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猪肉品质特征的形成原理   总被引:53,自引:0,他引:53  
肌肉的化学组成及代谢是肉质特征形成的生化基础。肌肉颜色取决于肌红蛋白的氧化还原状态及氧结合量 ;肌肉嫩度与肌纤维状态、结缔组织的含量和组成、肌内脂肪含量以及肌肉内蛋白分解酶等因素有关 ;肌肉风味取决于风味物质的种类和含量以及肌内脂肪的性质 ,膻味来源于雄烯酮和粪臭素 ;肌肉系水力是影响猪肉的颜色、风味和嫩度的重要因素。系水力的高低取决于肌肉 pH和肌肉脂质的氧化程度。本文对上述内容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二花脸和大约克夏公猪不同发育时期睾酮分泌特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随机选取 3,2 0 ,30 ,90 ,12 0和 180日龄纯种二花脸和大约克夏公猪各 4头 ,屠宰后采取血样和睾丸组织样 ,测定血清和睾丸组织中睾酮含量。结果表明 ,90日龄前 ,两品种公猪血清睾酮水平均维持在较低水平 ,血清睾酮水平从 90日龄开始 ,随日龄增加二花脸公猪极显著升高 (P〈0 0 1) ,而大约克夏公猪的则从 12 0日龄开始显著上升 (P〈0 0 5 )。二花脸公猪的血清睾酮水平显著高于大约克夏公猪 (P〈0 0 5 )。不同日龄的公猪睾丸组织中睾酮含量的变化与血清睾酮水平的变化趋势相反 ,3日龄时睾丸组织中睾酮含量最高 ,以后随日龄增加而下降 ,二花脸公猪在 2 0和 90日龄时急剧下降 (P〈0 0 1) ,大约克夏公猪 90日龄前随日龄显著降低 (P〈0 0 5 ) ,90日龄后保持相对稳定。睾丸组织中睾酮含量二花脸公猪极显著低于大约克夏公猪 (P〈0 0 1)。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阉割对生长期公猪的生长、胴体性状和肌肉品质的影响。【方法】选取36头全同胞雄性仔猪,根据配对原则分成18对,每对随机抽出1头在5周龄时阉割,另1头作对照。5、12、21和30周龄时空腹称重,采集血液测定血清睾酮含量;21、30周龄屠宰测定胴体性状,采集背最长肌样品,用近红外扫描和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方法测定肌内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结果】12、21和30周龄时,未去势公猪的血清睾酮含量极显著高于去势公猪(P0.01);21周龄时,去势公猪的体重高于未去势公猪(P0.05),但在30周龄时,未去势公猪体重极显著高于去势公猪(P0.01),21和30周龄时,去势公猪平均膘厚、板油重和脂肪率极显著高于未去势公猪,平均皮厚和瘦肉率极显著低于未去势公猪(P0.01);30周龄时,未去势公猪胴体重、前蹄重和眼肌面积显著地高于去势公猪(P0.05);21周龄时去势公猪肌内脂肪含量高于未去势公猪(P0.05),背最长肌肌肉部分饱和脂肪酸(SFA)和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极显著高于未去势公猪(P0.01)、但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极显著低于未去势公猪(P0.01),公猪血清睾酮含量和肌内脂肪含量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但与C16:0、C18:1、MUFA及C18:0和PUFA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和正相关(P0.01)。【结论】公猪阉割后,血清睾酮水平降低,从而影响公猪的生长和胴体性状以及肌肉脂肪酸组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适于绵羊瘤胃液和肉鸡粪中痕量吲哚、粪臭素测定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肉鸡日粮中分别添加饲用抗生素、葡萄糖酸和乳果糖,收集13~15、20~22、33~35和40 ~41日龄肉鸡的粪;采集绵羊饲喂前(记为0h),饲喂后1.5、3、6和9h的瘤胃内容物.