状和一般配合力划分杂种优势类群。结果表明,三系小麦杂交组合中普遍存在产量和产量性状杂种优势,针对强优势组合的亲本选择,双亲之一一般配合力(GCA)或双亲GCA之和为正值且相对较大;相关性分析表明,中亲优势与父本和母本GCA值之和呈极显著正相关,父本和母本的GCA相关性大于特殊配合力(SCA)相关性。针对6个性状的GCA效应值和性状表型值分别进行聚类分析表明,配合力距离远的亲本组配可能出现强优势杂交组合的几率较大,性状表型值距离较远的两个亲本同一性状之间的优势互补也可以在后代中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将17个亲本划分为4个和5个类群,为后续AL型杂交小麦强优势杂交组合的配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普通小麦与斯卑尔脱小麦种间杂交,分析了普通小麦和斯卑尔脱小麦各性状杂种优势及配合力.试验结果表明,普通小麦和斯卑尔脱小麦种间存在较强的杂种优势.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同一性状不同亲本或同一亲本不同性状间一般配合力有明显差异,同一性状不同组合或同一组合不同性状间特殊配合力也存在明显差异.双亲一般配合力与杂种优势及F1性状值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双亲都具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或产量构成因素各性状一般配合力互有高低,而且能互补,产生强优势组合的概率较高.杂种优势并非完全由组合特殊配合力效应所决定,有些组合特殊配合力效应较小,仍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5.
陆地棉芽黄品系在棉花杂种优势上的利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室以陆地棉芽黄突变品系作为指示性状,对品种间F_1杂种优势利用效应的研究已连续进行了三轮四次试验,都表明芽黄品系与常规品种间的杂种F_1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F_1的产量结构和常规品种的相类似,铃数、铃重和衣分等三个主要产量构成因素中,铃数对产量的直接贡献最大,其次是衣分和铃重。7月15日~8月10日间的棉铃脱落率对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有一定影响。配合力效应分析表明,特殊配合力高的杂交组合有较高的杂种优势,而特殊配合力效应伍与一般配合力有密切相关关系,即双亲一般配合力高的,杂种F1优势也高。试验结果证明,陆地棉芽黄品系在杂种优势利用中有一定增产作用,并有其标记基因效应。  相似文献   

6.
小麦收获前种子发芽敏感性配合力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肖文言  徐风 《作物学报》1993,19(6):501-508
选用5个收获前穗发芽敏感性不同的白皮小麦亲本品种,进行双列杂交,研究了发芽敏感性的配合力。结果表明:小麦收获前种子发芽敏感性同时受加性和非加性基因效应影响,而加性基因效应起主导作用;亲本品种发芽敏感性的一般配合力存在极显著差异,杂交组合的特殊配合力和反交效应方差则有时显著,有时不显著;白皮小麦杂交当代种子,以  相似文献   

7.
南亚的小麦育种工作者试图培育抗长蠕叶斑病的小麦新品种。有关南亚小麦品种长蠕叶斑病抗性的配合力研究较少。本研究测定了9个小麦亲本的长蠕叶斑病抗性,评价了其特殊配合力和一般配合力。用9个亲本杂交得到了36个群体。在尼泊尔的Rampur田间评价了F1、F2代及其亲本。  相似文献   

8.
杂交小麦新品种绵杂麦168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在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研究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继2003年第1个育成并通过国家审定的杂交小麦新品种绵阳32号之后.2007年又育成温光型两系强优势杂交小麦新品种绵杂麦168并通过国家和四川省品种审定。其不育系MTS-1、恢复系MR168以及杂交组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的技术鉴定和四川省种子站组织的田间质量检验。绵杂麦168杂种优势强、产量高、品质好、抗病性突出、适应性广泛,在四川及长江上游地区具有重大推广应用价值,它将是通过四川省审定的第1个、通过国家审定的第2个杂交小麦新品种.并使我国在杂交小麦研究与应用领域继续保持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9.
小麦湿面筋含量和面筋指数的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4个强筋和4个中弱筋小麦品种为亲本通过NCⅡ设计,配制正反杂交32个组合,对其湿面筋含量和面筋指数的杂种优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湿面筋含量的杂种优势较低,面筋指数的杂种优势较高.仅有2个组合的湿面筋含量具有正向优势且不显著,其余30个组合均为负向优势,并有5个组合达到了显著水平;有26个组合的面筋指数具有正向优势...  相似文献   

