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鸭源贝氏隐孢子虫卵囊经口感染2日龄雏鸡,感染剂量分别为8×10~5,16×10~5,32×10~5,64×10~5个/只,设空白对照组.在 PID5,PID10,PID25各取2只鸡进行病理剖检并取其喉头、气管、法氏囊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在 PID20和 PID25对各试验组动物进行称重,并在 PID25全剖杀实验动物采摘法氏囊并称重;计算各组动物法氏囊与体重元比.结果表明:接种后第4 d 在各组鸡粪便中查到隐孢子虫卵囊.持续排卵囊时间25 d 左右;排卵囊高峰期分别为8×10~5为 PID8~15,16×10~5为 PID12~16,32×10~5为 PID5~16,64×  相似文献   

2.
鸭源隐孢子虫种类鉴定及对鸡鸭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鉴定在河南地区鸭群中广泛存在的隐孢子虫种类及其致病性,我们将河南省鸭源隐孢子虫分离株传代增殖,10只鸡和10只鸭分别逐只接种上述分离株640万个卵囊,应用光镜和扫描电镜技术对样品进行观察。根据卵囊形态测定数据,排卵囊规律,寄生部位及其寄生特点鉴定该分离株为贝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baileyi)。该分离株接种鸡、鸭后主要引起呼吸道和法氏囊的炎症。病理形态学变化表现为气管纤毛脱落,杯状细胞排空,上皮细胞肥大或增生。除虫体寄生处之外,其他区域微绒毛尚保持完整。对虫体寄生密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综合比较的结果表明鸡对贝氏隐孢子虫易感性比鸭高。  相似文献   

3.
用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从北京鸭新鲜粪便中分离贝氏隐孢子虫卵囊,经2日龄雏鸡传代纯化卵囊,收集高峰期排出的卵囊。人工感染2日龄雏鸭157,每只剂量分別为4.27×10~7和2.64×10~7个卵囊;另5只不感染作对照组。实验组在接种后第3天,首次在粪便中发现贝氏隐孢子虫卵囊,排卵囊时间长达17天,排卵囊高峰期为接种后第6-14天。在接种后第7天,实验组鸭开始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发病多见于感染后第10-14天。临床症状为:张口呼吸、伸颈、胸腹部起伏明显、气喘、咳嗽等。第14天以后临床症状逐渐消失。在楼种后第11天,实验组死亡1只,死亡率为6.7%。剖检发病严重或死亡的雏鸭,可见泄殖腔、法氏囊及呼吸道粘膜上皮水肿,肺腹侧坏死,呈灰白色硬块等;气囊增厚、混浊,呈云雾状外观。用泄殖腔、法氏囊及呼吸道粘膜涂片染色,可见大量的淡红色球形虫体;光镜切片染色亦可见许多大小不一的虫体位于粘膜表面。虫体寄生部位的上皮细胞微绒毛脱落、上皮细胞肿胀等。  相似文献   

4.
小鹅贝氏隐孢子虫人工感染试验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笔者用鸭源和鹅源隐孢子虫对13只2日龄小鹅进行了人工感染试验。用鸭源隐孢子虫感染10只小鹅,每只感染1.2×10#+7个孢子化卵囊,潜隐期为3天;用鹅源隐孢子虫感染3只小鹅,每只感染8×10#+6个孢子化卵囊,潜隐期为4天。两组的排卵囊的高峰期均在接种后第7-17天,排卵囊时间长达21天。人工感染后小鹅的严重发病出现在第8-17天。主要临床症状为呼吸困难、气喘、咳嗽、张口呼吸、打喷涕、精神不振、饮、食欲锐减。人工感染后第7、10和17天各死亡一只,死亡率为23%。病理剖检可见喉头、气管水肿,渗出物增多,肺充血、发炎,气囊混浊呈云雾状外观。病理组织学观察可见喉头、气管、法氏囊、泄殖腔粘膜上皮细胞肿胀,微绒毛脱落;粘膜涂片染色和电镜观察可在上述部位的上皮细胞表层发现大量虫体。根据动物感染试验及卵囊的形态特征,确认小鹅隐孢子虫为贝氏隐孢子虫Cryptospridium baileyi。这是世界上首次报道的小鹅隐孢子虫病的病例。  相似文献   

