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农业科技》2013,(8):34-35
葡萄栽培品种推介一、主要种类和品种葡萄为葡萄科葡萄属的植物,是一种多年生的藤本果树。按其原产地的不同,大体分为3个种群,即欧洲种群、北美种群和东亚种群。1.欧洲种群欧洲种群的葡萄现仅存有一个种,即欧洲葡萄。世界上著名的鲜食、酿造和加工用的品种多属本种。2.北美种群北美种群中的美洲葡萄果实品质逊于欧洲葡萄,具有一种特殊的风味,其中有的品种是制汁专用种,栽培范围较小。3.东亚种群东亚种群葡萄中大多数为野生资源,其中山葡萄及其杂种已逐渐被栽培驯化,个别地区刺葡萄也有少量栽培,这些资源主要用于酿酒和用作砧木。  相似文献   

2.
葡萄叶蝉是葡萄上的重要害虫.危害葡萄的叶蝉主要有2种,即二黄斑叶蝉和葡萄斑叶蝉,2种叶蝉常混发,对葡萄生长造成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3.
反季节葡萄栽培,即改过去建大棚生产早熟葡萄的旧方法,选种极早熟特大粒的葡萄良种,在大批葡萄鲜果尚未上市时,提前上市,抢占市场,可以成倍提高效益.反季葡萄的主要特征是极早熟、粒大色优和极耐贮运.  相似文献   

4.
葡萄病毒病主要的有4种,即葡萄扇叶病、葡萄卷叶病、葡萄栓皮病、葡萄茎痘病.我区葡萄病毒病以扇叶病和卷叶病为主,发生重的也有扇叶病和卷叶病回合发生.葡萄扇叶病毒病严重发生时可减产20%~80%,甚至导致植株死亡.葡萄卷叶病毒病一般减产20%左右,含糖度降低20%或更多.  相似文献   

5.
刺葡萄新品系南抗葡萄及其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葡萄在植物学分类上属于葡萄种葡萄属。葡萄属植物在不同生态条件下 ,形成了三大类群 ,即东亚种群、美洲种群、欧亚种群。欧亚种与美洲种杂交育成的为欧美种。美洲种群原产北美东部和加拿大南部 ;欧亚种起源于西亚、东欧和北非 ;而东亚种群起源于我国的就有10多种 ,如山葡萄、刺葡萄、毛葡萄、葛等。我国种植的鲜食葡萄主要有两大类 :欧亚种和欧美种 ,即我国的鲜食葡萄品种基本是由国外引入的。而东亚种群鲜食葡萄品种的人工栽培尚未见有报道。我国南方雪峰山区野生分布着大量的属东亚种群的葡萄地方品种 ,周边的农户各自从中选出多个品系…  相似文献   

6.
葡萄叶蝉是葡萄上的重要害虫。危害葡萄的叶蝉主要有2种,即二黄斑叶蝉和葡萄斑叶蝉,2种叶蝉常混发,对葡萄生长造成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7.
正葡萄病虫害的发生将直接影响葡萄的产量和质量,给市场供应带来一定的压力,且随着葡萄产业的深入发展,病虫害的种类逐渐增多,其发生规律也随之复杂化。基于此,本文主要介绍了葡萄常见的几种病虫害的症状、发生原因和防治技术,以期提供参考,更好服务葡萄产业。一、主要病害及防治(1)葡萄白粉病发病时期:6月-7月为发病盛期。主要病状:病菌的主要侵害对象为葡萄的绿色部分即果穗、叶片、新梢等。叶片表面由于菌丝体和分生孢子而产  相似文献   

8.
葡萄酒是葡萄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最近几年,在发展农业产业化背景下,不少人针对我省实际,提出发展我省葡萄产业,即在农业结构调整中,进一步扩大葡萄种植面积,发展我省葡萄产业.但根据本人调查看,必须谨慎发展我省葡萄产业.……  相似文献   

