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采用富集培养方法从氯嘧磺隆生产单位排污口处污泥中分离得到一株能降解氯嘧磺隆细菌,命名为D310-5。通过对该菌株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 DNA序列分析,将菌株D310-5鉴定为肠杆菌属(Enterobacter sp.)。采用响应面分析方法探究底物浓度、温度、p H和培养时间对菌株D310-5降解氯嘧磺隆影响,优化菌株D310-5对氯嘧磺隆降解条件。结果表明,菌株D310-5最佳降解条件为底物浓度101.57 mg·L-1,温度30.25℃,p H 6.63,培养时间5 d。在最佳条件下,菌株D310-5对氯嘧磺隆降解率为87.57%。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除草剂在土壤中持续积累,对后茬敏感作物造成严重药害,导致作物减产甚至绝产,氯嘧磺隆就是其中一种广谱、超高效和残留期较长的磺酰脲类除草剂。该试验通过氯嘧磺隆降解菌的筛选并作用于受氯嘧磺隆药害的萌芽水稻种子,利用测定筛选出的氯嘧磺隆降解菌对氯嘧碘隆的降解作用来研究其对氯嘧磺隆的降解作用效果。结果表明:所筛选的氯嘧磺隆降解菌对氯嘧磺隆有一定的降解作用。在同一菌不同浓度下,氯嘧磺隆5μg.kg-1时降解效果最好。在同一氯嘧磺隆水平下,降解菌稀释倍数为100倍时降解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可降解甲嘧磺隆微生物的筛选及降解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通过富集培养技术筛选得到了19株可降解甲嘧磺隆的微生物。利用液体培养法就不同微生物菌株对甲嘧磺隆的降解能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以JH3、JH2、JH10、SH3菌株的降解效果较好,其中以JH3菌株对甲嘧磺隆的降解能力最强。在此基础上,对JH3菌株的降解作用条件进行了筛选,发现JH3菌株对甲嘧磺隆降解的最适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Ⅲ,降解率高达88.66%;研究发现,在基础培养基Ⅲ中,JH3菌株对含有高浓度甲嘧磺隆的单位时间的降解量高于低浓度甲嘧磺隆。  相似文献   

4.
采用小区试验模拟不同水平氯嘧磺隆残留条件下,不同生物制剂用量对水稻根系及产量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较低浓度的氯嘧磺隆即可对水稻产生药害。生物制剂能够显著降解≤0.5mg/kg残留氯嘧磺隆,修复污染土壤,促进水稻根系生长,增加水稻穗粒数、每穴穗数,提高产量。当氯嘧磺隆为6mg/kg时,生物制剂已不能降解其残留药害。对各项指标进行综合判断可知:生物制剂最佳经济施用量为30kg/hm~2。  相似文献   

5.
利用睾丸酮丛毛单胞菌(菌株C.tes+ act5)具有消化多环芳烃类化合物这一特性,以甲磺隆为底物筛选其降解甲磺隆的培养条件,使甲磺隆在土壤中的含量相对降低,以期为高效降解环境中多环芳烃类物质奠定基础.研究结果:菌株C.test+act5降解甲磺隆的最适底物浓度为200 ~ 300 μg/mL,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值为6.0.在此条件下培养36 h,甲磺隆的降解效率达70%以上,培养72 h甲磺隆几乎完全被降解.  相似文献   

6.
从长期使用噻吩磺隆的农田土壤中筛选到1株能高效降解噻吩磺隆的细菌LXL-3,按照16S rRNA分析方法并参照其生理生化特点,鉴定LXL-3为丁香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yringae)。菌株LXL-3在含100 mg/L噻吩磺隆的培养基中培养48 h后,噻吩磺隆降解率可达81%以上。菌株LXL-3的适宜p H值和适宜温度分别为7.0~7.5、25~30℃,该菌还对噻吩磺隆和Na Cl有很好的耐受性。研究表明,该菌在噻吩磺隆等农药污染物的生物治理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氯嘧磺隆高效降解菌2N3的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碳氮源中,葡萄糖为碳源时,5×10-3g/L氯嘧磺隆96 h时降解完全;蛋白胨为氮源时,氯嘧磺隆96h时的降解率仅为5%,因此葡萄糖为最优碳源;同时在2N3最优生长环境正交试验中,当葡萄糖添加浓度5%,接菌量1%,氯化钠0.2%,通气量100 mL条件下,培养18 h时2N3生长量最大。  相似文献   

