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山东省长岛县在实施"耕海牧渔"战略中,坚持把发展鲍鱼增养殖发展的重点,经过多年的大胆探索和不懈努力,先后攻克鲍鱼人工育苗和养成技术两大难关,鲍鱼养殖获得重大突破.目前全县已形成以工厂化养鲍为主,工厂化、筏式、底播一齐上的养鲍新格局,鲍鱼养殖总数量达到300多万个.  相似文献   

2.
鲍的养殖形式很多,目前主要有浅海筏式养殖、陆上工厂化养殖以及海底养鲍等生产形式。 这里仅就我们几年的小规模试验和生产实践,谈谈海底养鲍有关技术方面的粗浅看法。 一、海底养鲍是一种合理的养鲍生产形式。 所谓海底养鲍,就是采取科学手段、合理的方法,将人工培育的鲍苗,投放于预先选择好的海 区底部,让其自然生长的一种生态系或半生态系的养鲍生产形式。其优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投资少。海底养鲍不论那种形式,投资都很少,不用像工厂化养鲍那样建设水、气暖配套的生 产车间;也不用像筏式养鲍那样购置根橛、筏架、浮漂等养成器材。所以投资和生产费用很少。 2.成本低。海底养鲍不用人为地进行水体交换,不用人为地供暖保温,器材和人工费用都很 少,所以它的生产成本是很低的。  相似文献   

3.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外对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天然资源已难以满足市场需求,鲍的人工养殖因而得到蓬勃发展。1985年,我国的鲍产量只有约100吨;到1998年,我国鲍的产量已超过2000吨,其中大部分属于人工养殖的成果。在我国福建、广东和海南等南方沿海地区,1999年以前鲍的养殖方式主要为陆地工厂化养殖。该养殖方式由干采用室内水池笼养,养殖密度大(每立方水体养鲍约1000个),水流交换难,极易引住重切被抱眩病的暴发。1995年以来,全国各地的工厂化养鲍均不励国封吸界临港的侵袭,损失极为惨重。此外,由于该法养殖成本高…  相似文献   

4.
鲍的人工养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鲍的养(增)殖方式,大体可分为3大类型6种形式:一是池式养殖,包括工厂化(陆地池)养殖、潮间带水池养殖;二是箱(笼)式养殖,包括网箱养殖、筏式养殖、沉箱养殖;三是岩礁增殖。除工厂化养殖将作较详细介绍外,其余养殖方式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黄勃 《渔业现代化》2003,(5):25-25,31
杂色鲍 (H .diversicolor)是近几年推广养殖的品种 ,养殖形式多样 ,有工厂化养殖、沉箱养殖和笼式吊养等。目前海南省工厂化养鲍场达44家 ,养殖水体约 1 8万m3;沉箱养殖达 7万箱 ,已投苗 3.6万箱 ;陵水县黎安镇黎安村农民还根据本地自然条件 ,采用笼式吊养 ,目前共吊养 2万笼。 2 0 0 0年全省鲍产量 30 9吨 ,2 0 0 1年全省产量42 0吨 ,鲍养殖业发展速度较快。海南目前种鲍主要来源台湾及本地野生杂色鲍 (H .diversicolor ) ,在养殖过程中虽无大规模死亡现象 ,但种质退化现象开始出现 ,如生长速度慢、个体小型化、抗逆性差等现象 ,给养殖户…  相似文献   

6.
九孔鲍胚胎发育过程及工厂化育苗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九孔鲍(Haliotisdiversicolorsupertexta)是杂色鲍(H.diversicolor)的一个亚种,1993年从台湾“亚农中心”引入福建省,杂色鲍在福建省沿海有分布。目前我国人工养鲍北方主要是在大连、青岛一带以养皱纹盘鲍(Hdiscushannai)和日本黑鲍(Hdiscus)为主,东南沿海以养九孔鲍为主。本文介绍了一套行之有效、方法简便、生产上易于采用的九孔鲍工厂化育苗简易方法,以便在生产中推广应用。一、育苗基本东件鲍鱼养殖对水质要求较高,因此,九孔鲍育苗养殖场地的选择要特别注意,九孔鲍属我国南方鲍种,对温度要求较高,一般冬季水温不应…  相似文献   