9.
<正>葡萄病虫害的发生将直接影响葡萄的产量和质量,给市场供应带来一定的压力,且随着葡萄产业的深入发展,病虫害的种类逐渐增多,其发生规律也随之复杂化。基于此,本文主要介绍了葡萄常见的几种病虫害的症状、发生原因和防治技术,以期提供参考,更好服务葡萄产业。一、主要病害及防治(1)葡萄白粉病发病时期:6月-7月为发病盛期。主要病状:病菌的主要侵害对象为葡萄的绿色部分即果穗、叶片、新梢等。叶片表面由于菌丝体和分生孢子而产生灰白色粉状物,发病严重时则布满全叶,致使卷曲枯萎脱落。另种情况下,  相似文献   

10.
<正>葡萄病虫害的发生将直接影响葡萄的产量和质量,给市场供应带来一定的压力,且随着葡萄产业的深入发展,病虫害的种类逐渐增多,其发生规律也随之复杂化。基于此,本文主要介绍了葡萄几种病虫害的症状、发生原因和防治技术,以期提供参考,更好服务葡萄产业。一、主要病害及防治(1)葡萄白粉病发病时期:6月-7月为发病盛期。主要病状:病菌的主要侵害对象为葡萄的绿色部分即果穗、叶片、新梢等。叶片表面由于菌丝体和分生孢子而产生灰白色粉状物,发病严重时则布满全叶,致使卷曲枯萎脱落。另种情况下,  相似文献   

11.
<正>葡萄冬季修剪的目的是对幼龄葡萄进行整形,配制结果枝条,促使提早成形,早期丰产。冬季修剪的时间各地有差异,北方一般是10月中旬到12月上旬;南方地区可至来年1月份。1.冬季修剪方法葡萄冬季修剪中采用的修剪方法主要有以下六种。一是极短梢修剪,即仅保留基部隐芽或1个芽的修剪方法;二是短梢修剪,即成熟的葡萄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由于巨峰葡萄产量高、口感好、经济效益高,所以有一部分人开始种植巨峰葡萄,巨峰葡萄大小粒现象很普遍,一旦出现小粒现象葡萄的品质就会下降。现分析大小粒的发生原因和防治方法。1葡萄果实大小粒发生的原因1.1营养过剩。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比较粗实(一般直径超过1.2 cm)的果枝上。在葡萄坐果期,由于葡萄授粉时间前后不一,葡萄果粒发育也不整齐。即先授粉的果粒先膨大,先膨大的果粒就会"掠夺"秧苗的  相似文献   

13.
反季节葡萄栽培,即改过去建大棚生产早熟葡萄的旧方法,选种极早熟特大粒的葡萄良种,在大批葡萄鲜果尚未上市时,提前上市,抢占市场,可以提高效益好几倍。反季葡萄的主要特征是极早熟、粒大色优、极耐贮运。 1.超早 欧亚种,引自福建省农科院。粒重10克,果皮紫红色,味浓甜,有玫瑰香味,穗重600克,穗形整齐美观,在自然成熟情况下,阳历6月  相似文献   

