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评估海南桑叶种质资源的品质,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桑叶中总黄酮的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桑叶中绿原酸、芦丁、异槲皮苷、紫云英苷、槲皮素的含量。结果表明:台湾长果桑总黄酮含量最高,为5.97%;绿原酸含量最高的为一串红,0.429%;芦丁含量最高的为一串红,为0.284%;桂桑6号异槲皮素的含量最高,为0.253%,农桑14号紫云英苷的含量最高,为0.087%;桂桑6号槲皮素的含量最高,为0.008 2%。经分析评价,筛选出台湾长果桑、油桑、桂桑优12黄酮成分含量较高的桑叶资源,可根据需要选择栽种品种。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并测定罗布麻叶中芦丁、金丝桃苷、异槲皮苷含量的HPLC方法,并比较2种罗布麻叶中3种黄酮成分的含量差异。为2种罗布麻质量控制提供方法和依据。【方法】采用Symmetry Shield(250 mm×4.6 mm,5μm)色谱柱,在35℃条件下以乙腈-0.2%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 L/min,检测波长为360 nm,进样量为10μL。【结果】芦丁、金丝桃苷、异槲皮苷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251 1~1.255 4μg、0.026 6~0.265 9μg、0.235 6~1.178 0μg,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9 8、0.999 9、0.999 9;平均加标回收率分别为103.6%、102.1%、104.4%,RSD均小于3.8%。大叶白麻中异槲皮苷含量最高,罗布红麻中芦丁含量最高,并且仅有罗布红麻中检测到了金丝桃苷。【结论】HPLC测定方法可用于罗布麻叶中3种黄酮成分的含量测定,2种罗布麻叶中3种黄酮成分含量差异有一定规律,罗布红麻中异槲皮苷含量略高于大叶白麻,芦丁含量则至少是大叶白麻的13倍,金丝桃苷含量仅为0.05%,且在大叶白麻中未检测到金丝桃苷,研究结果可为2种罗布麻质量控制提供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3.
HPLC法同时测定遍地金中4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同时测定遍地金(Hypericum wightianum)药材中槲皮素、槲皮苷、木犀草素、山奈酚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检测波长360 nm,柱温30℃,槲皮素、槲皮苷、木犀草素、山奈酚线性范围分别为0.078~2.340μg、0.106~3.180μg、0.04~1.200μg、0.062~1.860μg;遍地金中槲皮苷、槲皮素、木犀草素、山奈酚的含量分别为0.385%、0.022%、0.012%和0.111%,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实用。  相似文献   

4.
湘西产槲蕨不同种质资源间总黄酮含量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朝阳  陈玲  陈军  周羲  雷国为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662-21663,21673
[目的]研究湘西产槲蕨不同种质资源间总黄酮含量的差异。[方法]用微波法提取槲蕨中的总黄酮和总柚皮苷,以芦丁为标准品,用比色法测定8份槲蕨种质资源叶、叶柄和根状茎的总黄酮含量;另以柚皮苷为标准品,比色法测定槲蕨不同部位的总柚皮苷含量。[结果]湘西产槲蕨种质资源间总黄酮含量的差异较大。龙山样品的总黄酮含量最高,为13.5%;王村样品的次之;保靖样品的最低,仅有1.8%;槲蕨不同部位中柚皮苷含量高低的分布规律为叶〉根状茎〉叶柄。[结论]龙山样品的总黄酮含量最高,可作为人工栽培时的原种利用;而叶中总柚皮苷含量最高,可对槲蕨的叶加以利用和开发,为槲蕨的种质资源筛选和人工栽培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干制对玫瑰花芳香品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玫瑰花是著名的药用、茶用材料,干制是其广泛采用的加工方式。为阐明玫瑰花朵干制过程中芳香物质的变化规律,以‘丰花’‘苦水’玫瑰为材料,采用烘箱干制不同时期的玫瑰花朵,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定量分析花朵烘干后芳香物质的含量情况。结果表明,采用50 ℃干燥条件,各品种开放花朵、花蕾分别需要烘干5.5、12 h达到质量恒定;玫瑰不同时期花朵干制后共检测出21种挥发成分,大蕾期、半开期检测到的挥发成分种类多于小蕾期与盛花期;定量分析干制后玫瑰花朵特征芳香成分,‘丰花’‘苦水’玫瑰中苯甲醇、苯乙醇、香茅醇等分别在大蕾期保存较多,盛花期保留最少。该研究的实施明确了玫瑰干制过程中芳香物质的保留规律,为进一步优化玫瑰干制技术体系,促进玫瑰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试验支持。  相似文献   

