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了更好对小麦赤霉病进行防控,开展了200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等4种药剂防治赤霉病试验。试验结果:一是在赤霉病防控上,初花期防治一次,200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防效最好,达83.5%。初盛花期各防治一次,200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防效最好(防效88.2%,病指防效92.2%);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防效第二(防效87.2%,病指防效89.8%);48%氰烯菌脂?戊唑醇悬浮剂病穗防效第三(防效77.3%,病指防效82%);400g/L戊唑?咪鲜胺悬浮剂病穗防效第四(防效49.3%,病指防效55.2%);二是在增产效果上,初花期使用一次,200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增产效果最明显,400g/L戊唑?咪鲜胺悬浮剂增产效果最低。初花期和盛花期各使用一次,400g/L戊唑?咪鲜胺悬浮剂增产效果最低,其他三种增产效果均达23%以上;三是在麦粒中毒素含量上,一次使用,200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和48%氰烯菌脂?戊唑醇悬浮剂降低明显。两次使用,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降低明显,几乎与48%氰烯菌脂?戊唑醇悬浮剂和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一次使用相当。400g/L戊唑?咪鲜胺悬浮剂无论一次使用或两次使用,虽有下降,但仍严重超标。因此,200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48%氰烯菌脂?戊唑醇悬浮剂、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这三种药剂可作当地防治小麦赤霉病的主打药剂配方,而400g/L戊唑?咪鲜胺悬浮剂则建议不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试验分析不同药剂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效果。【方法】以喷施清水为对照,设置5种不同药剂,分别为:40%多菌灵悬浮剂、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和200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对药剂安全性、防效进行评价。【结果】5个杀菌剂的EC50值差异显著(P<0.05),相关系数均高于0.9,200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对病菌抑制效果最好,其次是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几种药剂均对油菜菌核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均对油菜安全。200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对油菜菌核病防效最好,综合防效达到83.96%,产量最高。其次是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和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防效分别达到75.32%和78.49%。【结论】在油菜初花期和盛花期喷施200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60g/667m2,或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40g/667m2,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75g/667m2,能够有效防治油菜菌核病。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油菜花期防治菌核病不同药剂的飞防效果及对油菜的安全性,采用植保无人机施药法在油菜不同花期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于始花期喷施1次200g/L氟唑菌酰羟胺SC 50mL/667m2、70mL/667m2,43%腐霉利SC 60mL/667m2,对菌核病以200g/L氟唑菌酰羟胺SC 70mL/667m2、43%腐霉利SC 60mL/667m2的防效较好,对菌核病病株防效、病指防效分别为90.8%、75.9%,95.8%、87.9%,而以200g/L氟唑菌酰羟胺SC 50mL/667m2较差,分别为66.4%,83.0%;各处理间病指防效差异达极显著。于盛花期喷施1次,200g/L氟唑菌酰羟胺SC 50mL/667m2、43%腐霉利SC 60mL/667m2与200g/L氟唑菌酰羟胺SC 70mL/667m2防效相仿,各处理间病株防效、病指防效差异均不显著,对菌核病病株防效、病指防效分别为79.9%、84.9%、85.3%,89.2%、90.3%、90.4%;于始花期与盛花期各喷施1次,200g/L氟唑菌酰羟胺SC 50mL/667m2、70mL/667m2 、43%腐霉利SC 60mL/667m2对菌核病防控效果均明显,对菌核病病株防效、病指防效分别达86.6%、93.7%、84.9%,94.0%、97.0%、93.0%。且200g/L氟唑菌酰羟胺SC 50mL/667m2双次施药病指防效分别比单次始花期、盛花期施药提高11%、4.8%,200g/L氟唑菌酰羟胺SC 70mL/667m2双次施药病指防效分别比单次始花期、盛花期施药提高1.2%、6.6%,43%腐霉利SC 60mL/667m2双次施药病指防效分别比单次始花期、盛花期施药提高5.1%、2.7%。建议对菌核病一般发生年份,可在盛花期飞防一次,对偏重以上发生年份,宜在始花期、盛花期各飞防喷施1次。研究结果为浙西北油菜种植区大面积推广应用植保无人机在花期预防菌核病与科学减施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筛选出适合宣州区小麦赤霉病防治的高效药剂,选择200g/L氟唑菌酰羟胺+丙环唑、48%氰烯菌酯·戊唑醇、30%咪鲜胺·戊唑醇、32%吡唑醚菌酯·戊唑醇、氟环唑·多菌灵、10%苯醚甲环唑·多抗霉素、32%吡唑醚菌酯·戊唑醇+芸苔素内酯等7种常用药剂开展小麦赤霉病防治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00g/L氟唑菌酰羟胺+丙环唑、48%氰烯菌酯·戊唑醇、30%咪鲜胺·戊唑醇、氟环唑·多菌灵对小麦赤霉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200g/L氟唑菌酰羟胺+丙环唑的防效最佳,其次为48%氰烯菌酯·戊唑醇,建议在生产中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防治果桑菌核病的适宜药剂,完善相关施用技术,特开展了3种杀菌剂对果桑菌核病的田间防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20%嘧菌酯可湿性粉剂和200 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均对果桑生长安全,且对果桑菌核病具有较好的防效,于果桑初花期第1次施药,间隔8 d后再施药1次,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600倍液、20%嘧菌酯可湿性粉剂750倍液、200 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400倍液对果桑菌核病的防效分别达95.50%、100%、81.82%。  相似文献   

