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甘薯及其加工产品质地的评价方法,从生薯、熟薯、淀粉产品、全粉产品和薯渣产品等方面,重点论述国内外甘薯及其加工产品的质地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甘薯泥的开发及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甘薯泥与甘薯全粉进行比较,表明选择浓缩薯泥是比较经济实用的加工途径,确定了薯泥生产的适宜甘薯品种及其最佳工艺条件;选择搅拌与打浆2种工艺制作沙性薯泥和糯性薯泥,并根据各自的加工特点开发出不同的产品;介绍了几个常见甘薯产品的工艺流程和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全粉主要包括雪花全粉和颗粒全粉。颗粒全粉是以新鲜马铃薯为原料,经清洗、去皮、挑选、切片、漂洗、漂烫、蒸煮、捣泥、制粉、热风干燥等工序处理而得的粉末状产品。其成品主要以马铃薯细胞单体或几个细胞的聚合体的形态存在,因此称之为马铃薯"颗粒"全粉。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全粉与马铃薯淀粉的根本区别在于:全粉虽经干燥脱水,但以适当比例复水,即可重新获得新鲜的马铃薯泥,仍保持了马铃薯天然的风味及固有的营养价值。而淀粉制品不再具有马铃薯的风味和其他的营养价值。马铃薯全粉是食品加工的中间原料,可制成多种食品。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适宜连城县种植的加工专用型紫色甘薯新品种,采取随机区组设计,以‘龙岩7-3’为对照,2012年秋季引进5个紫色甘薯新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从农艺性状、经济性状、薯块的营养品质、甘薯干和油炸脆片产品的加工品质等方面进行筛选鉴定。结果表明:各品种表现不同。其中,‘伟祥1号’鲜薯产量最高达41.9 t/hm2,比对照‘龙岩7-3’增产25.8%。‘济薯18号’鲜薯产量为31.6 t/hm2,与‘龙岩7-3’相当。‘济薯18’和‘伟祥1号’加工的甘薯干,不仅在工艺稳定性、口感、色变等综合指标,均接近‘龙岩7-3’,而且在产品的形态、色泽、透明度、口感和质地等方面均表现优异,可作为加工甘薯干的紫薯品种。‘济薯18’和‘伟祥1号’加工的油炸薯片,含油率适中,膨化度高,产品品质与对照‘龙岩7-3’相当,可作为加工油炸薯片的紫薯品种。‘福薯9号’、‘泉紫薯1号’和‘宁紫薯1号’的薯形美观,营养品质高,食味粉香,适合优质鲜食和加工甘薯全粉用。  相似文献   

6.
甘薯全粉的加工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甘薯的营养价值、药用价值及其全粉的加工前景,并对甘薯全粉的生产工艺和应用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甘薯深加工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薯是一种高营养保健食品,现介绍几种新型的甘薯制品加工工艺。  相似文献   

8.
<正> 马铃薯全粉和马铃薯淀粉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制品,其根本区别在于:全粉加工没有破坏植物细胞,虽然干燥脱水,但一经用适当比例复水,即可重新获得新鲜的马铃薯泥,制品仍然保持了马铃薯天然的风味及固有的营养价值。而淀粉却是破坏了马铃薯植物细胞后提取出来的,制品不再具有马铃薯的风味和其它营养价值了。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加工产业链与主要开发产品包括:(1)淀粉及其衍生物(变性淀粉)。(2)速冻食品:如薯条、薯饼等。(3)油炸食品:如油炸薯片。(4)干制品:主要为雪花粉和颗粒全粉。(5)膨化、休闲食品。(6)其它食品等。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适宜婺城区塔石乡山区种植的薯干加工甘薯品种,对8个引选甘薯品种进行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综合产量、干率、加工品质、薯肉色等特性,浙薯259、金14-123、金薯926和浙薯33适宜作薯干加工品种应用,浙薯13适宜作淀粉加工、薯干机械加工或鲜食品种,浙薯255和金徐薯69适宜作烤薯,金13-67适宜作鲜食迷你甘薯品种。  相似文献   

11.
酸浆中作用菌的研究:I.乳链球菌的来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酸浆法生产甘薯淀粉中的加工用水、加工场地空气、鲜薯的分析测试表明:酸浆中的乳链球菌主要来源于甘薯表面和空气,精洗甘薯表面乳链球菌为0.8个/cm^2;甘薯加工地区空气中该菌含量是非加工区的5倍以上。  相似文献   

