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选取川西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初育土(由花岗岩发育而成)、黄壤(取自坡耕地)、泥性紫色土(取自成熟水杉林下)和紫色石骨子土(由紫色砂岩发育而成)作为供试土壤,盆栽试验研究了4种土壤类型对不同牧草生长状况的影响,比较了土壤间含水量和牧草对4种土壤含水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①初育土上的各牧草生物量为最大,紫色石骨子土上的各牧草生物量为最小,各土壤类型上的牛鞭草生物量均高于其他牧草;②各牧草在泥性紫色土和黄壤上的光合速率与水分利用效率均大于在另外两种土壤上的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③泥性紫色土和黄壤的含水量高于其他两种土壤;④初育土、泥性紫色土含水量均以种植牛鞭草的为最高,黄壤以三叶草为最高,紫色石骨子土则以高羊茅为最高。  相似文献   

2.
通过测定4种土壤(水稻土、紫色土、黄壤、黄棕壤)中树莓的株高及根、茎、叶的生长量,计算其生物量,分析树莓最佳种植土壤。结果表明:在树莓生长和生物量方面,水稻土和黄棕壤无显著差异,紫色土和黄壤无显著差异,但水稻土、黄棕壤同紫色土、黄壤存在显著差异。黄棕壤、水稻土是较适合种植树莓的土壤类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阐明水分条件对蚬木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通过盆栽控水试验,研究9种水分处理下蚬木苗高、地径生长量和叶绿素含量的变化。[结果]不同控水条件下,蚬木苗高和地径增长量及叶绿素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适宜的水分条件有利于提高幼苗的生长和叶绿素含量,而水分胁迫,如不供水或连续7 d浇水会降低蚬木幼苗生长量和叶绿素含量。[结论]蚬木苗期对水分比较敏感,应加强苗期的水分管理。  相似文献   

4.
不同遮荫处理对大叶黄杨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农业科学》2013,(3):98-100
以大叶黄杨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时期和不同程度遮荫处理,对苗高、地径和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70%,50%,30%和全光照遮荫条件下,大叶黄杨苗高、地径生长量以50%遮荫处理影响最为明显,苗高、地径生长量明显大于其他光照条件;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各处理叶绿素含量增加速度均高于全光照处理,其中在70%遮荫程度下叶绿素含量最高。叶绿素含量排序为:70%遮荫处理>50%遮荫处理>30%遮荫处理>全光照。  相似文献   

5.
以云南曲靖烟区5种不同土壤类型土样及其对应的烟样为材料,分析了土壤钾素和烤烟烟叶钾素含量在不同土壤类型中的分布特点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土壤钾素含量与烤烟烟叶钾素含量在5种土壤类型中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土壤类型中平均全钾含量高低顺序为紫色土>黄壤>水稻土>新积土>红壤;速效钾含量高低顺序为:黄壤>新积土>水稻土>紫色土>红壤;平均烤烟钾含量在不同土壤类型中的分布高低顺序为:黄壤>新积土>红壤>水稻土>紫色土。(2)烟叶钾素仅在红壤类型上与土壤全钾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仅在红壤、新积土和紫色土类型上与土壤速效钾呈极显著正相关,在其他土壤类型下烟叶钾素与土壤钾素相关性不明显。在将土壤钾素含量分组后,在红壤中,烟叶钾含量随土壤全钾和速效钾含量的变化而表现出了较大的差异;在黄壤和水稻土中,烟叶钾含量在不同土壤钾素分组间未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在新积土和水稻土中,烟叶钾含量在土壤全钾含量分组中没有明显的差异性,但在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分组中则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采用大田胁迫试验分析了不同浓度Na Cl处理对福建柏幼苗生长、叶绿素含量以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处理相比,不同浓度Na Cl处理对福建柏幼苗苗高及地径生长、叶绿素含量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与低浓度Na Cl处理相比,高浓度Na Cl处理对地径、叶绿素含量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具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且处理间差异未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7.
为选育适合不同土壤条件栽植的小叶蚊母树Distylium buxifolium无性系,分别以红壤、黄壤、石灰性土和滨海盐土及4个无性系(D1,D7,D13,D19)的1年生苗木为材料,采用温室盆栽方法,测定苗高、地径、冠幅和新梢数量,研究了不同土壤对无性系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壤上生长的小叶蚊母树苗高、地径和冠幅生长量显著高于其他3种土壤(P < 0.05),而在滨海盐土上生长的小叶蚊母树新梢数量最多(P < 0.05)。无性系D19的苗高生长量达到5.7 cm,显著高于D7(P < 0.05),无性系D7的地径和冠幅生长量分别为0.74 cm和9.88 cm,显著高于其他无性系(P < 0.05),而无性系D13的新梢数量达56.40个,显著多于其他无性系(P < 0.05)。小叶蚊母树在不同土壤上的适宜程度为红壤>黄壤>石灰性土>滨海盐土,不同无性系生长的优劣排序为D7 > D13 > D1 > D19。在黄壤上栽植小叶蚊母树可选择D1和D19,在红壤上可选择D7,D13和D19,在石灰性土上可选择D7和D13,在滨海盐土上可选择D1和D7。  相似文献   

