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了选育怀地黄优良新品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怀地81与5个怀地黄主栽品种的指标成分——梓醇和毛蕊花糖苷含量,并采用SPSS分析其单株鲜质量和指标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怀地黄单株鲜质量依次为怀地8185-5金九怀丰沁怀北京3号,怀地81与其他主栽品种差异极显著;梓醇含量依次为北京3号(1.601%)沁怀(1.588%)怀地81(1.314%)金九(1.277%)85-5(1.073%)怀丰(0.924%),怀地81梓醇含量与金九差异不显著,与其他主栽品种差异极显著;毛蕊花糖苷含量依次为怀地81(0.096%)沁怀(0.069%)85-5(0.047%)北京3号(0.035%)怀丰(0.023%)金九(0.022%),怀地81毛蕊花糖苷含量与5个主栽品种差异极显著。说明怀地81单株鲜质量和指标成分综合性状较主栽品种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2.
为85-5脱毒怀地黄的高产优质栽培提供参考,采用田间试验比较了85-5脱毒怀地黄喷施不同浓度膨大素的产量和品质。结果表明:随着膨大素喷施浓度和喷施次数的增加,85-5脱毒怀地黄的株高、叶面积和冠幅均呈逐渐下降趋势;产量、梓醇含量和毛蕊花糖苷含量则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且在膨大素浓度为1.333 mg/L 喷施2次时,85-5脱毒怀地黄的产量、梓醇含量和毛蕊花糖苷含量达最高,分别为4962.67 kg/667m2、(9.90±0.06)mg/g 和(1.18±0.02)mg/g。膨大素浓度为1.333 mg/L 喷施2次时,85-5脱毒怀地黄可获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3.
为了明确不同地黄种质在山西南部的适应性,2017—2018年对搜集到的9份地黄种质的地上部和地下部的表型性状、产量和品质进行观察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地黄种质在叶片性状、根部性状方面变异较大;小区产量北京3号和白高于其他种质;不同种质的梓醇含量为0.30%~1.73%,毛蕊花糖苷含量以吨王最高。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吨王和北京3号可作为山西南部地黄栽培的优选品种。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地黄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基因在不同地黄材料中的相对表达量,并分析其与次生代谢产物积累的关系,从地黄叶、地黄组培苗叶、地黄毛状根中提取总RNA,以地黄TIP41为内参基因,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梓醇、毛蕊花糖苷生物合成相关酶基因的表达量,并分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3种材料中梓醇和毛蕊花糖苷的含量、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环烯醚萜苷的含量,再对两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3种不同地黄材料中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相关酶基因的表达量及其含量差异较大。经相关性分析,地黄中梓醇的含量与GGPPS2基因的表达量呈显著正相关,总环烯醚萜苷的含量与GGPPS1、G10H基因的表达量也有显著相关性,说明GGPPS2与梓醇的合成有关,GGPPS1、G10H与总环烯醚萜苷的合成有关;而毛蕊花糖苷的含量与ADT、ASP5、4CL、C3H、HCT、GOT2基因的表达量均没有显著相关性。上述结果为地黄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途径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地黄对百草枯除草剂具有较强的耐性,为了解地黄耐百草枯的有效成分,分别以300 g/hm2或600 g/hm2的百草枯处理地黄。结果表明,处理后10 d,药害等级分别为0级和2级,且药害症状恢复较快;当百草枯与地黄提取液或毛蕊花糖苷标准样品混合处理大豆幼苗时,百草枯对大豆叶片的药害症状减轻,说明地黄提取物或毛蕊花糖苷具有解除百草枯氧化毒性的功能。地黄叶片和块根中黄酮含量分别为2.29%和1.59%,毛蕊花糖苷的含量分别是7.015、0.475 mg/g,叶片中的含量多于块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效唑(PP333)与膨大素(CPPU)组合对怀地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脱毒怀地黄高产优质生产提供实践参考.[方法]在85-5怀地黄脱毒苗块茎膨大期用PP333 200.0 mg/和CPPU0、0.667、1.333和2.000 mg/L喷施怀地黄脱毒苗,调查怀地黄脱毒苗的株高、冠幅、功能叶面积和叶片数等形态指标,收获后测定其产量和品质.[结果]PP333浓度为200.0 mg/L时,怀地黄脱毒苗的株高、叶面积和冠幅随CPPU喷施浓度和次数的增加呈逐渐下降趋势,产量随CPPU喷施浓度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其中CPPU 1.333 mg/L处理产量最高,为80520.00 kg/ha;怀地黄块茎的梓醇含量和毛蕊花糖苷含量随CPPU浓度增加呈逐渐增高趋势,在CPPU浓度2.000 mg/L时分别达17.23和0.93 mg/g.CPPU浓度为1.333 mg/L时,喷施1次和两次的怀地黄产量较高,喷施3次的产量较低;喷施两次1.333 mg/L CPPU的怀地黄块茎梓醇含量和毛蕊花糖苷含量最高,分别为17.15和1.35 mg/g.[结论]PP333和CPPU组合处理脱毒怀地黄能有效提高其产量,改善其品质,提高其药用价值;在怀地黄高产优质栽培中,推荐喷施两次PP333 200.0 mg/L和CPPU 1.333 mg/L组合.  相似文献   

7.