6.
从丽水丰富枇杷种质资源中筛选出一个抗性好、品质优、可食率高的白沙枇杷新品系太平白枇杷.与浙江省主栽白沙枇杷品种宁海白相比,该新品系具有花期长、成熟期早、抗皱果病、日灼病等特性,适于山地栽植.  相似文献   

7.
槲蕨的干燥根茎是中药材"骨碎补"的正品。由于其生长环境特殊,尚未实现人工种植。为了野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与合理利用,通过野外观察,描述槲蕨的生活习性,揭示其根茎的生长模式,确定根茎年龄的判断方法,并分析不同年龄根茎干质量的增长规律和柚皮苷的累积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分布区槲蕨的生活习性存在一定的差异,根茎具明显的节和节间,类似圆锥花序轴的生长模式,不同年龄根茎的干质量无显著差异。槲蕨根茎中的柚皮苷,1年生根茎中含量最高,随着生长年龄升高含量下降,且多年生各年龄间没有显著差异;附生于石壁上的槲蕨根茎的柚皮苷含量显著高于附生树干上的槲蕨根茎。这些发现将为槲蕨野生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展人工种植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别测定不同季节古侧柏和古桧柏树叶片槲皮苷的含量,根据测得数据分析古柏树叶片槲皮苷含量的季节变化与树木生长势强弱的关系。结果表明:古柏树叶片槲皮苷含量的季节变化与树木生长势的强弱存在相关性,其中生长势强的树木叶片槲皮苷含量秋季高于冬季,生长势弱的树木叶片槲皮苷含量秋冬两季差值较小,甚至冬季高于秋季。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不同采收期青翘中连翘苷、连翘酯苷A、芦丁和槲皮素的含量为指标,综合比较4种活性成分含量以确定青翘的最佳采收期。【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不同采收期采自陕西省洛南县的青翘中连翘苷、连翘酯苷A、芦丁、槲皮素的含量,并对这4种活性成分的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7月下旬至8月上旬青翘中的连翘苷、连翘酯苷A、芦丁的含量较高,最高分别可达5.62,41.92,5.70 mg/g;这3种活性物质含量随采收时间的延长而波动较大。槲皮素含量以7月下旬至9月上旬采收青翘较高,最高达0.91 mg/g,且不同采收期青翘中槲皮素的含量变化较小。【结论】陕西省洛南县产青翘于7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收最佳,此时连翘苷、连翘酯苷A、芦丁和槲皮素的含量均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肉苁蓉浸膏制备过程中不同温度对苯乙醇苷、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的影响,分析肉苁蓉浸膏的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HPLC法,测定不同干燥温度、提取温度、浓缩温度、水浴蒸制温度下,肉苁蓉苯乙醇苷、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的含量;采用DPPH、ABTS、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及总还原力实验评价肉苁蓉浸膏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肉苁蓉阴干时,苯乙醇苷、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含量比晒干高。相比于阴干,肉苁蓉60℃烘干时,3种成分测得量最高;提取温度升高,3种成分测得量也增加,当提取温度为80℃时,3种成分含量最高;浓缩温度升高,提取液浓缩效率明显提高,当浓缩温度从35℃增加为60℃时,肉苁蓉提取液浓缩至等体积时耗时从7 h缩短至0.7 h,且3种成分在浓缩液中的浓度也最高;水浴蒸制肉苁蓉浸膏时,蒸制温度升高,所需蒸制时间明显缩短,当蒸制温度从40℃增加为85℃时,肉苁蓉浓缩液蒸至相同量的浸膏耗时从12 h缩短至1.2 h,且3种成分在浸膏中的含量也最高。当浓度在0.1~0.5 mg/mL,肉苁蓉浸膏溶液对DPPH、ABTS、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随着浓度升高而升高,最大清除率分别为92...  相似文献   

