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寻绵羊卵巢颗粒细胞分泌孕酮与激素合成相关基因之间的关系,体外培养了绵羊卵巢颗粒细胞并进行鉴定后,经FSH、LH处理后添加不同浓度(1,10,58,100,145nmol/L)的食欲素A分别处理0,24,48,72h后提取蛋白,运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绵羊卵巢颗粒细胞分泌孕酮过程中的关键蛋白STAR、3β-HSD和P450(CYP11)的表达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绵羊卵巢黄体化颗粒细胞添加食欲素A后同一时间STAR、3β-HSD和P450(CYP11)的表达量随食欲素浓度的增加呈逐渐升高然后下降的趋势,且浓度在10nmol/L处表达量达到最高;添加同一浓度的食欲素后,随着作用时间的增加STAR及3β-HSD的表达量呈逐渐升高然后下降的趋势,且时间在24h时表达量达到最高,但P450(CYP11)的浓度随时间的增加而降低。结论:绵羊卵巢颗粒细胞分泌孕酮受食欲素A的浓度及时间变化影响,并进一步证实了食欲素A与孕酮的分泌周期性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为了在非繁殖季节判断绵羊的发情状况,试验以新疆高海拔地区中国美利奴羊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测定(ELISA)法测定绵羊血清中雌二醇(E2)、孕酮(P4)、促卵泡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的含量,研究激素诱导发情羊、发情症状不明显羊、不发情羊体内激素分泌规律的差异。结果表明:激素诱导发情羊的E2含量比不发情羊高,差异显著(P<0.05);但是在P4、FSH、LH水平上,激素诱导发情羊要低于不发情羊,差异不显著(P>0.05)。发情羊与发情不明显羊在4种激素含量上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公羊试情存在一定缺陷,而通过测定E2含量判定绵羊发情状态将成为未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研究旨在探究BAD基因在敖汉细毛羊中的不同发情时期卵巢中表达量的变化规律以及对生殖激素的影响,为探讨其与绵羊发情的关系奠定基础。首先利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敖汉细毛羊血液中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_2)和孕激素(P_4)的浓度,然后利用qRT-PCR检测乏情期、发情前期、发情间期和发情期卵巢BAD基因的表达量变化。结果表明:卵巢中BAD基因在发情前期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乏情期、发情期和发情间期(P0.01),在发情期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乏情期和发情间期(P0.01),乏情期和发情间期的表达量基本相同(P0.05);E_2和LH浓度在BAD基因表达量最高的发情前期维持较高水平,P_4的浓度维持较低水平。综上可知,BAD基因的表达可能促进了E_2和LH浓度升高,抑制了P_4产生,进而影响细毛羊发情,可为绵羊发情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畜牧与兽医》2016,(4):9-14
为了构建羊抑制素α亚基(IHNα)基因靶向siRNA真核表达载体,以也木勒白羊为试验动物,依据Gen Bank的INHα基因序列(KP-113678.1)设计3个不同位点的干扰片段,利用RNAi技术和实验室常规方法将3个干扰片段连接到干扰RNA真核表达载体中,并对干扰载体进行相关检测和鉴定。结果表明:干扰表达质粒能在绵羊颗粒细胞中成功表达,且转染率50%左右,通过Q-PCR和蛋白表达试验发现,沉默率达到83%。  相似文献   

5.
