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对分离自典型大肠杆菌病变和粪便的45株E.Coli通过4日龄雏鸡人工感染试验建立了大肠杆菌病的人工感染模型,并对菌株的致病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4日龄雏鸡颈部皮下接种0.2ml菌液,接种后,前65h内雏鸡死亡率≥60%的菌株为强致病力菌株;死亡率<60%,或出现典型大肠杆菌病变为中等致病力菌株;试验期不引起雏鸡死亡也无病变者为无致病力大肠杆菌。试验的13株分离自粪便的苗株,2株为中等致病力,11株为无致病力;32株分离自典型病变的菌,9株为强致病力菌,15株为中等致病力,8株为无致病力。  相似文献   

2.
鸡副粘病毒毒力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新城疫病毒毒力判定的标准方法进行了鸡副粘病毒分离株CN98F8,T99F4,Y98F9致病性试验,结果3株病毒的最小致死量致死鸡胚的平均死亡时间(MDT)分别为70.8,61.4,64.8,1日龄雏鸡脑内按种致病指数(ICPI)分别为1.89,1.81和1.81,6周龄非免疫雏鸡静脉接种致病指数(IVPI)分别为2.62,2.62和2.60,表明这3株鸡副粘病毒均具有与新城疫病毒速发型相类似的  相似文献   

3.
用鸡空肠弯曲菌(Campytobacecriejun:)对1日龄SPF(Spciic-pathogenfrce)雏鸡进行感染实验。随机将60只1日龄SPF雏鸡分为4组,那和对照组,每组15只。分别用含菌7.5X108CFU/ml、7.5x104CFU/ml,7.5×102CFU/ml布氏肉汤菌液经口时t、J、I组接种。接种后分别于2、4、6,8、10日踏踏机取3只/组、经剖构观察病理变化;从心血、肝、胆汁、脾、肠内容物分离病原菌,测量肠道内物空肠弯曲菌菌数。得出以下结论;经口接种3.75x102CFU空场弯曲菌即可造成1日龄SPF雏鸡感染发病;感染鸡的主要病理变化为肝脏表面有点状,条索状或片状出血,同时伴有形状不规则大小不等的黄白色坏死灶,盲肠膨大充满气泡,十二指肠、空肠、直肠粘膜有散在的小出血点,首选检苗材料为胆汁、其次是脾、肝等器宫。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分离自典型大肠杆菌病变和粪便的45株E.Coli通过4日龄雏鸡人工感染试验建立了大肠杆菌病的人工感染模型,并对菌株的致病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4日龄雏鸡颈部皮下接种0.2ml菌液,接种后,前65h内雏鸡死亡率≥60%的菌株为强致病力菌株;死亡率〈60%,或出现典型大肠杆菌病变为中等致病力菌株;试验期不引起雏鸡死亡也无病变者为无致病力大肠杆菌。试验的13株分离自粪便的菌株,2株为中等致病力,1  相似文献   

5.
不同血清型鸭疫里氏杆菌分离株的部分特性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前,国外已报道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laanatipestifer,RA)已存在21个血清型(1~21)[1,2,3]。我国也已发现多个血清型RA,但由于缺乏相应的参考菌株,除1型和2型被明确外,其它血清型未能指定编号,但被分成几类,并暂时命名为CAU3、CAU4和CAU5型,以便与1型和2型相区别;另外还有少量分离株不属于1、2、CAU3、CAU4、CAU5型[4]。为使血清型命名标准化,本试验以1~19型鸭疫里氏杆菌参考菌株为标准,采用本菌分型的常用方法,对国内分离株进行了研究,并…  相似文献   

6.
病死雏鸡的病原分离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送检的31只病死雏鸡中分离出30株致病菌,其中沙门氏杆菌27株,分离率90%,大肠杆菌6株,分离率20%。对其中5株沙门氏杆菌和4株大肠杆菌进行了系统生化鉴定及血清型鉴定,证实5株沙门氏菌中鸡白痢沙门氏杆菌占60%(3/5),鸡伤寒沙门氏杆菌占40%(2/5),4株大肠杆菌中O22株,O61株,O1151株。对分离菌进行了雏鸡致病力及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7.
禽病原性大肠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临床剖检、生化试验和伊红美蓝鉴别培养基鉴定共分离到14株大肠杆菌,以每分离菌株10^8菌落形成单位(CFU)气管接种1日龄雏鸡5羽,根据接种后7d内死亡和病变状况,确定高致病性菌株为10株、中度致病性菌株为3株、低致病性菌株为1株,分别占71.43%、21.44%、7.13%。  相似文献   