12.
提取色素紫甘薯中所含的花青素是一种天然着色剂.国内外市场需求量较大。 加工全粉紫甘薯去皮烘干粉碎后加工成全粉,色泽美观,营养丰富,是极好的食品加工原料,可做各种糕点的主料或配料。  相似文献   

13.
正河南天豫薯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脱毒甘薯繁育、种植推广和甘薯淀粉及其制品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该公司曾荣获河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先后获得"全国农产品加工博览会"金奖、中国绿色食品、中国驰名商标、河南省国际知名品牌、河南省名牌、河南省著名商标;已通过国际质量  相似文献   

14.
薯类加工与营养专题导读:中国薯类加工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薯类作物营养丰富,富含淀粉、膳食纤维、维生素及矿物元素等成分,在改善居民膳食营养结构,提高全民健康素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做出了重要贡献,而薯类加工业的发展在促进中国农业的持续增效、农民的持续增收、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014年,中国薯类种植面积约为1 100万hm2,总产量达1.64亿t。目前,中国薯类(甘薯、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但其加工比例相对较低,加工产业发展水平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以马铃薯为例,欧美等发达国家加工技术比较先进,马铃薯的加工比例高达80%,其相关食品随处可见,主要有马铃薯条、马铃薯泥、脱水马铃薯片(泥、条)、马铃薯全粉等,各种马铃薯食品的生产工艺及配套设备也十分成熟。中国马铃薯加工的主要产品有淀粉、变性淀粉、全粉、速冻薯条、各类薯片及粉丝、粉条、粉皮等产品。据统计,2014年,中国马铃薯加工业消耗马铃薯约1 000万t(约占马铃薯总产量的10%),其中马铃薯淀粉43.4万t、冷冻薯条28.3万t、薯片45万t、全粉25万t、变性淀粉25万t、粉丝粉条等28万t,以及马铃薯方便菜肴食品、马铃薯泥等方便食品10万t,说明中国马铃薯产品已逐渐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但加工比例整体仍偏低。     相比欧美等发达国家,中国薯类淀粉行业普遍存在能耗高、淀粉提取率低、副产物综合利用水平低、资源浪费及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以甘薯淀粉加工能耗为例,中国甘薯淀粉加工设备大多是在仿造国外马铃薯淀粉加工设备基础上制造的,平均淀粉提取率低于85%。中国每年因生产马铃薯和甘薯淀粉而排放的废液约1 650万t,薯渣约550万t,薯皮约110万t,肆意丢弃后造成环境污染;而薯浆中的蛋白、多酚和β-淀粉酶等成分及薯渣中的膳食纤维和果胶等有益副产物未得到有效利用。在薯类全粉加工、生物乙醇发酵以及薯类功效成分等研究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也存在较大差距。中国目前加工和销售的薯类产品主要以淀粉和薯条等休闲食品为主,并未将薯类中丰富的营养成分充分利用,对薯类中的功效成分缺乏深入挖掘,缺少适合中国大众普遍消费的馒头、面条等传统主食类的加工产品。因此,在设备的研发和改进上,需重视和借鉴发达国家薯类淀粉及薯类全粉等产品的研发经验,对现有技术和设备进行升级改造,提高中国甘薯淀粉及薯类全粉加工技术和装备的水平。重点针对薯类加工废弃物(薯浆、薯渣、薯皮)以及薯类茎叶的资源化利用展开研究,开拓其在食品、工业领域的应用途径,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强化薯类功效成分及新型薯类加工制品的研发。如紫心甘薯和马铃薯中花青素含量较高,其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抗炎作用,但不同加工处理方式(蒸、煮、烤、炸、微波、超声波等)、环境条件(pH、温度)及提取方法都会影响花青素的提取率、结构组成及功能特性,因此有待在提取技术上加强研发。橙色甘薯中的胡萝卜素含量较高,可用于生产甘薯面包和馒头作为缺乏VA人群的重要膳食补充。此外,以甘薯、马铃薯为原料直接生产乙醇及其他发酵饮料,也将成为开发新型生物能源及新型薯类加工制品的重要研究方向。      2015年,中国启动“马铃薯主粮化关键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项目,中央财政安排1亿元专项资金用于马铃薯主食产品开发;2016年,中央又将“积极推进马铃薯主食开发”列入中央1号文件,为薯类加工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目前,中国科研人员在薯类品种选育、原料生产、产品加工、营养评价等方面已取得一批科研成果。研发含薯类成分的馒头、面条、米粉等具有中国特色的主食产品并实现产业化生产和规模化消费,可以丰富中国居民的营养膳食,有力促进中国薯类产品的消费,大幅提高薯类主食产品消费的比重,推动马铃薯和甘薯从杂粮副食转变为与三大主粮协调发展的第四大主粮。     本专题将从薯类蛋白提取、薯渣发酵技术、甘薯营养成分鉴定等方面展开评述,旨在为薯类产品加工、新型生物能源开发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以12个甘薯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品种间薯块和叶片多酚含量的差异;以药用甘薯西蒙一号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叶位和不同干燥方式叶片多酚含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甘薯多酚含量差异显著,薯块鲜样和晒干样多酚含量分别为0.44~2.16 mg/g和1.75~6.16 mg/g;叶片鲜样和晒干样多酚含量分别为1.17~2.33 mg/g和23.42~42.63 mg/g;不同肉色薯块多酚含量为紫肉型红(黄)肉型白肉型。西蒙一号甘薯不同部位叶片多酚含量差异显著,幼嫩叶片显著高于成熟叶片,随着成熟度的增加,叶片多酚含量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具体为:倒1叶倒3叶倒7叶倒5叶倒9叶。3种干燥方式对叶片多酚含量的影响较大,其大小顺序为:晒干样冻干样烘干样。  相似文献   

