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3 毫秒
1.
【目的】探明地方性茶树资源汝城白毛茶、江华苦茶、桑植大叶茶加工的工夫红茶的香气品质特 性。【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富集香气,气质联用(GC-MS)进行香气组分测定分析。【结果】江华苦茶资源 工夫红茶香气蜜甜香浓(带花香),汝城白毛茶资源工夫红茶香气花香(药草香)浓郁、持久,桑植大叶茶资 源工夫红茶香气花香高、甜香浓郁。香气组分检测共鉴定出 44 种成分,主要有香叶醇、水杨酸甲酯、β- 芳樟 醇、橙花叔醇、β- 紫罗酮、反 -3,7- 二甲基 -2,6- 辛二烯酸、苯乙醇、氧化芳樟醇Ⅱ(呋喃型)、3- 甲基呋喃、 苯甲醇、苯甲醛、顺 - 己酸 -3- 己烯酯、氧化芳樟醇Ⅰ(呋喃型)、香茅醛、脱氢芳樟醇、δ- 杜松烯、二甲硫、 顺 - 茉莉酮、1- 乙基 -2- 甲酰吡咯、香叶酸甲酯等。方差分析表明,28 种成分相对含量在 3 种资源之间存在 显著性差异(P<0.05);通过聚类,可聚为 3 大类,第Ⅰ类多为花香草香桂皮香物质,第Ⅱ类主要以花香药草 香物质为主,第Ⅲ类主要以甜香果香物质为主。【结论】湖南地方特色茶树资源工夫红茶 3 类香气成分的相对 含量比例差异,与感官审评的香型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白、黄、粉、紫 4 个不同花色的香水莲花品种为试材,检测其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和含量,探明不同品种香水莲花挥发性物质的差异及其特征香气成分。【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法分析香水莲花的挥发性化合物成分,内标法计算其相对含量。根据含量和感官阈值计算出各物质的香气活力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分析各组分对香水莲花香气的贡献。【结果】从4 个品种中共鉴定出挥发性物质 127 种,主要包括烃类、酮类、醇类、醛类、酯类、酸类、萜类及其他类化合物,其中对香气有贡献的化合物有 45 种,相对含量较高的为正十五烷烃、6,9- 十七碳二烯、苯甲醇、乙酸苄酯、反式 -α-佛手柑烯、反式 -β- 金合欢烯、γ- 红没药烯、β- 紫罗兰酮、二氢 -β- 紫罗兰酮等。分析了香气成分的香气活力值,OAV>1 的主要物质 有金合欢烯、β- 倍半水芹烯、佛手柑烯、乙酸苄酯、乙酸茴香酯、α- 紫罗兰酮、β- 紫罗兰酮、二氢 -β- 紫罗兰酮、红没药烯、苯甲酸乙酯。这些物质具有橘香、花香、青香、草本香、甜香和木香等 6 种香气属性,其中花香和木香是香水莲花的主体香韵。【结论】明确了不同品种香水莲花中香气贡献较大的香气物质,白色品种的香气特征为具有较强紫罗兰香韵的花香、草本香和木质香,黄色品种具有紫丁香 / 茉莉的花香、木质香和油脂香,粉色品种具有桂花 / 海藻的花香、草香和木质香,紫色品种具有木香、柑橘香、花香、果香、草本香和香脂香气。  相似文献   

3.
不同品种百合花挥发性成分定性与定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不同品种百合(Lilium spp.)花挥发物的组成成分与释放量,寻找百合关键致香成分。【方法】采用活体植株动态顶空套袋-吸附采集法与ATD-GC/MS(自动热脱附-气质联用)分析技术,对4个杂种系7个品种百合花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试验共检测出64种化合物,属淡香型的亚洲百合和LA百合杂种系的3个品种含有39种,属浓香型的东方百合和麝香百合杂种系的4个品种含有54种。不同香型百合花的挥发性成分存在显著差异,亚洲百合和LA百合杂种系烷烃类化合物释放量较高,主要成分为2-乙基-1-己醇、乙苯、邻二甲苯、2,2,4,6,6-五甲基庚烷、5-乙基-2,2,3-三甲基庚烷、3-甲基十一烷和2,2,6-三甲基癸烷。东方百合和麝香百合杂种系萜烯类释放量最高,β-月桂烯、罗勒烯、芳樟醇、2-乙基-1-己醇为其主要成分。【结论】3个淡香型百合品种中没有检测到萜烯类化合物和苯甲酸甲酯,而4个浓香型百合品种中萜烯类释放量最高,主要为β-罗勒烯和芳樟醇,可初步确定这两种化合物为百合花致香的关键成分。  相似文献   

4.
