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观察云南省墨江县烟田中烟草靶斑病的发病情况,探究烟草靶斑病菌形成担孢子的环境条件及担孢子在活体烟草上的侵染能力。【方法】温湿度自动记录仪监测田间形成担孢子的环境条件,收集田间担孢子回接,通过融合群鉴定和分析ITS序列的方法明确烟草靶斑病病原菌的归属关系,田间接种分析担孢子的致病性。【结果】明确引起烟草靶斑病的病原菌为立枯丝核菌AG-3,田间担孢子主要在5:00—9:00及20:00—23:00形成,环境条件为相对湿度100%,温度约20℃。田间接种试验发现担孢子可快速侵染叶片形成病斑。【结论】担孢子重量轻、数量大,可通过气流快速传播引起再侵染,是烟草靶斑病菌侵染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辽宁省玉米纹枯病病原菌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项研究从辽宁省5个市县收集到93个菌株,经菌丝融合测定均为立枯丝核菌的AG1-IA群,没有发现其它菌群的菌株,说明引起辽宁省玉米纹枯病的病原菌为R.solani的AG1-IA菌。对5个来自不同地区的菌株进行苗期和成株期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1)玉米苗期比较抗纹枯病的侵染,病指数大都小于1;(2)不同玉米品种(或品系)对玉米纹枯病存在抗性差异,以沈试28抗性最强,沈试18次之,而以沈试29最感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水稻、玉米和小麦纹枯病菌菌株对水稻、玉米和小麦的致病力差异.【方法】本研究选用水稻、玉米和小麦的纹枯病菌菌株各20株,通过人工接种对这些菌株在水稻、玉米和小麦3种作物上的交互致病性进行了测定.【结果和结论】各供试纹枯病菌菌株都能单独侵染3种作物,但它们对不同作物的致病力存在较大差异:对原寄主的致病力较强,而对其他2种供试寄主的致病力较弱.本研究结果为预防作物轮作和间作过程中的交互感染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水稻纹枯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侵染引起的纹枯病是水稻的重要病害之一,危害严重、防治困难。从水稻纹枯病的发生、病原菌的致病性、生防菌株种类及其作用机制4个方面对其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离鉴定寒地水稻纹枯病病原菌,为寒地水稻纹枯病抗性育种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方法]采集水稻纹枯病病株并分离培养病菌,采用柯赫氏检验法和ITS鉴定的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形态观察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将分离获得病菌以牙签嵌入法接种水稻植株,植株呈现水渍状典型纹枯病病斑。利用ITS1和ITS4引物扩增病菌DNA,测序结果拼接后与NCBI上已知序列比对,结果表明该菌与登录号为No.KT_362083.1的Rhizoctonia solani(立枯丝核菌)有97%的同源性。[结论]形态学特征鉴定与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一致,该菌为立枯丝核菌,为寒地水稻纹枯病致病菌。  相似文献   

6.
玉米纹枯病病原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对23株不同地点和生境的玉米纹枯病病株分离菌,进行形态和生物学特性观察及菌丝融合测定。结果表明:23株病原均为立枯丝核菌AG-1-1A融合群,与水稻纹枯病菌同种。湖北省玉米三病病原与北方制种基地的病原相同。  相似文献   

7.
从贵州六盘水烟区采集感病烟株,采用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并将培养条件进行优化,以南江3号烟草品种为试材,进行病原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该菌培养最适Na Cl浓度4%,葡萄糖浓度10%,p H值5~7,培养温度25~30℃,最佳侵染温度20~25℃,相对湿度70%以上,该病害应属于中温高湿侵染病害。  相似文献   