10.
杂种优势是指两个遗传基础不同的亲本,如不同品系、不同品种甚至不同种属间杂交所得的杂种一代在生长势、生产力、抗逆性、生理生化特性和生长发育状况等方面优于双亲的现象,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杂种优势的成功利用是种子产业得以诞生和发展的技术基础,对作物育种和农业生产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具有很高的商业应用价值。杂种优势群是指遗传基础广泛、遗传变异丰富、具有较多的有利基因、较高的一般配合力、农艺性状优良的育种基础群体,是在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作用下经过反复重组,种质互渗而形成的活基因库,从中可以不断地分离筛选出高配合力的优良自交系。杂种优势模式是指两个不同的杂种优势群之间具有较高的基因互补效应,具有较高的特殊配合力,相互杂交后产生强杂种优势的模式。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54个芝麻杂交组合,10个性状的杂种优势与配合力效应关系研究表明:芝麻杂种优势普遍存在,而且超显性优势较强,其优势顺序依次为单株产量>单株蒴数>果轴长>株高,其它性状优势较小.各性状的杂种优势与其特殊配合力效应均呈显著的正相关.杂种优势主要由其特殊配合力效应提供.但某些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很小,甚至为负值,其杂种优势表现也很明显,这主要是由于亲本一般配合力效应中包括很大部分杂种优势效应.因此,在选配强优组合时,除了考虑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外,亲本的优势效应也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12.
结球甘蓝全株重和叶球重是其产量性状的重要构成因素。研究其配合力和杂种优势表现,对甘蓝杂交育种和创制高产结球甘蓝杂交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6×7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对结球甘蓝产量性状的配合力效应和F1代杂种优势表现进行了分析,并基于SSR标记对13个亲本进行了聚类分析和遗传距离计算。结果表明,亲本880014、739和12119的产量性状一般配合力效应好,可作为优良的亲本材料。产量性状特殊配合力效应值高的组合为15109×01-20、12119×01-20、1602×13127和15109×739;产量性状杂种优势好的组合是1344×99011、1344×739、15109×739和12119×01-20。综上,15109×739和12119×01-20是具有增产潜力的优良组合。在中等遗传距离条件下,杂交组合产量性状特殊配合力好,杂种优势强。  相似文献   

13.
王明理 《作物学报》1985,11(3):146-158
本文利用2(不育系)×6(恢复系)两组亲本杂交的12个杂种及其相应亲本材料,研究了20个品质及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对配合力进行了多重比较。结合本试验结果对供试亲本进行了具体评价,并讨论了配合力与杂种优势的关系以及在配合力方面亲本选配的问题。首次提出了单位面筋沉淀值的概念。  相似文献   

14.
<正>杂交种亲本改良是提高杂种优势应用水平的必经之路,杂交玉米发展的初期从品种间杂交改变为自交系间杂交,大幅度提高了杂交种的产量,而自交系的继续改良得益于亲本配合力和杂种优势群理论的运用和推动,使杂交玉米的产量在几十年里持续提高,至今仍然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在作物杂种优势利用的数量遗传学原理中,配合力理论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杂交玉米育种工作数十年的经验总结,又是后来杂种优势群理论的基础,配合力理论的建立和发展使杂交亲本的选育和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种业》2008,(2):41-41
2008年1月1日,从国家小麦改良中心绵阳分中心(绵阳农业科学研究所)传来喜讯,我国又诞生了第2个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杂交小麦品种。这是继2003年育成中国第1个杂交小麦新品种“绵阳32号”之后,绵阳近日又诞生的中国第2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杂交小麦品种——“绵杂麦168”。这标志着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使得中国在杂交小麦研究与应用领域继续保持世界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6.
Using of AFLP Marker to Predict the Hybrid Yield and Yield Heterosis in Rice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利用AFLP分子标记对46个水稻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继而研究分子标记遗传距离与按照NC设计获得的195个杂交组合的产量及特殊配合力的相关性,探讨预测杂种优势的可能性。结果表明:(1)通过UPGMA聚类分析(图3),可将供试材料分为16个类群,并把来源不明的品种(系)划分到相应类群中,从而对这些材料进行初步鉴定。可见,AFLP分子标记是检测类内品种间遗传差异的有效方法,为水稻品种(系)亲本选配提供理论依据。(2)分子标记遗传距离与杂种产量优势、F1产量、特殊配合力之间都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介于0.3235-0.7713之间。但相关程度还不足以预测杂种优势。增效座位和减效座位以及使用与杂种优势有关的QTL连锁标记位点可能提高杂种优势的预测能力,但最终解决,将依赖于杂种优势遗传机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几个抗条锈病小麦品种杂交组合的杂种优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邦发 《种子》2004,23(9):21-24
利用来自不同生态环境的5个抗条锈病品种,组配了10个小麦杂交组合,对杂种一代的不同性状进行了杂种优势以及和双亲平均值的相关性作了分析.结果表明,杂种一代的多数性状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杂种优势,产量性状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8.
自Sprague和Tatum(1942)提出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概念以后,对玉米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和育种工作起了很大的作用。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测定,成为培育新组合的必不可少的环节。愈来愈多的事实证明,一个优良的杂交玉米组合,双亲自交系必须具有优良的一般配合力,而且具有良好的特殊配合力。随着育种水平的提高,一般配合力的相对重要性有逐渐提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Ga糯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利用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设计,以3个经遗传改良的Ga糯玉米自交系为父本,与8个糯玉米自交系进行杂交。对24个杂交组合进行农艺性状鉴定,分析Ga糯玉米自交系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效应。结果表明,父、母本各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效应均达极显著差异。Ga糯玉米自交系具有良好的配合力,其中,CM327的一般配合力效应比较高,其组配的杂交种在产量、穗长、行粒数等性状上具有明显优势,具有很好的杂优利用潜力。Ga糯玉米自交系的选育利用,有助于糯玉米种质的扩增与杂种优势的利用。  相似文献   

20.
利用5×4格子方的20个小麦杂交组合(F1)及相应的亲本,研究了株高、千粒重等6个性状的杂种优势、显性程度、配合力及遗传力,结合本研究结果,重点对蚰包、农林10号衍生物冬协2号和G/230以及矮变一号等几个矮秆亲本及其组合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