‘巧玲’和‘杨妃出浴’是杂交选育芳香型芍药新品种的重要亲本材料。为了弄清其不同花器官香气成分、含量及其分布规律,进而为芍药花香相关功能基因的分离、鉴定、克隆、时空表达及芳香型芍药分子育种等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以典型芳香型芍药品种‘巧玲’与‘杨妃出浴’为试材,以淡香型芍药品种‘粉玉奴’为对照,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质谱联用技术,检测分析其花瓣、瓣化雄蕊、雌蕊、萼片4个不同花器官的香气成分。结果表明:‘杨妃出浴’含有29种香气成分,主要为香叶醇(27.62%)、苯乙醇(18.00%)、3, 7-二甲基-2-辛烯醇(14.56%)、α-蒎烯(9.79%),鉴于‘粉玉奴’花瓣样品中未能检测到以上香气成分,因此可初步确定香叶醇、苯乙醇、3, 7-二甲基-2-辛烯醇、α-蒎烯等为‘杨妃出浴’花冠释放香气的关键成分。‘巧玲’含有41种香气成分,主要为芳樟醇(30.06%)、桉油精(23.28%)、苯乙醇(22.09%)、乙酸叶醇酯(11.86%)、石竹烯(5.24%),其中芳樟醇与桉油精含量特别高,对照分析可初步确定‘巧玲’花香主要来源于芳樟醇、苯乙醇、桉油精与石竹烯的贡献。同时,2个品种不同花器官之间香气物质的释放量均表现出明显差异,其中瓣化雄蕊中均为最高,外层花瓣次之,而雌蕊与萼片中较少,与感官上香气的初步判断相吻合。因此,‘巧玲’和‘杨妃出浴’花香成分在不同花器官部位的空间表达上具有明显差异性。   相似文献   

5.
不同季节四川工夫红茶香气成分的SPME-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法对采自春、夏、秋3个季节的四川工夫红茶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共检测到107种香气化合物,其中春茶81种,夏茶46种,秋茶79种,芳樟醇及其氧化物、香叶醇、水杨酸甲酯、苯乙醇、橙花叔醇等31种成分是各季四川工夫红茶的共有成分;在主体香气成分方面,春茶中检出香叶醇、芳樟醇、水杨酸甲酯等18种,夏茶中检出苯乙醇、芳樟醇氧化物Ⅱ、芳樟醇氧化物Ⅳ、3,7-二甲基-1,5,7-辛三烯-3-醇等15种,秋茶检出香叶醇、芳樟醇、苯乙醇、3,7-二甲基-1,5,7-辛三烯-3-醇等18种;春茶和秋茶表现出花香可能与香叶醇、芳樟醇、水杨酸甲酯等含量较高有关,而夏茶和秋茶表现出的桔糖香可能与3,7-二甲基-1,5,7-辛三烯-3-醇有关;春、夏、秋3个季节四川工夫红茶Wickremashinghe-Yamanishi比值分别为0.26、0.62和0.23,表明在香气品质方面秋茶较优,其次为春茶,夏茶稍差,与感官审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6.
