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不同药剂对铜绿丽金龟卵和幼虫室内药效及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1种杀虫剂对铜绿丽金龟卵和幼虫室内药效及毒力测定结果表明,25%吡虫·辛硫磷乳油、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对铜绿丽金龟卵具有相对较好的防治效果;40%甲基异柳磷乳油、40%辛硫磷乳油、40%氧化乐果乳油、90%敌百虫原药、40%毒死蜱乳油、25%吡虫·辛硫磷乳油、10%噻虫嗪可湿性粉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对铜绿丽金龟二龄幼虫均具有较高的持久防效;吡虫啉与辛硫磷复配防治铜绿丽金卵和二龄幼虫有显著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温度和湿度对八角黄瘿蚊生长发育的影响,为利用该昆虫对八角高产栽培提供基础。[方法]在10、15、20、25、30、35℃以及相对湿度60%、70%、80%、90%和100%条件下,测定八角黄瘿蚊卵孵化率、幼虫存活率及各虫态发育历期。[结果]温度对八角黄瘿蚊卵孵化率和幼虫存活率影响较大,卵孵化率和幼虫存活率在25℃时最高,分别为96.67%和93.67%,在10℃时最低,分别为75.63%和70.12%;不同温度下八角黄瘿蚊各虫态发育历期存在显著差异,各虫态发育历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各虫态发育历期在35℃条件下最短,在10℃条件下最长。湿度对八角黄瘿蚊卵孵化率和幼虫存活率有显著影响,卵孵化率和幼虫存活率在相对湿度90%条件下最高,分别为96.61%和95.49%,相对湿度60%时最低,分别为79.17%和76.90%;湿度对八角黄瘿蚊卵、蛹和成虫的发育历期无显著影响,对幼虫的发育历期有显著影响,湿度为90%时,幼虫发育历期最短,为7.50 d。[结论]温度和湿度对八角黄瘿蚊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25~30℃、相对湿度90%是八角黄瘿蚊生长发育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3.
温度对西花蓟马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西花蓟马为进境地植物检疫潜在性害虫。为了防治该入侵害虫的危害,在19℃、22℃、25℃、28℃和31℃5个恒温条件下,研究了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 (Pergande)取食四季豆时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和存活率,并计算了其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西花蓟马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发育历期与温度之间的关系为直线关系;19~28℃各虫态的存活率均为100%,在31℃时存活率只有60%;卵、一龄幼虫、二龄幼虫、预蛹、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4.2℃、14.8℃、5.3℃、12.7℃、6.7℃,其有效积温分别为28.5、23.5、77.7、14.6、40.7日度;未成熟期的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0.7℃,有效积温为177.4日度。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温度对六斑异瓢虫生长发育的影响,分别在15、20、25和28 ℃条件下,对六斑异瓢虫各发育阶段的发育历期、发育速率、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存活率及幼虫体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六斑异瓢虫在15~28 ℃的温度范围内,发育历期均随温度的升高显著缩短,发育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对六斑异瓢虫各发育阶段的发育速率进行模拟分析,模型拟合度较高,P值均小于0.05,达到显著水平。温度对1~3龄幼虫体长无显著性差异;4龄时,15 ℃下的4龄幼虫体长只有11.48 mm,显著短于其他温度。温度对六斑异瓢虫存活有一定的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总存活率呈下降趋势,28 ℃时最低,只有54.53%。综合各指标,适宜六斑异瓢虫生长的环境温度为15~20 ℃,六斑异瓢虫卵、1龄、2龄、3龄、4龄、蛹和总历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9.84、10.42、11.67、10.21、9.91、10.51、10.37 ℃,有效积温分别为54.49、26.77、19.32、27.35、54.73、73.37、269.77 ℃·d。   相似文献   

5.
为了明确食用菌寄主和培养料含水量对食用菌栽培中发生严重的虫害异迟眼蕈蚊生长发育的影响,采用室内饲养法,模拟了不同寄主(平菇、金针菇、毛木耳和香菇)和培养料含水量(50%和70%)的栽培环境,研究异迟眼蕈蚊不同生活史阶段中生长发育的变化。结果表明,寄主和培养料含水量对异迟眼蕈蚊生长发育的影响明显且对不同发育历期影响不同。二龄、四龄幼虫和蛹在食用菌寄主金针菇上的发育历期最长;当食用菌培养料水分含量为70%时,一龄幼虫、二龄幼虫、蛹期和成虫发育历期显著长于培养料水分含量为50%时的发育历期;食用菌寄主和培养料水分含量对卵和三龄幼虫的发育历期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白星花金龟生长发育和温度之间的关系,在室内采用6个恒温(21、24、27、30、33和36℃)处理研究白星花金龟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白星花金龟各虫态发育历期为21~36℃,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发育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卵期、幼虫期、蛹期和产卵前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2.79、9.15、14.86和13.80℃,有效积温分别为136.25、3 031.31、308.92和98.35d.℃,全世代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是9.96℃和3 628.73d.℃。结合气象资料,预测白星花金龟在石河子地区1a可以发生的理论代数为1代,与田间实际发生代数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7.
乌鲁木齐市西郊白星花金龟的寄主及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白星花金龟是近年来乌昌地区新发生的害虫,为科学制定白星花金龟防治措施,调查研究乌鲁木齐市西郊白星花金龟的寄主、发育历期、发生规律及越冬场所等.[方法]室内饲养和田间观察相结合.[结果](1)白星花金龟主要寄主有10科,21属,22种.其中作物14种,林木3种,花卉1种,杂草4种.(2) 白星花金龟卵期平均为10 d左右,幼虫有3龄,幼虫期平均为180 d, 成虫寿命90~130 d,共计完成一代需319~359 d.[结论]白星花金龟是杂食性为害,危害严重作物依次是玉米、向日葵、葡萄和桃.白星花金龟在乌鲁木齐市西郊一年发生一代.以2~3龄(老熟)幼虫在腐殖质丰富的牛、羊、猪粪中越冬,未见有成虫越冬现象.幼虫在不同牲畜粪便中越冬基数大小依次为:牛粪>猪粪>羊粪>牛羊混合肥.没有观察到白星花金龟幼虫有自残性.  相似文献   

