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茶叶的文化萌动应该开始于汉代,逐渐从药用阶段、食用阶段发展到饮用为主的时代.而随着人们对茶叶认识的深入,饮茶在人们生活中角色的加重,茶叶也逐渐被赋予各种文化内涵,形成茶文化,并进而逐步进入人们的研究视野,出现茶文化学.  相似文献   

2.
罗芹 《百姓》2004,(10):54
茶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华夏文明数千年的饮茶历史造就了博大精深的茶文化,世人饮茶成风,饮茶的风俗、典制、习惯亦多姿多彩.……  相似文献   

3.
经常饮茶对人体有保健的功效,但喝茶也是有讲究的,如果饮用不当,也会出现一些健康隐患.因此,现将饮茶六个注意事项介绍如下: 1.喝茶要控制量 每天使用茶叶的量要在5克左右.虽然茶叶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且饮茶可以清油解腻、消食利尿、增强神经兴奋,但并不是喝得越多越好,也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饮茶.一般来说,每天2次,每次2克的饮量是比较适当的,患有神经衰弱、失眠、甲状腺机能亢进、胃病、肠溃疡的病人都不适合饮茶.  相似文献   

4.
饮茶·养生延年.《茶经·一之源》指出茶"为饮最宜精神俭德之人"指饮真茶能修身养性,清静无为,生活简朴起到养生延年.《茶经·四之器》"风炉"、古鼎形、三足、"坎上巽下离于中""体构五行去百疾",用意指在煮茶过程中水、火、风都在运动变化,物质造化世界基本元素,水、火、金、木、土五行悉以齐备,达到天人合一阴阳平衡,常饮真茶能养生延年去百疾之功效,而心舒神畅.  相似文献   

5.
吸烟与饮茶对肺癌的促发和抑制作用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吸烟与肺癌发生的关系,饮茶抑制肺癌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并从保护正常细胞、肺癌信息传递的阻碍、诱导肺癌细胞凋亡等方面综述了饮茶对肺癌的抑制作用与分子机制.证据表明吸烟极大地增加了肺癌发生的危险性,而饮茶从多靶点抑制肺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1.神经衰弱者由于茶叶中含有咖啡碱,能兴奋大脑皮层,所以患失眠,神经衰弱的人在饮茶后会加重症状,故这类病人不宜饮茶,尤其在临睡前不宜饮茶.   2.消化性溃疡病人由于茶叶中的咖啡碱可刺激胃酸分泌,而使胃酸浓度增加,加大对溃疡面的刺激,加重病情,故溃疡病患者应少饮茶,尤其不能大量饮浓茶.……  相似文献   

7.
当饮茶之风流行、茶叶商品化以及城市经济发达、流动人口增多之后,茶馆就会出现.我国饮茶之风开始在四川地区盛行的时候是在西汉,当时市场上已经有人出售茶叶.  相似文献   

8.
饮茶的习惯最早起源于中国,如今饮茶更成为世界性的风尚.茶,作为世界三大健康饮品之一,以其独特的营养成分,药理功能以及文化内涵,踏遍了整个世界.  相似文献   

9.
茶叶与养兵     
唐朝茶叶与养兵 1.饮茶唐朝始盛饮茶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上古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的传说。在阶级社会里,茶叶的运用得到发展,在中国古代,茶叶有医药、解渴、祭祀等功能。但饮茶之风的盛行则是唐朝才开始的,唐朝饮茶之习俗开始在民间普及。在唐代,人们已认识到:“茶为食物,无异米盐、人之所资,远近同俗,既祛渴乏,唯舍斯须,田闾之间,嗜好尤切。”在市里巷陌、寻常百姓之家,饮茶已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之物,不可更改之习俗。 2.茶税之始正因为唐代,尤其是唐中期以后,饮茶盛行,茶叶的消费大增,封建统治者便开始注意到茶叶之利益,茶税  相似文献   

10.
普洱茶说     
全面地介绍了“世界茶源—普洱”茶产业的过去和现状.通过详实的资料分析,佐证了饮茶丰富生活,饮茶有益健康的科学观点并解读茶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1不宜饭后饮茶 因为饭后立即饮茶,茶中的鞣酸可以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凝固成颗粒.老年人肠胃功能一般都不是很好,对这种颗粒很难消化吸收.  相似文献   

