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小梅山猪种质指标测定与杂交利用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小梅山猪是我国优良的地方品种猪,纯种小梅山猪体型小而紧凑细致、繁殖力高、杂种优势明显,为了更好地保护与利用这一优秀种质资源,本试验对小梅山猪育种中心纯种小梅山猪的种质指标进行测定,并分析其杂交利用情况。结果表明:该猪场现有猪群的群体近交系数为0.1953,头胎平均总产仔数为(13.57±3.70)头,头胎平均产活仔数为(12.75±4.23)头;2胎及2胎以上平均总产仔数为(14.09±4.17)头,2胎及2胎以上平均产活仔数为(13.39±3.92)头,后肢畸形率为0.40%,黑脚为0.60%,杂毛为0.20%,驼背为1.40%;纯种小梅山猪日增重、饲料转化率、胴体瘦肉率分别为324.4g/d、4.01∶1、46.23%,而培育的长白×小梅山二元杂交猪和大约克×长白×小梅山三元杂交猪日增重、饲料转化率、胴体瘦肉率分别为553.7 g/d、3.31、53.33%和622.3g/d、3.18、57.83%。  相似文献   

2.
<正> 近亲繁殖是育种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手段。利用近交可加速品系建立,并可通过杂交提高杂种优势的利用效果。但是,不恰当的近交也会带来近交衰退。 杭州市种猪者验场是我国长白猪的重要繁殖基地之一,现有英瑞系长白母猪150多头,长白公猪11头。多年来由于猪群实行闭锁繁殖,致使猪群近交系数逐年上升,如1980~1984各年的按仔猪窠群计算的近交系数分别为3.46、4.52、4.29、5.52、5.82。本文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着重阐述圩猪近交选育的可能性。先后观察了109头220窝近交系数分别为0.0625~0.40625等七个不同水平的近交效果,在产活仔数、断奶窝重等主要繁殖性状方面,一般没有衰退,既或混群饲养,45窝近交经产的平均产活仔数及断奶窝重比86窝非近交的分别提高8.86%及11.25%,近交后未出现严重遗传疾患,生活力亦未见衰退,与非近交相比死胎率微微上升(+0.09%P>0.05),哺乳期仔猪死亡率略有下降(-1.38%P>0.05),2~6月龄后备阶段的生长发育,未受影响。  相似文献   

4.
淅川畜牧场保存地方品种南阳黑猪已17 年。保种群母猪按每头所反映到的实际近交情况计算的平均近交系数,在1992,年底为0.0442。母猪的繁殖性能,因近交程度的增加有没有变化,直接关系到品种保存的质量。本文统计分析了场内1980年以后出生的部份不同近交程度南阳黑母猪的繁殖成绩。 按远交(即不存在近交,近交系数0.0000)、远亲 (近交系数0.0001~0.0155)、中亲(0.0156~0.0624)、近亲(0.0625~0.1249)、嫡亲(0.1250以上)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近交对中国荷斯坦牛泌乳性能影响,收集2008年5月至2022年2月河南37家奶牛场67 150头中国荷斯坦牛1~5胎次共128 282条泌乳性能记录数据,筛选后用于分析的数据共23 933头奶牛40 737条数据。个体近交系数Fped是基于系谱信息采用R(v4.1.2)nadiv包计算,将奶牛按照近交系数分为无近交组(Fped=0)、低近交组(Fped≤6.25%)和高近交组(Fped>6.25%)3个组。采用R(v4.1.2)方差分析(aov)函数,分析不同近交系数分组对泌乳性能指标的影响。采用DMU软件(v6)和动物模型按照总数据和分胎次对泌乳性能进行近交衰退评估,在评估模型中近交系数作为协变量,近交系数回归系数即为近交衰退效应值,并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近交对奶牛305 d产奶量、305 d乳脂量和305 d乳蛋白量有极显著影响;近交系数每增加1%,305 d产奶量、305 d乳脂量和305 d乳蛋白量分别减少8.55 kg(P<0.01)、0.22 kg(P<0....  相似文献   