11.
研究不同干燥方法对百蕊草及百蕊草不同部位中槲皮素醇苷和山柰素醇苷含量的影响和百蕊草不同部位中两种黄酮醇苷的含量分布。采用阴干、晒干、105℃杀青后80℃烘干、霉变后80℃烘干4种干燥方式及80℃,60℃,40℃直接烘干3种不同烘干温度处理百蕊草样,并用80℃烘干百蕊草叶、茎、叶、果实、根不同部位样,测定其酸水解液中槲皮素及山柰素含量,计算其两种黄酮醇苷含量。4种不同干燥方式对百蕊草中两种黄酮醇苷含量影响为烘干=晒干阴干酶变,3种不同烘干温度对百蕊草中两种黄酮醇苷含量影响为:40℃烘干样80℃烘干样=60℃烘干样。百蕊草不同部位样中山奈素醇苷分布为叶茎种子根;而其槲皮素醇苷分布由高至低则为:茎叶种子根。明确了百蕊草根、茎、叶及种子中槲皮素及山柰素醇苷的分布,其中叶中含量最高,同时确定百蕊草最佳干燥方式为烘干,且80℃及60℃烘干温度均能有效地保持百蕊草中两种黄酮醇苷成分。  相似文献   

12.
《福建农业》2009,(10):36-36
寿比杷是我国亚热带地区的大宗特产水果。中国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枇杷生产国,栽培面积和产量约占全球2/3以上。目前,枇杷是以鲜果供应为主,尚未进行其它部位的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每年我国枇杷鲜果产量约20万吨,约有2万吨的枇杷核悉数舍弃而未加综合利用,不仅污染了环境,也浪费了宝贵的资源。枇杷核系枇杷的果仁部分,干果仁中苦杏仁苷含量约1.5%。苦杏仁苷是传统中药苦杏仁的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13.
枇杷核苦杏仁苷的醇提工艺及其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了枇杷核苦杏仁苷的醇提工艺研究。乙醇提取工艺的最佳条件为:60℃、65%乙醇、固液比11∶0、提取时间2h、提取1次,苦杏仁苷提取率达92.9%;并对枇杷核提取物进行了止咳和抗炎药理学评价。结果显示,枇杷核提取物对小白鼠具有明显的止咳、抗炎效果,最佳的用量为100~150mg/kg枇杷核提取物(相当于生药量2~3g)。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磷钨杂多酸复合酸催化溶浸桑枝异槲皮苷的适宜条件及其酸解作用,为提高桑枝异槲皮苷提取率和桑资源高值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磷钨杂多酸与磷酸的复合酸水热反应催化溶浸桑枝异槲皮苷,以异槲皮苷溶浸量为评价指标,采用均匀设计法优化获得复合酸溶浸桑枝异槲皮苷的适宜参数;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桑枝底物形貌及表面官能团变化,解析复合酸催化效应及异槲皮苷溶浸动力学.[结果]投加磷钨杂多酸与磷酸的磷(P)摩尔质量比为0.42:1的复合酸327.55 mg,于165℃下水热反应100 min后,0.5000 g桑枝可溶浸异槲皮苷5.962 mg/g、多糖0.430 g/g,分别是未投加复合酸浸提时的3.17和12.29倍;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异槲皮苷溶浸量影响极显著(P<0.01),复合酸中P摩尔质量比影响次之;FTIR测定图谱中C=C键和C-O键明显减弱,SEM扫描图谱中组织间孔隙变大,出现密集且不规整孔洞,植物组织浊蚀现象明显;异槲皮苷溶浸符合Fick第二定律的一级动力学模型,且溶浸速率常数K随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反应温度为165℃时,异槲皮苷最大溶浸量为5.935 mg/g,与试验值相接近.[结论]复合酸溶浸桑枝异槲皮苷方法可行,升高反应温度可提高且加快异槲皮苷溶出,为桑资源高值利用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为建立黄蜀葵花中主要活性成分金丝桃苷及槲皮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方法,以金丝桃苷和槲皮素标准品为对照,色谱柱采用COSMOSIL5C18-AR-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0.4%磷酸溶液、乙腈,柱温为35℃,波长为360nm,流速为1.0mL·min-1,梯度洗脱分离。结果表明:金丝桃苷回归方程为y=351.5x+202.1(r=0.999 5),金丝桃苷浓度为5.296~52.96μg·mL-1时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槲皮素回归方程为y=364.9x+23.84(r=0.999 6),槲皮素浓度为5.272~52.72μg·mL-1时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该方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精密度高,可作为黄蜀葵花中金丝桃苷和槲皮素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以苦杏仁脱脂粕为原料,对乙醇分离纯化苦杏仁苷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原料中苦杏仁苷的含量为4.24%,对苦杏仁苷提取率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的因素顺序是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乙醇提取苦杏仁苷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提取时间45 min、料液比1g∶8mL、提取温度85℃,在此条件下,苦杏仁苷的提取率为95.28%.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新疆石榴皮中5种类黄酮物质的测定方法,分析不同品种石榴果皮中类黄酮物质的组分及含量,为新疆石榴类黄酮物质的良种选育和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新疆主栽4个石榴品种皮亚曼、千籽红、赛柠檬和叶城石榴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别测定其果皮中芦丁、槲皮素、槲皮苷、山奈酚和异鼠李素5种类黄酮物质含量。【结果】石榴果皮中类黄酮含量测定的液相色谱条件:C18(Agilent Poroshell 120 EC-C18柱,250 mm× 4.6 mm,孔径4 μm)色谱柱;流动相:100%甲醇:0.2%甲酸=55∶45,紫外检测器(G1362A RID),检测波长:360 nm。5种类黄酮在21 min内完全分离,线性范围为1~150 μg/mL(R2=0.991 9-0.999 7),回收率为76.68%~124.50%,检出限为0.2 mg/kg,定量限为5 mg/kg。4个品种中均检出芦丁、槲皮素、槲皮苷、山奈酚和异鼠李素5种类黄酮物质,其中槲皮苷含量最高。【结论】 4个品种石榴皮提取物中芦丁、槲皮苷、槲皮素、异山奈酚和李素含量差异较大,由高到低依次为:皮亚曼>赛柠檬>千籽红>叶城石榴。  相似文献   

