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蜜蜂的囊状幼虫病是中华蜜蜂常见且危害严重的疾病。通过RT-PCR方法,我们在辽宁地区检测出了该病,并且辽宁地区的蜂囊状幼虫病病毒与早期我国在广东地区检测到的中蜂囊状幼虫病病毒基因序列有所不同,推测中蜂囊状幼虫病病毒可能存在地区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2.
<正>中蜂囊状幼虫病自1972年在我国广东省发生后,迅速蔓延至全国的中华蜜蜂主产区,成为饲养的中华蜜蜂毁灭性病害。虽然经40多年人工选育和自然进化,中蜂囊状幼虫病已不再具有毁灭性,但仍是中华蜜蜂饲养最主要的病害。中蜂囊状幼虫病的病原是中蜂囊状幼虫病病毒(Chinese sacbrood virus,CSBV),其感染13日龄幼虫,幼虫体内聚集大量的液体和病毒粒  相似文献   

3.
正中华蜜蜂囊状幼虫病(ChineseSacbroodDisease),简称中囊病,是由蜜蜂囊状幼虫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病。中华蜜蜂极易感染该病毒,蜂群一旦发病,蜜蜂死亡率较高,而且会迅速在其他蜂群传播,危害极其严重。山东是传统的中华蜜蜂养殖大省,中蜂饲养具有悠久的历史。2017年,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蜂产业创新团队对我省中蜂主要存养区的蜜蜂病害发生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调查发现,本省近年来中蜂囊状幼虫病发病  相似文献   

4.
张建国 《中国蜂业》2006,57(9):23-23
20世纪70年代,曾在我国广东首先暴发继而在南方大流行后导致百万群以上中蜂毁灭性蜜蜂病害——中蜂囊状幼虫病.本世纪初由这种中囊病病毒的新变种又在我国北方流行起来。目前尚无特效药能够治疗.所以中蜂囊状幼虫病直接危害着我国广大饲养中蜂的地区,对中蜂养殖业的生产造成不可估量的巨大损失,对于中蜂为什么易感染囊状幼虫病.本人有以下几方面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正中华蜜蜂囊状幼虫病(Chinese Sacbrood disease,CSBD)是由中华蜜蜂囊状幼虫病毒(CSBV)引起的一种高发病率、高致病性的传染性病毒病(简称中蜂囊状幼虫病),一旦发生就会对中华蜜蜂(Apis.cerana)幼虫造成毁灭性打击。该病于1972年首次在中国广东发生后迅速地蔓延到全国各地。中蜂囊状幼虫病严重威胁了蜜蜂养殖业的发展。1临床症状2019年5月,辽宁省锦州市松山区某蜂场中华蜜蜂2~  相似文献   

6.
周婷 《蜜蜂杂志》1999,(2):15-16
蜜蜂囊状幼虫病又叫“尖头病”、“囊雏病”。是由肠道病毒属的囊状幼虫病毒引起的蜜蜂幼虫传染病,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西方蜜蜂对该病的抵抗力较强,感染后常可自愈;东方蜜蜂对该病的抵抗力弱,在我国曾发生的几次大面积流行中,许多地区的中蜂几乎遭到毁灭性损失,该...  相似文献   

7.
户鼎荣 《蜜蜂杂志》1994,(10):25-26
中蜂囊状幼虫病在宁夏的发生与防治方法宁夏固原地区养蜂试验站(756000)户鼎荣中蜂囊状幼虫病(以下简称中囊病)是由囊状幼虫病毒引起的蜜蜂幼虫传染病。在宁夏暴发流行于70年代中期,它的暴发流行使85%以上的中蜂遭此病死亡。80年代中期和1992年春末...  相似文献   

8.
<正>蜜蜂囊状幼虫病又称"尖头病"、"囊雏病",是由肠道病毒属的囊状幼虫病毒引起的传染病。西方蜜蜂对该病的抵抗力较强,感染后常可自愈,东方蜜蜂对该病的抵抗力弱,在该病大面积流行时,中蜂几乎遭到毁灭性打击。该病是蜜蜂的主要病害之一。1病原引起蜜蜂囊状幼虫病的病原是肠道病毒属的囊状幼虫病毒。该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不强,其在59℃热水中只能生存10min,室温干燥  相似文献   

9.
在甘肃,中蜂囊状幼虫病基本上两年发生一次,在陇东三年大流行一次。为了掌握甘肃中蜂囊状幼虫病的流行规律,笔者进行了几年调查,为有效控制中蜂囊状幼虫病提供了科学依据。中华蜜蜂是我国蜜蜂种质资源的宝贵物种,目前各地都面临着保护中蜂物种的问题,我省从中蜂囊状幼虫病流行规律性研究入手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为了检测感染辽西地区中华蜜蜂的囊状幼虫病病毒(Sacbrood bee virus,SBV),克隆辽西地区中华蜜蜂囊状幼虫病病毒部分结构基因并分析,试验设计中华蜜蜂囊状幼虫病病毒5′端2对特异性引物,用Trizol法提取囊状幼虫病病毒总RNA,通过RT-PCR方法扩增病毒基因组的部分序列,转入pMD18-T载体进行克隆扩增后测序。结果表明:测序的SBV部分基因总长831bp,编码序列长496bp,与我国广东省的病毒序列同源性为94%;根据不同地区此病毒5′端序列进行遗传进化分析,发现至少有3个不同的蜜蜂囊状幼虫病病毒基因型。结果说明不同地区SBV5′端结构基因存在的差异可能与致病性有关。  相似文献   