16.
我国甘薯(红薯、地瓜)和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我国也是甘薯和马铃薯及其制品的消费大国。这不仅给甘薯和马铃薯全粉的生产  相似文献   

17.
以龙眼为原料,结合护色、热泵干燥工艺加工龙眼干制品,研究护色处理过程中护色剂的护色时间、干燥温度及干燥时间等因素对龙眼干制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龙眼干制品中总糖含量随着护色时间的延长而上升,随着热泵干燥温度的升高先增加后下降;龙眼干制品的酸度随着干燥时间和温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以1%偏重亚硫酸钠+0.5%抗坏血酸的复合护色剂对去皮、去核的果肉护色,在此基础上热泵干燥制备龙眼干制品的最佳工艺为护色时间4 min、热泵干燥温度60℃、干燥时间12 h,所制得的龙眼干制品色泽均匀、总糖含量2.55%、酸度25.7%。因此,不同护色和热泵干燥工艺影响龙眼干制品的品质,响应面优化的热泵干燥制备龙眼干制品的最佳工艺较好,所得龙眼干制品品质较佳。  相似文献   

18.
发芽糙米干燥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玉东  唐淑芬  姚妙爱  张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8244-18246
[目的]得到发芽糙米干燥的最佳工艺。[方法]以稻谷为原料制得发芽糙米,采用普通热风干燥与微波干燥2种不同的干燥方式,普通热风干燥设置55、65和75℃,微波干燥设置低火、中火和高火,对发芽后的糙米进行干燥,记录发芽糙米达到安全储藏水分的时间。然后对达到安全储藏水分的发芽糙米进行加工性能、感观质量和营养成分的研究。[结果]微波干燥时中火干燥4 min与普通热风干燥65℃干燥1.5 h都能达到发芽糙米的安全储藏水分,同时发芽糙米的加工性能、感官及营养品质较好。[结论]微波干燥中火干燥4 min为发芽糙米的最佳干燥工艺条件,其次是普通热风干燥65℃干燥1.5 h。  相似文献   

19.
检测了福薯88、福薯89和金山57等3种甘薯品种的淀粉含量及出粉率,测定3种甘薯出粉加工后粗淀粉及残渣中的淀粉含量,以说明影响甘薯出粉率的因素。并研究匀浆程度和沉淀时间对甘薯淀粉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甘薯淀粉加工过程中,匀浆程度与沉淀时间对粗淀粉的制取有明显的影响,从而影响到出粉率的测定。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马铃薯全粉的开发应用已成为研究热点,国内许多研究机构和食品厂都致力于开发以马铃薯全粉为原料的新产品。总结近几年来国内外关于马铃薯全粉的品质特性、加工工艺,以及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研究,旨在为马铃薯全粉的利用与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