花香型古树滇红茶挥发物质气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花香型古树滇红茶的香气物质以及各种挥发性物质,本研究结合同时蒸馏萃取法与气相色谱仪分析方法,并辅以感官评价进行分析.经过蒸馏、萃取和浓缩等操作后,对获取的滇红茶浓缩萃取液进行后续分析.感官评价结果表明该滇红茶浓缩萃取液主体的感官香味轮廓为花香,并且带有甜香和青草香的余味,整体呈现出浓郁的玫瑰花香气味.气相色谱仪分析鉴定出了12种关键成分,包括1种醛类、6种醇类、1种酮类、1种酯类以及苯乙腈、吲哚、2,4-二丁基-苯酚.在花香型古树滇红茶香味中起决定性作用的4种物质分别是苯乙醛、芳樟醇、芳樟醇氧化物和吲哚.从香气强度值来看,具有较强香味的物质包括苯乙醛、苯甲醇、芳樟醇、香叶醇和β-紫罗兰酮等.上述结果为研究古树滇红茶挥发性物质和风味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分析鉴定上海青浦4月2种不同树龄的柚子花得出其关键的呈香物质以指导相关副产品的开发。[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的方法对上海青浦4月的大树(10年)和小树(5年)柚子花的风味进行富集分析,通过双柱定性以及香气活力值OAV的计算鉴定其关键呈香物质。[结果]共鉴定出44种风味物质,其中大树37种、小树29种,大树和小树共同鉴定出的风味物质22种,香气贡献值较大的风味物质10种,分别为芳樟醇、月桂烯、右旋萜二烯、蒎烯、β-罗勒烯、香叶醇、石竹烯、己醛、β-蒎烯、正己醇。不同树龄柚子花的香气特征总体差异不大,但大树柚子花的花香和果香较重,且香气特征更为多元丰富,小树柚子花的香气特征总体比大树柚子花的甜香多一些。[结论]该研究为柚子花风味的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5种不同香型百合花的挥发性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从具有玫瑰香味的玫红百合(Lilium amoenum)和橙香味的紫红花滇百合(L. bakerianum var.rubrum)这2种清香型野生百合中分别鉴定出33种和26种花香物质,从浓香型野生百合紫花百合(L. souliei)中鉴定出30种花香物质,从浓香型栽培百合‘西伯利亚’(‘Siberia’, O)和‘罗宾娜’(‘Robina’, OT)中分别鉴定出27种和34种花香物质。在清香型百合中,玫红百合的主要花香成分为芳樟醇(15.42%)、乙酸叶醇酯(9.93%)、桉油精(7.54%)、α-金合欢烯(α-法呢烯)(7.05%)等;紫红花滇百合的主要花香成分为芳樟醇(46.38%)、顺式-β-罗勒烯(33.08%)、β-月桂烯(4.75%)等。在浓香型百合中,紫花百合的主要花香成分为dl-柠檬烯(45.31%)、芳樟醇(13.57%)、苯乙醛(4.01%)等;‘Siberia’的主要花香成分为芳樟醇(48.53%)、苯甲酸甲酯(23.24%)、顺式-β-罗勒烯(13.99%)、异丁香酚(6.12%)等;‘Robina’的主要花香成分为顺式-β-罗勒烯(33.43%)、桉油精(11.93%)、苯甲酸甲酯(10.27%)、水杨酸甲酯(8.21%)、异丁香酚(7.67%)、芳樟醇(6.92%)等。5种百合的花香物质均以萜烯类为主,其中芳樟醇是5种百合共有的主要花香成分,苯甲酸甲酯、水杨酸甲酯等酯类在‘Siberia’和‘Robina’香气成分中相对含量较高。综上所述,玫红百合的玫瑰花香味可能与其香气成分中的α-金合欢烯有关,紫红花滇百合的橙香味可能与其香气成分中的β-月桂烯有关。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寻大熊猫喜欢的食物气味及其物质,用嗅感品评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对圈养大熊猫所食的富士红苹果和橙色胡萝卜进行了气味特点、挥发性有机物(VOCs)及香气成分研究。结果表明,苹果的气味特点是香气浓郁,扩散性较强,愉悦度较高,清香飘溢,甜香明显,略带酒香和木香;胡萝卜的气味特点是香气强度较弱,愉悦度尚可,甜香和清香相对突出,稍有木香和壤香。从苹果中测出55种香气成分,可归类为醇8种、醛3种、酮1种、羧酸2种、酯35种、烯烃4种、芳烃1种、杂环化合物1种,相对含量较高的香气成分为α-金合欢烯、乙酸己酯、2-甲基丁酸己酯、己酸己酯、乙酸顺式-2-己烯酯、丁酸己酯、乙酸丁酯、1-己醇、己酸丁酯、辛酸丁酯,可见酯类、烯烃类及醇类是苹果气味的主要贡献物质种类。