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制出一款红茶自动萎凋机,对该萎凋机萎凋帘表面风速及温度、叶层厚度、萎凋叶含水量等性能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萎凋帘表面风速差异<0.2 m/s,温度差异<1℃,叶层厚度检测偏差为0.2 cm,萎凋叶含水量检测偏差约为1个百分点,说明萎凋机性能较好。进一步以6CW-120型单层萎凋槽作为对照,对比分析自动萎凋机的红茶加工质量。结果表明,采用萎凋机制得的红茶在香气、叶底和总体品质方面均优于萎凋槽萎凋的红茶,水浸出物、茶多酚、茶红素含量高于萎凋槽样品。试验结果说明,利用自动萎凋机生产红茶的品质达到并部分超过萎凋槽生产的红茶。  相似文献   

2.
条形红茶加工设备及其使用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权启爱 《中国茶叶》2011,33(6):10-12
近来我国茶叶市场红茶消费量不断增长,红茶生产引起了不少茶区的重视,一些企业来函、来电询问条形红茶即工夫红茶设备和使用技术。为此,本文特对条形红茶常用的萎凋设备、揉捻与解块分筛设备、发酵设备和烘干设备等介绍如下。一、红茶萎凋设备红茶加工萎凋作业所使用的设备,除室外日光萎凋所需的篾簟外,常用的有室内网框式自然萎凋设备、红茶萎凋槽和萎凋机等。1.室内网框式萎凋设备  相似文献   

3.
萎凋技术对工夫红茶品质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夫红茶的加工工艺中,萎凋是第一道丁序,是形成红茶品质的基础工序。茶鲜叶经过萎凋,既有物理方面的失水,也有化学方面的物质转化。影响萎凋品质的因素主要有萎凋方式、萎凋时间、萎凋温度及萎凋程度等,萎凋效果对红茶最后品质的形成影响较大。因此,本文通过综述萎凋方式、萎凋时间、萎凋温度及萎凋程度对工夫红茶品质的影响,并提出建议,以期生产企业能在实际生产中对萎凋工序及萎凋各因子对红茶品质的影响有足够的认识,为生产优质红茶和新工艺产品开发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选择红茶加工中萎凋方式、萎凋程度和发酵时间3个关键因素,通过正交试验设计方法优化了正山小种红茶清洁化加工工艺参数,并通过感官审评和品质成分测定评价清洁化加工新工艺对正山小种红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因素对红茶品质的影响程度表现为:萎凋方式萎凋程度发酵时间,采用萎凋槽萎凋、萎凋程度即茶青失水率为35%、发酵时间6 h工艺组合所制得的红茶综合品质最优;与传统工艺红茶比,新工艺红茶中茶多酚、茶氨酸、游离氨基酸和儿茶素含量较高,酚氨比较低,滋味鲜爽而醇厚,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乌龙茶加工机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萎凋机械 乌龙茶萎凋机械一般可与红茶通用,目前生产上常采用的有热风萎凋槽、热风萎凋机。热风萎凋槽由热风发生炉、鼓风机和萎凋槽体等部分组成,与茶叶脱水机配合,解决了乌龙茶雨水叶的萎凋。……  相似文献   

6.
在肯尼亚现已有一些茶叶加工厂采用两段萎凋法加工红茶,即先将鲜叶贮藏16小时完成化学萎凋,再进行2小时的人工物理萎凋。此法最近已证明不会使红茶品质劣变,但采用止匕萎凋法还未确定物理萎凋程度的加工标准,因此本项研究着眼于评价不同程度的物理萎凋对加工红茶化学成分和红茶品质差距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基于传统工夫红茶加工制法,比较了3种不同萎凋方式(自然萎凋、热风萎凋和远红外地暖加温萎凋)萎凋效率及对工夫红茶风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热风萎凋方式的萎凋效率最高,远红外敌暖加温萎凋恒温控制效果最好.热风萎凋茶样香气品质最好但涩味明显,远红外地暖加温萎凋茶样滋味甜醇但香气不高,自然萎凋茶样有较好的感官风味,3种萎凋方式制成的红茶感官表现各有优劣但差异较小.因此,生产应用中可根据生产条件和产品需求选择相应的萎凋方式.  相似文献   

8.
鲜叶萎凋是红茶加工的第一工序。Takeo 曾研究了不同品种鲜叶在自然萎凋过程中多酚氧化酶活性变化,认为15~18小时的萎凋可制成品质较好的红茶。Ullah M·R 对无性系茶树的人工萎凋叶、自然萎凋叶和“单纯”化学萎凋叶的成分进行了分析,且审评了成茶的滋味,发现人工萎凋至少要16小时才能加工出优质红茶。目前国内茶厂在生产上采用人工萎凋日趋广泛,人工萎凋比自然萎凋时间短,生产周转快,作者测定差异较大的几个品种鲜叶多酚氧化酶活性以及不同品种鲜叶人工萎凋期间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变化,试图用多酚氧化酶活性衡量不同品种鲜叶适制的茶类及估测人工萎凋所需的最短时间。  相似文献   

