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畜禽种业》2012,8(7):159-159
近日,欧委会制定委员会法规草案,修改欧洲议会及理事会有关含铝食品添加剂使用条件和标准的第EC1333/2008号法规附件Ⅱ(欧共体批准用于食品的食品添加剂清单及使用条件)。为保证欧盟消费者铝允许周摄人量达到正常水平,建议将铝允许周摄人量(EFSA)降低到1mg/千克体重/周。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药残留领域采用CAC标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耿天霖 《世界农业》2005,(10):39-42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即CAC)于1962年成立,负责FAO/WHO联合食品标准规划.性质为政府间组织,现有167个成员.国际食品法典(Codex)指由CAC组织制定的食品标准、准则和建议。目的是保护消费者健康,保证公正地进行食品贸易,协调制定国际食品法典。  相似文献   

3.
农业部最近颁布第604号公告,发布了《番茄等级规格》等202项标准,并自2006年4月1日起实施。公告包括无公害食品、可食用花卉等47项无公害食品标准,其中10项种植业产品标准、10项渔业产品标准、9项种植业规范类标准、5项畜牧业规范类标准、1项渔业规范类标准、12项通则类标准(其中7项为NY/T5344-2006(无公害食品产品抽样规范》的系列标准)。  相似文献   

4.
《农业质量标准》2008,(1):55-55
近日.日本发布G/SPS/N/JPN/197号通报.修订食品卫生法项下食品与食品添加剂标准规范(修订杀虫剂残留标准).拟定氟吡菌胺及喹氧灵的最高残留限量(MRLs)。涉及的产品有:肉与可食用内脏、乳制品及蛋、可食用蔬菜及某些根茎块茎植物、食用水果、粮谷、杂谷、种子及果实。  相似文献   

5.
日本“肯定列表制度”中食品分类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日本、欧盟等国家和地区都先后出台和实施了“肯定列表制度”及(EC)149/2008号法规等新的食品中农药残留限量标准。截至2008年的不完全统计,日本制定的食品中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已达6.5万余条。这些标准涵盖的产品面广,涉及的农药种类多,而且要求明显趋严,对于没有设立残留限量的农药,均按0.01mg/kg标准(一律标准)对待。  相似文献   

6.
《农业质量标准》2013,(2):80-80
澳新食品标准局2月21日发布139号公告.修订澳新食品标准法典第1.2.4条(成分标识)、第1.3.1条(食品添加剂)、第1-3.3条(加工助剂)、第1.4.1条(污染物及天然毒素)、第1.5.1条(新型食品)、第1.5.2条(转基因食品)、第2.5.4条(干酪)、第2.6.2条(不含酒精的饮料及酿制柔性酒)和第2.9.5条(特殊药用食品)等规定。此次修订主要涉及4个提案,  相似文献   

7.
《农业质量标准》2009,(5):49-49
澳大利亚日前发出G/SPS/N/AUS/232号通报,澳新食品标准局(FSANZ)提案拟修改澳新食品标准法典,以调整不同农畜化学物的某些许可残留限量(MRLs),使其与食品农畜化学物残留相关国际标准及其他国家安全有效使用农畜化学物相关法规保持一致。提案中涉及的化学药物品种有32种,如规定了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类(dithiocarbamates)在荔枝中的许可残留限量为7mg/kg,  相似文献   

8.
有害物质的残留分析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植物性食品或饲料中残留的有害物质主要包括 :农药、兽药(仅在动物性食品中残留)、有害元素和真菌毒素等。目前 ,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的食品法典委员会下设的农药残留法典委员会和兽药法典委员会 ,以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中国、美国等20多个国家或组织分别制定了以上几种有害物质的残留限量。中国自1981年以来逐步制定了动植物性食品或饲料中农药、有害元素和真菌毒素的残留限量标准 ,同时也于1994制定了兽药残留限量标准(试行)和每日允许摄入量(ADI) ,这是我国在动植物卫生检验检疫方面与国际惯例接轨的一个…  相似文献   

9.
《农业质量标准》2008,(2):56-56
2008年1月28日,日本发布通报,修订食品卫生法项下食品与食品添加剂的标准及规范(修订杀虫剂残留标准),拟定嘧菌酯(azoxystrobin)、联苯肼酯(bifenazate)、啶虫丙醚(pyridalyl)、溴丁酰草胺(bromobutide)、甲氧虫酰肼(methoxyfenozide)及叶菌唑(metconazole)的最大残留限量(MRLs)。涉及的产品有:肉与可食用内脏;鱼及甲壳类;乳与蛋;  相似文献   

10.
农产品中农药的污染成为国际上日益关注的问题,各国均将农药残留标准的制定列为重要的工作。由于农产品进口国对农药残留要求严格,出口国要求较松,加之各国人民膳食结构不同,因此各国制定的残留限制量往往不同。为了减少国际贸易间的纠纷,做到互相兼容,FAO/WHO食品法典委员会(CAC)下设两个专门负责制定和协调农药残留法规和食品中农药最高残留限量的组织:农药残留专家委员会联席会议(JMPR:Joint FAO/WHO Meeting on Pesticide Residues)以及农药残留法典委员会(简称农药残留分委会)(CCPR:Codex Committee on …  相似文献   