[结果]色谱条件,流动相:乙腈:水,流速1mL/min,柱温30℃,激发波长270nm,发射波长350nm,梯度洗脱;方法具有分离时间短(10 min以内),样品处理简单、分离度好、灵敏度高(吲哚142.8 ng/mL,绝对量2.142 ng/15 μL;粪臭素1 ng/mL,绝对量0.015ng/15 μL)的特点.葡萄糖酸组、乳果糖组肉鸡粪中吲哚含量在肉鸡34~36日龄时达到高峰值,抗生素组肉鸡粪中吲哚含量随日龄呈现上升趋势;从粪臭素含量来看,40 ~41日龄时肉鸡粪中含量有所增加,其中,饲用抗生素组、乳果糖组增加最明显,葡萄糖酸组增加最少.绵羊瘤胃液中吲哚含量在饲喂后1.5h达到最高值,饲喂800 g精料日粮时含量极显著高于饲喂400 g精料日粮,其余各时间点两种日粮之间差异不显著;而瘤胃液中粪臭素含量在饲喂后3h达到最高值,且饲喂800 g精料日粮时含量都有高于饲喂400 g精料日粮时.[结论]肉鸡粪中的吲哚、粪臭素含量不仅与日粮有关,还与肉鸡的日龄有关.饲喂两种水平的精料补充料时绵羊瘤胃液中吲哚、粪臭素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基本相似;高精料饲喂后1.5 ~9 h内,瘤胃液中的粪臭素含量普遍升高.  相似文献   

5.
牟琪  冯贤辀  蔡栋  徐永健  龚婷 《南方农业学报》2022,53(11):3276-3284
【目的】综合分析不同日龄去势对从江香猪肉质性状的影响,为从江香猪最佳去势日龄的确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12头20日龄从江香公猪,分为25日龄去势组(C25d组)、120日龄去势组(C120d组)、180日龄去势组(C180d组)和未去势组(UC组),统一饲养管理至240日龄屠宰,参照NY/T 821—2004《猪肌肉品质测定技术规范》测定肉质性状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肉质综合评分模型,并结合ELISA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香猪膻味物质含量及参与代谢膻味物质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C25d组的肌肉pH24 h显著高于C120d组(P<0.05,下同);肉色评分中,UC组和C25d组显著高于C180d组和C120d组;剪切力和肌肉脂肪含量与肉色恰好相反,表现为C180d组和C120d组显著高于UC组和C25d组;肌肉水分含量表现为C25d组>UC组>C180d组>C120d组;肌肉蛋白含量表现为C120d组显著高于C180d组、C25d组及UC组。以主成分分析构建肉质性状综合评分模型,从10个肉质指标中提取出3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100.00%),第一主成分包括肉色、剪切力、肌肉水分含量和肌肉脂肪含量,第二主成分包括pH24 h、大理石纹和滴水损失,第三主成分包括pH45 min、熟肉率和肌肉蛋白含量;从江香公猪肉质综合评分排序为C25d组>UC组>C180d组>C120d组。去势时间对从江香公猪肝脏和脂肪中的雄烯酮含量,以及脂肪、背最长肌和肝脏中的粪臭素含量影响均不显著(P>0.05,下同);但背最长肌中的雄烯酮含量表现为C25d组显著低于C120d组和UC组。粪臭素代谢关键酶CYP2E1基因在C120d组、C180d组和UC组从江香公猪的肝脏中均有表达,且组间差异均不显著。【结论】不同去势时间对从江香公猪肉色、剪切力、肌肉脂肪、肌肉水分和肌肉蛋白均存在影响。从江香公猪25日龄去势的肉质较好,错过该时间或考虑动物福利则建议不进行去势为宜。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以可消化氨基酸为基础配制的5种日粮对蛋鸡粪中吲哚、粪臭素和挥发氨等臭气化合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应用氨基酸平衡的低蛋白日粮饲喂蛋鸡,鸡粪中吲哚、粪臭素和粪氨含量比对照组分别降低了37.98%、42.61%和53.95%,比玉米-棉粕-菜籽粕组分别降低了64.38%、76.84%和69.91%,差异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用菜籽粕和棉菜籽粕日粮饲喂的蛋鸡,粪中有机酸含量高于大豆粕日粮(P<0.05),说明杂粕日粮虽然对蛋鸡生产性能影响不大,也降低了饲料成本,但同大豆粕日粮相比,粪中臭味物质的排放量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薰衣草精油对绵羊瘤胃液吲哚和粪臭素含量的影响.