为了建立同时测定独一味中连翘酯苷B、毛蕊花糖苷、木犀草苷和木犀草素4种药用成分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方法,采用独一味样品的甲醇提取物,建立了该测定方法,并进行了连翘酯苷B、毛蕊花糖苷、木犀草苷和木犀草素的线性范围和平均加样回收率的分析.结果表明:独一味样品中含连翘酯苷B、毛蕊花糖苷、木犀草苷和木犀草素4种药用成分;精密度,连翘酯苷B、毛蕊花糖苷、木犀草苷和木犀草素的峰面积(RSD)分别为0.65%、0.92%、0.73%和0.77%;稳定性,连翘酯苷B、毛蕊花糖苷、木犀草苷和木犀草素的RSD分别为0.78%、1.15%、1.06%和1.22%;重复性,连翘酯苷B、毛蕊花糖苷、木犀草苷和木犀草素的RSD分别为1.35%、0.76%、1.18%和0.91%;4种药用成分的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66%、99.32%、97.07%和99.65%,RSD分别为2.83%、1.97%、2.01%和1.58%;10批药材中4种药用成分的含量分别为0.430~6.782mg/g、0.661~8.600 mg/g、1.320~6.877 mg/g和0.043~0.154mg/g.该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独一味中连翘酯苷B、毛蕊花糖苷、木犀草苷和木犀草素含量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8.
地黄浸膏超声真空干燥特性和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黄浸膏具有黏性大、透气性差、对热敏感等特点,难以实现快速高品质干燥。利用自制超声真空干燥装置对地黄浸膏进行干燥,对干燥产品的形态结构和指标成分(梓醇、毛蕊花糖苷)进行分析,以期探讨干燥温度、超声功率、真空度对地黄浸膏干燥效率的影响,并进行超声真空干燥模型研究,确定不同干燥条件下地黄浸膏的有效水分扩散系数并建立数学模型。结果表明,超声真空干燥方法能明显提高地黄浸膏的干燥速率,且干燥产物疏松多孔,粉体性质优良,主要指标成分含量较高。Page模型能准确描述地黄浸膏超声真空干燥过程。有效水分扩散系数D在(1.87~5.65)×10~(-8)m~2/s范围内随着干燥温度、超声功率、真空度的升高而增大,干燥过程中水分的平均活化能为32.729 k J/mol。  相似文献   

9.
不同产区地黄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用石蜡切片法、薄切片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产区地黄块根的外部形态和内部解剖结构以及有效成分梓醇含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用SPSS 10.0软件系统分析了不同产区的主要生态因子与地黄块根中梓醇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地黄道地药材怀地黄从外观上有以下特征:颜色较深,为黄褐色,形状为块状,最粗处直径大,长度/粗度比值小。而其解剖构造上的特征如下:横切面有菊花心,其他产区的地黄没有菊花心;怀地黄木质部/韧皮部的比值为3.7,木质部及木质部中薄壁细胞所占的比例都较其他产区要高。怀地黄中主要药用成分梓醇的含量也高于其他产区,通常都在9%以上。土壤类型与地黄块根中梓醇含量密切相关,怀地黄的道地产区土壤为砂壤土,是由黄河冲积而成的,这种土壤的特点是pH值为7.5~8.5、透气性好、持水保肥能力差。说明透气性好的弱碱性土壤适合地黄生长和梓醇积累。外地引种怀地黄块根有逐步退化变小的趋势,说明怀地黄之所以能成为“道地药材”与怀庆地区这个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怀地黄品种比较和质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地黄苷A、梓醇和地黄多糖3种成分为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怀庆-4等10个主要怀地黄农家种植品种进行了其含量测定,综合比较各品种间的质量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地黄中3种成分含量差异较大,地黄苷A含量较高的怀地黄品种有怀庆-5、9302和北京-1等,梓醇含量较高的怀地黄品种有怀庆-5、北京-1、红薯王等,多糖含量较高的怀地黄品种有金状元、白状元、怀庆-7等。同时,怀地黄各农家种植品种中,地黄苷A、梓醇和多糖的含量高低没有一致性的规律,在进行怀地黄的品种比较和质量研究时,应增加检测指标和测定方法,以更加全面地评价药材质量。  相似文献   

11.
