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武合讲 《中国种业》2009,(Z1):25-26
农作物种子在大田种植后,因种子质量或者栽培、气候等原因,导致田间出苗、植株生长、作物产量、产品品质等受到影响,双方当事人对造成事故的原因或者损失程度产生的纠纷,一般可分3类:一类是品种特性又称种性纠纷(包括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稳产性、品  相似文献   

2.
武合讲 《种子世界》2013,(10):13-14
农作物种子在大田种植后,会因种子质量或者栽培、气候等原因,导致田间出苗、植株生长、作物产量、产品品质等受到影响。处理双方当事人对造成事故的原因或损失程度存在分歧发生的纠纷时,必须区分造成事故的原因是种子质量问题还是品种适用性问题或是技术服务问题,才能确定事故造成的损失应由种子生产商、种子销售商、品种推广者和技术服务者谁来承担。要分清事故原因和责任主体,相当不易。下面以一案例简述。  相似文献   

3.
处理农作物种子在大田种植后,因种子质量或者栽培、气候等原因,导致田间出苗、植株生长、作物产量、产品品质等受到影响,双方当事人对造成事故的原因或损失程度存在分歧发生纠纷时,必须区分造成事故的原因是种子质量问题还是品种适用性问题或是技术服务问题,才能确定事故造成的损失应由种子生产商、种子销售商、品种推广者和技术服务者谁来承担。要分清事故原因和责任主体,相当不易。下面以一案例简述之。  相似文献   

4.
<正>种子纠纷是指种子购买者和种子使用者在购买种子、使用种子过程中,与种子经营者之间就其双方的权益和责任问题而发生的争议。仔细加以遴选我们不难发现,这些纠纷除个别案例确系种子质量因素之外,绝大多数属非种子质量(包括广告宣传、经营承诺、缺斤少两、品种适应性、不当栽培措施、标签内容不规范、品种缺陷未告知、病虫害、气候原因、肥害、药害等)纠纷,因此,对非种子质量问题引起的纠纷,越发值得种子管理工作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农作物种子在大田种植后,常会发生由于种子质量或者栽培、气候等原因,造成田间出苗、植株生长、作物产量、产品品质等受到影响的事故。若供种和用种双方当事人对造成事故的原因或者损失程度存在分歧,就将发生农作物种子质量纠纷。在处理纠纷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种子产业的迅速发展,种子检验为农业行政监督、行政执法、商品种子贸易流通、种子质量纠纷解决等活动提供了多方位的技术支撑和技术服务。种子质量包括品种质量和播种质量,品种质量是指与遗传特性有关的品质,主要用以表达种子内在价值,主要用品种真实性和品种  相似文献   

7.
根据县内作物生长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气候条件、品种特征特性等因素,分析总结种子纠纷多发的主要原因,结合种子纠纷调解过程中的成功经验,提出解决种子纠纷的方法步骤,即在认真听取农户反映、做好实地调查工作的基础上,经过现状分析,明确是种子质量还是非种子质量或假劣种子,提出调解依据,最终达成协议;实践证明,协商调解是解决种子纠纷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种子质量纠纷是种子生产经营企业最不愿意发生的事情。《种子法》实施以来,湖北省咸宁市发生种子质量纠纷156起,经过鉴定真正是种子存在质量问题的28起,只占到18%,自然灾害、病虫害造成的56起,占到36%,其余种子质量纠纷则主要是由于种子企业品种推广范围不当、夸大宣传、标签不实以及其他不当经营行为等人为因素引起的。人为因素造成的种子质量纠纷虽然种子质量本身不存在问题,但使得种子企业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的颁布实施,种子管理力度不断加强,农业生产用种质量有了很大提高,农民用种安全程度不断上升,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种子市场格局已基本形成。但种子事故、质量纠纷、种子案件还时有发生,销售未审定品种、质量不达标、包装不规范、品种越区种植、虚假广告宣传、品种侵权等问题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0.
浅谈种子纠纷处理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树新 《种子科技》2012,30(11):14-16
种子纠纷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因种子质量、栽培技术、品种适应性、自然灾害等造成农业生产损失,种子使用者与种子经营者之间就其损失原因和责任问题所发生的争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  相似文献   