[方法]选用5只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体重35kg左右的哈萨克公羊,试验采用自身对照设计.每只羊均先进行对照试验,再分别进行添加0.5、1.00mL/(d·羊)薰衣草精油的试验,薰衣草精油分早、晚2次添加于混合精料中.[结果]日粮中添加0.5和1.00mL薰衣草精油降低绵羊瘤胃液各时间点吲哚含量(P<0.05);添加0.5mL薰衣草精油使绵羊瘤胃液各时间点平均粪臭素含量降低16.51;(P<0.05),而添加1.00mL薰衣草精油使绵羊瘤胃液各时间点平均粪臭素含量提高6.74;,表明不同剂量薰衣草精油对绵羊瘤胃液中粪臭素含量的影响各不相同.[结论]日粮中添加0.5mL薰衣草精油可显著降低瘤胃液吲哚及粪臭素含量.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主动免疫对公猪肝脏脂肪代谢关键基因转录水平和酶含量的影响,选用36头公猪随机分为对照组、免疫组和手术组(n=12),测定血清睾酮、甘油三酯、血糖及肝脏组织中脂肪代谢关键酶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肝脏组织关键基因mRNA表达变化。结果显示:GnRH主动免疫后公猪血清甘油三酯含量呈上升趋势,血清睾酮含量显著下降(P0.05)。与对照组公猪相比,免疫去势显著提高肝脏脂肪酸合成酶(FAS)及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含量(P0.05),且显著提高肝脏FAS、ACC、微粒体甘油三脂转运蛋白(MTTP)基因mRNA表达水平(P0.05),显著下调激素敏感酯酶(HSL)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PPARγ)基因mRNA表达水平(P0.05)。但免疫公猪血清甘油三酯含量及肝脏FAS、ACC、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mRNA表达仍显著低于手术去势公猪相应指标(P0.05)。上述结果表明,GnRH主动免疫提高了公猪肝脏脂肪合能力,但其脂肪合成能力仍低于传统手术去势公猪。  相似文献   

9.
野公猪与鄂西黑母猪杂交一代猪与2种家猪生长性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的17头杂交野猪(野公猪×鄂西黑母猪)、21头长白猪和22头大约克猪的初生重、30日龄重及平均日增重以及杂交野猪从出生到6月龄各阶段的体重及平均日增重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杂交野猪的公猪和母猪的初生重、30日龄重及平均日增重均分别低于长白猪的公猪和母猪,也低于大约克猪的公猪和母猪,且差异极显著(P<0.01);杂交野公猪的初生重、30日龄重和60日龄重均与杂交野母猪差异不显著(P>0.05),但6月龄重低于杂交野母猪,且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睾酮和氟他胺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与血清炎症因子的调节作用。方法主动脉病理切片行HE染色和Masson氏三色染色。血浆睾酮采用Advia Centaur免疫检测系统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和白细胞介素6采用放射免疫测定,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结果雄兔去睾丸后血浆睾酮水平显著降低,补充十一酸睾酮(每2周6mg/kg)使血浆睾酮恢复到正常水平,而且十一酸睾酮这一作用不受雄激素受体拮抗剂氟他胺的影响。去睾丸雄兔补充十一酸睾酮显著减小动脉粥样斑块的面积和内膜厚度,并使斑块纤维帽增厚、胶原含量增加。然而,同时补充雄激素受体拮抗剂氟他胺使去睾丸雄兔动脉粥样斑块的面积和内膜厚度增加,并使斑块纤维帽厚度减低、胶原含量下降。