8.
苯磺隆降解菌生长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苯磺隆微生物降解机制,从长期使用苯磺隆的土壤中分离得到1株降解菌株,命名为BHL,研究了温度、初始pH值、通气量、碳源、氮源等因素对该菌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苯磺隆降解菌的最佳生长条件为:温度30℃,初始pH值7.0,苯磺隆质量浓度100 mg/L,装液量50 mL,Mg2+质量浓度200 mg/L;以酵母膏为氮源和以葡萄糖为碳源时,菌株BHL的生长最好;并且菌株BHL也能够以苯磺隆为唯一的氮源、碳源生长。  相似文献   

9.
氯嘧磺隆降解真菌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田间多年施用氯嘧磺隆的土壤中,驯化分离得到1株能够以氯嘧磺隆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生长的真菌,命名为F31。该菌株在麦芽汁平板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为乳白色,奶油状、表面光滑;经电镜观察,细胞长卵形,长5~7μm,宽3~4.5μm。糖类发酵试验表明,该菌株能发酵葡萄糖、蔗糖、麦芽糖、半乳糖,不能发酵淀粉、乳糖;同化碳源试验表明,该菌株能利用葡萄糖、蔗糖、麦芽糖、乙酸钠,不能利用淀粉;同化氮源试验表明,该菌株不能利用硝酸钾,能利用硫酸铵、尿素。根据其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18SrR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F31为酿酒酵母(Saccharomy cescerevisiae)。  相似文献   

10.
氯吡嘧磺隆在玉米植株及土壤中的消解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建立了氯吡嘧磺隆在玉米植株和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并研究了氯吡嘧磺隆在玉米植株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对影响残留分析方法的主要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氯吡嘧磺隆标准溶液的线性方程为y=66 535x+747.06(r2=0.999 9),线性范围为10~1 000ng/mL。残留样品采用丙酮提取,乙酸乙酯萃取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分离,质谱仪检测,外标法定量。该方法在玉米植株和土壤中的最低检测限(LOQ)均为0.002mg/kg,当样品中氯吡嘧磺隆的添加水平为0.05~0.2mg/kg时,采用该方法测得植株和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5.16%~88.13%和87.65%~91.37%,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1.92%~2.09%和1.16%~2.61%。消解动态试验表明,氯吡嘧磺隆的残留量随时间延长而降低,消解动态曲线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在植株和土壤中半衰期分别为0.78~0.97d和7.00~16.90d。试验结果显示,氯吡嘧磺隆在玉米田中属较易降解的农药。  相似文献   

11.
盐、旱及其交叉胁迫对紫荆光合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盆栽试验方法,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研究了1年生紫荆实生苗在不同土壤盐分和水分及交叉胁迫下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紫荆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随着胁迫强度增加呈现出降低的趋势,但在轻度水分胁迫时的降低最少;紫荆的细胞间隙CO2浓度随着胁迫强度的提高呈现出升高的趋势.紫荆能在较低的盐、旱交叉胁迫下正常生长,但是长时间的高强度的胁迫对紫荆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12.
一株磷降解菌的生长性能及水体中磷降解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微生物修复受磷污染的水体。[方法]采用富集培养的方法从吉林农业大学人工湖底泥中培养出一株对磷有吸收能力的细菌。[结果]供试菌培养0.5d进入稳定生长期,菌株生长过程中体系pH值由7.0下降到4.2。水体中磷的消失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Ct=C0e-kt,相关系数0.894~0.977。将湖水进行灭菌处理与未灭菌处理,未灭菌湖水中磷的消失反应表观活化能由25.9kJ/mol降为10.32 kJ/mol,反映了生物转化的特点。[结论]所培养的微生物具有吸磷作用,在受污水体中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提出用均匀度数量指标来评价森林资源结构的合理程度,在森林收获调整中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硫丹降解菌的筛选及降解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产硫丹的农药厂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到一株能以硫丹为唯一碳源生长的细菌C7,经鉴定为苍白杆菌属(Ochrobacterum sp.)。构建系统发育树了解C7与其它菌株之间的亲缘关系。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C7的降解性能分析表明,C7在8天内对50mg/L硫丹的降解率达90.2%以上;菌株的培养条件为pH7,温度30℃,接种量25%时测定降解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筛选降解小麦秸秆纤维素的真菌并分析C/N比对纤维素酶活力的影响。[方法]应用刚果红鉴定培养基和滤纸条降解度分析法筛选菌株,通过比对真菌rDNA的ITS区域序列鉴定菌株类型,通过调节培养基葡萄糖和(NH4)2SO4的比例研究了纤维素降解酶活性。[结果]从土壤中筛选出有2株分解纤维素能力较强的真菌,分别命名为NY01和NY02;真菌ITS保守序列比对结果显示,NY01与木霉的相似性最高达99%,NY02与毛霉的相似性高达99%;培养基中C/N比值在8∶1时2个菌株的CMC和FPA酶活性均达到最高。[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探索秸秆纤维素降解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一株产纤维素酶真菌的筛选、鉴定及降解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东北地区自然环境中采集不同区域腐殖质样品,筛选分离得到1株产纤维素酶的真菌C5,经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试验,结合18S rDNA基因序列分析及扫描电镜分析鉴定该菌为斜卧青霉(Penicillium decumbens),对其产酶能力及其对秸秆降解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真菌C5具有较全的纤维素酶系和较高的纤维素酶活力,对...  相似文献   