从胡萝卜中测出26种香气成分,可归类为醇1种、酮2种、羧酸1种、酯6种、烯烃14种、芳烃2种,相对含量较高的香气成分为β-石竹烯、对伞花烃、γ-松油烯、异松油烯、α-蒎烯、d-柠檬烯、β-月桂烯、乙醇、β-蒎烯、α-松油烯,可见烯烃类和芳烃类是胡萝卜气味的主要贡献物质种类。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百合单萜类物质释放与单萜合酶基因表达的关联性,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收集了13种不同香型百合4个发育时期的香气;应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测定了单萜类挥发物的成分和含量;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研究6个百合品种4个发育时期单萜合酶基因LhTPS的表达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百合花朵的开放,其香气成分中的单萜类物质含量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有香百合的主要单萜类成分为罗勒烯和芳樟醇,但喇叭百合和东喇百合中的单萜类成分主要是1,8-桉叶素和罗勒烯;整体上喇叭百合、东喇百合和东方百合的LhTPS基因表达水平高于麝香百合和亚洲百合;在盛开期时,LhTPS基因的表达水平与罗勒烯和芳樟醇2种化合物的合成具有显著关联性,说明LhTPS基因对罗勒烯和芳樟醇的合成具有重要的作用,是百合花香合成的关键基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花香代谢与调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植物的花朵香味是由一系列低分子量的挥发性化合物组成,并形成其特有的特征。花香化合物主要由萜类、苯类/苯丙素类、脂肪酸衍生物和一些含氮或硫化合物等组成。这些花香化合物除了能吸引授粉者前来完成授粉,还是一种防御策略。一般对花朵周围气体进行采样分析,从而得到更真实的花香样本。花香化合物主要由植物花瓣的表皮细胞和特殊分泌组织释放,释放过程受到花发育和授粉状态、内源生物钟及环境条件的影响。大多数花香化合物是通过类异戊二烯途径、苯类/苯丙素类途径和脂肪酸途径合成。可以采用传统生化方法、同源克隆技术或基因组学等方法克隆花香相关基因。通过基因工程可以改良植物的花香性状,除了导入植物中没有的外源基因,还可以调控相关内源基因或转录因子的表达,但是其中还有很多难点有待解决。   相似文献   

12.
为比较不同蝴蝶兰种质资源花朵挥发性成分差异,筛选主要致香成分,以2个嗅感具花香的蝴蝶兰种质资源(香花组)和2个嗅感不具花香的种质资源(无香组)为试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SSPME-GC-MS)测定其花朵挥发性成分,利用Chroma TOF软件和NIST质谱数据库对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并测定其含量,计算主要挥发性成分香气强度值(OAVs)并评价香气品质。结果表明:1)4个蝴蝶兰种质资源中共检出365个挥发性成分,香花组中含量最高的挥发性成分均为芳樟醇、香叶醇和黄瓜醛,无香组中含量最高的挥发性成分均为青叶醛、黄瓜醛和己醛;2)花香型、青香型和脂香型是香花组蝴蝶兰的主要香气特征类型,青香型、脂香型和柑橘香型是无香组蝴蝶兰的主要香气特征类型;3)蝴蝶兰花朵主要致香成分为芳樟醇和香叶醇,嗅感具花香与否的决定性因素为芳樟醇和香叶醇的含量,嗅感不具花香的花朵也存在主要致香成分,但其微量挥发未达嗅觉阈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湖北烤烟的香型风格特征,明确香型与香韵、香气物质等指标的关系,建立烟叶香型预测模型,为精细化、多样化烟叶原料生产与供应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收集湖北省恩施、十堰、襄阳和宜昌4个主产烟区18个县(市)的72个中桔三(C3F)等级烤烟样品,对其香型、香韵、香气物质及理化指标进行评吸、检测,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建立回归预测模型。【结果】湖北烤烟为中间香型风格,香韵有干草香、正甜香、木香、焦香、青香、辛香、清甜香、焦甜香和树脂香,其中干草香和正甜香为主要香韵。