11.
<正>在农业生产中,经常发生因种子质量问题引起的纠纷,为了规范农作物种子质量纠纷田间现场鉴定程序和方法,合理解决农作物种子质量纠纷,维护种子使用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农业部2003年出台了《农作物种子质量纠纷田间现场鉴定办法》,这是当前处理种子质量纠纷的主要法律依据。农作物种子质量纠纷田间现场鉴定是农作物种子在大田种植后,因种子质量或者栽培、气候等原因,导致田间出苗、植株生长、作物产量、产品品质等受到影响,双方当事人对造成事故  相似文献   

12.
王佳  黄秋实 《种子世界》2011,(12):14-14
种子是最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之一,它是农民增产增收、农业和农村发展、国家粮食生产安全方面的重要保障。随着政企脱钩,种子市场的放开,农作物品种大量出现,参差不齐,致使假劣种子坑农害农案件时有发生。本文就如何降低买到存在质量问题的种子的风险及种子质量问题纠纷的案件的特征谈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3.
种子纠纷常常涉及品种和种子两种产品,以及推广和经营两种行为。产生种子纠纷的原因是:推广的品种不具备适用性、经营的种子质量不具备真实性、品种推广行为或者种子经营行为不具备合法性,分清品种责任、种子质量责任、推广责任和经营责任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4.
邹江  刘子凡 《种子科技》2023,(2):129-131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子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和农民的持续增收。历年来,我国政府管理部门和相关企业都十分重视种子管理,但迄今种子管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文章从种子管理主体入手,就种子管理的品种管理、质量管理、检疫管理和种子质量纠纷调处等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思考,为种子管理的科学高效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种子纠纷是种子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发生了种子纠纷小等于种子质量一定有问题.作为种子经营者,出现种子纠纷后要尽力减少损失,正确对待群众反映的问题,采取积极的态度妥善解决,弥补损失.对因自然灾害、病虫危害、栽培方法不当造成减产的纠纷,要耐心地向群众解释清楚,做到不厌其烦,不激化矛盾.对确实存在质量问题的纠纷及时协商解决,绝不能无故拖延.对发生纠纷后经协商难以达成赔偿协议的,可以申请受理机关依法鉴定.  相似文献   

16.
种子质量是决定品种寿命及企业信誉的主要因素,直接关系广大农民的收入和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多年来国家一直把种子质量作为种子管理的重点,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作物种子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作物种子国家标准》、《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农作物种子加工包装规定》、《农作物种子质量纠纷田间现场鉴定办法》、  相似文献   

17.
种子质量纠纷的成因,既有种子质量的因素,也有非种子质量的因素,而有些种子质量纠纷是由种子的虚假宣传引发的。防范种子质量纠纷的关键,是要抓好种子质量工作,建立健全的种子生产、经营档案,实事求是地进行品种广告宣传,做好因种栽培技术研究和指导,做到良种良法一齐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江苏省各地紧紧围绕发展现代种业,扎实推进农业综合执法,依法强化种子市场监管,种子质量水平稳步提升,但种子质量纠纷仍时有发生,且往往较难处理。因此,在现行法律框架内,农业执法部门依法确定种子质量问题的概念、客观分析种子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正确判断种子质量和责任,发挥农业部门在种子纠纷中的作用,对于促进及时、公正地处理种子质量纠纷,保护农民群众合法权益,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9.
种子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其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安全、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稳定.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的出台,种子市场的逐步放开,种子经营主体增多,有关部门针对种子经营制定了一系列法规,以规范种子市场,保证种子质量和保护种子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但由于经营者点多、品种杂和规格不一,加之有时自然灾害造成个别作物的种子供应偏紧,个别地方种子市场出现混乱,制售假劣种子和不规范经营行为时有发生,种子生产者和经营者之间发生的质量纠纷屡见不鲜.现就<种子法>中有关种子质量的规定和种子质量纠纷的处理、种子经营者和使用者双方的权利与义务、种子使用者购种时应注意的事项以及发生种子质量纠纷时应如何处理谈谈自己的看法,以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质量纠纷发生,确保双方利益不受损害.  相似文献   

20.
<正>农作物种子质量纠纷田间现场鉴定(以下简称种子鉴定)的内容,是确定事故原因或(和)损失程度。农作物种子执法检查(以下简称种子检查)的内容,是种子质量、种子标签、种子经营许可证和经营档案、品种审定及授权情况。种子鉴定和种子检查,显然属于不同性质的法律行为。在实践中,经常遇到将种子鉴定与种子检查相混淆造成的冤假错案。为了帮助种子管理机构、专家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