7.
3大菱鲆养成技术3.1 养殖方式和设施 国际上大菱鲆的养殖方式主要有工厂化养殖和网箱养殖,这2种方式都属于集约化、高密度的精养。国内开展大菱鲆养殖的历史尚短,以工厂化养殖为主,并借鉴种植业中蔬菜大棚的模式,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温室大棚式工厂化养殖模式。 工厂化养殖需要建厂房,采用玻璃钢瓦屋顶或塑料大棚式屋顶。前者厂房高大宽敞,投资较大;后者大棚低矮,投资较省。厂房内建圆形或方形(四角取圆)水泥池,池子面积20~60 m2,池深0.6~1.0 m,每池布气石6~12个。沿池边按切线方向设进水管2处,池底四周以4%的坡度向中央放坡,并设排水立管,使池水循环流动  相似文献   

8.
莆田市1993年开展鲍工厂化育苗与养殖工作,养殖规模达到50万粒,年育苗种100万粒,由于工厂化养殖投资高,养殖周期长,生产单位出现亏损,鲍养殖生产随后滑坡。1998年在南日岛开展皱纹盘鲍海区筏式吊养技术,取得了83.53%高的成活率,从而又推动鲍养殖的发展。但从2000年至今,鲍养殖过程中出现大量死亡现象,有的成活率仅为25%,给养殖者带来严重的损失。作者对死亡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了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9.
2003年,在厦门大嶝进行了水泥池深水位立体养鲍实验,养殖材料采用网格式塑料框、水泥波纹板和聚乙烯网箱,分上、中、下三层进行立体养殖.经一周年养殖后,鲍鱼平均壳长达4.88cm,平均体重达12.7g/个,平均成活率达78.0%.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目前,养殖鲍鱼的主要方式有四种:工厂化养鲍、坑道养鲍、筏式养鲍、及浅海增殖养鲍。坑道养鲍及浅海增殖养鲍,投资小、风险少、见效快,是一种较简单的方法。因此坑道的开发利用及浅海区域的增殖,已成为热点。现就其优劣势做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1.
鲍鱼具有较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列海八珍之首。目前鲍的养殖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筏养、池养、室内工厂化养殖、底播增养殖、沉箱养殖等,但以上几种养鲍方式存在投资大、管理困难等缺点。在沉箱养鲍的基础上,目前一种全新的养鲍方式--笼养正在得到发展和推广,该技术具有投资额可多可少、易操作、回报率高等优点。由于笼养鲍完全在低潮线以上进行,养鲍者不必潜水即可进行养殖生产,操作的容易性显而易见,因此更容易被接受和应用。现将该技术的要点总结如下。一、 海区选择1.海区要求水流通畅、水质清新、无污染、水温适宜。2.低潮…  相似文献   

12.
最近,由山东省西霞口集团承担的“国家星火计划项目一50O0亩海湾人工投礁养鲍技术开发”通过该省科委组织的专家鉴定,项目成果居全国领先水平。荣成市自八十年代末开始鲍鱼工厂化养殖,虽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成活率低、生长周期长、病害严重。生产成本高等不利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养鲍业的快速发展。为拓展新的鲍鱼养殖途径,探索养鲍技术,推动养鲍业的健康发展,1995年8月该市向国家科委纠良“SO加亩海湾人工投礁养鲍技术开发”项目,1996年被列入国家星火计划,项目总投资3亿元,其中科技贷款300O万元。大规模投礁养鲍技术在国…  相似文献   

