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采用盆栽称质量控水法及人工控温法,研究不同土壤类型0~10 cm、10~20 cm层土壤不同含水量以及不同温度梯度处理对大豆、玉米种子出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暗棕壤、黑土和盐化黑钙土等3类土壤的含水量≤15%及≥55%时,大豆和玉米的出苗生长均受到抑制,无法正常出苗生长;暗棕壤、黑土和盐化黑钙土0~10 cm耕层土壤最适宜大豆出苗的土壤含水量分别为35%、35%、25%;暗棕壤和黑土最适宜玉米出苗的土壤含水量均为35%,盐化黑钙土最适宜玉米出苗的土壤含水量为25%;3种类型土壤10~20 cm耕层最适宜大豆、玉米经济播种的土壤含水量均为25%;土壤温度在9~17℃条件下,3种类型土壤播种的大豆、玉米出苗均受到抑制;春季最适宜大豆、玉米经济播种的土壤温度为13~21℃,且大豆和玉米的出苗率与土壤温度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不同墒情和播深对小麦出苗及冬前苗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小麦足墒播种和欠墒播后浇水两种处理下不同播深对小麦出苗和冬前苗情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足墒播种播深5 cm的出苗率和冬前苗情最好,播深增加或减少其出苗率和苗情都不同程度地降低;小麦欠墒播后浇水,播深3 cm的出苗率和冬前苗情最好,播深增加出苗率和苗情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3.
针对黄土丘陵区降水少而时空分布不均等特点,以集雨技术及工程设施为基础,通过有限补充灌溉方式,研究了玉米不同座水量、不同补灌定额、不同生育期补灌对玉米出苗及其生长、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研究表明:①当土壤0~10cm的相对含水量低于24%时,不座水播种将不出苗;大于24%时,可出苗,但出苗率极低,仅为20%~21%.在不同土壤相对含水量条件下,座水100mL、200mL、300mL时,出苗率均可达到90%以上,且随着座水量的增加,其长势旺盛;②在当年的降水条件下,最为合理的补水量为5m3/667m2;③在水量有限情况下,玉米拔节期补水比灌浆期补水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在低施肥水平下,试验研究了不同播种量和播种条件对撒播油菜出苗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撒播油菜雨后抢墒(湿)即时播种,播后浅中耕使籽粒落入土中,油菜出苗快、出苗整齐、出苗率高;在低施肥(纯氮6.9 kg/667m2)水平下,雨后667m2播种量为400 g,可成苗3万株左右,产量达170~180 kg/667m2。  相似文献   

5.
通过提供不同外界环境条件的方法,研究了土壤含水量,播种深度及除草剂虎威对鸭跖草出苗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土壤含水量为40%时,鸭跖草的出苗率最高。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高,鸭跖草的出苗率呈下降趋势。适于鸭跖草种子出苗的土壤含水量小于大田作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土壤含水量;播种越深,鸭跖草出苗率越低,播种深度与鸭跖草的出苗率(P<0.05)表现出显著的负相关;除草剂虎威对鸭跖草种子萌发与出苗有一定的负效应,经播后苗前也表处理后,剂量为25.0mg/m^2的处理,萌发抑制率约为对照的50%。当虎威使用量达到200.0mg/m^2时,鸭跖草种子萌发抑制率可达到90%,但此剂量将对作物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6.
针对宁南山区主要作物马铃薯、地膜玉米在播种季节相对干旱的现实问题,开展不同土壤含水率出苗试验,探索适宜播种的土壤含水率。地膜玉米播种时适宜的土壤含水率在15%,马铃薯播种时适宜的土壤含水率在11%~12%,低于此标准时,需进行补灌种植,灌溉水量一般为0.5kg/穴,出苗率可达到75%~90%。  相似文献   

7.
土壤水分和覆土厚度对油松种子萌发和幼苗出土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研究了子午岭林区内油松种子的萌发和幼苗出土对土壤水分和覆土深度的响应机理.结果表明:油松种子萌发适宜的土壤含水量范围是20%~30%,最适含水量为25%;在土壤含水量低于10%时,种子发芽率低于61.33%;当土壤含水量超过40%时,发芽率下降到59.33%.种子出苗适宜的土壤含水量是25%~35%,在土壤含水量达到30%时,出苗效果最好;土壤含水量高于40%或低于10%时,幼苗出苗率均降低到20%以下.油松幼苗出土与覆土厚度有密切关系,当土层厚度为0.5 cm时,出苗率最高,可达到94.67%.随着覆土厚度的增加,出苗率逐渐降低;当覆土厚度超过2.5 cm后,几乎不能出苗.在油松人工林中,油松种子的萌发在林分中优于林窗中,出苗在林窗中优于林分中.种子萌发和幼苗出土效果在覆土条件下优于覆盖枯落物.种子经过预处理(室温下蒸馏水浸泡24 h)后种子萌发和幼苗出土效果优于未处理条件下.  相似文献   

