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巢湖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重要的河蟹养殖地区,2002年全市养蟹水面达到50多万亩、每年投放蟹种约3亿多只,完全依靠外购。由于苗种质量得不到保证,使养殖的经济效益大幅下跌。为探索巢湖地区优质蟹种供求之道,我们提出走蟹种本地化培育之路。五年多来,全市现已形成本地化蟹种培育基地20多个,面积4000多亩,年生产优质蟹种3000多万只。 一、材料与方法 1.蟹种池建设 (1)池塘结构 2000年我们在水源充足无污染、交通便  相似文献   

2.
蟹种是成蟹养殖的基础,欲提高养蟹的规格、质量和产量,必须有优质蟹种作保证。在蟹种培育过程中,应了解幼蟹的各种习性,有针对性地加强饲养管理措施,才能提高蟹种培育的成活率和经济效益。笔者根据近几年蟹种培育的实践,将幼蟹的习性和培育蟹种的关键技术介绍如下,供养殖者参考。  相似文献   

3.
蟹苗强化培育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目前蟹苗紧缺的情况下,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蟹苗的成活率,是养蟹生产中急待解决的一大技术课题。本试验探讨了在池塘中设置网箱及用水泥池强化培育蟹苗的技术。试验表明,采用池塘设置网箱的方式,以水溞、配合饲料为主要饵料,经17天强化培育,蟹苗至Ⅱ、Ⅲ期幼蟹的成活率达75.47~90.45%,出箱幼蟹平均规格为2.4~3.0万只/千克,群体增重3~5倍。  相似文献   

4.
采用♀亲蟹平均规格分别为158.9g、132.8g,♂亲蟹平均规格为180g、150g两种群体繁育的蟹苗培育的1龄蟹种,其群体规格分别为128只/kg、160只/kg。在面积相同、放养密度相同、饲养条件相同的条件下,采用天然海水土池繁育的蟹苗培育的1龄蟹种成活率为5.1%、亩产蟹种8064只;而采用天然海水工厂化繁育的蟹苗,育种成活率为2.24%、亩产蟹种3609只;在蟹苗来源相同、饲养管理相同,培育池面积为19亩的培育池蟹种产量低于面积5亩的池塘。  相似文献   

5.
孙亚伟  吕军 《河南水产》2003,(3):15-15,10
2003年平顶山市水产技术推广站为配套大水面围栏养蟹,推广蟹种池塘培育技术,在叶县孤石滩水库开展池塘培育大规格蟹种试验,试验面积1.3亩,投放规格14万只/公斤的蟹苗3万只,自5月25日投放至10月31日捕捞,共生产蟹种49公斤,平均规格11.11克/只,达到了池塘培育大规格蟹种配套大水面围栏养殖的目的。1池塘条件试验地点选在叶县孤石滩水库渔场,池塘面积1.3亩,池塘水深1.5米,沙壤底,微漏水,水质偏瘦,池塘内无水草,水源充沛,为水库自流水,水质清新无污染。2池塘的前期准备2.1防逃设施的建设首先在池塘四周铺设防逃塑料薄膜,高0.30m,下部埋入土中0.2…  相似文献   

6.
幼蟹培育技术随着河蟹养殖业的发展,对幼蟹种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利用人繁和天然蟹苗大眼幼体培育幼蟹,提供相对稳定种源,已成为当前养蟹户的迫切愿望。为此,1995年我们在高桥镇文昌村陈忠义池塘中采用人繁蟹苗大眼幼体进行培育幼蟹试验,初获成功。现将培育技...  相似文献   

7.
从蟹苗培育、蟹种(扣蟹)培育等方面介绍了池塘河蟹苗种培育技术。  相似文献   

8.
网箱培育蟹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近年来,洪湖市因人工繁殖河蟹获得成功,促进了河蟹养殖的发展,池塘养蟹从几十亩发展到几百亩。随着成蟹养殖的发展,需要培育大批优质的种苗。为此,1987年我们在黄家口永宁湖百亩鱼蟹混养池中用网箱进行了从大眼幼体到幼蟹的强化培育试验。现将试验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稻田养蟹技术(下)七、苗种放养1.放养时间。稻田养蟹有几种方式:暂养成蟹、养殖成蟹、培育蟹种,它们放养时间早迟不一。暂养成蟹和培育蟹种一般都在6月中旬以后,购进成蟹和Ⅲ期左右的幼蟹,这时秧苗已经栽插并已成活,因而购进后可直接放入稻田。而稻田养成蟹、蟹...  相似文献   

10.
河蟹养殖及蟹文化(四)一龄蟹种的培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蟹苗在培育池中蜕完3次壳成为Ⅲ期仔蟹(约2万只/kg)时,即可将其转移到二级培育池中进行一龄蟹种的培育。而如果是5月中旬购入的人工蟹苗,则可培养至Ⅳ期仔蟹(约8000只/kg)再移入二级培育池培育。其目的是提高一龄蟹种(扣蟹)的成活率,保持蟹种的规格均匀,防止产生小绿蟹。1一龄蟹种的培育原则1.1提供一个无敌害、符合蟹种生长要求的池塘环境培育一龄蟹种要求水清、水草多、无敌害的环境。池水溶氧量高,蟹种生长就快,并喜欢在浅水处蜕壳。而池塘坡度大,水草多,就为蟹种过隐居生活提供了良好条件,蟹种挖穴少,生长快。1.2种养结合,建立多元化…  相似文献   