9.
萎凋是红茶加工的关键工序之一,萎凋环境对红茶品质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张雁飞等比较了传统萎凋、鲜叶冷冻以及冷冻萎凋工艺对祁门红茶品质的影响,发现冷冻萎凋工艺制得的红茶除可溶性糖略低外,其余成分含量均高于传统萎凋方式,但香气组分萜烯类物质、香叶醇、苯乙醇等祁红特征物质含量低于传统萎凋。黄建琴也发现冷冻萎凋能明显缩短工夫红茶的萎凋和发酵时间,增加红茶的茶黄素和茶红素含量,提高滋味和汤色品质,但冷冻萎凋降低了葡萄糖酶活性,对红茶香气的形成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钱江源开门红红茶的标准化加工技术,以鸠坑种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采用不同萎凋温度、萎凋程度,以及不同发酵温度、发酵时间所制的钱江源开门红红茶的理化成分和感官品质的差异,探究了不同加工工艺对钱江源开门红红茶品质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萎凋温度28℃、萎凋叶含水率62%~64%、发酵温度30℃、发酵3.5 h是加工钱江源开门红红茶的最佳工艺条件,所制红茶具有甜花香、甜爽的优异品质。研究为钱江源开门红红茶的标准化加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一、纱网摊放茶树鲜叶萎凋技术茶叶初制厂制作工夫红茶,在气温低,特别是阴雨天气时,一般采取萎凋槽萎凋茶树鲜叶,但过去的方法是直接将茶树鲜叶摊放在萎凋槽的篾筛上,收叶时需要用扫把将萎凋好的茶树鲜叶从篾筛上扫起,鲜叶与篾筛间摩擦容易造成破损,影响茶叶品质。1.新工艺方案第一步:将纱网平铺在萎凋槽的篾筛上。第二步:将茶  相似文献   

12.
高香型坦洋工夫缸茶初制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香型坦洋工夫红茶是在传统坦洋工夫红茶工艺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在萎凋工序中融入乌龙茶做青技术,研发而成的新型坦洋工夫红茶。本文就高香型坦洋工夫红茶的.鲜叶要求及萎凋(晒青→回青→做青→摊青)、揉捻、发酵、烘干等加工技术做了归纳和总结,以期为进一步开发创新坦洋工夫红茶优质产品提供加工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3.
前言贮青设备主要用于绿茶初制厂贮存从茶园采下的鲜叶,以保持其鲜度,防止变质。但有的红茶初制厂也设有贮青槽,作临时存放鲜叶之用。萎凋是加工红茶的第一道工序,萎凋设备是必不可少的。现分述如下。一、贮青设备作用和意义:茶芽采下后,还是一个生物体,生命仍在活动。由于呼吸作用增强,引起一系列生化变化,糖类等有机物分解,  相似文献   

14.
比较了经过萎凋和不经萎凋的红茶中挥发性化合物的组成和含量。香气成分的主要差异是:经过萎凋的红茶中 E-2-已烯醇、Z-3-甲酸已酯、芳樟醇及其氧化物、水杨酸甲酯比不经萎凋的红茶多,E-2-已烯醛含量是不经萎凋的红茶多。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随着红茶的消费趋热,浙江各产茶区纷纷利用现有茶叶资源试制高档芽形红茶。新昌县巧英雪溪茶场位于新昌巧英乡,海拔750~800米,土壤肥沃,该场从2006年开始研制红茶。影响红茶品质的因素很多,萎凋是其中之一,结合2012年中青年项目《芽形红茶品质提升加工工艺试验研究》,参考王贵芳、金心怡、余成法、郭合富等人的文献及以往研制结果,有选择地设置温湿度条件,主要通过鲜叶在不同温湿度条件下萎凋的红茶品质对比分析,探索该场适制红茶的萎凋温湿度,保证萎凋环节红茶品质及质量稳定性,也为其他茶区,特别是周边茶区试制芽形红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作为全国乌龙茶主产区之一,具有悠久的产制历史和成熟的加工技术.近年来,随着茶业事业的不断发展,乌龙茶产品的日益热销.广东乌龙茶的加工技术、产品种类以及消费范围则是发展迅速.本文以广东单丛乌龙茶为对象,对广东单丛茶的主要加工工序:萎凋、做青、杀青、揉捻、干燥等方面的研究发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单丛乌龙茶工艺品质控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传统红茶与乌龙茶晒青工艺相结合的创新加工技术。方法:在采取传统红茶工艺的基础上结合乌龙茶晒青工艺,进行茶叶加工技术的研究。结果:对传统红茶与乌龙茶晒青工艺相结合的加工技术流程和数据进行总结,为:鲜叶、晒青(鲜叶的失水率为6%-10%)、萎凋(萎凋叶含水量为62%-64%)、揉捻、发酵(发酵温度设置在32℃、发酵时间为3.5h)、造型、烘干和提香,最终得到品质高的新型红茶。结论:通过适宜的调节晒青程度、萎凋程度、控制发酵过程,可以在传统红茶与乌龙茶晒青工艺结合的条件下得到高品质的红茶成品。  相似文献   

18.
萎凋是红茶、乌龙茶等发酵茶加工的重要工序之一,对茶叶感官品质影响明显。萎凋过程中,随着水分的不断散失,鲜叶的呼吸作用持续进行,内质成分发生剧烈变化,促使萎凋叶物理特性发生改变,为后续工序和品质形成提供特定的物质和叶形基础。文章对萎凋过程中鲜叶的物理特性和生化成分变化规律,以及目前萎凋工艺关键参数的调控技术等进行了系统综述。可精准调控环境温度、湿度、光照、通气状况等参数的设施萎凋技术是今后萎凋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9.
萎凋过程鲜叶理化特性变化及其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萎凋是红茶、乌龙茶等发酵茶加工的重要工序之一,对茶叶感官品质影响明显。萎凋过程中,随着水分的不断散失,鲜叶的呼吸作用持续进行,内质成分发生剧烈变化,促使萎凋叶物理特性发生改变,为后续工序和品质形成提供特定的物质和叶形基础。文章对萎凋过程中鲜叶的物理特性和生化成分变化规律,以及目前萎凋工艺关键参数的调控技术等进行了系统综述。可精准调控环境温度、湿度、光照、通气状况等参数的设施萎凋技术是今后萎凋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20.
通过介绍尤溪红茶采制工艺中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工艺的技术参数,总结尤溪红茶的初制加工技术,以期进一步开发优质尤溪红茶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