8.
油菜精量播种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油菜精量播种可省种,省工,壮苗增产,节约种子60%-70%,节约间,定苗用工270-345h/hm^2,增产12%以上,影响油菜播种出苗的因素依次为土壤水分,播种深度,播种量和籽粒大小,要保证油菜出苗整齐,土壤含水量应大于16%,播深1-2cm,播量控制1.5-2.0kg/hm^2。  相似文献   

9.
2006年在静宁县余湾乡韩马村进行了渗水膜覆盖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降水后渗水膜覆盖栽培播种沟和小垄面0~2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分别增加21、39 g/kg,20~4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增加23、66 g/kg;渗水膜较普通膜覆盖玉米双穗率提高25%,生物产量(鲜重)提高6.8%,籽粒产量提高4.9%.  相似文献   

10.
通过在旱作地和稻田不同茬口模拟雨前、雨后不同土壤环境采取不同的农艺措施撒播油菜,结果表明:稻田茬口撒播油菜出苗率比旱作地撒播的出苗率高7.47%;旱作地茬口雨前3 d播种的出苗率变幅在20.8%~27.0%,雨后当天播种至第3 d播种出苗率变幅在20.5%~24.5%,雨后播种比雨前播种平均出苗率高4.0%;而水稻田茬口从播种后当天下雨到第4 d才下雨出苗率变幅在51.4%~54.4%,雨后当天播种至第3 d播种出苗率变幅在23.9%~27.9%;雨前播种比雨后播种平均出苗率高22.2%。雨后旱作地播种后浅中耕与水稻田中耕后立即播种都有利于提高撒播油菜出苗率,且出苗率下降趋势较慢。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不同播种期对夏枯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太早,夏枯草出苗率低,苗势弱,产量低;播种太晚,发棵晚,生长时间不足,产量受到影响。"白露"前后是夏枯草最适播种期,此时气温适宜,出苗快,单株重和产量显著高于其他播种期。合理安排夏枯草播期和中稻(或一季晚稻)的播期,可实现夏枯草—水稻一年二熟,种植效益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2.
播期对裸燕麦品种主要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生育期不同的3个裸燕麦品种坝莜六号(早熟品种)、坝莜一号(中熟品种)和坝莜三号(晚熟品种)为试材,设播种期5月21日、5月28日、6月4日(CK)、6月11日和6月18日5个处理,研究不同播期对裸燕麦品种生育时期、主要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时早播(5月21日)能有效利用春墒,对不同生育期裸燕麦品种均提高出苗率,是1项行之有效的抗旱保苗技术;并能提高裸燕麦品种的主要经济性状,最终显著提高产量,特别是对中晚熟品种坝莜一号和坝莜三号效果显著。早中熟品种坝莜六号和坝莜一号的适宜播期为5月21~28日,其中坝莜六号适期晚播(5月28日)、坝莜一号适期早播(5月21日)对提高产量更为有利;晚熟品种坝莜三号的适宜播期为5月21日左右,播期推迟,产量下降极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玉米种子包衣抗旱早播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辽宁地区筛选适宜的包衣强度玉米种子及与之相适应的播期提供依据。[方法]对不同包衣强度的玉米种子进行分期播种,观察包衣种子的出苗情况,研究环境条件对其出苗的影响。[结果]随着播期的推迟,不同包衣强度的玉米种子发芽出苗的天数减少。不同播期内,不同包衣强度种子的出苗整齐度不同。播期越早,包衣强度对玉米种子出苗期的影响越小。土壤水分和温度对包衣种子的出苗率和出苗整齐度都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播种到出苗的有效积温对种子出苗的影响较大。播种早的包衣玉米的产量没有受到很大影响。[结论]辽宁地区提前播种包膜玉米种子可以保护种子免受初春土壤低温造成的伤害,更好地利用土壤化冻水。  相似文献   

14.
地膜种类和覆膜时期对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试验观察了不同地膜和不同覆膜时期对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生物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苗期、大喇叭口期、灌浆期的土壤含水量以黑色地膜秋季全膜覆盖处理保水保墒效果最好,0~30 cm耕层土壤平均含水量较对照白色地膜播前半膜覆盖分别增加59、37、32 g/kg,折合产量最高,为8 681.8 kg/hm2,较对照增产21...  相似文献   