8.
以两年生鹅耳枥(Carpinus turczaninowii)播种苗为研究材料,对幼苗的物候和苗高、地径等生长特性以及叶绿素荧光年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Logistic方程对苗高、地径年生长节律拟合效果明显,效果较好。同时将幼苗生长时期划分为"慢—快—慢"3个阶段,各阶段明显。6月、8月和9月中旬是地径生长的3次高峰期,而苗高仅出现一次连续快速生长期(6~7月中旬)。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出,苗高、地径生长密切相关,呈线性生长关系。多元回归分析得出,影响苗高生长的主导环境因子是旬平均气温,所选气象环境因子对地径生长影响不显著。幼苗全年叶绿素荧光测定得出,Fv/Fm值全年波动不大,表明植物受环境胁迫影响较小,幼苗生长状态良好。  相似文献   

9.
研究遮荫对胖大海(Sterculia lychnophora Hance)幼苗生长特点的影响,为其育苗、人工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平均直径为51~60 cm的胖大海母树的种子为材料,于2015年设全光照(对照)、25%遮荫、50%遮荫、75%遮荫和95%遮荫共5个光照梯度处理,研究遮荫对胖大海幼苗生长量、高径比、生物量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并建立遮荫与各生长指标的拟合方程。结果表明:遮荫对胖大海幼苗的生长量、高径比、生物量及叶绿素含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50%~75%遮荫处理时幼苗地径和苗高生长较好,高径比合适,且极显著高于对照(P0.01);50%遮荫处理时鲜、干物质积累较高;叶绿素总含量和叶绿素b随光照的减弱而增加,叶绿素a/b值变小,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胖大海幼苗具有耐荫性,适度的遮荫处理对胖大海幼苗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光照过强或过弱均会抑制胖大海幼苗的生长。在胖大海人工栽培时,应对幼苗进行50%~75%强度的遮荫处理,以期提高胖大海幼苗质量。  相似文献   

10.
对毕节烟区4种土壤类型的345个土壤样品进行了养分分析,结果表明:(1)pH值介于4.467.65之间,适宜烤烟生长的比例分别为黄棕壤(91.43%)>黄壤(85.78%)>紫色土(69.57%)>石灰土(52.22%)。(2)有机质含量较为丰富,依次为黄壤(28.75 g/kg)>石灰土(27.54 g/kg)>黄棕壤(26.35 g/kg)>紫色土(23.76 g/kg)。(3)速效磷适宜烤烟生长的比例分别为黄棕壤(80.00%)>紫色土(73.92%)>石灰土(73.34%)>黄壤(70.56%)。(4)速效钾在临界值以上的比例为黄棕壤(88.56%)>石灰土(83.33%)>黄壤(83.6%)>紫色土(56.52%)。(5)紫色土水溶性氯均在30 mg/kg以下,大于30 mg/kg所占比例分别为黄壤(4.57%)>黄棕壤(2.86%)>石灰土(2.22%)。(6)有效硼低于临界值的比例分别为黄壤(54.82%)>黄棕壤(48.57%)>石灰土(26.67%)>紫色土(26.07%);有效铜含量低于临界值的比例以黄棕壤最高14.29%,黄壤和石灰土分别为1.02%和1.11%,紫色土均高于临界值;有效锌含量低于临界值的比例黄壤和石灰土分别为18.79%和10.00%,黄棕壤和紫色土均高于临界值;有效锰和有效铁含量全部为高或极高水平。  相似文献   

11.
银杏不同品种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比较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叶绿素荧光技术测定了银杏不同品种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泰兴一号的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ax)、PSⅡ电子传递量子效率(ФPSⅡ)、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及光化学猝灭系数(qP)均高于顺德清晖园银杏,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M)较低.可见,泰兴一号生长较快,具有潜在高生物产量的生理生化基础.不同品种银杏光响应曲线、ETR对光强度响应的初始斜率以及光合色素的含量进一步证实了以上论点.  相似文献   

