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栽培亚麻×野生亚麻种间杂交胚胎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亚麻种间杂交不易亲和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有效的克服措施,本试验以栽培亚麻和野生亚麻为材料,采用单次授粉、重复授粉和重复授粉+生长调节剂3种杂交技术,通过胚珠整体染色与透明法,结合微分干涉衬显微镜观察,对栽培亚麻×野生亚麻杂交授粉后胚乳及胚的发育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显示:单次授粉多数胚囊内未形成正常的胚乳及胚,重复授粉和重复授粉+生长调节剂处理后胚囊内可形成胚乳及胚,但发育进程比对照(栽培亚麻自交)较为滞后。用生长调节剂处理子房,能刺激子房膨大,延缓子房脱落,有利于形成杂交种子。由此可见,重复授粉+生长调节剂处理是克服亚麻种间杂交不亲和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打破野生亚麻种子休眠的最佳方法,采用5种方法对野生亚麻种子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在40~50℃温汤中浸种10 min后,野生亚麻种子发芽率为76.67%~81.33%;流水冲洗24~48 h后,发芽率55.33%~58.67%。低温处理对野生亚麻种子发芽率影响不明显,机械损伤和硫酸处理致使种子失去发芽能力。  相似文献   

3.
亚麻EST-SSR标记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开发利用现有亚麻EST-SSR资源,从NCBI公共数据库下载7 947条亚麻EST,去除低质量和冗余序列后,筛选得到含有SSR的序列共239条,检出率为3.0%。其中二核苷酸重复49条,共7个重复类型;三核苷酸重复160条,共41个重复类型;四核苷酸重复30条,共11个重复类型。根据不同的重复类型共设计65对EST-SSR引物,在20份材料PCR扩增检测结果表明,有52对引物有目的扩增产物,其中32对扩增条带清晰且具有多态性,占设计引物的49.2%,通过聚类分析可将20份亚麻材料划分为五大类,验证了EST-SSR分子标记在亚麻遗传多样性分析中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亚麻(Linum usitatissimum L.)是一种古老的作物,在人类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了研究亚麻纤维作为可再生材料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综述了亚麻纤维的生物学特性、亚麻纤维脱胶方法与表面改良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其在复合材料领域中的应用,探讨了亚麻纤维的应用前景,旨在为亚麻相关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亚麻野生种--宿根亚麻的特征特性及评价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1 野生种来源 2001年从张北县徐家村,狼尾巴山和果实滩山的石砾沙地和向阳山坡草地,共采集野生亚麻391株。移植于河北省高寒作物研究所院内,株行距50 cm左右,存活率53.5%。2002年调查,越冬率45.5%。2002年从张北县公会镇路旁树林中和崇礼县的大山向阳处,共采集野生亚麻446株,移植河北省高寒作物研究所院内,存活率85.4%。  相似文献   

6.
亚麻是1年生草本植物,分为纤维用、油用和油纤兼用3种类型,广泛用于纺织、造纸、食品、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等方面。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分子育种成为提高亚麻产量和品质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亚麻重要性状基因研究相对滞后,严重阻碍了亚麻分子育种的发展与创新。加强亚麻基因组研究成为加快亚麻分子育种的关键。本文综述了亚麻的基因组研究进展,并对亚麻农艺、品质、抗(耐)性等重要性状的基因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探讨亚麻基因组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期为亚麻分子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亚麻多倍体诱导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秋水仙素为诱变剂,比较了不同浓度和时间对亚麻种子进行处理的诱导效果。种子处理以0.2h处理多倍体诱导率为12.75%,是获得诱变多倍体可行的最佳实施方案,根据亚麻多倍体主要特征特性,采取大田目测和结合成熟花粉粒镜检进行初选,最后以染色体计数为准的鉴定程序。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20年来转基因技术在亚麻育种领域应用研究进展:(1)国内外学者成功地鉴定和克隆了亚麻目的基因;(2)进行了多种基因转化方法的研究;(3)建立了以根癌农杆菌为介导的亚麻遗传转化系统,获得了一批转基因亚麻新品系(种)。还对目前亚麻转基因研究中存在的基因转化率低、转化的外源基因可操作性差、转基因植株遗传不稳定性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亚麻是我国北方半干旱地区种植的密植作物,按用途分纤维用亚麻和油用亚麻。近年来,我国纤维用亚麻的种植区已由黑龙江扩展到甘肃和新疆等地,原产地的杂草也随种子调运传播至新的种植区。伊犁地区以亚麻的检疫对象——毒麦为重点,进行了防治亚麻杂草的专项研究,并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综合防除技术已臻成熟。 一、纤维用亚麻田间杂草的综合防除 防除纤维用亚麻的田间杂草,重点是单子叶杂草。包括疏离黑麦草,波斯黑麦草,野燕麦,狗尾草等,重点是植物检疫对象——毒麦。……  相似文献   