8.
在15~30℃范围内的6个温度下测定了温度对小猿叶虫生长发育和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小猿叶虫卵期、幼虫期、蛹期及卵至成虫期的发育速率与温度呈直线关系,卵、幼虫、蛹及卵至成虫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7.66℃,7.24℃,7.33℃,7.21℃;各虫态的有效积温分别为80.78,188.61,68.29,342.81日度.发育历期均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小猿叶虫3龄幼虫和蛹期的存活率在20~25℃下较高,在15℃和30℃下均较低.  相似文献   

9.
温度对樟巢螟实验种群生长发育及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条件下研究了温度对樟巢螟(Orthaga achatina Butler)生长发育及存活的影响,果表明,巢螟卵的发育历期随温度升高而缩短,22 ℃的8.481 d缩至34 ℃的5.035 d,孵化率在31 ℃最高,99.67%;幼虫各龄期的发育历期随着温度升高而有不同变化,在28 ℃或31 ℃时为最短历期;蛹的历期随着温度升高而缩短,34 ℃时最短,11.143 d.在同一温度下,~2龄幼虫死亡率最高,次为5龄幼虫;不同温度同一龄期条件下,4 ℃死亡率最高,8 ℃死亡率最低.  相似文献   

10.
在26℃条件下,以橘小实蝇Bctrocerat dorsalis 1龄、2龄、3龄初及3龄末幼虫为寄主,研究了前裂长管茧蜂Diachasmimorpha longicaudata对不同龄期寄主的寄生效能、各虫态发育历期、存活率、个体大小、性比、结果表明,寄主龄期对前裂长管茧蜂寄生效能与生长发育有明显影响.前裂长管茧蜂偏好寄生2龄和3龄初的橘小实蝇幼虫,在试验观察的6 h内,分别有63.00与85.50头相应龄期的橘小实蝇幼虫被寄生.而仅有35.60与33.21头1龄和3龄末橘小实蝇幼虫被寄生.前裂长管茧蜂各虫态的发育速率随寄主年龄的增加而逐步减缓.以1龄、2龄、3龄初及3龄末橘小实蝇幼虫为繁育寄主时,前裂长管茧蜂的世代发育历期分别为18.5、18.9、19.6和22.0 d,相应的幼期存活率分别为16.40%、46.88%、54.09%和26.29%,寄主龄期过低或过高对前裂长管茧蜂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前裂长管茧蜂子代个体的大小也因寄主龄期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以1龄橘小实蝇幼虫为寄主所繁育寄生蜂个体明显小于其他年龄段寄主繁育的寄生蜂.以3龄初橘小实蝇幼虫为繁育寄主时,前裂长管茧蜂子代群体以雌性个体为主,雌性概率为64.11%.3龄初橘小实蝇幼虫是用于繁殖前裂长管茧蜂的最适阶段.  相似文献   

11.
生物农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国洲 《湖北农学院学报》2002,22(5):472-475,480
对生物农药的研究应用现状进行了简述,认为生物农药大有发展前途,并提出了我国发展生物农药的方向和侧重点。  相似文献   