11.
“克囊剂一号”防治中蜂囊状幼虫病的实验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克囊剂一号”防治中蜂囊状幼虫病的实验报告刘正安,曹乐元,刘寄洪(湖南省益阳县蜂业管理站:413002)(湖南省畜牧局,长沙市教育街13号:410005)中蜂囊状幼虫病,是由囊状幼虫病毒引起的蜜蜂幼虫传染病。对于本病的防治,据资料报道,国外只注重病原...  相似文献   

12.
蜜蜂囊状幼虫病对中蜂危害极大,近年该病危害日趋严重。对蜜蜂囊状幼虫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蜜蜂对囊状幼虫病的防御机制等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3.
中蜂囊状幼虫病是囊状幼虫病病毒所引起的传染病。这种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力,常造成大量的蜜蜂幼虫发病死亡,严重的威胁着中蜂的发展,给养蜂生产带来巨大损失。中蜂囊状幼虫病自20世纪70年代初在我国大面积暴发以来,迄今仍然有本病发生。据我们对饲养蜂群的多年观察,在中蜂的病毒性传染病中以本病危害最大。为养好中蜂,对本病必须认真防治,我们采取了综合性的防治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说明了只要方法得当,措施正确、有力,是可以控制和扑灭本病的发生和流行的。兹将我们采用中西结合的方法防治中蜂囊状幼虫病的点滴经验和体会报道如下。1…  相似文献   

14.
探讨规模化中蜂养殖场非药物防治中蜂囊状幼虫病的可行性,提出了实现非药物防治中蜂囊状幼虫病的应对方法,旨在推进中华蜜蜂规模化养殖进程。  相似文献   

15.
中华蜜蜂,简称中蜂。是我国独有的蜂种,囊状幼虫病是目前危害中华蜜蜂最主要的病害。试验以囊状幼虫病流行后自愈的蜂群为基础选育素材,采用人为感染、逐级淘汰、闭锁繁育、固定有益基因的育种手段,进行中蜂囊状幼虫病抗病品系的选育,大大地提高了其抵抗囊状幼虫病的性能。  相似文献   

16.
刘楠楠 《中国蜂业》2009,60(6):26-27
中蜂囊状幼虫病是严重危害中蜂的病毒性疾病,传染性很强。1972年该病首先在广东省暴发流行,尔后迅速传播蔓延全国乃至东南亚。蜂群一旦患上此病,由于蜜蜂的交互哺育行为,病毒很快在群内个体之间传播,导致幼虫大量死亡,  相似文献   

17.
蜜蜂囊状幼虫病RT-PCR快速检测方法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蜜蜂的囊状幼虫病是中华蜜蜂常见且为害严重的疾病,病原为小正链RNA病毒。实验通过RT-PCR的方法检测出了该病毒,经序列测定发现与广东的蜜蜂囊状幼虫病毒基因序列有所差别,推测可能是由于地区和蜜蜂种类差异导致的。  相似文献   

18.
中蜂囊状幼虫病及其防治罗岳雄张学峰陈华生(广东省昆虫研究所510260囊状幼虫病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病害。西方蜜峰对此病有较强的抵抗力,得病后病状很轻,能够自愈,不会造成严重损失。包括中蜂在内的东方蜜蜂,对这种病的抵抗力则很差,很容易暴发流行。1972...  相似文献   

19.
张建国 《蜜蜂杂志》2006,26(9):25-26
上世纪70年代首先暴发于我国广东,继而在南方大面积流行,导致上百万群中蜂毁灭的一种传染疾病——中蜂囊状幼虫病(以下简称中囊病),本世纪初又在我国北方流行蔓延,患病蜂场几乎垮场,中囊病直接危害着我国及东南亚广大地区饲养的中蜂。由于没有特效药,中囊病对中蜂业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意蜂等外来西方蜂种轻染囊状幼虫病并能自愈,表现出对囊状幼虫病毒的较强抗性。中囊病是一种病毒性疾病,发病快,易感染。囊状幼虫病病毒在幼龄中蜂成蜂体内增殖而不表现明显症状,但工蜂的泌浆能力降低并携带病毒,诱使6日龄幼虫发病。患病幼虫封盖前呈尖头…  相似文献   

20.
中蜂囊状幼虫病,七三年在我省部分地区发生,七四年暴发流行,传染迅速,危害性大,严重影响养蜂生产。七四年冬由省、地、县主管部门及本院养蜂研究室组成防治小组,在南靖县南坑建立试验场,取得一定效果。几年来我院继续进行抗囊状幼虫病品系的选育及防治工作。现介绍实践的体会,供参考。中蜂囊状幼虫病是由病毒引起的蜜蜂幼虫传染病。发病大多在6日龄幼虫、多数死于封盖前,有的死于封盖后。病虫尖头翘起,俗称“尖头病”。子脾初期呈现“花子”现象,后期大片幼虫死亡。严重的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