10.
将亚麻染色体及其片段作为供体,与玉米受体细胞的染色体进行染色体杂交,获得亚麻-玉米杂交植株;与对照玉米比较,其植株、叶片、果穗、营养成分等生物学性状发生明显变化。我们对亚麻-玉米杂交植株的生物学性状及其亚麻酸、亚油酸成分作一分析报道。  相似文献   

11.
为丰富国内自育品种并解决现代月季夏季病害严重开花不良的问题,2011-2012年对蔷薇与月季品种杂交、杂种香水月季品种间杂交及不同类型月季品种间的63个组合的杂交进行研究,分析不同组合结实情况,发现杂种香水月季品种间杂交亲本亲和性较好,而蔷薇与月季品种的杂交亲和性较差。同时通过对38个组合的坐果情况跟踪观察,得出杂交果落果规律,月季杂交的落果时期主要出现在授粉后1月内及授粉3个月后。从亲和性分析这些组合的落果情况,同一类型品种间杂交果实严重落果期集中于果实成熟后期(授粉3个月后),而另外2类组合严重落果期在前(授粉1个月内)、后期(授粉3个月后)均有分布,与结实情况表现的亲和性一致。  相似文献   

12.
运用远缘杂交的方法,培养以离抗性为特点的刺玫月季品种群,是我们的目标和愿望。连续3年用现代月季品种与中国原产的蔷薇属植物杂交,共采用121个杂交组合,授粉1645朵花,获得913粒杂种种子,成苗54株,有可能成为建立刺玫月季品种群的第一批品种基础。在了解亲本授粉结实习性基础上,采用不同的授粉方法进行试验,同时观察了花粉在柱头上萌发、生长等情况,发现影响结实率的主要因子是亲本个体的差异,杂交组合的亲和力也很重要。还研究了杂种种子败育与成苗情况,讨论了提高结实率和加速育种进程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新疆野生杏开花生物学特性及授粉受精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新疆野生杏开花生物学规律及授粉受精结实特性.[方法]早春在新源野果林资源圃对野生杏开花物候期、花器官形态特征以及不完全花比例进行人工调查,研究不同授粉方式对野生杏坐果率的影响.[结果]新疆野生杏树开花相对集中在3月底4月初,持续约8~9 d;落花期3~4 d,从花芽开始膨大到落花期末,持续30 d左右;在自花授粉试验中各树均坐果,且坐果率均≥6;,表现为自交亲和(SC);通过花器官特征调查,不同野生杏之间完全花和不完全花比例差异很大,完全花比例最高的为4号杏,达90.0;,其次为2号杏80.0;,最低的为3号杏,仅为27.0;.[结论]5株野生杏人工异花授粉的平均坐果率为60.9;,比自花、自然授粉坐果率均较高,表现出较好的亲和性;通过授粉试验说明不同授粉方式中异花授粉效果较好,可以得到较高的坐果率.  相似文献   

14.
采用常规柱头授粉、切割花柱授粉和柱头涂抹0.1%NAA 3种授粉方法,以4个杂种系的品种和3个野生种为材料,分别进行系内、系间杂交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授粉方法对百合不同杂交组合结实情况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系内杂交试验中,采用常规柱头授粉方法对东方百合系内不同杂交组合的效果最好,14个杂交组合中,尤其以杂交组合Pink Expression(O1)×Rain Dance(O8)的结实率最高,其子房膨大率、蒴果结实率和种子有胚率分别为86.36%,72.73%和32.08%。在系间杂交试验中,切割花柱授粉并非都能提高结实率,在有些组合中,切割花柱授粉方法不仅不能克服其杂交障碍,反而降低其结实率,如对于组合Shocking(OT3)×Cocar D’Or(O4),采用切割花柱授粉方法使蒴果结实率从66.67%降低到50%,降低了16.67%。在以野生百合为父本的远缘杂交试验中,组合Bonsoir(LA5)×L.pumilum(W2)采用柱头涂抹0.1%NAA授粉方法结实率最高,其蒴果结实率和种子有胚率分别为77.78%和10.85%。  相似文献   