12.
张婷   《西北林学院学报》2019,34(6):62-67
比较不同常春藤品种的光合特性,以便对常春藤的引种、栽培和应用提供参考。以6种常春藤品种为对象,对其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光合反应指标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等进行测量及分析。结果表明,常春藤幼苗极为耐阴,供试常春藤品种中绿叶品种的光适应范围、最大净光合速率和PSⅡ反应中心的电子传递效率整体明显高于供试的花叶品种。其中绿叶品种Shamrock光化学转化效率和光合作用能力相对其他品种高,具有一定耐强光的生理基础。而花叶品种中的Mini Kolibri具有相对较高的光适应范围和高光效潜能。  相似文献   

13.
以百日草3~4叶期的穴盘苗为试验材料,分析了高温胁迫下不同浓度(10,20,30,40 mg/L)烯效唑(S3307)对百日草幼苗的同化产物分配、光合作用、水分利用率、叶绿素荧光参数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下S3307处理的百日草幼苗的株高降低,茎粗增加,地上部冠干重、地下部根干重及其根冠比均大于对照,并且S3307处理还提高了百日草幼苗的净光合速率、叶片水分利用率,显著减缓了高温胁迫对百日草幼苗光合系统Ⅱ(PSⅡ)的抑制作用,使百日草幼苗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光化学猝灭系数(qP)下降缓慢,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升高幅度增大,从而使光合机构免受高温胁迫的伤害。以30 mg/L的S3307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遮荫条件下非顺序衰老小麦旗叶和倒二叶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变化规律,揭示遮荫条件对小麦叶片非顺序衰老的影响。【方法】以非顺序衰老小麦温麦19、兰考矮早8、豫麦19和顺序衰老小麦陕229为材料,分别采用CCM-200手持式叶绿素仪和FMS-2型脉冲调制式荧光仪测定了遮荫和自然天气条件下小麦花后旗叶和倒二叶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无论在遮荫还是自然天气条件下,扬花至成熟期非顺序衰老小麦温麦19、兰考矮早8、豫麦19及顺序衰老小麦陕229旗叶和倒二叶叶绿素含量、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潜在活性(Fv/F0)均呈下降趋势,而热耗散量子比率(F0/Fm)呈上升趋势,在花后30d非顺序衰老小麦和顺序衰老小麦的衰老现象差异显著。在自然天气条件下,花后30d非顺序衰老小麦温麦19、兰考矮早8和豫麦19旗叶的叶绿素含量、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潜在活性(Fv/F0)分别比倒二叶低36.67%,29.91%和59.25%;34.87%,26.39%和22.15%;11.54%,13.54%和12.54%;23.05%,29.00%和17.14%,而热耗散量子比率(F0/Fm)旗叶分别比倒二叶高24.34%,25.54%和17.11%。在遮荫条件下,花后30d非顺序衰老小麦温麦19、兰考矮早8和豫麦19旗叶的叶绿素含量、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潜在活性(Fv/F0)分别比倒二叶低20.04%,16.29%和21.66%;14.48%,17.26%和16.03%;8.64%,9.40%和10.63%;11.89%,19.91%和11.94%,而热耗散量子比率(F0/Fm)旗叶分别比倒二叶高16.08%,17.10%和17.48%。顺序衰老小麦陕229旗叶和倒二叶的表现正好与非顺序衰老小麦相反。【结论】遮荫条件明显延缓了叶片衰老,推迟了叶片非顺序和顺序衰老现象的发生,但不能改变叶片的衰老顺序。  相似文献   

