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3 毫秒
1.
从区域分布和行业分布两个角度对北京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了宏观层面的分析,阐述了北京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现状、特点和成效,摸清了北京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状况,把握了企业发展特征,最后提出北京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趋势,即郊区县是重点发展区域;农副食品加工和食品制造业是重点发展行业;发展模式会进一步优化;辐射带动作用会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2.
农产品加工业在广东经济中处于比较重要的地位,但其发展仍存在不少问题.从投入、市场绩效、产出3方面选取11个指标建立广东农产品加工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分别选取2010年和2017年的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广东农产品加工业12个行业的竞争力进行比较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当前食品制造业、家具制造业、纺织服装和服饰业最具竞争力,最不具竞争优势的是烟草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等行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造纸和纸制品业综合竞争力持续保持稳定,在规模化、专业化、市场占有率、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每个行业都有自身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提升广东农产品加工业竞争力的对策:提高规模化、专业化程度;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打造特色品牌;创新市场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3.
运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国内市场占有率(MS)、区域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等3个指标分别对2008 201 2年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12个子行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进行分析,从而对各子行业的竞争力进行比较.结果表明,2008-2012年,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各子行业之间竞争力差异很大,其中,木材加工业和农副食品加工业都表现出极强的竞争力,食品制造业和饮料制造业也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其它子行业竞争力较弱.  相似文献   

4.
陕西省农产品加工业主导产业选择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层次分析法,对陕西省农产品加工业主导产业进行选择评价分析.结果表明,烟草加工业的综合指数为1.592 3,在所有农产品加工业中排名第一,饮料制造业、食品制造业及农副食品加工业依次排名为第二、第三和第四,而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的综合指数为0.635 1,在所有农产品加工业中排在最后.因此,陕西农产品加工业应大力发展烟草加工业、饮料制造业、食品制造业及农副食品加工业为主的产业,使之成为带动陕西农产品加工业迅猛发展的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5.
利用波特的"钻石模型"对北京市农产品加工业出口的条件从要素资源、需求状况、支持性产业和相关性产业、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机遇与市场机会等方面进行分析,结论表明,北京市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出口的高级要素方面具有优势,但郊区的基础设施并不乐观;北京市郊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出口在相关产业方面具有一定优势,而支持性产业方面则面临一些制约;北京市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出口还需政府的支持.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农产品加工业承担着保障首都市场供应、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带动劳动力就业以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等重要责任。近年来,北京农产品加工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在非首都功能疏解以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背景下,仍存在企业发展空间受限、出口拉动效果较差、利益联结紧密度不够等问题。从产业规模、利润水平、区域分布及行业布局等方面对首都农产品加工业的现状进行分析,探究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促进北京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最后,对北京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不同类型农产品加工企业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抽样调查的数据,对北京市不同类型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行业、不同所有制形式、不同要素投入水平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方面都有显著差异.这说明北京市要提高整个农产品加工业的效益和素质,必须兼顾不同类型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特点,有选择的出台扶持政策和支持措施.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要梳理了中美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历程,比较了中关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模式,综合考虑规模和技术因素,评价了中美两国农产品加工业中的优势行业和劣势行业.并借鉴美国的经验提出中国农产品加工业跟上国际发展步伐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9.
为促进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利用1952 2012年中国农产品加工业的相关统计数据,归纳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产品加工业的产业增长趋势、行业结构变化、区域布局调整以及经济效益情况.结果表明:建国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年均增速达15%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不断上升,但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呈持续下降趋势.食品工业在农产品加工业中的比重明显上升,纺织工业占比显著下降,两者合计产值占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70%.中西部及东北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差距显著缩小.农产品加工业的总资产贡献率、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逐年提高,资产负债率逐年下降.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产品加工业自主创新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任爱莲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7):13261-13263
简述了农产品加工业创新体系的重要性,根据开放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突出行业特色原则、动态原则和紧密合作原则构建多元化农产品加工业创新体系,分别为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核心,以自主创新为中心,以高校、科研机构、政府、中介机构、金融机构、农户为辅的农产品加工业创新主体系统和由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知识传播和应用构成的农产品加工业创新运行系统。在保证农产品加工研发体系基础地位的同时,分析了农产品加工业技术创新推广、农产品加工业创新体系的制度保障、以大学为核心的知识传播和适应市场规律的农产品加工业创新服务四个子系统,并分别提出在这四个子系统中农产品加工业创新系统良性运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农产品加工业是我国最大的制造业,是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通过对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现状进行概述分析,剖析其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的问题,发现我国农产品加工产业整体呈现稳步向前的发展态势,但各区域发展尚不平衡,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有待提高。鉴于此,从政策引领、标准体系、各地特色与优势和科技创新4方面提出对策与建议,探讨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如何突破制约和瓶颈,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升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优化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四子王旗马铃薯产业比较优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璋 《农学学报》2014,4(8):112-117
马铃薯作为四子王旗传统优势作物,在当地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在回顾比较优势理论的基础上,运用生产规模优势指标、生产效率优势指标、综合比较优势指标这些定量评价体系评述了四子王旗马铃薯产业的比较优势。结果表明,四子王旗马铃薯产业的综合比较优势和生产规模比较优势明显,但没有出现持续增长的态势,且优势指数出现了下滑,认为这和生产经营方式落后,信息不对称、营销难,马铃薯加工能力落后,产品附加值低等不利因素有极大关系。针对此,笔者提出了当地应该转变经营方式、转变营销观念、提高产品附加值来促进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木薯是广西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其用途很广,经济价值较高,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蔗糖业生产遭受巨大冲击的情况下,木薯生产将成为广西重要的支柱产业,成为广西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广西气候、土壤适于木薯生长,木薯生产具有明显的自然优势,木薯耐旱耐瘠,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广西木薯年种植面积23~28万hm2,占全国木薯种植总面积的60%,然而,广西木薯产业化发展也有一些问题有待解决,主要是加工业发展滞后,木薯品种单一、老化,生产布局不甚合理、栽培管理粗放等;因此,广西木薯产业化发展必须大力发展木薯加工业,特别是深加工业,提高木薯生产的经济效益,选育、推广高产高粉木薯良种,改进木薯栽培技术,建立健全木薯种植、加工标准化技术体系,科学处理木薯加工“三废”,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4.
简要介绍了杭州农业经济、农业示范区建设、农产品质量监管方面的农业发展现状,通过对杭州市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等现状分析,指出在产业结构、人力资源、市场供应、科技水平与政策导向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必须设法优化产业布局、加强管理、提升科技水平、加强人才开发、完善现代农业保障机制和公共服务体系等多渠道,推进农业转型升级,从而保障居民和农民的双向利益。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农产品加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是提高农业比较利益、提升农业竞争力的关键环节。黑龙江是全国的农业大省,其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是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因此,在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的过程中,黑龙江省迫切需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在分析黑龙江农产品加工业现状的基础上,针对黑龙江省农产品加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分析,从而得出促进黑龙江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运用SWOT分析法,对新发展阶段驻马店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优势(S)、劣势(W)、机遇(O)和风险(T)进行全面分析。结果表明,总体上优势大于劣势,机遇大于挑战,应重点考虑增长型策略(SO)和应对型策略(ST),同时也应结合扭转型策略(WO)和防御型策略(WT),综合确定驻马店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战略。具体提出了培育引进农产品加工企业、扩大加工产业规模、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发挥平台载体拉动能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于加权求和模型对区域农业主导产业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对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农业主导产业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金安区农业主导产业为水果、农产品加工和蔬菜产业,希望为金安区政府进行农业产业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