旨在探究SRD5A2基因对山羊产羔性状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本研究选择健康的(2~3岁)黔北麻羊经产母羊3只,体重约32 kg,采集卵巢组织并成功培养卵巢颗粒细胞。通过在线软件设计SRD5A2基因的4对siRNA干扰序列和1对阴性对照序列,连接pGPH1/GFP/Neo载体后,将构建成功的干扰载体转染至黔北麻羊卵巢颗粒细胞。利用qRT-PCR方法筛选出干扰效率最佳的载体,检测其对SRD5A2基因表达的影响。运用qRT-PCR检测沉默SRD5A2基因对山羊产羔性状相关基因骨形态发生蛋白15(BMP15)、生长分化因子9(GDF9)、骨形态发生蛋白1B(BMPR-1B)和卵泡刺激素β亚基(FSHβ)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本试验在培养黔北麻羊卵巢颗粒细胞的基础上,成功构建了黔北麻羊SRD5A2基因的干扰载体,并筛选出shRNA-SRD5A2-1干扰效果最佳(P<0.01);抑制SRD5A2基因表达后,qRT-PCR检测产羔性状相关基因BMP15、BMPR-1B、GDF9和FSHβ的表达量均显著降低,BMP15的表达量极显著低于shRNA-NC对照组(P<0.01),BMPR-1B、GDF9和FSHβ的表达量显著低于shRNA-NC对照组(P<0.05)。本研究成功构建了SRD5A2基因干扰载体并转染至卵巢颗粒细胞,发现体外沉默SRD5A2基因可抑制产羔性状相关基因的表达,提示SRD5A2基因与黔北麻羊产羔性状密切相关,本试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SRD5A2基因对黔北麻羊产羔性状的调控机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揭示FSHβ和LHβ基因在小尾寒羊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POA)中的表达规律,深入了解其对小尾寒羊多羔的作用,本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6只小尾寒羊(FecB++型单、多羔羊各3只)的生殖组织及脑组织中FSHβ和LHβ基因的表达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FSHβ和LHβ基因在大脑、小脑、下丘脑、卵巢、子宫、输卵管和垂体7种组织中均有表达,FSHβ主要在小尾寒羊下丘脑和卵巢高表达,LHβ在垂体高表达;FSHβ基因在小尾寒羊多羔群体下丘脑、卵巢、子宫、输卵管、垂体的表达极显著高于单羔群体(P<0.01),LHβ基因在小尾寒羊多羔群体下丘脑、卵巢、子宫、输卵管、垂体、小脑、大脑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单羔群体(P<0.01)。研究结果提示,FSHβ和LHβ基因可能参与小尾寒羊多羔性状调控。  相似文献   

7.
利用GenBank中公布的牛、绵羊等动物FSHβ亚基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采用PCR法扩增并测定出南江黄羊FSHβ亚基基因内含子1(in-1)全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AY838283)。山羊FSHβ基因内含子1全序列长641 bp,A、C、G、T4种碱基分别占35.73%、13.88%、17.47%、32.92%,A T (68.65%)的含量远高于G C(31.35%)的含量。不同物种间FSHβ基因序列相似性的变异范围为24.1%~97.3%,分歧度则为2.6%~85.7%。利用FSHβ亚基基因内含子1序列进行的物种间系统发育分析结果与实际的物种演化顺序一致,表明它可用于物种间的系统发育分析。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补饲精料诱导非繁殖季节哈萨克母羊发情,解析绵羊非繁殖期发情的生殖激素变化规律,为利用营养因素调控非繁殖季节绵羊发情提供激素方面的理论依据,研究选用成年哈萨克母羊36只,随机分成2组,试验组在2—6月份补饲精料,在非繁殖季节(4—6月份)对发情绵羊及不发情母羊(对照)颈静脉采血,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外周血液4种重要生殖激素雌二醇(E2)、孕酮(P4)、促卵泡激素(FSH)和促黄体素(LH)的浓度。结果表明:血液中E2和P4呈现波动式变化,FSH和LH呈现规律性脉冲式变化。说明E2和FSH与绵羊的非繁殖季节发情有关,高浓度的P4和LH对开启或维持绵羊的发情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PER2基因在绵羊繁殖相关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多态性与绵羊繁殖性状的关系,本实验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PER2基因在季节性发情的苏尼特羊和常年发情的小尾寒羊松果体、下丘脑、垂体、卵巢、输卵管以及子宫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同时利用Sequenom MassARRAY~?SNP技术检测季节性发情绵羊品种(草原型藏羊、苏尼特羊、滩羊共204只)和常年发情绵羊品种(小尾寒羊、湖羊、策勒黑羊共564只)PER2基因g.2852655T>C位点的多态性。