15.
叶绿素仪是一种快速、无损地测定植物叶片叶绿素和氮素含量的有效工具。采用分光光度计法和凯氏定氮法分别测定茶树叶片叶绿素含量和氮素含量,并与叶绿素仪测定的CCI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CCI值与叶绿素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其中单位面积叶绿素a(R2为0.972 8)、b(R2为0.858 6)及总量(R2为0.977 4)与CCI值的相关性均高于单位质量叶绿素含量与CCI值的相关性;不同品种茶树叶片叶绿素含量差异明显,但仍与其CCI值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研究还显示,CCI值和叶片全氮含量之间呈显著线相关性,其R2为0.982 8。说明叶绿素仪CCM-200在茶树叶片叶绿素和氮素含量估算上具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6.
通过2018—2019年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钾量对宁夏春玉米叶绿素荧光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以天赐19号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6个梯度钾肥量处理,K0(0 kg· hm-2)、K1(60 kg·hm-2)、K2(120 kg·hm-2)、K3(180 kg·hm-2)、K4(240 kg·hm-2)、K5(300 kg·hm-2)。结果表明,施用钾肥可增强玉米的荧光特性,提高宁夏春玉米产量,施钾180 kg·hm-2时,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最大荧光(Fm)、PSⅡ潜在活性(Fv/Fo)、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综合性能指数(PI)、单位反应中心吸收的光能(ABS/RC)等指标均达到最优;施钾量为0~180 kg·hm-2时,玉米产量随着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施钾量超过180 kg·hm-2,春玉米产量开始下降。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SPAD、Fm、最小荧光(Fo)、Fv/FoFv/Fm、PI、ABS/RC均有不同程度的正相关关系,因此,施钾量180 kg·hm-2是该区最佳的钾肥施用量。  相似文献   

17.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assess the suitability of laser-induced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measurements to detect the nitrogen (N) supply of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 at canopy level under ambient conditions. In 2002, a plot trial was carried out as a randomised block design. Increasing amounts of N fertiliser were applied to induce variations in the N uptake of the canopies. Different cultivars with varying growth habit and leaf colour were chosen to cover a wide range of canopy characteristics. Biomass was harvested at characteristic growth stages to determine aboveground dry matter yield, N concentration in dry matter and N uptake. Measurements with a hand-held chlorophyll sensor showed a strong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ensor signal and the N uptake thus indicating that the system is suitable for assessing the nutritional status of the plants. A clear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the N treatments was evident even at the beginning of stem elongation. The cultivar and the growth stage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the sensor signal. Both factors need to be considered when predicting the N uptake of the canopy using laser-induced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measurements.  相似文献   

18.
模拟酸雨对大叶黄杨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酸雨对大叶黄杨叶片荧光参数的影响,在拱棚条件下,以2年生大叶黄杨(Euonymus japonicus)为试材,采用人工喷洒的方法,以pH为7.0的模拟雨水为对照,研究了不同pH值(1.0、2.0、3.0、4.0、5.0)的模拟酸雨对大叶黄杨叶片的叶绿素相对含量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酸雨浓度pH值降低,大叶黄杨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呈现下降的趋势;叶绿素荧光参数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光化学猝灭系数(qP)、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电子传递量子效率(ΦPSII)、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呈现下降趋势。当模拟酸雨pH≤2.0时,会对大叶黄杨的叶片造成严重的损伤,破坏叶绿体结构,直接影响了光合作用中的电子传递,导致光合电子传递过程中受到损害和抑制。  相似文献   

19.
SPAD-502叶绿素仪在烤烟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SPAD-502叶绿素仪与烤烟叶绿素含量的关系,探讨SPAD-502叶绿素仪在烤烟生产中的应用前景。研究结果表明:叶绿素仪在烤烟上的最佳测量部位为叶片基部;不同叶位、不同成熟度烟叶的叶绿素仪读数与叶绿素含量之间呈显著相关,其线性关系可用方程y=ax b来拟合。  相似文献   

20.
种植密度对小麦群体质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改善小麦群体质量,研究了不同密度下皖麦52和烟农19主要生理指标及产量间的差异。结果表明:烟农19的叶面积指数在基本苗120×104 株·hm-2(M1)和210×104 株·hm-2(M2)下高于皖麦52,而在300×104 株·hm-2(M3)和390×104 株·hm-2(M4)下低于皖麦52;皖麦52和烟农19各生育期的叶绿素含量及灌浆期的各叶绿素荧光参数(Fo、Fm、Fv/Fm、qP、ETRΦpsII)皆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且同一密度下两品种间的差异皆不显著;皖麦52和烟农19的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在M1和M2下,烟农19的产量高于皖麦52,分别增加了13.4%和2.4%,在M3和M4下,皖麦52的产量高于烟农19,分别增加了10.7%和1.0%;皖麦52和烟农19的经济系数随密度的增加而降低,两品种间存在一定差异,但同一密度下不显著;相关分析表明,小麦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与单茎干物重、叶绿素含量呈直线正相关关系,叶面积指数与单茎干物重呈直线负相关关系,与产量呈二次抛物线的关系。研究得出,烟农19的高产适宜密度为基本苗120万~210万株·hm-2,皖麦52为210万~300万株·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