5.
北京鸭贝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baileyi)人工感染试验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用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从北京鸭新鲜粪便中分离贝氏隐孢子虫卵囊,经2日龄雏鸡传代纯化卵囊,收集高峰期排出的卵囊。人工感染2日龄雏鸭15只,每只剂量分别为4.27×10#+7和2.64×10#+7个卵囊;另5只不感染作对照组。实验组在接种后第3天,首次在粪便中发现贝氏隐孢子虫卵囊,排卵囊时间长达17天,排卵囊高峰期为接种后第6-14天。在接种后第7天,实验组鸭开始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发病多见于感染后第10-14天。临床症状为:张口呼吸、伸颈、胸腹部起伏明显、气喘、咳嗽等。第14天以后临床症状逐渐消失。在接种后第11天,实验组死亡1只,死亡率为6.7%。剖检发病严重或死亡的雏鸭,可见泄殖腔、法氏囊及呼吸道粘膜上皮水肿,肺腹侧坏死,呈灰白色硬块等;气囊增厚、混浊,呈云雾状外观。用泄殖腔、法氏囊及呼吸道粘膜涂片染色,可见大量的淡红色球形虫体;光镜切片染色亦可见许多大小不一的虫体位于粘膜表面。虫体寄生部位的上皮细胞微绒毛脱落、上皮细胞肿胀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掌握鸵鸟隐孢子虫病的流行范围和流行动态,以及研究鸵鸟源隐孢子虫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应用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检查鸵鸟新鲜粪样404份,详细观察、测量卵囊形态大小;收集纯化阳性样品中的隐孢子虫卵囊,分别人工经口感染幼鸵鸟、雏鸡和小白鼠并利用组织病理学试验技术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结果】检测到阳性样品10份,总阳性率为2.48% (10/404),且感染率与鸵鸟日龄有一定的关系。其卵囊平均大小为5.43×4.38μm(4.0~6.0×3.7~5.0μm),形状指数1.24(长/宽),(n=50)。分离到的卵囊能成功感染雏鸡和幼鸵鸟,但不能感染小白鼠。受试雏鸡具有明显的呼吸道症状,而幼龄鸵鸟呼吸道症状较轻微。此外,在两种动物体内的排卵囊规律差别较大,在鸵鸟体内出现多个排卵囊高峰。虫体主要寄生于雏鸡和幼鸵鸟的泄殖腔和法氏囊,引起法氏囊萎缩、微绒毛大量脱落等病理变化。【结论】根据其卵囊形态、宿主范围和虫体寄生部位等生物学特性,结合文献报道,笔者在国内发现并初步鉴定出鸵鸟源隐孢子虫为贝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baileyi)。  相似文献   

7.
鹌鹑隐孢子虫流行病学调查及动物感染试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掌握畜禽隐孢子虫病在河南省的流行动态,作者于2003年用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检查了郑州、焦作2市7个鹌鹑养殖场429份粪便样品,结果有5个鹌鹑场隐孢子虫感染为阳性,根据卵囊形态初步鉴定1种为贝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baileyi),另1种为火鸡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meleagridis);总阳性率为14.69%(63/429),其中感染贝氏隐孢子虫的阳性率4.66%(20/429),火鸡隐孢子虫的阳性率为10.02%(43/429),并分别用2种卵囊试验感染鹌鹑和雏鸡研究其致病性,观察了2种隐孢子虫在鹌鹑体内的排卵囊规律,以及火鸡隐孢子虫在免疫抑制雏鸡和非免疫抑制雏鸡体内的排卵囊规律。  相似文献   

8.
珍珠鸡和雉鸡贝氏隐孢子虫实验感染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鸭源贝氏隐孢子虫卵囊经口感染珍珠鸡和雉鸡,感染后的4~30天和4~25天,分别在珍珠鸡和雉鸡的粪便中检出卵囊。贝氏隐孢子虫在珍珠鸡和雉鸡的喉头、气管、支气管、法氏囊和泄殖腔的粘膜上皮发育。珍珠鸡感染后出现明显的呼吸道症状,剖检可见眶下窦肿大、气管和法氏囊水肿、表面有大量粘液、肺暗红、气囊增厚呈云雾状外观。组织学检查可见气管和法氏囊上皮细胞增生、肿胀和脱落以及炎性细胞浸润。感染后33天,珍珠鸡体重明显低于未感染对照组。与珍珠鸡相比,雉鸡感染后只出现轻微呼吸道症状,大体及组织病变均较轻,且体重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实验表明,珍珠鸡和雉鸡是贝氏隐孢子虫的新宿主。  相似文献   