结果表明:PER2基因在绵羊的松果体、下丘脑、垂体、卵巢、输卵管以及子宫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在季节性繁殖的苏尼特羊卵巢和子宫组织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常年发情小尾寒羊(P<0.05),而在输卵管组织中则相反(P<0.05);分型结果表明,PER2基因的g.2852655T>C位点存在3种基因型,该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发情性状不同的绵羊品种之间具有显著差异。综上,PER2基因在季节性发情苏尼特羊卵巢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常年发情小尾寒羊,初步推测卵巢中较高水平PER2基因的表达通过抑制LHR受体的表达及孕酮的分泌,进而影响绵羊的季节性发情,且较高水平PER2基因表达可能在卵子受精和胚胎发育过程中也起到重要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不同季节蒙古羊卵巢中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IB(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receptor IB,BMPR-IB)基因的表达与血清中生殖激素的关联性,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了蒙古羊血清中促卵泡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和促黄体素(luteinizing hormone,LH)的浓度,对不同季节蒙古羊卵巢组织中BMPR-IB基因的表达量进行了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RT-PCR)分析。结果表明:发情季节(11月份)蒙古羊血液中FSH和LH的浓度均高于非发情季节(4月份),非发情季节蒙古羊卵巢中BMPR-IB基因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发情季节(P0.01)。说明蒙古羊卵巢中BMPR-IB基因的表达量与血液激素水平有呈负相关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究不同组分体外成熟培养基对绵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试验从健康绵羊卵巢中分离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OCs),将分离的COCs分为V-FSH+LH+E2+FBS组、V-FSH+FBS组、V-FSH+LH+E2+BSA组、P-FSH+LH+E2+FBS组、P-FSH+FBS组、P-FSH+LH+E2+BSA组,每组分别添加以V-促卵泡素(FSH,垂体中提纯的FSH)和P-FSH(体外基因重组表达的FSH)为基础设计的体外成熟培养基以进行体外成熟试验,即各组依次添加V-FSH+促黄体素(LH)+雌激素(E2)+胎牛血清(FBS)、V-FSH+FBS、V-FSH+LH+E2+牛血清白蛋白(BSA)、P-FSH+LH+E2+FBS、P-FSH+FBS、P-FSH+LH+E2+BSA体外成熟培养基,体外成熟后检测各组卵丘扩展指数(CEI)、第一极体排出率、卵母细胞氧化还原态、乳酸生成量、葡萄糖消耗量、ATP生成量;...  相似文献   

12.
试验旨在克隆哈萨克羊抑制素βA(inhibin beta A,INHβA)基因序列,并探究其序列特征及编码蛋白的结构和功能。根据GenBank中绵羊INHβA基因序列(登录号:NM_001009458.1)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通过RT-PCR方法对哈萨克羊INHβA基因进行扩增,将获得的INHβA基因片段插入到pMD19-T载体中进行克隆测序,并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和分析其核苷酸序列、氨基酸序列、蛋白跨膜、蛋白修饰位点及二级结构、三级结构模型等。结果显示,哈萨克羊INHβA基因长1 278 bp,编码425个氨基酸。哈萨克羊INHβA基因与绵羊、牛、野猪、小鼠、人、大鼠、猫、兔、马的同源性分别为98.6%、97.7%、90.4%、87.9%、91.1%、88.2%、91.8%、89.8%和91.8%,表明INHβA基因在不同物种之间具有较高的保守性。INHβA蛋白分子式为C_(2072)H_(3325)N_(603)O_(628)S_(26),分子质量为47.57 ku,理论等电点(pI)为7.87,不稳定系数为66.16,脂溶指数为78.47,亲水值为-0.507。INHβA是一种碱性不稳定的亲水性脂溶性蛋白,没有跨膜结构,含有信号肽。二级结构预测显示,INHβA蛋白α-螺旋、β-转角、无规则卷曲、延伸链分别占22.59%、4.47%、54.12%和18.82%。三级结构预测显示,INHβA蛋白以α-螺旋为主,是含有8种蛋白修饰位点的β-桶状蛋白。本试验结果为深入研究哈萨克羊INHβA蛋白功能及探讨INHβA基因对提高哈萨克羊繁殖力的影响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兽医学报》2019,(11):2253-2259