12.
木薯单爪螨发生与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木薯单爪螨是一种严重危害木薯生长和产量的害虫,对木薯产业的发展构成较大威胁。文章综述了木薯单爪螨的传播过程、危害机制、影响单爪螨危害的因素等方面,总结了已有的关于木薯单爪螨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提出今后需在单爪螨对木薯生理生化特征的影响、木薯单爪螨生物防治的菌株侵染机制以及与环境的关系、搭配利用合适的单爪螨天敌组合进行防治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三裂叶豚草的生长群落,分析三裂叶豚草入侵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方法】于2008-05-28-06-28,利用样方法,调查沈阳东陵公园附近公园(5个样点)、农田(3个样点)、高速公路附近(4个样点)、桑园(4个样点)和路边(4个样点)5个生境中,三裂叶豚草分布样点杂草的种类和分布情况。【结果】所调查生境分布样点中,共有杂草28科71种,其中以菊科、藜科、蓼科居多。从发生频率10%的34种杂草在前2个主成分上的负荷量可以看出,影响三裂叶豚草的主成分因素是人为干扰程度和土壤水分条件,可知三裂叶豚草是喜干扰且适宜生活在土壤水分含量较大的生境内,据此将分布样点分为3个聚类群。随着人为干扰程度的增强,三裂叶豚草的重要值升高,同时样方中物种的丰富度随三裂叶豚草重要值的增大而下降,说明在不同生境中,三裂叶豚草的大量滋生降低了生物多样性。【结论】三裂叶豚草对入侵地生物多样性具有破坏作用,故在防除三裂叶豚草时,首先应严把植物检疫关,同时应加强生态安全宣传和生态学教育,以建立生态安全的人类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14.
桂花叶斑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桂花(Osmamthus fragrans)叶斑病病斑上分离得到叶点霉病原菌,对病原菌形态特征进行观察,经鉴定该病原菌为变叶木叶点霉(Phyllosticta ghaesembillae Koorders)。同时对该病原菌的致病性及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pH3~11条件下均适宜该病原菌菌丝生长,最适合孢子萌发的为pH 9。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器形成的最适温度为25?℃,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0?℃。光照对该病原菌的菌丝生长无显著影响,黑暗对孢子的萌发有一定促进作用。该病原菌可利用多种单糖、双糖、多糖等碳源,但这些碳源对病原菌的生长无显著影响,只对孢子萌发率有一定的影响。同时该病原菌也能利用有机氮、无机氮等氮源,最适氮源为硝酸钾,硫酸铵和氯化铵会抑制病原菌菌丝生长。菌丝致死温度为60?℃。  相似文献   

15.
烟蚜天敌的利用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烟蚜(Myzus persicae Sulzer)是重要的农作物害虫,在全国各烟区普遍发生,主要通过刺吸寄主汁液和传播病毒造成危害。对烟蚜主要天敌的研究利用进展进行了概述,并从天敌保育的角度,阐述了保育生物防治这策略在烟蚜防治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主要研究绿粘帚霉厚垣孢子的诱导因素及其生物学特性。营养条件和生态因子试验表明,PD为绿粘帚霉产厚垣孢子的最佳培养基,厚垣孢子产生的最适培养条件为:光照、振荡、pH 3、30℃,在此条件下可完全抑制其分生孢子的产生,并在1周内可产生厚垣孢子8.00×106个/mL;厚垣孢子萌发试验显示,25℃、pH为6~8为绿粘帚霉厚垣孢子的最佳萌发条件,48 h时可达90%以上的萌发率,在5℃下贮存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17.
任意 《北京农业》2012,(9):36-39
充分利用生物技术管理维护园林景观中的生物要素是研究的方向。与园林设计要素相区别提出园林生物要素,尝试提出一体化的生物技术协同处理园林景观废弃物的方法,在降低成本的情况下,大量利用同一技术,解决多重领域问题,形成生产繁殖—管理—维护—监控以及回收处理的链条,即园林生物要素链。  相似文献   

18.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具有沸点低、常温常压下易挥发、在大气中持久、不易降解等特征,是仅次于颗粒污染物的又一大类污染物。我国环境监测总站提出了反映我国环境特征的中国环境优先污染物,共有14类68种,其中有机物12类58种,VOCs占有机物总数的50%。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包括低浓度的苯、甲苯、苯乙烯、多环芳烃等,这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会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危害,治理VOCs污染是大气污染治理的重要部分。本文主要介绍生物洗涤塔的工艺流程特点、生物反应器中填料和微生物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缨小蜂分类研究及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缨小蜂隶属于膜翅目Hymenoptera,小蜂总科Chalcidoidea,缨小蜂科Mymaridae,是一类常见的个体微小的寄生蜂,也是农林害虫卵期的重要寄生性天敌,在害虫生物防治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缨小蜂的分类研究历史、生物学特性及在害虫生物防治中的应用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综述,以期为今后相关研究和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切割潜蝇茧蜂是寄生橘小实蝇的重要内寄生蜂,为中国新纪录种。在室内(25±1)℃、(70±10)%相对湿度条件下,对切割潜蝇茧蜂的形态、习性、最适寄主日龄、实验种群寄生率、性比与每雌产卵量等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切割潜蝇茧蜂多产卵于橘小实蝇的l-2日龄幼虫体内,平均世代历期27.4 d,室内平均寄生率达18.02%,雌雄性比1∶1.426;成蜂寿命15-33 d,雌蜂寿命长于雄蜂,羽化后即可交配,交配时间持续0.5-3.0 m in,交配后1-2 d即可产卵,每雌一生产卵50-85粒,每雌每日卵量呈波动减少现象。该蜂可用体积分数为20%蜜水补充营养,成虫具有正趋光性、孤雌生殖和过寄生现象。本研究结果可为寄生蜂的大量饲养以及橘小实蝇的生物防治技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