产区间烟叶香型及香韵中清甜香、正甜香、焦甜香和树脂香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 0.01,下同)。根据烟叶香型风格划分为恩施、宜昌—醇甜香典型区,十堰—醇甜清甜香区,襄阳—醇甜焦甜香区。简单相关分析发现,与香型呈显著(P< 0.05,下同)或极显著正相关的指标有干草香、正甜香、苯乙醇、10-十一烯醛、兔耳草醛、异佛尔酮、巨豆三烯酮、β-大马酮和异丁酸香叶酯,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的指标为焦甜香、树脂香、含梗率和氯。方差分析发现产区间香气物质存在显著差异有25种,化学指标存在显著差异有4种。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香型与14种关键香气、化学成分指标的线性回归方程:香型T=2.590+0.898×2-乙基己醇-0.028×苯甲醛-0.660×邻甲基苯甲醛-0.020×藏红花醛+0.326×2-庚烯醛+0.011×巨豆三烯酮+0.001×3-甲基-2, 5-呋喃二酮+3.210×甲基环戊烯醇酮-6.051×1, 4-环己二酮+5.663×3-甲基-2(5H)呋喃酮-4.075×己酸甲酯-5.053×α-当归内酯-0.141×还原糖+3.458×氮碱比。【结论】湖北烤烟香型风格为中间香型特征,香韵丰富,干草香和正甜香为主要香韵。4个产区的烤烟香气特征鲜明,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香型与14种香气和化学成分关键指标的线性回归方程,建立的回归模型可用于烟叶香型风格预测,对烟叶原料精细化、多样化的生产与开发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筛选适宜在山东滨州市种植的玉簪新品种。[方法]以引自北京、上海的13个玉簪新品种为试材,观察记录其在滨州的物候期、适应性,并对其观赏特性进行分析。[结果]引进的13个玉簪品种在滨州的生长表现不一,物候期差异较大。"冰与火""巨无霸""爱国者""首霜""神枪手"等9个品种,适应性较好,观赏性状优良,适合在滨州进行栽培和园林应用;"大父""威严"等4个品种,在滨州地区整体表现不良,不适合进行大规模园林应用。[结论]该研究可为玉簪品种在滨州市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比较栀子鲜花花水和鲜花细胞液的成分差异,为栀子鲜花花水和鲜花细胞液品质评价以及栀子花功能产品开发提供科学指导。【方法】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 GC-MS)分析栀子鲜花花水和鲜花细胞液中的香气成分,通过计算机谱库和人工谱图解析,对香气成分进行定性鉴定和定量分析;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UPLC-ESI-QTOF-MS/MS)分析栀子鲜花花水和鲜花细胞液的化学成分,通过数据库比对,对化学成分进行定性鉴定和定量分析。【结果】 栀子鲜花花水和鲜花细胞液中均含有大量的芳樟醇,相对含量分别达到63.00%和69.37%,栀子鲜花花水中检测出香气成分79种,鲜花细胞液中检测出香气成分56种,均含有醇类化合物、萜烯类化合物、酯类化合物、醛类化合物、酮类化合物、酚类化合物等8个种类的化合物。栀子鲜花花水和鲜花细胞液中醇类化合物和萜烯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总和分别达到72.00%和95.71%。栀子鲜花花水和鲜花细胞液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分别鉴定了200个、212个和46个、54个代谢成分,栀子鲜花花水和鲜花细胞液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均以生物碱类成分为主,正离子模式下生物碱类成分的相对含量分别达到47.10%和45.21%,负离子模式下分别为3.21%和13.45%。具有抗焦虑生理作用的生物碱类成分芥酸酰胺在栀子鲜花花水和鲜花细胞液中的相对含量最高。栀子鲜花花水中存在较多的抗菌、抗炎成分如双氢青蒿素、山茶皂苷元B、羟基积雪草苷以及双环孢素、塔罗霉素A等抗生素。【结论】 栀子鲜花细胞液较栀子鲜花花水具有充足的头香,但持香时间短,而栀子鲜花花水的香气成分较栀子鲜花细胞液丰富,具有良好的头香和底香,持香时间长。生物碱类成分是栀子花中的主要特征性物质,可作为评价指标用于栀子鲜花花水和鲜花细胞液的品质评价。  相似文献   

16.