怀地黄产地适宜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寻找与怀地黄道地产区生态相似的区域,为怀地黄发展新产区提供科学依据,以怀地黄道地产区武陟、温县、沁阳、博爱4个县的18个乡镇为基点,通过中药材产地适宜性分析地理信息系统(TCMGIS-Ⅱ),提取基点的8个关键生态因子值,分析与其具有不同相似度的分布区域。结果表明,与怀地黄道地产区生态相似度在90%以上区域主要集中在河南、山东和河北三省交界的平原区。地黄古道地产区陕西大荔、今主产区山西曲沃等地与怀地黄道地产区武陟等地生态相似度在95%以上。为保证药材品质,建议地黄生产集中在黄淮海平原区域。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施用NEB对重茬地黄生长发育及有效成分的影响。[方法]通过对重茬地黄出苗率、保苗率、单支重量及平均窝重、根茎是否膨大、梓醇含量的测定,分析NEB对重茬地黄生长发育及有效成分的影响。[结果]施用NEB能有效提高地黄出苗率、保苗率,有效防止地黄死苗;提高有效成分梓醇含量。相比对照,低浓度NEB(3 000 mL/袋兑水)对地黄平均每窝重量和根茎膨大影响显著,解决了连作障碍导致地黄块根不膨大的问题。[结论]施用NEB可作为解决重茬病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湖北地黄梓醇超声波提取及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超声波法对湖北地黄中梓醇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L_9(3~4)正交试验考察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对湖北地黄中梓醇提取效果的影响;运用薄层色谱分析(TLC)法分别对湖北地黄根、茎、叶和生地黄中梓醇含量进行测定。[结果]优化的工艺参数为:乙醇浓度70%,提取时间30 min,料液比1:40。TLC分析结果表明,张家界产湖北地黄叶中梓醇含量最高,为1.84%,其次是茎,为1.35%,根为1.29%,生地黄中梓醇含量最低,为0.44%。[结论]为深入研究和开发湖北地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黄连(RHIZOMA COPTIS)主要道地产区土壤中有机氯类农药残留量。[方法]参照GB/T 14550-2003标准,采用气相色谱检测各土壤样品中有机氯类农药残留量。[结果]大多数黄连道地产区的土壤中有机氯类农药残留量未超标。[结论]大多数黄连道地产区的土壤符合中药材GAP种植的要求,这为保障黄连药材的优质和安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怀地黄不同主栽品种花粉形态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扫描电镜观察8个怀地黄不同主栽品种花粉粒形态及表面纹饰,数据采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结果根据花粉粒大小可分为大型花粉粒(长34.33~36.02μm,宽18.12~19.05μm)包括85-5、怀地2号和怀地3号,中型花粉粒(长36.93~37.80μm,宽17.14~17.40μm)包括北京1号、生津和北京3号,小型花粉粒(长31.38~36.06μm,宽16.02~16.23μm)包括沁怀和怀地1号;根据花粉粒网眼密度可分为高密度(1.5~1.52个·μm-2)包括北京1号和怀地3号,中密度(0.73~1.20个·μm-2)包括生津,北京3号,85-5和怀地1号,低密度(0.61~0.62个·μm-2)包括沁怀和怀地2号.表明不同主栽品种怀地黄花粉粒的大小、网眼的密度、大小和深浅等均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以博爱县为研究示范区,温县两个乡、汝州市周庄农牧场为推广区.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手段,以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全面提高,总体效益最佳为前提,开展多种种植模式的研究,大力发展节粮效益型畜牧业,农、林、牧综合发展,形成了物质能量良性循环的生态农业系统.  相似文献   

17.
大别山地区引种当归的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敏  储召阳  柳春燕  汪文革  陈靠山  吴少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0852-10853,10855
[目的]评价大别山地区2个试验地引种栽培的当归质量。[方法]分别测定当归醇浸出物含量、多糖含量及阿魏酸含量,并与甘肃岷县产道地当归及《中国药典》(2005版)标准进行比较。[结果]道地当归、引种当归I及引种当归Ⅱ醇浸出物含量分别为50.800%、49.300%、46.500%;多糖含量分别为25.500%、24.700%、20.300%;阿魏酸含量分别为0.055%、0.053%、0.050%。引种当归中醇浸出物、多糖及阿魏酸含量均稍低于道地当归,但均达到《中国药典》(2005版)质量标准。[结论]大别山引种当归符合药典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8.
In this study, bioassay-guided isolation, identification and biological evaluation of antioxidant components from total flavonoids of Chinese herbal plant Mimenghua were performed. 1, 1-Diphenyl-2-picrylhydrazyl (DPPH) radical scavenging test was adopted as the bioassay-guided method, Sephadex LH-20 column chromatography and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were used as the purification tools for the acquisition of antioxidant components. One compound was obtained and identified as acteoside by its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spectral characteristics. Antioxidant activity in vitro of acteoside was determined by evaluation of the scavenging activity on DPPH radical and hydroxyl radical, reducing power and total antioxidant capabilit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cteoside had significant antioxidative activity and possessed higher activity with the increase of concentration,which provides the potential application of acteoside in food, pharmaceutical and cosmetic industr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