15.
黄芪传粉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明确黄芪的传粉特性,为黄芪的品种选育和良种繁育提供依据。[方法]以膜荚黄芪和蒙古黄芪为试材,采用异株异花授粉、自由授粉、同株异花授粉和套袋自花授粉4种授粉方式,研究黄芪的传粉特性。[结果]4种授粉方式的膜荚黄芪的结实率差异明显,异株异花授粉、自由授粉、同株异花授粉、套袋自花授粉的平均结实率分别为81%、56%、1%、0,可见膜荚黄芪为异花授粉植物。不同授粉方式的蒙古黄芪的结实率差异也明显,异株异花授粉、自由授粉、同株异花授粉和套袋自花授粉的平均结实率分别为78%、54%、0、0,表明蒙古黄芪为异花授粉植物。[结论]黄芪是自花不孕或自交不亲和的异花授粉植物。  相似文献   

16.
百合不同离体授粉方法的杂交结实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克服百合(Lilium ssp.)杂交受精前障碍,以5个杂种系品种和1个野生种为试材,采用离体柱头授粉、高体切割花柱授粉和离体子房授粉方法进行离体授粉杂交.结果显示,对于近缘杂交,离体柱头授粉的子房膨大率和结实率分别为30%和15%,高体切割花柱授粉的为15%和5%,离体子房授粉的为25%和5%;不同杂种系间杂交组合3种授粉方法的子房膨大率和结实率分别为17%和13%、3%和3%、10%和3%.百合杂交组合类型对高体授粉杂交结实率有明显影响;近缘杂交或系内杂交组合的子房膨大率和结实率高于远缘杂交(系间杂交)组合.在3种离体授粉方法中以高体柱头授粉的效果最好,其余2种方法的效果基本相同.采用胚培救方法获得了部分杂交组合的幼苗,经ISSR分子标记鉴定了杂种的真实性,表明通过离体授粉方法可以获得百合远缘杂交的真实杂种.  相似文献   