8.
鸽新城疫病毒的分离及其生物学特性测定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用SPF鸡胚从疑似鸽新城疫(鸽ND)病鸽群中分离到一株病毒QL株,该病毒株能凝集鸡红细胞(RBC),这种凝集作用能被抗新城疫病毒(NDV)阳性血清抑制;用抗NDV单抗PEG夹心ELISA测定分离株为阳性。分离株经肌肉注射能使鸽发病和死亡,出现与自然发病鸽一致的症状和病变,但肌注SPF鸡只感染,不见临床症状。对该分离株作进一步生物学特性鉴定,按照国际上规定的NDV毒力判定标准,测定了该毒株最低致死量致死鸡胚的平均死亡时间(MDT)、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ICPI)和6周龄雏鸡静脉接种致病指数(IVPI),结果MDT为105小时、ICPI为1.33、IVPI为1.0。试验结果表明本分离株为鸽新城疫病毒。  相似文献   

9.
为改进大肠杆菌血清型鉴定方法,用5株标准菌株在96孔U型板上进行微量凝集试验,优选了反应及观察条件:每孔中加50μL菌体抗原(浓度为1.5×109-2.0×109个菌/mL)和50μLO抗原单因子血清(稀释度从1/10-1/80)混合,于37℃反应1.5-2h,阳性结果可在黑色背景上清晰观察到片状凝集。试验各株均与原血清型一致。用此法对17株来自山东某地的鸡大肠杆菌进行了血清型鉴定,结果O78为5株,O365株,O1314株,O703株,与以前用常规方法对该地区菌型鉴定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10.
鹅副粘病毒毒力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新城疫病毒毒力的判定标准是根据国际上规定的三项指标,即最小致死量致病鸡胚平均死亡时间(MDT)、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ICPI)和6周龄非免疫雏鸡静脉接种致病指数(IVPI)^「1」等加以评价。作者从实验室分离到的11株鹅副粘病毒中选取了其中的3株,即HG97C5、YG97F11、YG98-2C4,按照新城疫病毒毒力判定的标准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病性试验,结果3株鹅副粘病毒的MDT分别为56.7、52.0、53.2,ICPI分别为1.64、1.69、1.70,IVPI分别为1.62、2.6、2.6,表明这3株鹅副粘病毒均具有与新城疫病毒速发型相类似的毒力。同时,我们也应用鹅胚和鹅按照研究新城疫病毒毒力的方法进行了相应的毒力试验,结果,这3株鹅副粘病毒最小致死量致死13日龄鹅胚的平均死亡时间分别为68.8、67  相似文献   

11.
从两个具有典型症状的发病的肉雏鸡群采集病料,用5日龄鸡胚卵黄囊接种,分离到两株病毒(SGAE9401和SGAE9402),经中和试验,琼扩试验,雏鸡感染试验及鸡血清学保护试验,确诊所分离到的病毒为禽传当性脑脊髓炎病毒,从而首次从病原学角度证实了该病在四川省的存在。  相似文献   

12.
鸽新城疫病毒野毒PB9601株的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不同方法测试了从新城疫患鸽分离到的新城疫病毒(NDV)野毒PB9601株的致病性。结果,该毒株对1日龄SPF雏鸡的脑内接种致病指数为2.00,对6周龄SPF鸡静脉接种致病指数为0.00;该毒株对6周龄左右鸽有很强的致病性,有的血清中已有一定量的抗鸽NDV抗体;经SPF鸡胚传13代的尿囊液病毒对鸽的半数致死量约为12个TCID50。由此认为,PB9601株NDV是对鸡致病性很弱但对鸽呈高度致病性的毒株,可作为国内鸽NDV强毒的参考株。  相似文献   

13.
一只2岁龄公鸽在其泄殖腔后部皮肤上发现一结核病灶(直径15mm),从皮肤结构病灶和粪便中分离出血清2型禽分枝杆菌,分离的光滑圆形(SmD)变异株(4.9×10^6CFU)和粗糙粒状(RG)变异株(3.7×10^7CFU)静脉接种鸡,用RG变异株接种的鸡在接种后第39天死亡,用SmD变异株脾肿大,用SmD变异株接种鸡的肝,脾和肺中,观察到许多白色结构病变,而用RG变异株接种的鸡没有观察到大体病变,从  相似文献   