旨在研究燕山绒山羊母羊泌乳期诱导发情的效果及对相关生殖激素变化的影响。选择经产、体质量约为45 kg的泌乳期母羊45只,随机分为A、B和C组,分别于产后25,35,45 d采用孕酮阴道硅胶栓(CIDR)+促卵泡素(FSH)的方法诱导发情,统计96 h内发情率,在埋栓的0,4,9,13 d及试验羊发情时采血检测FSH、促黄体素(LH)、催乳素(PRL)、雌激素(E_2)和孕酮(P_4)浓度。结果显示,A、B和C组的发情率分别为60%,53.33%和80%,发情多集中在24~72 h;埋栓前,即试验0 d时A、B和C组FSH、LH、PRL、E_2和P_4无差异。FSH和LH在撤栓时达到最低,撤栓后升高;14~15 d,所有发情羊FSH和LH均高于未发情羊,但只有A、B组FSH差异显著(P0.05)。14~15 d,PRL浓度最低(P0.05);试验期间,除9 d外,C组发情羊PRL显著低于未发情羊(P0.05),其余各组内发情羊与未发情羊PRL无差异。14~15 d,3组发情羊血清中E_2迅速升高而P_4降低,E_2浓度高于埋栓期(P0.05),试验期间,各组内发情羊与未发情羊E_2和P_4无差异;0~15 d,各组发情羊之间及未发情羊之间PRL、P_4无差异,各组发情羊间FSH及未发情羊间E_2均无差异;4 d,A组未发情羊FSH低于B组(P0.05),LH高于C组(P0.05);13 d,B组发情羊LH低于C组(P0.05),14~15 d,E_2高于C组(P0.05)。结果表明,母羊产后45 d诱导发情效果较好;外源P_4可大幅度降低PRL,发情时FSH、LH和E_2的分泌同步上升。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索胚胎移植过程中妊娠率的根本原因。本研究以高繁殖力小尾寒羊为试验对象,采用公认的CIDR结合外源激素处理使其同期发情,与自然发情及乏情的小尾寒羊作对比,分析了转化生长因子TGF-β3基因在卵巢细胞中的表达差异,同时对其启动子区的甲基化岛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自然发情绵羊和外源激素处理发情的羊在发情表现和时间上无明显差别,但是TGF-β3基因在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上自然发情绵羊显著高于外源激素处理发情的羊,而同期处理发情的羊显著高于乏情期绵羊卵巢细胞内的表达。自然发情和激素处理的绵羊TGF-β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分别为25.8%和53.3%,而乏情期绵羊TGF-β3基因启动子处于超甲基化水平达到70.0%。以上结果说明外源激素处理的同期发情小尾寒羊尽管在发情表现、时间等与自然发情的绵羊类似,但是胚胎发育和着床重要调控基因TGF-β3的表达和甲基化模式存在显著性差异这也许是目前胚胎移植后着床率低下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旨在克隆绵羊Lin28A基因cDNA序列,探讨其在初情期启动过程中的表达规律和调控特性。本研究分别在初情期前(第1次发情前1周)、初情期、初情期后(第1次发情后1周)屠宰多浪羊各5只。采集下丘脑、垂体、卵巢组织,对其Lin28A基因cDNA进行克隆,利用DNAman 6.0软件对多浪羊Lin28A氨基酸与其他物种的Lin28A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采用Real-time PCR技术分析下丘脑、垂体、卵巢中Lin28A基因、let-7a、let-7b在初情期启动过程中表达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多浪羊Lin28AcDNA序列为3 581bp,包括2 963bp的3′UTR和618bp CDS;多浪羊Lin28A氨基酸与人、家鼠、牛和绵羊的同源性分别是87.56%、88.52%、92.68%和89.95%,与鸡、斑马鱼的同源性分别是76.10%、61.84%。在初情期前至初情期的过程中,下丘脑、卵巢中Lin28A表达显著降低(P<0.05),let-7a、let-7b的表达没有显著变化(P>0.05)。本研究结果对于揭示Lin28A基因在绵羊初情期启动中的作用及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试验旨在探究转化生长因子βⅠ型受体(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receptorⅠ,TGF-βRⅠ)基因在敖汉细毛羊中的组织表达情况,以及在不同发情时期卵巢中表达量的变化规律,为探讨其与绵羊发情的关系奠定基础。以24只季节性发情的敖汉细毛羊为研究对象,分为乏情期、发情间期、发情前期和发情期4组,每组6只。首先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其发情期甲状腺、下丘脑、垂体、卵巢、肾上腺、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胰腺、肌肉12个组织中TGF-βRⅠ基因的表达情况,其次对4个不同发情时期卵巢TGF-βRⅠ基因的表达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显示,TGF-βRⅠ在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在卵巢和甲状腺中表达量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1);在下丘脑、垂体、胰腺、肾上腺、脾脏和肺脏组织表达量较高,显著高于心脏、肝脏、肾脏和肌肉组织(P0.05)。卵巢中TGF-βRⅠ基因在发情前期表达量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3个时期(P0.01),发情间期表达量最低,极显著低于其他3个时期(P0.01)。