6.
弥世荣 《中国猪业》2016,11(9):33-35
遗传学上将有亲缘关系的个体间的交配称为近交,但在育种学上认为,如果双方间存在亲缘关系就叫近亲交配,简称近交。本文使用stata软件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研究了不同近交程度对大白猪背膘厚的表型值、EBV值和大白猪达100 kg体重的日龄的表型值、EBV值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近交系数低于12.5%时对背膘厚度和达100 kg日龄的表型值、EBV值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近交系数高于1 2.5鬈时仅对达100 kg日龄EBV值的影响有极显著差异(P≤0.01),对其他三个性状影响均不显著(P>0.05)。可见,温和近交(近交系数<12.5%)对大白品种的猪背膘厚和达100 kg体重日龄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正> 湘白Ⅰ系猪以多元杂交合成育种材料,施行群体继化选育,已进入第6世代的培育。平均以0.65278%的递增速度增加群体近交系数,使群体平均近交水平达到9.62%。不同世代存在不同程度的近交个体。本文通过对这些个体的近交水平分类,旨在了解近交对湘白Ⅰ系猪若干性状的影响和探索如何合理地利用近交。  相似文献   

8.
利用RAD-seq简化基因组测序鉴定狼山鸡保种群个体基因组SNP标记,计算个体(间)分子近交系数和分子亲缘系数,结合系谱信息组建高、低近交两个试验组。分析后代繁殖性状近交衰退系数,评价近交对繁殖性状的影响。结果显示:利用FROH、FGRM、FHOM和FUNI四种分子近交系数结合亲缘系数kin估算的后代分子近交系数较为一致。低近交组后代的平均分子近交系数小于0.04,高近交组(6个家系)后代的平均分子近交系数介于0.14~0.25。近交对各繁殖性状的效应表现并不一致。高近交组后代母鸡开产日龄、300日龄产蛋数发生显著衰退(P<0.05,P<0.01),且与分子近交系数呈显著相关(P<0.05,P<0.01);开产体重和开产蛋重未发生显著性衰退(P>0.05)。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讨狼山鸡繁殖性状近交衰退分子机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杂交繁育体系在奶牛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在奶牛的生产上很少采用杂交,一般都采用纯种繁殖,因此传统的奶牛繁育很少利用杂种优势。然而,现在的奶牛群体的近交系数不断提高,比如美国2004年出生的荷斯坦小母牛平均近交系数为5.0%,并以每年0.1%的速率不断递增。近交程度的上升和产奶量的大幅度提高,导致奶牛在生产中表  相似文献   

10.
新太湖猪选育过程中近交技术的应用及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新太湖猪选育过程中(1986~1994)6个世代母猪的分娩产仔记录,后备猪生长发育测定资料,分析了近交对繁殖性能和生长发育性状的影响。相关分析表明,近交与产仔数、产活仔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625、-0.1546。与180日龄活重、体高、胸围、及80kg时背膘厚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35,-0.211,-0.218,-0.204。回归分析表明,近交系数每上升10%,产仔数下降0.39头,180日龄活重下降1.5kg,背膘厚下降0.0748cm。产仔记录分析表明,母猪近交系数在20%以下时,产仔数比非近交组下降0.27头,差异不显著(P>0.05);近交系数在20%以上时,下降1.35头,差异不显著(P>0.05)。生长发育性状表明,近交系数在30%以上时,120日龄活重、180日龄活重等性状都显著下降。80kg活体背膘厚当个体近交系数上升到20%以上时,与非近交组相比下降0.16cm,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以33头广西巴马小型猪为研究对象,利用19个微卫星标记,通过估算其等位基因数(N)、多态信息含量(PIC )和近交系数(F)等参数,对广西巴马小型猪近交群F10~F15世代进行了遗传学检测。试验结果显示,19个微卫星座位上共检测到31个等位基因,其中F10~F15分别具有27、29、28、27、26和25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分别仅有1.42、1.53、1.47、1.42、1.37和1.32个等位基因;6个世代群体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1044。广西巴马小型猪F10~F15世代的平均近交系数分别为0.8070、0.8263、0.8491、0.8710、0.8904、0.9118。结果表明,广西巴马小型猪近交群体的基因多态性低、近交程度高,是一个遗传性稳定的群体。  相似文献   