11.
一、国际食品法典标准的建立与发展 (一)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概况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是由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963年共同建立的.以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确保食品贸易公平为宗旨的一个制定国际食品标准的政府间国际组织.目前全球已经有包括中国在内的188个成员国和1个成员国组织(欧盟)加入CAC.覆盖了世界上99%的人口。  相似文献   

12.
国家农业部于2002年7月25日发布了无公害食品——蜂王浆质量标准。无公害蜂王浆(NY5135—2002)在强制执行国家推荐标准(GB/T9697—2002)的基础上,对抗生素、农药残留、重金属:砷(mg/kg)≤0.3,铅(mg/kg≤0.5等指标进行了严格的规定;其生产过程中,对蜂场环境选择、蜂群管理、卫生安全指标等都进行严格控制。西方蜜蜂养殖、生产、包装、贮存等环节达到或符合规定标准,才能实现无公害蜂王浆的生产。现将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农业质量标准》2009,(3):54-54
2009年4月1日.日本厚生劳动省发布了修订食品卫生法项下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的标准与规范(修订农化物残留标准)。拟定了氯虫酰胺(chlorantraniliprole)、氰氟虫腙(metaflumizone)、甲基碘(methyliodide)及巴龙霉素(paromomycin)的最大残留限量(MREs)。  相似文献   

14.
有机蔬菜是有机农业中很重要而且是数量较大的一种,是指生产环境未受到污染,生产活动有利于建立和恢复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保护生物多样性,在蔬菜生产、加工过程中不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生长调节剂、各种食品添加剂等化学合成物质,使蔬菜这种产品保持原汁原味。不采用转基因技术及其产品。在包装运输方面采用有机食品规定标准进行。通过有机食品机构认证,使用有机食品标志的、无污染、富营养、高质量的环保安全食品,符合国际(IFOAM)或我国(OFDC)等有机食品标准的农产品及加工产品。  相似文献   

15.
影响分析 2006年5月29日正式实施的《食品中农业化学品肯定列表制度》,该制度中临时限量标准包括了734种农药、兽药和饲料添加剂,农产品食品264种(类),暂定限量标准5万余条,其中涉及茶叶(含绿茶、红茶和乌龙茶)的农药共251种。  相似文献   

16.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标准已成为全球食品管理机构和国际食品贸易中的重要参考标准。加拿大一直参与国际食品法典标准的制定工作,其机构设置和工作机制相对成熟完善,深入研究加拿大食品法典工作对我国相关工作的开展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文章系统评述了加拿大食品法典工作机构设置和工作机制,并对进一步加强我国食品法典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农业质量标准》2010,(6):58-58
11月11日.新西兰公布2010年食品农化物最大残留限量修改提案.拟在2010年新西兰(农化物最大残留限量)食品标准修改提案中增加以下新定项目的最大残留限量(MRL)。鳄梨内氯虫酰胺:0.5mg/kg;葡萄内嘧菌环胺:1mg/kg;柑橘和橙子内dichloroprop—P:0.1mg/kg:葡萄内咯菌腈:1mg/kg;马铃薯内氟啶酰菌胺:0.05mg/kg:芸苔类蔬菜、葡萄、猕猴桃、洋葱、  相似文献   

18.
《农业质量标准》2009,(4):51-52
GB/T23490-2009《食品水分活度的测定》日前正式发布实施。该标准填补了国内空白.其技术内容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该标准对应于国际标准ISO21807:2004《食品及牲畜饲料中的微生物——水分活度的测定》,与ISO21807:2004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该标准规定了康卫氏皿扩散法(适用范围0.00~0.98)和水分活度仪扩散法(适用范围0.60~0.90)测定食品中的水分活度,其中康卫氏皿扩散法为仲裁法,这对食品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芒果皮萃取物在抗食品病源微生物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芒果皮萃取物在抗食品病源微生物中的应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培养基中芒果皮的85%乙醇萃取物在浓度为2mg/mL时,常见的食品病源微生物中,沙门氏菌(NICPBP50115-12)、金黄色葡萄球菌(MIG1.55)、大肠杆菌(ATCC8739)、大肠杆菌(MIG1.42)不能生长,其中对大肠杆菌(MIG1.42)的最小抑制浓度(MIC)为0.5mg/mL;对志贺氏菌(NICPBP51592-7)生长有抑制作用;而对乙型溶血性链球菌(NICPBP32210)、毛霉菌(As3.25)没有抑制作用。在相应的浓度和培养条件下,常用的食品防腐剂苯甲酸钠和山梨酸钾都未表现出上述食品病源微生物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20.
一、大豆食品在北美的历史大豆在中国有四五千年历史,大约在公元前164年中国发明了豆奶和豆腐。900年后,这些大豆食品加工方法传入日本和太平洋周边国家,大约在1712年大豆进入欧洲、CalVonLinne′给大豆定学名为Glycinemax(意思是带有大根瘤的田野坚果),然而欧洲的土壤和气候条件限制了大豆的生产。1764年大豆传到北美,1年后在佐治亚州种植,随着栽培技术和机械收获技术的发展,大豆作为动物饲料和食用油在北美逐步发展起来。1998/99年度全世界大豆产品超过1.56亿t,85%用于榨油和豆粕,10%用于食品(在美国只有大约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