17.
传粉是生态系统的一项重要服务功能,而蜜蜂是传粉服务中最重要的传粉者。我国对野生蜜蜂传粉的研究文献较少。对丰度进行模拟可以更好地保护野生蜜蜂及其生境,节约其传粉成本,达到保护和利用野生蜜蜂资源的目的。通过运用InVEST模型传粉者丰度模块对崇明岛的野生蜜蜂丰度进行模拟,并利用Arc GIS技术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农田周围有适当林地分布,且建设用地、水体和滩涂区域较少,野生蜜蜂的丰度会较高,得到较好的野生蜜蜂传粉服务;(2)崇明岛中西部地区农田野生蜜蜂丰度较高,应维持该区域的农田不受破坏,避免在该区域新建建筑和开发旅游区域,农田应种植需要昆虫授粉的作物;岛屿边缘和东部农田区域的野生蜜蜂丰度较低,应增加林地和花圃种植,同时控制人类活动区域以创造更适宜野生蜜蜂的生境;(3)应根据野生蜜蜂丰度格局对作物的播种方案制定长期的计划,将大面积种植的西瓜、柑橘等需要昆虫传粉服务的作物移至中西部野生蜜蜂丰度较高的区域,以充分利用和保护野生蜜蜂资源,而将传粉服务要求较低的短期作物移至野生蜜蜂丰度较低的区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芝麻不同种之间的杂交亲和性,分析其杂种的生物学特征,为芝麻野生种种质资源高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 以芝麻栽培种豫芝11号(S. indicum,2n=26)和S. latifolium(2n=32)、S. calycinum(2n=32)、S. angustifolium(2n=32)、S. radiatum(2n=64)等4个野生种为亲本材料,采用双列杂交方法,通过田间人工授粉配置不同种间组合;结合胚拯救方法获得种间杂种F1。根据杂交结蒴率比较组合杂交亲和性;在盛花期和成熟期观察杂种植物学性状特征,利用Alexander染色法进行花粉粒育性鉴定。通过根尖细胞染色体涂片明确杂种染色体数目及特征。选用自主筛选的胡麻属特异多态性SSR引物,分析种间杂种分子标记差异。【结果】 配置了5个芝麻种间的20个正、反交组合,共授粉2 091朵花,获得杂交蒴果370个。发现以染色体数目多的种为母本更易获得远缘杂交蒴果。5个芝麻种之间杂交亲和性的变化范围为1.18%(S. radiatum×S. calycinum)—63.33%(S. calycinum×S. angustifolium)。共有9个杂交组合获得杂种F1种子,F1植株的花粉败育率为35.21%—100.00%,其中,S. calycinumS. angustifolium杂交组合F1的可育株比例最高,为87.68%。杂种F1在株高、株型等性状方面均表现出明显的超亲优势。栽培种与各野生种的正反交杂种F1在叶型、花型和花色表现出双亲的局部特征。栽培种芝麻(n=13)与具有n=16染色体组型的3个野生种的杂交亲和性依次为S. angustifolium>S. calycinum>S. latifolium;野生种S. radiatum(n=32)与n=16染色体组的3个野生种的亲和性依次为S. calycinum>S. angustifolium>S. latifolium。在5个种中,野生种S. calycinumS. angustifolium的亲缘关系相对最近。获得的部分杂种植株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观察显示,杂种的染色体数目与理论值一致。利用3对多态性SSR引物对F1植株的分子鉴定结果显示,真杂种比例为99.66%。杂种染色体核型和特异SSR标记结果显示出胡麻属不同种的遗传特征差异。【结论】 胡麻属5个种之间的杂交亲和性差异显著,种间杂交后代杂种优势明显;S. calycinumS. angustifolium的亲缘关系相对最近,可用于芝麻优异种质创制和远缘杂交育种研究;其他种间杂交存在着生殖隔离障碍,可采用胚拯救、分子标记利用等手段加强芝麻野生资源利用。  相似文献   

19.
金樱子与2个现代月季品种杂交结实率差异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现代月季品种‘东方欲晓’和‘火焰舞’为母本,蔷薇属野生种二倍体金樱子(Rosa laevigata Michx.)为父本进行杂交,在人工杂交前,利用花粉离体培养法测定父本花粉活力,杂交后分别利用苯胺蓝染色法和常规石蜡切片技术研究授粉后花粉在柱头上萌发的形态特征以及胚胎发育情况。结果表明:杂交时金樱子花粉活力为39.8%;‘东方欲晓’与‘火焰舞’人工授粉后每个柱头上的花粉萌发数及萌发率均先升后降,在12 h达到最高值;但随后萌发数量急剧下降,并且大部分花粉管细短、弯曲且停留在柱头表面,到48 h时柱头萌发花粉数几乎为0。‘东方欲晓’在授粉后10 d可观察到其子房中幼胚异常降解,最终未收获到种子;‘火焰舞’的杂交胚胎中可观察到心形胚、鱼雷形胚及子叶形胚,但后期出现胚胎异常降解,结实率仅为6.3%。表明,父本花粉活力不影响杂交结实率,但授粉后24 h的花粉管出现异常以及受精后幼胚败育可能是导致‘东方欲晓’杂交失败的主要因素;胚胎后期败育是‘火焰舞’杂交结实率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野生西瓜开花结实及结籽特性的研究(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野生西瓜的开花结实、结籽特性。[方法]对野生西瓜的开花结实习性进行了观测,并研究了不同授粉方式(混合花粉授粉、单花花粉授粉和自然授粉)对野生西瓜座果率、单瓜重、单瓜种子数及种子千粒重的影响。[结果]野生西瓜雌花少,座果率低。采用人工授粉虽不能显著提高野生西瓜的座果率,但能显著地提高单瓜重、种子的产量和质量,其中以混合花粉授粉最好。[结论]为提高野生西瓜的制种产量和质量提供了参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