8.
水稻纹枯病的病原菌是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其病原菌(R.solani Kühn)又称为水稻纹枯病(rice sheath blight)菌,由立枯丝核菌侵染引起的水稻纹枯病是水稻上最重要的病害之一。为建立高效的水稻纹枯病菌原生质体制备技术体系,采用0.7mol/L NaCl作为渗透稳定剂,对Glucanex、溶壁酶(lywallzyme)、纤维素酶(cellulase-R-10)、离析酶(macerozyme-R-10)、蜗牛酶(snailase)、崩溃酶(driselase)和裂解酶(lysing enzyme)等7种不同的胞壁裂解酶降解水稻纹枯病菌GD-118菌株细胞壁的作用进行测定,并对不同酶组合及其酶质量浓度进行优化筛选。结果显示:Glucanex对水稻纹枯病菌细胞壁的降解效果最好,用20mg/mL Glucanex处理1g菌丝4h后,可释放118.5×104个原生质体;用15mg/mL Glucanex和10mg/mL lywallzyme混合酶处理,可高效降解水稻纹枯病菌细胞壁并获得大量原生质体,原生质体产量达3.09×107个/g菌丝,再生率达58%;Glucanex和lywallzyme的混合酶对不同水稻纹枯病菌菌株的细胞壁降解和原生质体释放没有显著差异。可见,上述制备水稻纹枯病菌原生质体的方法具有较好的高效性和适用性,可满足该菌分子遗传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广西烟草立枯病菌和靶斑病菌菌丝融合群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广西烟草立枯病菌和靶斑病菌的菌丝融合群,从广西发病烟草植株上分离了2株烟草立枯病菌菌株和3株靶斑病菌菌株。经形态特征和细胞核染色观察发现,这5株菌株均属于多核立枯丝核菌。依据供试菌株与标准菌株的菌丝融合反应,发现广西烟草立枯病菌和靶斑病菌均包含AG-2和AG-4两个菌丝融合群。进一步分析5个菌株的r DNA-ITS序列,初步明确这2种病原菌包括AG-4 HG-I和AG-2-2 IIIB 两个菌丝融合群,与菌丝融合反应分析结果相吻合。首次在国内从烟草靶斑病组织上分离到AG-2 和AG-4 融合群。  相似文献   

10.
西藏色季拉山土壤拮抗放线菌的筛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稀释平板倾注法从西藏色季拉山22份土壤样品中共分离到各种放线菌菌株120株。以水稻稻瘟病菌、立枯丝核菌、棉花枯萎菌、烟草赤星病菌为指示菌,采用对峙培养法共获得对植物病原真菌抑菌圈直径>15 mm的菌株7株。将这7株放线菌菌株进行液体发酵试验,并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各个菌株发酵液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菌株2152无论是活体还是其发酵液对4种供试病原菌均表现强烈的抑菌效果,发酵滤液稀释10倍后对水稻稻瘟病菌的抑制率达78.6%。  相似文献   

11.
瓜类蔓枯病又称黑斑病,俗称"蔓割病",是瓜类球腔菌侵染所引起的真菌性病害.该病原菌主要在土壤病残体上越冬,通过伤口、裂缝、气孔侵入寄主体内.病菌在温度6~35℃范围内都可侵染危害,发病最适温度为20~30℃.西瓜的蔓、叶、果实均可发生.  相似文献   

12.
小麦白粉病菌生防菌对不同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测定4株小麦白粉病菌的杀菌广谱性,将其与5株病原菌进行对峙培养。5株病原菌分别为小麦根腐病菌(Bipolaris sorokinian)、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玉米大斑病菌(Exserohilum turcicum)、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甜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ium),试验结果表明:菌株C27、PE4对小麦赤霉病菌、小麦根腐病菌、甜瓜枯萎病菌、玉米大斑病菌具有抑制作用。菌株C26对5株病原真菌均没有生防作用,真菌菌株P17-1对小麦根腐病菌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从安徽凤阳采集具有典型烟草赤星病状烟株分离纯化得到烟草赤星病菌,并对烟草赤星病菌进行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研究。结果表明,该菌生长温度为10~35℃,最适生长温度为25℃;分生孢子和菌丝致死温度分别为50℃和49℃;光照12h/d时有利于菌丝生长和孢子产生;孢子悬浮液棉球接种和菌丝块接种均有利于引致云烟87成株期发病,所致病斑直径平均分别为5.73 mm和5.23mm,且平均病叶率分别为78.3%和72.33%。  相似文献   