18.
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养心草中5种成分的含量并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筛选最优提取工艺。结果表明,采用建立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可以同时准确测定5种成分的含量,杨梅苷、芦丁、槲皮苷、槲皮素、山柰酚分别在22~88μg/mL、5~20μg/mL、18~64μg/mL、0.32~1.28μg/mL、0.56~2.24μg/mL,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在95.61%~107.38%,回收率的RSD为1.37%~4.60%,均符合要求,最优提取工艺为50%甲醇90℃加热回流提取30 min。  相似文献   

19.
采用改良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以贡菊为对照,测定了不同品系昆仑雪菊中绿原酸、木犀草苷、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及槲皮苷的含量。结果表明,较适宜的高效液相色谱条件为Alitima HP C18 5μm色谱柱(250mm×4.6 mm),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 m L·min-1,检测波长为350 nm,柱温40℃,进样量5μL。不同品系的昆仑雪菊与贡菊主要活性成分相似,但其含量差异显著。用该方法测得昆仑雪菊和贡菊中的绿原酸、木犀草苷、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及槲皮苷的含量均高于药典规定的含量标准,其中昆仑雪菊中绿原酸、木犀草苷和槲皮苷的含量显著高于供试贡菊。  相似文献   

20.
张清安  姚建莉 《中国农业科学》2019,52(19):3430-3447
苦杏仁是一种优良的药食两用资源,具有丰富的营养和较高的经济利用价值。苦杏仁及其加工品的市场需求量日益增大,而我国杏仁产量的80%左右仍以原料形式售卖,未充分发挥苦杏仁加工增值率大的优势。主要原因在于苦杏仁加工行业集中度低,规模化的产品加工企业较少、技术落后,对苦杏仁资源的综合加工利用程度低,导致产品附加值低、功能性成分的损失大和环境污染严重。因此,如何有效地利用现代食品加工技术对苦杏仁进行综合加工利用,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其附加值是苦杏仁加工行业面临的瓶颈。本文在梳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首先介绍了苦杏仁去皮、脱苦及干制加工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随后又对苦杏仁油、精油、蛋白和苦杏仁苷等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综述,并着重比较了各方法的优缺点和苦杏仁相关产品的开发利用情况,提出了合理建议,为高效综合利用苦杏仁资源,提高其加工附加值和促进苦杏仁产业良性发展提供借鉴。最后,对制约苦杏仁加工行业发展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思路和展望:一是建议后期应采用现代食品绿色去皮技术替代传统沸水烫漂去皮法,加强去皮废水中的活性成分的回收利用和皮的高值化开发利用研究;二是采用超声波等新技术实现苦杏仁的快速高效脱苦,减少苦杏仁中营养成分的损失和脱苦废水排放;三是创新技术努力实现主要成分同时综合提取利用,即在提取苦杏仁油的同时抑制苦杏仁苷酶的活性并防止蛋白过度变性和苦杏仁苷的降解,使苦杏仁中各主要成分互不影响,从而得到最大化综合利用,并将此技术早日推广应用到实际生产中。总之,对于苦杏仁的开发利用应注重其加工副产物的回收及高值化利用和产品的创新研究,同时提高杏仁产业的融合度,进而提升其加工产品的市场价值和经济效益,最终促进杏仁行业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