12.
<正> 为研究近交同梅山母猪繁殖性能的关系,本文选用上海市嘉定县种畜场1977年至1982年的纯繁记录中,已计算了近交系数的260窝作为研究资料,在进行统计分析过程中,剔除了窝产仔数小于平均产仔数40%以下的记录3窝。故共对257窝记录进行了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整理各世代的系谱资料,系统分析了大白猪高繁母本新品系近交程度和世代组成的遗传结构。结果表明:大白猪高繁母本新品系的平均近交系数为1.23%,仍处于较低水平,近交系数年增量为0.239 1%,群体有效含量为209.12头。  相似文献   

14.
张萍  王威 《野生动物》1991,(1):24-27
在我国有不少动物园开展了东北虎的近交工作,但如何确保近交的成功,避免近交衰退,关键的问题是正确选择种虎,合理运用各种近交形式,绝不能盲目近交。大连动物园在采取各种有效近交措施的情况下,近交后代的近交系数高达31.25%时,外观上没有见到任何衰退现象,近交虎仔成活率达80%以上。有关东北虎近交的适宜程度及近交衰退的可能性,有待今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近交对甘肃黑猪合成系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甘肃黑猪合成系培育中,为了加强基因纯合,尽早提高合成系猪的繁殖性能,采用不同近交系数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近交对甘肃黑猪隐性遗传疾病率影响不大,近交系数控制在15.6%以内,对甘肃黑猪合成系的繁殖性能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对4 749头近交系数在0~20%范围内的大白猪繁殖性能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近交程度组间平均产仔数无显著差异(P>0.05),相同胎次不同近交程度组间产仔数差异不显著(P>0.05),但不同胎次间产仔数差异显著(P<0.05);说明母猪近交程度在0~20%之间对产仔数的影响不大,主要与母猪分娩胎次关系较为密切.不同近交系数组间平均产活仔数以10.1%~20%组最低,但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相同近交程度组内头胎与经产间差异显著,趋势基本和产仔数相同.不同近交系数对平均产死仔数的影响差异显著(P<0.05),以10.1%~20%组最高;各组内胎次间(头胎和经产组)产死仔数也以10.1% ~ 20%组最高,与其它组差异显著(P<0.05),说明近交繁殖会影响胚胎的发育,造成产死仔数的增加.  相似文献   

17.
贵州白香猪群体遗传结构的微卫星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27对微卫星标记对贵州大学香猪育种场F11、F12世代贵州白香猪的2个品系进行遗传结构分析。试验结果显示,F11世代贵州白香猪Ⅰ、Ⅱ系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平均期望杂合度、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和平均近交系数分别为1.9281、1.8189,0.4582、0.4221,0.3664、0.3348和0.5418、0.5779;F12世代贵州白香猪Ⅰ、Ⅱ系的有效等位基因、平均杂合度、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和平均近交系数分别为1.8289、1.7100,0.4315、0.3868,0.3430、0.3063和0.5685、0.6132。结果表明,经过多个世代的近交繁育,贵州白香猪群体的基因多态性低,近交程度高,已成为一个稳定的遗传群体。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白绒山羊主要是通过本品种选育进行繁育。随着BLUP方法在内蒙古白绒山羊选育上的应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近交的上升。通过对内蒙古白绒山羊近交程度随世代的变化情况、以及近交对生长性状和产绒性状的影响的详细分析,发现随着近交系数的增加,出生重、断奶重、周岁重及产绒量都趋近于正态分布。当近交系数在0.015625~0.03125区间内,各体重值及产绒量均达到最高值。  相似文献   

19.
通过全面整理兰西保种场自建场以来民猪种群的留种与产仔资料,在理清系谱关系的基础上,对民猪保种群的近交程度作了系统分析,依此采取分亚群轮换进行纯繁与杂交的方法保护该种群。根据各亚群平均近交程度的变化,以后代平均近交系数最小或经济价值最大为目标,采用0-1线性规划法,有针对性地制订优化选配方案,从而有计划地对民猪保种群实施保种与选育相结合的保种战略。  相似文献   

20.
小梅山猪品种资源保存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威  邢军  凌天星  陈军  李静  谢庄 《猪业科学》2008,25(12):96-97
小梅山猪是梅山猪三大类群之一,以产仔多、性成熟早、肉质鲜美等优秀种质特点闻名世界,但受传统养猪方式的影响,截至20世纪70年代末已近灭绝。本文以江苏省最大的小梅山猪保种基地——江苏省小梅山猪育种中心的小梅山猪保种核心群为研究对象,对小梅山猪的保种情况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