14.
葡萄(Vilis Linn.)是温带和亚热带落叶果树之一。本文讨论了葡萄对生态气候的要求以及浙江省葡萄栽培的适宜性区域,生长期雨量过多是本省栽培葡萄的主要问题。本文就浙江的生态气候条件和葡萄栽培适宜性区域的划分进行了讨论。根据葡萄主要生长季节(4月到7月上旬)的雨量、1月平均气温和葡萄栽培的实际情况.将全省划分为三个生态气候区,即:Ⅰ,北部葡萄栽培生态气候适宜区;Ⅱ,中部葡萄栽培生态气候次适宜区;Ⅲ,南部葡萄栽培生态气候可能种植区。在三个生态气候区中,再根据7至9月的气温日较差和水热系数划分出7个副区。在浙江北部和中部的Ⅰ区和Ⅱ区,适宜或基本适宜葡萄栽培;在Ⅲ区,则应特别重视防治葡萄病害的各种措施。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宿迁市葡萄产业的调研,介绍了宿迁市葡萄产业的区域特点、发展历史、发展规模、经营模式及生产技术特点,根据我国农业发展趋势及宿迁葡萄产业现状,分析宿迁葡萄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宿迁葡萄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即发展协会和龙头企业作用,聚集种植户、科研单位、销售经纪人等葡萄产业链条的各主体节点优势,建立品牌战略体系,加强标准化生产,走质量效益型方向,生产"优质、绿色、健康"的精优果品,打造名牌产品,提高品牌优势和市场价值,另抓住机遇,利用区域和技术基础优势,恢复发展葡萄酒产业。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陕西省安康市乌桕树种质资源进行广泛调查研究,本课题组发现安康市乌桕树主要为2个类型,3个品种,即葡萄桕、鸡爪桕2个类型,大粒葡萄桕、大粒鸡爪桕、小粒鸡爪桕3个品种。并对各品种种实特征、树冠特征、花序类型调查研究,初步选育出大粒葡萄桕为优质高产、经济价值高优良品种,在安康市可大力推广栽植。  相似文献   

17.
葡萄果实硬度及影响硬度的主要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葡萄果实硬度是葡萄果实商品性的重要衡量指标,越来越受到果树生产者和育种者的重视。为了使人们对相关研究成果有更好的了解,促进对葡萄果实硬度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文章就葡萄果实硬度及影响硬度的主要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归纳和梳理,阐述了葡萄果实硬度及测量方法,生长发育过程中和采后贮藏期葡萄果实硬度的变化规律,以及影响葡萄果实硬度的内外因素,内部因素即果实细胞自身结构和所含有的特殊离子成分,外部因素为外源激素以及外界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18.
<正>1葡萄果实大小粒发生原因1.1营养过剩。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比较粗实(一般直径超过1.2 cm)的果枝上。在葡萄坐果期,由于葡萄授粉时间前后不一,葡萄果粒发育也不整齐。即先授粉的果粒先膨大,先膨大的果粒就会"掠夺"秧苗的营养,形成"大果粒";等到后期授粉的果粒膨大时,  相似文献   

19.
以25个不同类型的刺葡萄(21个引自湖南,1个引自福建,3个引自江西)为试材,以叶形结构特征、花器官性状、果实外观性状和种子表型性状为指标,采用分类学性状变异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16个分类性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刺葡萄其叶形结构值有所不同,其中有3组的叶形编码值相同,即澧县–4刺葡萄与吉首–1刺葡萄、澧县–5刺葡萄与吉首–3刺葡萄、芷江60Co刺葡萄与望城刺葡萄,叶片形态主要表现为三裂浅缘或全缘;根据极轴与赤道轴比和刺葡萄子房形态特征可得知刺葡萄雄能花,子房退化,形状不规则;两性花与雌能花子房形态分为4类,即窄圆锥形、较窄圆锥形、广圆锥形和较广圆锥形,大多数为较广圆锥形;刺葡萄果穗重与果粒重的变化幅度较大,果粒主要为圆形,果皮颜色表现为绿粉色、紫红色和紫黑色;刺葡萄种子为长椭圆形,无种表横沟;在分类学性状变异分析中,16个分类性状的变异范围为5.03%~28.52%,平均变异系数为12.46%,其中果实粒重的变异最大,变异系数为28.57%,种子长度的变异最小,变异系数为5.03%;在主成分分析中,第1主成分是果粒的形态性状,第2和第3主成分是叶片的形态特征值,第4主成分是种子的形态性状,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3.168%。  相似文献   

20.
为了丰富粤北地区鲜食葡萄品种、优化葡萄种植结构,开展了鲜食葡萄新品种的引进和筛选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对引种的8个新葡萄品种进行适应性、物候期和果实经济性状的调查分析,初步筛选出4个适宜粤北地区栽培的鲜食葡萄新品种,即红富士、温克、金源680、阳光玫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