14.
鸽新城疫野毒株的分离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杨瑛  张长印 《畜牧与兽医》1998,30(5):198-200
对分离的G1、G2、G33株鸽新城疫病毒进行了电镜检查、致病性指数测定、血凝试验(HA),与鸡新城疫Lasota毒株的交叉血凝抑制试验(HI)、致病性试验。测得鸡胚半数感染量(EID50)分别为10-8.41,10-7.53,10-7.83;鸡胚最小致死量(LD)均为10-4;鸡胚平均致死时间(MDT)分别为80h,90h,96h;1日龄雏鸡脑内致病指数(ICPI)分别为1.60,1.50,1.55;分离毒株与Lasota毒株和其相应血清的交叉凝集抑制试验有明显差异。将分离毒株分别接种1月龄鸽各3只,4~10d全部出现典型神经症状,15d内死亡。结果表明所分离的3株病毒为鸽新城疫病毒,在抗原性上与鸡新城疫病毒存在一定差异,对鸡也有一定致病力。为制定防制措施,研制鸽新城疫疫苗,控制新城疫流行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禽霍乱基因缺陷菌株双型联合免疫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C48-1株(血清型为5∶A)用化学诱变剂亚硝基胍(NTG)处理,从3000多个克隆中筛选出9株链霉素依赖性基因缺陷型菌株(Cstd株),经20代连续回复突变测定,除1株外,其余8株表型稳定。将8株Cstd株用小鼠做毒力比较试验,其中5株加注链霉素表现毒力,不加注链霉素则不表现毒力;用小鼠做免疫力测定,其中Cstd-1和Cstd-7能保护10个最小致死量(MLD)同型强毒菌的攻击。将Cstd-1株与另一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P1059株(血清型为8∶A)的链霉素依赖型菌株Pstd-6混合,用小鼠做双型联合免疫试验,结果小鼠能抵抗C48-1和P1059两株强毒菌混合培养物10个MLD的攻击,保护率达100%。  相似文献   

16.
北京鸭大肠杆菌病及灭活菌苗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1-7周龄北京鸭中分离出29株大肠埃希氏菌,经血清学鉴定分别属血清型O1(1/29),O2(5/29),O8(1/29),O23(1/29),O53(1/29),O23(9/29),O138(2/29)及未鉴定血清型(9/29),其中血清型O1和O2经皮下接种对1周龄和3周龄鸭有很致病力,所引起的病理变化主要有心包炎和肝周围有纤维性渗出,利用血清型O2菌株制备的灭活菌苗和加铝胶灭菌苗免疫10日龄  相似文献   

17.
为鉴定一株引起水貂发病的致病菌,本研究从患病水貂肺脏中分离获得一株优势菌,分别对该分离株进行形态、生化和培养特性研究;分子生物学和血清型鉴定;半数致死量测定。结果表明,该分离株为血清G型水貂源绿脓杆菌;分离株16S rRNA基因序列与已知的绿脓杆菌相应序列同源性为99.16%;分离菌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_(50))为1.17×10~6CFU,对水貂的LD_(50)为1.5×10~8CFU。  相似文献   

18.
选择含O1、O2、O78、O88、O111五个血清型鸡大肠杆菌的以蜂胶为佐剂制成多价灭活苗苗。以不同免疫单位接种雏鸡,经筛选最佳免疫剂量8×10‘0细菌含量(CFU)/羽。试验表明,雏鸡抗大肠杆菌母源抗体15日龄降至临界水平,此时免疫最佳。免疫后15日抗体达到高峰,3×CD50(半数死亡量)攻毒保护率达100%。  相似文献   

19.
为了验证大肠杆菌分离菌的致病性,采用经人工感染试验证明对小鼠有致病力的分离株进行动物回归试验。结果表明,各试验剂量组均引起仔猪腹泻,临床症状典型,从试验病猪回收到大肠杆菌,血清型鉴定证实与攻毒菌一致。试验的分离菌对供试仔猪具有致病力。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掌握山东地区水貂出血性肺炎流行情况,从2012年山东省内多个养貂社区进行水貂出血性肺炎流行病学调查。从病貂中分离获得48株绿脓杆菌,分别测定了分离株的生化特性、血清型以及部分菌株对小鼠与水貂的半数致死量(LD50),同时运用Eric-PCR方法对分离进行了进行分型。结果显示,48株分离菌株与标准菌株生化特性基本一致,血清型G型为36株,血清型Ⅰ型为7株,血清型C型为4株;48株分离株大多数对恩诺沙星最敏感;动物试验显示,48株分离株对小鼠与水貂均能致病,所选4株分离株对小鼠与水貂的LD50有差异,且水貂对所选菌株显著敏感于小鼠;分子分型分为13个基因型。结果表明,该地区水貂出血性肺炎病原呈现遗传多样性。本试验为水貂出血性肺炎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