与假手术高脂喂养雄兔比较,去睾丸雄兔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显著升高;去睾丸雄兔补充十一酸睾酮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较单纯去睾丸雄兔明显降低;去睾丸雄兔同时补充氟他胺与十一酸睾酮,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水平再次显著升高。结论睾酮与氟他胺可以调节雄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与斑块的稳定性,并影响其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是中国的重要外来入侵和检疫性害虫, 对各地的蔬菜和花卉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明确极端高温(45℃)对西花蓟马存活率、繁殖力以及体内海藻糖、山梨醇含量的影响,为西花蓟马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置45℃条件下高温热激西花蓟马当代成虫、2龄若虫2 h,经过24 h变温模式22℃(4 h)-25℃(8 h)-28℃(4 h)-25℃(8 h)培养后再进行一次45℃ 2 h的热激处理。研究热激处理后其亲代、F1代和F2代的种群参数(亲代各虫态存活率、雌成虫寿命,F1和F2代种群数量、存活率、性比)以及2龄若虫和成虫体内海藻糖和山梨醇含量的变化。【结果】45℃ 2 h高温热激两次后,西花蓟马各个虫态的存活率均小于50%,且预蛹和蛹的存活率为0,成虫的存活率最高为41.38%,显著高于其他虫态(1龄若虫存活率为5%,2龄若虫存活率为21.36%)(P<0.05);西花蓟马2龄若虫和成虫在45℃高温条件下热激2 h两次后,其亲代雌成虫寿命和繁殖力均明显降低,且F1代也受到较大影响, F1代种群数量、存活率、性比(♀﹕♂)显著降低,但F2代种群有所恢复,另外热激处理西花蓟马成虫的雌成虫寿命及繁殖力在亲代、F1代中都明显高于热激处理2龄若虫(P<0.05);西花蓟马亲代成虫和2龄若虫在45℃热激2 h两次后其体内的海藻糖含量明显降低,并且影响到F1和F2代种群体内的海藻糖含量,另外热激处理亲代成虫其体内海藻糖含量低于热激处理亲代2龄若虫的海藻糖含量, 且F1和F2代与亲代趋势相同(P<0.05);西花蓟马亲代成虫和2龄若虫在45℃热激2 h两次后其体内的山梨醇含量明显升高,热激亲代成虫的山梨醇含量高于热激2龄若虫体内的山梨醇含量,且这种热激处理能够影响到后代种群体内山梨醇的含量,F1和F2代体内山梨醇含量的变化趋势与亲代相同(P<0.05)。【结论】45℃极端高温处理不仅对西花蓟马亲代的生长发育、繁殖和生理生化产生了明显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延续到了子代(F1、F2代)的不同发育阶段。同时,西花蓟马对极端高温的应对与其体内的海藻糖、山梨醇的含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5种气候生态型割手密F_1和F_2杂种的耐旱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干旱是甘蔗生产中重要的逆境因子,严重影响甘蔗产量和品质。甘蔗野生资源割手密具有抗逆性强、宿根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研究其后代耐旱性,筛选耐旱种质,为培育新型抗旱亲本、实现甘蔗新品种突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5种生态类型割手密与云瑞系列创新亲本、国外种以及国内种的杂交F_1、F_2代材料共36份,采用温室人工控水胁迫的方法,于甘蔗拔节初期设置正常供水(作对照)、轻度胁迫和重度胁迫3个处理。分别测定3个处理条件下甘蔗叶片质膜透性(plasma membrane permeability,PMP)、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叶绿素(chlorophyll,CHL)、可溶性蛋白(soluble protein,Pr)、脯氨酸(proline,Pro)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酶活性7个生理生化指标,利用模糊隶属函数法、聚类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综合评价割手密后代在不同程度水分胁迫下的耐旱性表现。