9.
为比较微小隐孢子虫不同亚型对小鼠的感染性,分别从河南和宁夏的犊牛体内获得两株微小隐孢子虫,利用分子方法进行基因亚型鉴定后,分别感染提前免疫抑制的3~6周的BALB/c小鼠,对感染前后小鼠粪样进行显微观察和PCR检测。结果显示,2个微小隐孢子虫分离株的亚型分别为ⅡdA19G1和ⅡdA15G2R1;2个亚型均可感染BALB/c小鼠,其中ⅡdA15G2R1感染小鼠后2d和3d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卵囊,而感染ⅡdA19G1的小鼠在任何时间均未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卵囊;PCR检测发现2个亚型的小鼠排卵囊周期分别为18d和20d。该研究结果为微小隐孢子虫感染小鼠模型的建立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对经口感染(4.0×10~5个/鸡)贝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baileyi)卵囊的雏鸡在其饲料中分别添加交沙霉素(4.0g/kg)、复方新诺明(4.9g/kg)、大蒜素(400mgkg/)、甲硝唑(2.0g/ks),任鸡自由采食,连用7d.结果表明,实验鸡潜隐期延长,粪中卵囊数显著降低,体重明显增加,血液学值及血清酶学指标与健康对照鸡无明显差异.由此证明,这4种药物对实验性雏鸡隐孢子虫病有不同程度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隐孢子虫病是一种原虫病,在禽鸟以呼吸道或消化道的急、慢性疾病为特征。隐孢子虫属在鸟类根据寄生的特异性部位和微生物形态可分为两种:火鸡隐孢子虫只感染小肠;而贝氏隐孢子虫感染消化道,尤其是易于感染法氏囊和泄殖孔,也可感染呼吸道。根据典型临床症状和病理特点可提示为本病,确诊需进行实验性的分离和鉴定。可参考文中的防控措施,治疗往往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12.
用1.25×10#+6个贝氏隐孢子虫(C.baileyi)卵囊/只的剂量经口感染4日龄雏鸡,通过对感染后不同时期雏鸡法氏囊、胸腺、脾脏等免疫器官的组织学变化的连续观察表明:雏鸡法氏囊、脾脏对C.baileyi感染的免疫组织学反应与C.baileyi感染对它们的免疫组织学损害相伴发生,C.baileyi感染对法氏囊、脾脏的免疫组织学损害见于感染后的不同时期,前期以细胞坏死为主,后期以间质增生、淋巴滤泡萎缩、淋巴细胞减少及C.baileyi感染对其发育的免疫抑制为主,仅在感染早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免疫组织学反应;而在感染后50d之内C.baileyi始终对胸腺产生免疫抑制和免疫组织学损害。  相似文献   

13.
应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贝氏隐孢子虫卵囊,冰浴超声波破碎、反复冻融卵囊,低温离心获得贝氏隐孢子虫卵囊蛋白质抗原.免疫产蛋鸡,6次免疫后获得高免特异性卵黄抗体IgY.制备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免抗鸡IgG,其最佳工作浓度为1:4 000~1:6 000,贝氏隐孢子虫卵囊抗原包被浓度8.15 mg·L-1,4℃包被过夜(≥10 h);1×106mg·L-1 BSA-PBST稀释卵黄,建立了检测抗贝氏隐孢子虫特异性卵黄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人源隐孢子虫动物感染模型,确定人源隐孢子虫在模型动物体内的寄生部位及组织病理学变化,以小鼠为接种对象,设计不同接种剂量,于接种后不同时间段剖杀小鼠.结果表明,免疫抑制组和非免疫抑制组均能感染隐孢子虫,使用免疫抑制剂组均能有效建立起隐孢子虫动物感染模型;人源隐孢子虫寄生在小鼠的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在感染早期主要寄生在空肠和回肠,在感染中后期主要寄生在十二指肠和空肠,在虫体寄生部位有典型的组织学变化.  相似文献   

15.
用1.25×10^6个贝氏隐孢子虫(C.baileyi)卵囊/只的剂量经口感染4日龄雏鸡,通过对感染后不同时期雏鸡法氏囊,胸腺,脾脏等免疫器官的组织学变化的连续观察表明,雏鸡法氏囊,脾脏对C.baileyi感染的免疫组织学反应与C.baileyi感染地它们的免疫组织学损害相伴发生。C.baileyi感染对法氏囊,脾脏的免疫组织学损害见于感染后的不同时期,前期以及细胞坏死为主,后期以间质增生,淋巴滤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透射电镜观察了樱桃谷鸭贝氏隐孢子虫人工感染石歧杂鸡后法氏囊虫体生活史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各期虫体,除裂殖子,子孢子或小配子体,均寄生于微绒毛包围形成的带虫空泡内,但未与上皮细胞浆接触。在虫体和上皮细胞间存在附着带和营养器。成熟裂殖体具有8个或4个裂植子,孢子化卵囊具有4个子孢子。裂殖子前端有顶泡,锥体前环,锥体,棒状体和微线。后端有致密体,粗面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细胞核。但没有发现线粒体。  相似文献   