13.
3南美白对虾工厂化养殖技术要点 工厂化养虾可分为如下几种方式:无保温、升温的露天池在青岛地区每年只可养殖1茬虾;有塑料大棚且采暖条件较好的池子每年可养殖2茬;有保温和供热的池子,每年可养殖3茬以上。为了提高池子的利用率,还可进行三级养殖,即一级养殖5 cm以前的仔幼虾,二级  相似文献   

14.
张起信  王淑华 《海洋渔业》1994,16(6):269-270,268
<正> 所谓工厂化养鲍是指在傍海处建起的水、气、暖配套的养鲍车间,将鲍苗在室内的养鲍槽中,直接养至成鲍的一种高密度养鲍形式。 工厂化养鲍较筏式养鲍,投资大、成本高、技术含量高,存在的问题较多。其优点是可人为地控制鲍的生态环境,有效地防除敌害,鲍生长快、成活率和回捕率高。所以,只要认真地研究和解决现在尚存在的问题,工厂化养鲍同样可以取得比较理想的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15.
福建省连江县是全国海洋渔业大县。从去年开始,为加大新产品的开发,重视产业效益,该县把鲍鱼年养殖作为浅海开发的一大品种。原以海洋捕捞为主业的答录镇,为实现今年捕捞产量零增长,于去年底就着手抓好海洋产业的结构调整,并在今年1月27日向后湾港天然养殖区投放了匕万粒本地野生鲍与日本黑鲍杂交而成的鲍鱼苗,从而使鲍鱼养殖工厂化向天然海区养殖迈出了新的一步。在政策引导的同时,他们还注重抓市场开发和技术攻关。目前,这个镇拥有5家养鲍企业)23个养殖户,养的数量突破200万粒,预计如果未遇到强大台风的袭击,仅养鲍一项可创…  相似文献   

16.
正鲍海区吊养在福建省有二十多年的历史,近几年随着成品鲍价格的下跌,人工费的增加,养鲍的效益在逐步降低,为了进一步综合利用海上养鲍设施,同时不影响鲍正常养殖方式和养殖生长的前提下,在福建省平潭流水小庠海区养鲍笼内进行皱纹盘鲍和刺参混养试验,取得了一定的经济和生态效益。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1试验条件1.1养殖设施养殖设施为传统的海上鲍养殖设施,养鲍笼子为黑色塑料箱,规格为30 cm×40 cm×12 cm,每6层  相似文献   

17.
仲雷 《齐鲁渔业》2007,24(6):24-25
1工厂化养殖的优势1.1生长快,生长周期短我国山东、辽宁沿海每年有5个月水温较低,鲍基本不生长,所以海上养鲍,一年只有7个月的生长期。工厂化养鲍可以通过冬季升温使养鲍水温周年在生长温度线以上,可适当延长最适生长温度的时间,达到鲍全年生长并有较长的适温期,从而缩短养成周期。  相似文献   

18.
张起信  张积伟 《海洋渔业》1995,17(2):80-81,75
工厂化养鲍较筏式养鲍、潮间带蓄水养鲍及海底养鲍等形式相比,存在投资大、成本高、技术含量高、易发病等问题。优点是可以人为调节控制鲍的生态环境、生长好、回捕率高。所以,只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现存问题,工厂化养鲍同样可以取得比较理想的经济效益。本文是总结了荣成市多年工厂化养鲍的基本经验,并参考有关资料撰写而成的。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长岛县在实施“耕海牧渔”战略中把鲍鱼增养殖作为重点,经过多年努力,先后攻克人工育苗和养成商品鲍两大难关。目前全县已形成以工厂化养鲍为主,筏式、底播一齐上的新格局,鲍鱼养殖总数达到300多万个。1974年,长岛县就取得了鲍鱼人工育苗和养成试  相似文献   

20.
鲍海上筏式养殖是目前我省推广的一种养鲍方式。本文主要介绍鲍海上筏式养殖的海区、养殖方式、养殖品种与投苗时间的选择,养成管理中的养鲍密度调整,饵料投喂、清污除害、养殖水层调整等的技术要点,并对养殖鲍病害、赤潮灾害提出了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