11.
幼蟹培育中性早熟的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蟹种早熟是人工培育中的一大难关,是直接制约养殖生产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性成熟即标志它不能再生长,生命即将结束。近几年由于人工养蟹热,各地对幼蟹需求量过大,仅靠从长江直接捕捞有限数量的幼蟹远远满足不了广大养蟹单位和农户的需要。因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养蟹业的高速发展,天然蟹种越来越少,近几年,已接近枯竭,蟹种的来源多靠人工培育而得。进入冬季、人工培育的蟹种只有进行并塘越冬,加强管理,才能确保成活率及回捕率不会降低。蟹种的并塘及管理,是养蟹户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因为蟹种并塘有以下几点好处:一是...  相似文献   

13.
第五讲 商品蟹的池塘养殖  根据养殖设施及水体不同 ,商品蟹饲养分池塘养蟹、湖泊增养蟹、湖泊围养蟹、稻田养蟹和网箱养蟹、工厂化养蟹等。但无论哪一种养蟹方式 ,都必须从蟹种购捕开始。一、蟹种购捕及运输(一 )蟹种购捕1 .自然蟹种的特点在我国 ,几乎所有通海河口均有蟹苗分布 ,历史上以长江、瓯江、辽河、南流江的幼蟹资源最为丰富。以长江水系为例 ,每年 6月初 (芒种前后 )第一次蟹苗发汛后 ,在迅速回归淡水的途中 ,部分蟹苗相继蜕壳变态为第 期幼蟹。这部分幼蟹继续向河口上游作索饵洄游 ,最终进入江河湖泊或直接在长江中安居生长…  相似文献   

14.
无为县1999年蟹病发生较为严重,尤其是池塘养蟹,全县半数以上塘口都有不同程度的病害发生。从蟹病流行特点来看,一是河蟹发病较集中,梅雨季节连续几个阴雨天后,很多塘口就发生蟹病,县技术推广站在这段时间平均每天要接待二十余养殖户蟹病咨询,最多一天接待三十余户户是蟹病持续时间长,截至10月份仍有零星养殖户来县站咨询;三是蟹病复发现象较频繁,尤其在养蟹较集中地区如姚沟、高沟、泉塘,交叉感染和复发感染现象严重。从蟹病流行趋势看,一些新病如抖抖病等呈蔓延之势,以前仅在泥汉少数地方有发现,今年在泥汉、高沟、姚沟等地…  相似文献   

15.
一、亲蟹培育 1.亲蟹的选择和强化培育 河蟹土池育苗所用的亲蟹,在秋季选择体重100克以上,附肢齐全,蟹体健壮,活动能力强的优质二龄性成熟蟹,雌雄比为3:1。 亲蟹应在淡水中强化培育,保持水质清新。使用优质饵料,如鲜杂鱼、鲜贝肉等,以促进亲蟹性腺发育,为交配打好营养基础。  相似文献   

16.
姜堰市俞垛镇薛陈村养蟹户王根山,2005年实施河蟹与克氏螯虾混养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益。26亩水面共产商品蟹1955千克,扣蟹12万只,克氏螯虾1272千克,效益7.17万元,亩效益2760元。他的做法与体会有以下五点:1.自己培育扣蟹。培育扣蟹既可卖蟹种赚钱,还可以自留蟹种养殖,节约成本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河蟹养殖业迅速发展,苗种紧缺显得尤为突出。为此,笔者从1993年开始进行了河蟹大眼幼体(俗称蟹苗)培育幼蟹(俗称蟹种、扣子蟹)的试验和推广工作,取得了成功,为成蟹养殖提供了一定数量的优质廉价的苗种,同时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教训。为了推进幼蟹培育技术在生产中应用,现将试验情况、培育方式及注意事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蟹苗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人工培育的成败,稻田养蟹更不例外。据笔者曾对江苏沿海多家河蟹人繁场家的调查表明,目前,在亲蟹人繁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一是很多场家用于人繁的亲蟹普遍规格偏小,亲蟹多在50~70克左右。二是辽河蟹占了绝大部分,在很多场家中基本上看不到长江水系亲蟹,全是辽河蟹,连人繁场家自己也承认这是事实。用场家的话说:“辽河蟹规格小,人繁容易成功,价格也很便宜,死亡几只损失不大”。而长江蟹个体大,价格贵,人繁不易成功,死亡率高,损失较大。三是一些人繁场,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只要能赚到钱就行,忽…  相似文献   

19.
马友发 《水产养殖》2007,28(2):33-33
2006年12月26日,台湾客商童俊祥等一行三人,来到江苏南通,向如东县岔河镇河蟹养殖户石建明请教中华绒螯蟹饲养技术。老石推心置腹,毫无保留将他十多年来养蟹积累的经验:池塘如何栽种水草,怎样因地制宜合理投放苗种,投饵施肥,以及防病防逃等科学养蟹技术要点介绍给台湾兄弟。听了老石避免互相残杀、获得成果的情况。双方表示:今后将携手并进,经常往来,交流经验,共创美好未来。最后签定了5万只的中华绒螯蟹蟹籽蟹苗种的供种协议。  相似文献   

20.
赵仁宣 《科学养鱼》1999,(10):20-21
稻田培育蟹种在辽宁盘锦市已是多年来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每年利用稻田培育出大批幼蟹,销往全国各地,成了全国有名的稻田养蟹之乡。一亩水稻田可收水稻500公斤,放蟹苗0.5公斤,培育成二龄扣蟹种50公斤,产值1万元,亩利润5000元。为此,要选好稻田。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