17.
探索保存在4℃2.5%重铬酸钾(K2Cr2O7)中1~30个月的微小隐孢子虫卵囊(CPO)的活性和对免疫抑制BALB/c小鼠的传染性.通过体外脱囊技术评价卵囊的活性,以BALB/c小鼠为感染模型,通过检测CPO感染小鼠的潜伏期、排卵囊数量和回肠末端绒毛中的隐孢子虫数量来评价卵囊的传染性.结果表明:保存在K2Cr2O7中1~16个月的卵囊出现脱囊;免疫抑制BALB/c小鼠在感染保存1~16个月的卵囊后3~8天开始排出大量的卵囊,且在末端回肠绒毛中寄生有大量的隐孢子虫;卵囊的保存时间与潜伏期之间存在强烈的相关性(R2=0.92).因此,CPO在4℃K2CCr2O7中能保持活性和传染性至少16个月,k2Cr2O7是保存CPO的良好介质.  相似文献   

18.
贝氏隐孢子虫在鸡胚绒毛尿囊膜上发育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微分干涉显微镜(NIC)对贝氏隐孢子虫(C. Baileyi)在鸡胚CAM上的发育过程进行了研究。整个发育周期为96小时,全部发育过程包括:脱囊 — 裂殖生殖 — 配子生殖 — 孢子生殖,共4个阶段。裂殖生殖共产生3代裂殖体,在第Ⅰ、Ⅲ代裂殖体中分别含有8个裂殖子,在第Ⅱ代裂殖体中含有4个裂殖子。孢子化过程在CAM内胚层上皮细胞表面的带虫空泡内完成,并产生薄壁型和厚壁型两种卵囊。首次提出虫体具有群体寄生现象和同步发育特征;描述了C. Baileyi的运动期虫体离开母体和发育为滋养体的动态变化过程;应用由粪便中纯化的卵囊直接感染鸡胚成功 。并用37℃水浴脱囊,脱囊率达60%左右,表明温度对隐孢子虫的脱囊具有重要作用,无需胰酶和牛胆酸钠的参与。动物回归试验表明:C. Baileyi不能经胚胎途径造成感染,在CAM上发育的C. Baileyi卵囊对雏鸡具有较强的感染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犊牛感染鼠隐孢子虫后血液生化指标、营养物质代谢相关酶及激素的变化,初步探讨隐孢子虫病的致病机理。【方法】给犊牛腹腔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致其免疫力低下,然后通过经口感染鼠隐孢子虫卵囊构建隐孢子虫感染犊牛动物模型。采集模型组和对照组犊牛隐孢子虫感染前和感染后第14、28天的血液,测定血液中K+、Na+、Cl-、Ca2+、Mg2+、血糖的浓度,以及总蛋白、白蛋白、5-羟色胺、白介素-2的质量浓度和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的活性。【结果】经口感染鼠隐孢子虫卵囊犊牛粪便中检出了大小、形态与感染卵囊基本相同的隐孢子虫卵囊,表明隐孢子虫感染犊牛动物模型构建成功。隐孢子虫感染前,2组犊牛所有血液生化指标均无显著差异。与对照组相比,在犊牛感染隐孢子虫后14d,血糖浓度、5-羟色胺质量浓度及碱性磷酸酶、谷草转氨酶活性均差异显著(P0.05);感染隐孢子虫后28d,血糖浓度,白介素-2、5-羟色胺质量浓度及碱性磷酸酶、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均发生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成功构建了鼠隐孢子虫感染犊牛动物模型。隐孢子虫感染对犊牛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有一定影响;与营养物质代谢相关的酶与激素对犊牛感染隐孢子虫后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重组鸡α干扰素(IFN-α)对雏鸡贝氏隐孢子虫病的治疗作用,选用3日龄罗曼公雏,每只经口1次接种1×105个贝氏隐孢子虫卵囊,同时对不同组别雏鸡分别肌内注射500,1 000,2 000,4 000 IU·只-1的重组鸡IFN-α进行防治.结果表明,不同剂量重组鸡IFN-α均可减轻雏鸡贝氏隐孢子虫病的临床症状,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