17.
杆菌肽锌对夏季产蛋鸡生产性能及血液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80日龄北京白鸡80只被随机分成2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对照组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50mg/kg杆菌肽锌.试验被安排在1998年6月30日至7月30日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杆菌肽锌对产蛋鸡平均产蛋量、平均蛋重及饲料转化率没有显著影响,但却可以明显改善蛋壳质量(蛋壳强度、蛋壳厚度)(P<0.05),并显著减少破软蛋率(P<0.01).而且在夏季(32℃以上)蛋鸡产蛋率下降阶段可以减少产蛋率的下降幅度.杆菌肽锌对蛋鸡血液中Ca、P、Zn及ALKP(碱性磷酸酶)含量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复方黄芩颗粒剂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复方黄芩颗粒剂对昆明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应用复方黄芩颗粒给小鼠灌胃10 d后,分别测定对照组与实验组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和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和补体C3、C4;并且进行体外实验,用不同浓度的复方黄芩颗粒剂对小鼠脾脏淋巴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测定淋巴细胞转移刺激指数(SI);在体外培养测定细胞吞噬中性红的能力。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免疫球蛋白和补体C3、C4都升高且显著水平为差异显著(P<0.05);脾脏淋巴细胞转移刺激指数均极显著地高于对照组(P<0.01),75μg/mL组的脾脏淋巴细胞转移刺激指数达最高;腹腔巨噬细胞具有一定的吞噬能力,吞噬中性红能力与剂量成依赖关系。结论:复方黄芩颗粒剂在一定程度上有提高小鼠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生物质炭在土壤中的降解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添加生物质炭至土壤中进行室内培养试验,模拟研究生物质炭在土壤环境中的降解特征.结果表明:生物质炭在土壤环境中有较高的稳定性,其降解的半衰期约为玉米秸秆等普通植物生物质的20多倍,但生物质炭在土壤中的稳定性低于活性炭;生物质炭的稳定性与其本身的化学组成有关,随含碳量的增加而增加;淹水条件比非淹水条件下生物质炭具有更高的稳定性,说明在水田中施用生物质炭更有利用于土壤碳的固定,具更高的增碳效果;由生物质炭引入的黑碳物质在土壤中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其颗粒逐渐变小,由轻组分逐渐向重组分转化.  相似文献   

20.
在新垦红壤旱地上,一次性施磷石膏10t/hm2和5t/hm2,五茬作物收获后,取样分析土壤理化状况,结果表明:施磷石膏后,土壤理化性状得到改善,表现为土壤容重下降,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增加,土壤团聚体破坏率降低,通透性和结构性增强。土壤中Ca、S、P等营养元素含量增加,盐基交换量和盐基饱和度提高,土壤pH值上升。室内模拟培养试验结果与田间试验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