【结果】水分胁迫下甘蔗叶片的PMP、MDA含量、Pro含量、SOD和POD酶活性升高,CHL含量和Pr含量降低,变化幅度因甘蔗基因型及水分胁迫程度差异而不同;隶属函数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程度水分胁迫下,割手密后代的耐旱能力不同,F_1代耐旱性较强,综合抗旱能力超过双亲的个体比例为82%,远高于F_2代;聚类分析表明,所有材料在轻度水分胁迫下可分为4大类群,其中,Ⅰ和Ⅱ类耐旱性最好,Ⅳ类次之,Ⅲ类耐旱性最差且全为F_2代材料,F_1代均分布于耐旱性较好的Ⅰ、Ⅱ、Ⅳ类群。重度胁迫下可分为3大类群,Ⅰ、Ⅲ类耐旱性较强,Ⅱ类耐旱性最差,F_1代(除云割F_108-473外)均分布在耐旱性较强的Ⅰ、Ⅲ类群;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不同程度水分胁迫下,各指标与耐旱性间的关联度不同。轻度胁迫下,关联度依次为PODSODPMPMDAPrCHLPro;重度胁迫下关联度依次为SODPrCHLPODPMPMDAPro。【结论】36份割手密F_1和F_2杂种材料中,云割F_108-536、云割F_211-179、云割F_211-8、云割F_108-474、云割F_108-398、云割F_108-254、云割F_211-261、云割F_211-151、云割F_108-538、云割F_108-391、云割F_211-188、云割F_211-37、云割F_107-150、云割F_211-258和云割F_211-90耐旱性较强,为强耐旱种质,可在甘蔗抗旱亲本培育及抗旱育种中加以重点利用;割手密耐旱特性在不同世代中的遗传表现不同,F_1代耐旱性强于F_2代;割手密后代耐旱性强弱与其父本割手密的气候生态类型、地理位置及海拔无明显相关性;PMP、MDA含量、CHL含量、SOD和POD酶活性5个生理生化指标与甘蔗耐旱性关联度较高,是耐旱性评价的优良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甘蓝与甘蓝型油菜的六倍体杂交种为桥梁与甘蓝型油菜回交,从回交种的自交后代中选育理想的甘蓝型油菜个体,是将甘蓝遗传成分转入甘蓝型油菜的一种新策略。调查多份甘蓝型油菜与六倍体的可交配性及杂交种后代的育性,并以油菜菌核病抗性为例,以验证该策略在甘蓝型油菜遗传改良中的应用潜力。【方法】用菌核病抗性较强的野生甘蓝与甘蓝型油菜中双9号进行种间远缘杂交,采用胚挽救及染色体加倍技术创建A~nA~nC~nC~nC~oC~o六倍体。通过调查六倍体与9份甘蓝型油菜的杂交结实率,分析六倍体与甘蓝型油菜的可交配性。通过调查六倍体与9份甘蓝型油菜的杂交种F_1的自交、自由授粉结实率和菌核病抗性水平,反映杂交种F_1代的结实能力以及目标性状的改良情况。【结果】经鉴定,六倍体含有20条A基因组染色体和36条C基因组染色体,即染色体组成为A~nA~nC~nC~nC~oC~o。该六倍体同时具有甘蓝亲本和甘蓝型油菜亲本中双9号的遗传物质,其自交结实率和自由授粉结实率分别为5.6和8.6粒/角。六倍体与9份甘蓝型油菜杂交的结角率在69.1%—92.9%,每角粒数介于4.7-10.5,不同基因型的甘蓝型油菜与六倍体杂交结果率和每角粒数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所调查的9份杂交种F_1的花粉育性达到正常水平,但自交结实率和自由授粉结实率分别为11.4-20.7粒和19.9-26.1粒,基因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001),自交结实率和自由授粉结实率之间相关性显著(r=0.67*,P0.05)。综合2013和2014年的茎秆菌核病抗性鉴定数据,六倍体相对于中双9号的相对感病度为0.47,9份甘蓝型油菜的相对感病度在0.94—1.26,亲本基因型之间抗性水平差异显著(P0.0001)。9份杂交种F_1的相对感病度为0.56—1.10,均介于对应的双亲之间,且与甘蓝型油菜亲本的抗性水平显著相关(r=0.78*,P0.05)。其中5份杂交种F_1的相对感病度显著低于对应的甘蓝型油菜亲本(P0.05),即其抗性水平相对于原甘蓝型油菜亲本获得明显提高。【结论】A~nA~nC~nC~nC~oC~o六倍体有一定的结实能力,与甘蓝型油菜的可交配性受油菜基因型显著影响,但均易获得具有较好(一定)结实性的杂交种后代,目标性状在杂交种一代获得显著改良。  相似文献   

14.