15.
通过人工刨埯、扎埯板法、滚动播种器、手提式播种器播深3 cm、4 cm、5 cm、1~6 cm播种试验,结果表明:手提式播种器播深4 cm和3 cm的效果最好,玉米苗期保苗率高,整齐度好,玉米产量可比常规播种方法增加6.78%~10.78%,产值可比常规播种方法增加1 235~1 699.44元/hm~2。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不同覆膜方式对陇东春玉米的土壤水分时空变化及春玉米的农艺及产量性状的影响。设置Aa全膜双垄沟播冬前覆膜、Ab全膜双垄沟播顶凌覆膜、Ac全膜双垄沟播播期覆膜、Ba半膜冬前覆膜、Bb半膜顶凌覆膜5个处理,通过测定0~200 cm土壤水分,探明不同覆膜方式在玉米不同生育期土壤水分时空变化规律。研究表明:5个处理播种期耕层土壤含水量最高,15.99%~21.26%,平均18.81%,Aa、Ab土壤含水量分别达到21.26%、20.33%,较Ac 15.99%增加33%和27.2%,Ba、Bb土壤含水量分别为18.41%和18.04%,低于同时期全膜覆盖,比Ac分别增加15.1%和12.8%。影响土壤水分的因素依次为,覆膜时期>覆膜方式。冬前、顶凌覆膜是旱作玉米蓄水保墒的有效措施且效果显著。苗期各处理耕层土壤含水量最低,土壤含水量处于10.42%~13.95%之间。5个不同覆膜方式与覆膜时期下,播期土壤含水量>苗期土壤含水量>孕穗扬花期土壤含水量>乳熟蜡熟期土壤含水量,5个处理中20~40 cm土层含水量最低,土壤水分递减率表现为:半膜顶凌覆膜>半膜冬前覆膜>播种全覆膜>顶凌全覆膜>冬前全覆膜。Aa 667m产量969.02 kg,667m产值1 807.2元, 667 m纯收益1 129元,较Bb增产22.43%,667 m增收307.3元,产投比2.17。综上,通过分析不同覆膜方式对陇东春玉米土壤水分和产量性状的影响,揭示了干旱地区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增产机理。  相似文献   

17.
王丽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9):3804-3808
[目的]研究秸秆覆盖对冬小麦生理生态特征和水分利用效率的综合影响,寻求最佳覆盖措施,从而达到提高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目的。[方法]设置6个处理:多播多盖、多播少盖、多播对照、常播多盖、常播少盖、常播对照,秸秆覆盖量少覆盖为3 000kg/hm2,多覆盖为6 000 kg/hm2,播种量多播量为225 kg/hm2,常播量为150 kg/hm2,分析冬小麦田的土壤水分、土壤温度、土壤蒸发、冬小麦生物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情况。[结果]秸秆覆盖对于表层土壤的保墒作用比对深层土壤明显,多播量少覆盖处理保墒效果相对较好,其土壤蒸发也最小,冬小麦叶面积指数明显比其他处理大。另外,适量秸秆覆盖可以有效调节土壤温度变化。秸秆覆盖不一定能增产,但明显地减小了冬小麦田的总耗水量,相应地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多播量对产量提高有一定贡献;因此考虑播量和覆盖量的综合效应,多播量少覆盖相结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结论]加大播种量并适量覆盖秸秆有利于提高冬小麦产量并且节约用水,还可以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1986~1989连续三年对啤酒大麦80-15的栽培技术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每亩18-20万苗为宜,播期在10月27日至11月3日,亩施氮磷钾配合分别为7.5公斤、5公斤和5公斤.2.氮肥分施有利于增产.基肥、腊肥和拔节肥的氮肥施用比例分别为60%:20%:20%.3.播期越晚且密度越大.条纹病发生越重. 另外,本文还探讨了氮磷钾肥对80-15大麦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为确定河西走廊菘蓝高产优质栽培的最佳播期。2014 年在甘肃省民乐县开展了菘蓝的分期播种试验,对不同播期菘蓝农艺性状,药材产量和品质及其差异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播期延后,菘蓝出苗期和全生长期均显著缩短,抽薹率显著降低,5 月22 日较4 月12 日播种出苗天数缩短15 天,生长期缩短42 天,抽薹率下降30%;出苗率却随播期延后而显著增加,4 月12 日播种出苗率最低[(40.57±0.56)%],5 月2 日以后播种出苗率均在95%以上;4 月22 日播种板蓝根产量(5000.25 kg/hm2)和(R,S)-告依春含量[(0.083±0.0012)%]均达最高水平,5 月2 日播种大青叶产量最高(2034.37 kg/hm2),但播期对板蓝根药材含水量、浸出物和灰分影响不显著。河西走廊菘蓝的最佳播期以4 月下旬至5 月上旬为宜,早播和晚播均不利于药材产量的增加和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安徽农业科学》1989,(4):12-20
<正> 小麦由低产变高产的主要矛盾,是群体与个体之间发育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主要是在栽培措施上采用合理密植、运用肥水促控等手段来加以协调。在生产中常可见到由于盲目施肥和播量过大,而造成后期病害加重、倒伏、减产等现象。为了经济合理地用肥、用种,以便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自1984年起在淮北地区组织有关科研单位协作进行了该项试验研究。现将试验结果汇总于后。一、试验概况试验分别在淮北地区10个单位进行,按统一方案用裂区设计,以肥料为主处理(简称A因素),设亩施纯氮5、10和15公斤(A_1、A_2、A_3);密度为副处理(简称B因素,设每亩基本苗16、22和28万(B_1、B_2、B_3),个别点稍有差别,详见表1。小区面积0.02—0.03亩,播期要求在当地适播期内,齐苗后定点(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