14.
2014-2015年对广西百色烟区的烟草青枯病发生危害情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并对具有典型青枯病症状的烟株进行病原菌分离及致病性鉴定。结果显示,烟草青枯病在百色市的靖西县、德保县、乐业县和凌云县主要种烟区普遍发生,部分茎下部黑色坏死病株复合感染黑胫病和根黑腐病中的一种或两种病害;隆林县的病害样本没有分离和检测出青枯病菌,推测该县烟草根茎类病害主要为根黑腐病和黑胫病。从百色市各主要烟区采集到疑似烟草青枯病害样本170个,通过特异培养基分离和青枯菌演化型鉴定获得青枯病菌137株,柯赫法则验证共有92株菌株为烟草青枯病致病菌株。选取其中典型菌株D3-12进行病原菌分类学鉴定,通过菌株16S r DNA序列测定和同源性分析,结合菌株的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将D3-12菌株鉴定为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  相似文献   

15.
玉米纹枯病是河南省近年来玉米生产上日趋严重的一种病害。笔者认为,随着高产密植品种的推广、土肥条件的改善,玉米纹枯病将上升为主要病害,其危害程度不亚于水稻纹枯病、小麦纹枯病。一般造成减产10%左右,严重地块减产30%~40%。近年来,宝丰县各乡镇玉米种植区都不同程度发生过玉米纹枯病危害,并出现大面积枯死,减产在50%以上。一、发病症状玉米纹枯病由立枯丝核菌侵染引  相似文献   

16.
采集具有典型烟草赤星病症状的烟株分离纯化得到烟草赤星病菌,并对烟草赤星病菌进行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研究。结果表明,该菌生长温度为10~35℃,最适生长温度为25℃;分生孢子和菌丝致死温度分别为50、49℃;光照12 h/d有利于菌丝生长和孢子产生;孢子悬浮液棉球接种和菌丝块接种均有利于云烟87成株期发病,所致病斑平均直径分别为5.73、5.23 mm,平均病叶率分别为67.23%和78.33%。  相似文献   

17.
瓜类蔓枯病又称黑斑病,俗称"蔓割病",是瓜类球腔菌侵染引起的真菌性病害.该病原菌主要在土壤残体上越冬,通过伤口、裂缝、气孔侵入寄主体内.病菌在6~35℃范围内都可浸染危害,发病最适温度为20~30℃.西瓜的蔓、叶、果实均可发生.  相似文献   

18.
前期利用In-Fusion SMARTer TM c DNA Library Construction Kit已完成玉米纹枯病菌WF-9菌株的全长c DNA文库,并进行EST分析。笔者在此基础上,将EST片段进行聚类拼接,得到一个长944 bp的序列,根据所得序列开放阅读框设计引物,克隆得到玉米纹枯病病菌γ-谷氨酰转肽酶基因(GGT)c DNA序列,以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序列进行预测分析,并利用real-time PCR分析GGT在立枯丝核菌侵染玉米叶片不同时期的表达特性。结果表明,克隆所得617 bp序列与EST序列完全相同,在Gen Bank进行Blastx同源比对,与gamma-glutamyltranspeptidase(Rhizoctonia solani AG-3 Rhs1AP)有85%的同源性。实时荧光定量PCR表明,GGT在立枯丝核菌侵染玉米叶片各个时期均有表达,并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在病菌侵染玉米叶片24 h时表达量最高。  相似文献   

19.
作物根际拮抗菌的筛选及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作物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出4株对水稻纹枯病菌、油菜菌核病菌、棉花枯萎病菌、棉花黄萎病菌和番茄青枯病菌等重要土传病原菌有较强拮抗作用的拮抗菌,其中芽孢杆菌Bacillus.spp.2发酵液处理西瓜后,具有显著的防病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以辣椒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capsici)为指示菌,采用平板对峙法,从茶园土壤中筛选到9株具有明显拮抗效果的放线菌,菌株抗菌谱较广,对茶白星病菌、烟草黑胫病菌、水稻纹枯病菌、黄瓜腐霉病菌有较好的拮抗作用.其中3株菌株发酵液对烟草黑胫病菌抑制作用较强,其抑制率分别达78.8%、61.2%、56.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