【目的】甘蓝型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pol CMS)在中国已被广泛应用于杂交种育种,其育性恢复程度表现出受1对主效基因的控制,并受微效修饰基因的影响。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方法挖掘育性恢复位点,并对候选基因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通过芸薹属60K SNP芯片对308份甘蓝型油菜自然群体进行基因型分型,并用pol CMS系301A作母本,与上述材料分别进行杂交得到308份F1,每份F-_1分别于2013年和2014年进行种植,每年2次重复,于始花期根据花粉育性和花蕊发育情况调查F1植株的育性等级,同时对测交父本自然群体进行群体结构分析和亲缘关系评估,并结合测交父本的基因型分型结果和F_1的育性等级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从GWAS分析中显著的SNP左右100 kb区间或与显著SNP处于同一单体型块(R~20.5)的区间内预测候选基因,并对候选基因进行QTL比较分析和单体型或等位基因的效应分析。【结果】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年F_1的育性等级存在显著差异(P0.01),但相关分析发现,两年的育性等级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52,P0.001)。群体结构分析显示,所有测交父本被分为3个亚群(冬性、春性和半冬性),亲缘关系分析发现,任何2个材料之间平均亲缘关系值为0.072,73%的任意材料间亲缘关系值小于0.1,其中,约53%的材料亲缘关系值为0。GWAS分析共检测到13个与育性恢复程度显著关联的SNP,构成了6个候选区间,分别位于A01、A09、C03、C06和C08 5条染色体上,单个SNP解释的表型变异介于2.53%—9.96%。从中共预测到6个与育性恢复位点相关的候选基因,其中4个编码的蛋白含有恢复基因特有的PPR保守基序。共线性分析发现,4个候选基因中的2个(Bna A09g46700D和Bna C08g40710D)位于A09和C08染色体部分同源区间,且与已克隆的pol CMS育性恢复位点ORF2同源。另外2个新鉴定到的候选基因(Bna C03g45840D和Bna C06g13000D)连锁的SNP等位基因或单体型变化都与育性等级显著相关(P0.001)。【结论】通过GWAS分析鉴定到多个与油菜育性恢复有关的候选基因,开发基于与这些基因连锁位点或SNP的功能标记将有助于对该不育系统进行恢复系和保持系的筛选。  相似文献   

15.
水稻根际和非根际土磷酸酶活性对碳、磷添加的响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外源养分添加对稻田土壤磷酸酶活性影响的特征,明确水稻根际和非根际土壤胞外磷酸酶活性对碳、磷添加的响应过程,为稻田土壤水肥管理,实现农业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选取湖南长期种植水稻的典型缺磷水稻土,进行盆栽试验。试验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不添加碳磷(CK)、添加碳(C)、添加磷(P)和添加碳磷(CP)。采用96微孔荧光法测定根际土与非根际土的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同时基于生物可利用性的磷分级方法(BBP法)测量4种磷组分(CaCl2-P、Citrate-P、Enzyme-P和HCl-P),探讨碳、磷添加对4种生物有效性的磷组分的影响和土壤磷酸酶活性的响应特征。【结果】与CK相比,C、P添加和CP配施处理水稻地上部分生物量分别增加29.76%、84.03%和87.94%(P<0.05),地下部分生物量分别减少20.13%、增加57.49%和56.53%(P<0.05);植物全磷(TP)含量与生物量变化规律一致,C、P和CP添加处理地上部分TP含量比CK分别增加57.23%、95.21%和95.91%(P<0.05),地下部分TP含量比CK分别减少26.12%、增加45.45%和38.01%(P<0.05)。根际土pH、NH4+-N和Olsen-P的含量低于非根际土,CP配施处理中根际土微生物量磷(MBP)含量高于非根际土;碳、磷添加对4种基于生物有效性磷组分具有显著调控作用(P<0.05);Olsen-P和MBP与ALP呈极显著负相关(P<0.05),与ACP无显著相关性,表明微生物对速效养分利用明显。冗余分析表明非根际土壤中的酶活性变化主要受Olsen-P、MBP、CaCl2-P和Citrate-P含量影响;而土壤中含水量、pH、NH4+-N、根系生物量、HCl-P和Enzyme-P含量主要影响水稻根际土壤中的酶活性。【结论】P和CP配施处理能提高缺磷水稻土微生物活性,显著增加水稻生物量,提升根际微生物效应,改善土壤环境,有利于稻田生态系统的健康。  相似文献   

16.