香气是评价乌龙茶感官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而萜类化合物在植物界通常表现为花果香气味。总结分析了倍半萜的反式-橙花叔醇及α-法呢烯、单萜的芳樟醇及其氧化物等萜类化合物是乌龙茶中检测到的主要香气组分,香味阈值低,同时对乌龙茶萜类物质合成的部位、影响因素、代谢途径、前体物质以及对影响乌龙茶挥发性萜类物质合成代谢途径中的限速反应及关键调控基因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未来侧重于非生物胁迫作用下乌龙茶加工过程萜类物质的代谢通路以及关键基因功能鉴定等进行了展望,以期更加系统和深入地揭示乌龙茶加工过程中香气形成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我国主栽苹果品种根据亲本构成可分为富士族系、元帅族系、金冠族系和国光族系,分析不同族系果实的香气特征和遗传特性,为果品品质研究和香气育种提供参考.[方法]采取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联用技术对4个族系的50个苹果品种果实香气物质进行检测,利用变异系数(CV)和主成分分析(PCA)解析不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不同LED光照萎凋对贡眉白茶香气成分的影响,为白茶加工全天候和标准化光照萎凋生产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无光萎凋作对照,采用感官审评法,顶空固相微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同时采用气味活度值(OAV),系统研究LED红光(630 nm)、黄光(570 nm)、蓝光(430 nm)和日光萎凋对贡眉白茶香气成分的影响。【结果】4种光照萎凋的贡眉白茶感官审评中香气得分均高于无光萎凋,其中黄光组的香气得分(89.1分)最高,呈现花香,其他3种光质以清香为主。所测样品中共检测出16种醛类、17种醇类、10种酯类、11种酮类、10种碳氢化合物及其他香气成分等共计68种,其中各处理共有成分58种。4种光质均可提高贡眉白茶样品的香气成分总量,其中黄光萎凋下贡眉白茶的香气成分总量(279.736 μg/L)最高,且醛类(46.787 μg/L)、醇类(173.163 μg/L)、酮类(16.889 μg/L)、杂氧化合物(6.823 μg/L)、碳氢化合物类(12.574 μg/L)、醚类(0.388 μg/L)及含硫化合物(3.608 μg/L)的成分含量均高于其他光质和无光处理。顺-氧化芳樟醇、反-氧化芳樟醇、顺-芳樟醇氧化物(呋喃型)、反-芳樟醇氧化物(吡喃型)、苯甲醛、苯乙醛、癸醛、β-环柠檬醛、顺-柠檬醛、丁醚和二甲硫等有益白茶香气品质形成的香气成分均为黄光组的含量最高。共得到5个OAV相对较高的香气成分,依次为β-紫罗酮、芳樟醇、壬醛、二甲硫和反-2-癸烯醛,对所测样品的香气形成贡献较大。【结论】LED黄光萎凋最有益于提高贡眉白茶的香气因子得分,可增加香气成分总含量,形成良好的香气品质特征,可优先考虑作为白茶全天候加工制作的补偿光源。  相似文献   

19.
为了比较金鱼草不同品种间香气成分及释放量的差异,采用动态顶空套袋采集法并结合自动热脱附-气质联用技术对‘编钟’和‘马里兰’两个金鱼草品种的花香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定‘编钟’香气成分27种,‘马里兰’香气成分31种,主要包括醛、酯、苯型烃及其衍生物、萜类、烷烃、醇及其他类(含氮、硫及多环化合物)物质。‘编钟’花香的释放总量是‘马里兰’花香释放量的4倍多。其中,萜类物质释放量最大,在两个品种中的相对含量均超过60%。‘编钟’花香的特征成分是(z)-β-罗勒烯,苯乙酮和β-月桂烯,‘马里兰’花香的特征成分是(z)-β-罗勒烯,β-月桂烯和2-乙基-1-己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