综上所述,卵巢组织中TGF-βRⅠ基因在发情前期时可能对排卵前卵泡的成熟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加快我国内羊产业发展,提高肉用绵羊的繁殖力,试验以蒙古羊为研究对象,以FSHβ基因作为绵羊高繁殖力的候选基因,采用RT-PCR技术对蒙古羊FSHβ基因的部分序列进行了克隆与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克隆得到的蒙古羊FSHβ基因全长870 bp,其编码区为250 bp,共编码83个氨基酸,3'非编码区620 bp;采用DNASTAR软件分析得到FSHβ基因序列中的A、T、G、C比例分别为27.36%、21.61%、24.94%、26.09%,G+C含量(51.03%)高于A+T的含量(48.97%);通过与GenBank中其他物种的FSHβ基因cDNA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发现,蒙古羊FSHβ基因cDNA序列与牛、山羊、猪和人的同源性分别为95%、98%、92%和75%;由进化树可以看出蒙古羊与牛的亲缘关系最近,与鸡最远.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RNA干扰抑制素α亚基(Inhibinα-subunit,INHα)基因和添加抑制素A(InhibinA)对绵羊颗粒细胞雌激素(Estrogen,E2)和孕酮(Progesterone,P)分泌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以探索抑制素在绵羊颗粒细胞E2和P分泌中的作用。从1.0~1.5岁小尾寒羊的卵泡(3~7mm)中分离培养颗粒细胞,分为2个处理组:干扰组(脂质体介导法转染颗粒细胞)和InhibinA添加组(200ng·mL~(-1))。利用ELISA试剂盒检测E2和P的分泌,荧光定量RT-PCR检测E2和P的分泌相关基因(CYP11、3β-HSD和CYP19)的表达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干扰组siRNA转染颗粒细胞48h后,INHα基因的抑制率达87%,E2和P的分泌量显著降低(P0.05);InhibinA添加组E2和P的分泌水平显著升高(P0.05);干扰组3β-HSD和CYP19的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CYP11的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InhibinA添加组CYP19、CYP11和3β-HSD的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综上表明,抑制素在绵羊颗粒细胞中起关键调控作用,通过调节绵羊颗粒细胞类固醇激素的分泌参与调控卵泡发育和排卵过程。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通过合成促性腺激素类的抑制激素——抑制素(inhibit hormone,INH)与促性腺激素抑制激素(gonadotropin inhibiting hormone,GnIH)的INH表位多肽疫苗和GnIH表位多肽疫苗,主动免疫甘肃高山细毛羊并对促卵泡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和促黄体素(luteinizing hormone,LH)激素水平进行比较分析。试验选用15只处在非发情季节的3.5岁的甘肃高山细毛羊,注射INH表位多肽疫苗与GnIH表位多肽疫苗分别为表位多肽疫苗A组和表位多肽疫苗B组,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采血后进行免疫,每隔7 d免疫和采血,同时在发情后每隔15 min采集一次血液,分离血清,用ELISA试剂盒检测抗体水平及FSH和LH激素变化。结果表明,表位多肽疫苗A组和表位多肽疫苗B组在初次免疫后都产生了相应的抗体,且表位多肽疫苗B组较表位多肽疫苗A组产生的抗体浓度高,75 、90、105 min时,表位多肽疫苗B组相对表位多肽疫苗A组显著促进了FSH的分泌水平(P<0.05)。在45~105 min时,表位多肽疫苗B组相对表位多肽疫苗A组显著促进了LH的分泌水平(P<0.05),且在90到105 min时表位多肽疫苗A组和表位多肽疫苗B组血清中FSH和LH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本试验结果表明,INH表位多肽疫苗和GnIH表位多肽疫苗主动免疫促进了甘肃高山细毛羊的FSH、LH的分泌,GnIH表位多肽疫苗在甘肃高山细毛羊上具有更好的免疫作用,本研究为该表位多肽疫苗在绵羊上的运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噬菌体展示技术构建抗抑制素α亚基(INHα)纳米抗体文库,并筛选出针对绵羊INHα的特异性纳米抗体,以期制备出新型抑制素免疫制剂,为提高绵羊外周血促卵泡素(FSH)水平和排卵率做前期准备。【方法】利用pET32a-INHA原核表达载体诱导表达INHα蛋白,并对诱导表达的INHα蛋白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用Ni琼脂糖凝胶纯化后的INHα蛋白免疫新疆双峰驼。通过巢式PCR扩增制备骆驼噬菌体展示纳米抗体文库,通过三轮免疫亲和淘选及噬菌体ELISA从该文库中富集和筛选INHα特异性纳米抗体,并通过测序得知纳米抗体的基因序列;用蛋白-蛋白模拟对接初步鉴定该纳米抗体与INHα蛋白的亲和性。【结果】通过原核诱导表达及Ni琼脂糖凝胶纯化得到了大小为36 ku的INHα重组蛋白,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到约36 ku的蛋白条带;双峰驼通过6次INHα蛋白免疫抗体效价达到1∶1 024 000;通过巢式PCR获得了400 bp左右的VHH基因,通过电转化等试验构建了库容量为1.05×1012CFU的纳米抗体文库,文库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