12.
春季养生以春令之气、升发疏畅的特点,注意保健体内的阳气,使阳气不断而渐旺起来.中国人历来就有饮茶习惯,饮茶不仅能解渴,并能起到一定的保健作用.家庭自制保健茶,经济又实惠,因而颇受欢迎,在此介绍几款春季保健茶的做法.  相似文献   

13.
西方早期饮茶风习的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饮茶风俗流入欧美后,经过17世纪中期至18世纪中期约100年的传播,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茶叶从珍稀奢侈物品开始成为普通消费品,风靡一时,并打败可可、咖啡等饮料,成为一般民众最喜爱的饮料.18世纪末期,欧美国家的饮茶风习已相当普遍,茶叶真正成为人们生活中须臾不可缺少的物品.西方饮茶风习的兴起和发展,极大刺激了中国茶叶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中国茶叶海外市场的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4.
明代是中国茶文化史上继往开来、迅猛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当时的文人雅士继承了唐宋以来文人重视饮茶的传统,普遍具有浓郁而深沉的嗜茶情结,茶在文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得以凸显.自明代中叶起,由于散茶瀹饮法的确立和简约茶风的盛行,吸引大批高人闻士介入茶饮活动,嗜好茗饮、品鉴名茶、研讨茶艺成为文人雅士所追求的一种时代风尚,尤其是在江浙地区,一批志趣相近、彼此投缘的茶人茶客自发地组成了若干文人饮茶集团,从而在更深的层次上促进了文人茶事活动的蓬勃发展.晚明以后,随着大批隐逸茶人的出现,饮茶更是成为表现超尘脱俗、清新高洁情怀的雅事.明代文人茶事活动的特点是,人们已不再注重饮茶的程序和形式,而是把日常生活中的饮茶活动当作一种艺术审美过程和人格修养方式,使普普通通的茶饮包涵了深邃的精神内容,展现出了无比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5.
一.茶叶博物馆的发展现状 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时至今日,饮茶仍然是中国人会客接友的最好方式,如何了解茶文化的历史?茶叶博物馆就是最好的去处,那么中国茶叶博物馆的发展现状如何呢?近些年来随着对传统文化保护认识的提高,茶叶博物馆也得到了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茶瘾与书瘾     
中国文字真传神.一个"瘾"字,活灵活现地道出了一个人的某种癖好.我一生布衣百姓,官场仕途无所求,烟、酒、牌瘾没学成,唯独尝好饮茶伴读书.我虽然没有茶瘾和书瘾,但偶尔灵感一来,写点饮茶、读书一类的文字间或见诸于报刊,以示自己对人生的自我解剖和心灵的感悟.  相似文献   

17.
茶叶中氟含量很高,远高于其他植物,叶片是茶树对氟的主要积累器官,通过饮茶可以补充一定量的氟以保证人体的健康,但如果茶叶中含氟量过高,或者饮茶的习惯不尽合理,则可能造成摄入氟含量过高而导致氟牙病、氟骨症等疾病,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研究了红茶、绿茶、普洱茶、花茶、乌龙茶等5类常见茶叶中全氟含量与水浸出氟含量的关系,以及各种茶叶在不同茶水比、不同浸泡温度、不同浸泡时间和不同浸泡次数中茶氟的浸出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各种茶叶的每日饮茶限量,为研究各种茶叶的氟浸出规律及饮茶卫生健康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魏晋南北朝时期,饮茶现象多见于南方,饮茶并没有被北朝统治阶层和普通民众所认可。唐代饮茶之风大盛,形成了茶文化,皇室、王公大臣、儒士文人、僧侣、道士、普通民众都尚饮茶。在唐人看来,饮茶仍然被认为是节俭的表现,饮茶可以解困、清神、得道、破烦闷、解渴生津、润心田、驱孤寂、清肌骨、发文思、除不平。唐人的饮茶观念及茶文化是对魏晋南北朝南方饮茶观念的继承与发展,体现了陈登原、唐长孺两位先生关于唐代文化"南朝化"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明代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演进阶段,帝王使用了大量瓷质饮茶器.从现有文献资料及部分实物可以发现,其瓷质御用饮茶器在造型上注重适宜化,装饰上显示情趣化,寓意上体现功利化,凝聚了较为独特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20.
明代文人持茶具饮茶,十分注重饮茶环境,以营造清雅脱俗的氛围,达到洒脱、率性、怡然的精神追求。文人欣赏的饮茶环境有茶寮、山斋亭馆、僧寮道院以及山水自然等。本文通过明代文人著作(特别是茶书)、诗歌以及绘画,对明代文人追求的饮茶环境进行了较全面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