饲养水平对肉用绵羊空怀期和哺乳期能量代谢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繁殖母羊不同生理时期的营养对其生产水平有极大的影响,配种期营养决定了受胎率,妊娠期营养决定了羔羊出生重、成活率和成长潜能,哺乳期营养决定了羔羊的生长率,而断奶后的营养补偿了妊娠期和哺乳前期所消耗的营养储备并为下一繁殖周期做准备。而能量代谢研究则是家畜营养研究的基础,肉羊上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幼畜和生长期,对哺乳期的研究甚少,严重制约了中国肉羊产业的健康发展。本试验用日粮饲喂量梯度方法,研究不同饲养水平下,杜泊×小尾寒羊杂交母羊空怀期和哺乳期能量的消化代谢和气体代谢特点。【方法】饲养试验需要控制非试验因素一致或凸显出单一因素,是营养需要量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结合消化代谢和气体代谢试验可系统研究母羊不同生理期的能量代谢平衡。选取15只健康的杜寒杂交母羊做同期发情处理,分娩后根据随机区组设计按体重分为3个处理组(自由采食,80%自由采食和60%自由采食),每个处理5只母羊;另安排同品种同龄未配种母羊为空怀母羊组。在哺乳期20、50和80 d分别进行消化代谢和气体代谢试验。【结果】随着饲养水平的降低,碳(Carbon, C)和能量表观消化率显著升高(P<0.05)。乳碳随着哺乳期的延长显著降低(P<0.05);粪碳和尿碳占食入碳的比例随着饲养水平的下降显著降低(P<0.05),且在哺乳期显著高于空怀期(P<0.05)。消化能代谢率随着饲养水平的下降显著上升(P<0.05),在空怀期和哺乳20、50、80 d时分别为78.55%-82.93%、79.53%-85.89%、79.40%-83.49%、80.99%-85.33%;呼吸熵随饲养水平的下降显著下降(P<0.01),而不同时期间基本一致,变化范围在0.83-0.96之间。甲烷产生量及其与DMI(kg)、代谢体重(W0.75)的比值随着饲养水平的下降显著降低(P<0.05)。 【结论】饲养水平显著影响饲粮C和能量表观消化率(P<0.05)。母羊O2消耗量、CO2和CH4生成量及呼吸熵(RQ)与采食量显著相关(P<0.05)。哺乳显著的提高了母羊对C和能量的消化利用(P<0.05)。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国家大力推进"粮改饲"的背景下,研究以全株玉米青贮为基础的全混合日粮(total mixed ration,TMR)饲喂小尾寒羊和不同组合杂交羊,对其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为推进全株玉米青贮应用和肉羊健康养殖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尼龙袋法对全株玉米青贮前后的营养成分和瘤胃降解性进行评价;饲养试验中选择4个不同品种的3月龄断奶健康公羔羊各30只,体重相近(27.6±1.7)kg,以品种差异分为4个处理,分别是小尾寒羊(SH),"杜泊×小尾寒羊"杂交F1(DH),"蒙古羊×小尾寒羊"杂交F1(MH)和"杜泊×洼地绵羊"杂交F1(DW),每处理3个重复,每重复10只羊,饲喂以全株玉米青贮为基础的TMR,精粗比25:75。预试期10 d,正试期80 d,进行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的测定。【结果】与青贮前相比,青贮后粗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DM含量、有机物(OM)含量和瘤胃降解参数的快速降解部分(a值)显著提高(P0.01),NDF含量、ADF含量和有效降解率显著降低(P0.001)。生产性能方面,不同组合杂交羊比小尾寒羊DMI有增加的趋势(0.05P0.1);杜寒和杜洼杂交羊ADG、FCR、胴体重、净肉重、屠宰率、净肉率和胴体净肉率显著高于小尾寒羊(P0.05)。经济效益方面,各处理的饲料成本无显著差异(P0.05),杜寒和杜洼杂交羊净肉增重、产肉效益和生产利润显著高于小尾寒羊和蒙寒杂交羊(P0.01)。【结论】全株玉米青贮适宜作为肉羊育肥TMR主要饲料来源,不同品种的肉羊均表现出良好的生产性能。其中,杜寒和杜洼杂交羊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均优于小尾寒羊和蒙寒杂交羊,而小尾寒羊和蒙寒杂交羊生产性能无显著差异。由此,杜寒和杜洼杂交羊更适合作为黄淮海农区肉羊育肥品种。  相似文献   

18.
库源比改变对油橄榄产量及源叶光合作用的调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油橄榄库源关系改变后源叶气体交换、叶绿素荧光特性和光合产物积累的长期响应特征及各项参数间的相互关系,以深化对果树库源关系改变中源叶光合作用调控机制的认识。【方法】以‘鄂植8号’油橄榄(Olea europaea L.)为试材,在初花期通过减源(摘叶)和缩库(疏花)措施处理,研究库源比改变对其产量和源叶气体交换、叶绿素荧光特性及光合产物积累的长期影响。【结果】摘叶处理显著降低了油橄榄果实重量及坐果率;疏花处理明显提高了果实重量,但对坐果率的影响不大。库源比降低后,短期内(处理后7 d)叶片中可溶性糖、淀粉和非结构性糖含量(NSC)显著增加;源叶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E)显著下降,胞间CO2浓度(Ci)显著升高,光系统Ⅱ(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明显下降,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ΦPSⅡ)、光化学猝灭系数(qP)显著下降,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显著升高。处理后30 d,3个处理间叶片中可溶性糖、淀粉含量差异消失,源叶气体交换参数Pn、Gs、E及叶绿素荧光参数ΦPSⅡ、NPQ的差异依然存在;处理后65 d,摘叶处理与对照之间大部分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差异消失,但疏花处理与对照间Pn、Gs、E、Ci、ΦPSⅡ等参数的差异依然存在;处理后125 d,摘叶处理叶片中可溶性糖、淀粉和非结构性糖含量及大部分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均显著低于对照,而疏花处理ΦPSⅡ依然显著低于对照,Ci依然显著高于对照。库源比改变125 d后,Gs与Pn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E、Fm和ΦPSII与Pn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而Ci、NSC与Pn之间无显著相关关系。【结论】库源比降低后源叶Pn的下降不能只归结于光合产物的直接反馈抑制,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下降可能是长期响应过程中Pn下降的主要原因。减源处理能在短期内提高油橄榄叶片光合能力,但会加速叶片的衰老。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高锌(硫酸锌)常铜(纳米氧化铜)日粮对鸡脏器组织铜锌含量的影响,探讨Zn2+与纳米氧化铜在消化道吸收时的互作关系。【方法】选取1日龄SPF白莱航蛋用公雏12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1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以纳米氧化铜的形式添加铜8 mg•kg-1);2—4组为高锌组,以ZnSO4•7H2O的形式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锌250、500和1 000 mg•kg-1。【结果】日粮添加锌250—1 000 mg•kg-1,受试鸡肝、腺胃、十二指肠和空肠中锌和金属硫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鸡十二指肠铜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日粮添加锌1 000 mg•kg-1时,空肠铜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日粮锌添加组(锌添加量分别为:250和500 mg•kg-1,P<0.01)。试验至42 d,日粮添加锌500和1 000 mg•kg-1时,鸡肝脏铜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日粮锌添加组(锌添加量为:250 mg•kg-1,P<0.01)。日粮锌水平与鸡肝脏、十二指肠、空肠和腺胃锌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十二指肠、空肠铜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肝脏铜含量呈正相关(P>0.05),与十二指肠、腺胃和空肠金属硫蛋白含量呈正相关(P>0.05)。肝脏金属硫蛋白含量和铜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十二指肠、空肠金属硫蛋白含量和铜含量呈正相关(P>0.05)。【结论】日粮添加高水平硫酸锌没有拮抗鸡对纳米氧化铜的消化吸收,纳米氧化铜在消化道可能是以纳米颗粒的形式吸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