6.
油菜和茄子是兰溪市粮油和蔬菜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油菜菌核病和茄子灰霉病严重阻碍了其发展。为筛选出高效、低毒、低残留的防治药剂,本文采用了新型吡啶酰胺类杀菌剂(氟唑菌酰羟胺SC)与常规药剂(腐霉利WP、多菌灵WP、啶酰菌胺WG、嘧霉胺SC)在油菜菌核病和茄子灰霉病的田间防治对比试验,油菜菌核病防效结果表明:50%啶酰菌胺WG和50%腐霉利WP显著优于50%多菌灵WP。其中,50%啶酰菌胺WG处理的效果最好,病指防效在85%以上。大棚茄子灰霉病防效结果表明:50%啶酰菌胺WG防治效果极显著优于其他2种杀菌剂,防效为86.67%。  相似文献   

7.
为比较不同药剂处理对不同小麦品种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及呕吐毒素的控制效果,选用中抗赤霉病品种‘扬麦20’和中感赤霉病品种‘扬麦25’,用不同药剂进行赤霉病防控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扬麦20’和‘扬麦25’上,每667 m2用200 g/L氟唑菌酰羟胺SC 60 mL+250 g/L丙环唑EC 35 mL(麦甜组合)、40%丙硫·戊唑醇SC 40 mL、48%氰烯·戊唑醇SC 50 mL防治2次后,对赤霉病和呕吐毒素的控制效果均较理想;而每667 m2用45%戊唑·咪鲜胺SC 30 mL防治2次,对赤霉病的防效较差,故不建议在赤霉病重发年份使用该药剂。  相似文献   

8.
为了筛选防治油菜菌核病的对路药剂,本文选择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750 g/hm~2、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 500 g/hm~2、咪鲜胺纳米农药7 500 g/hm~2与常规药剂25%咪鲜胺乳油1 500 mL/hm~2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上述药剂对油菜安全,于油菜盛花初期施药,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750 g/hm~2、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 500 g/hm~2对菌核病防效较好,分别达84.62%和74.38%,适合在本地推广;咪鲜胺纳米农药7 500 g/hm~2、25%咪鲜胺乳油1 500 mL/hm~2对菌核病防效一般,仅为37.15%和19.23%,不适合在防治油菜菌核病上推广。  相似文献   

9.
值保问答     
问:油菜始花期能否用15%三唑酮40克防治菌核病?答:三唑酮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较差,可以选用氟唑菌酰羟胺、菌核净、腐霉利、异菌脲、啶酰菌胺、咪鲜胺等药及其混配剂防治。菌核病菌对多菌灵产生较高抗性的地区,要停用苯并咪唑类药剂。  相似文献   

10.
通过药效试验评估40%咪鲜胺?氟环唑SC、50咪鲜胺铜盐SC对小麦赤霉病、锈病、纹枯病田间药效。结果表明,防治赤霉病效果较好的药剂和剂量是40%咪鲜胺铜盐?氟环唑SC40g/667㎡、30g/667㎡和50%咪鲜胺铜盐SC 50g/667㎡,防效分别为86.05%、78.45%和80.00%;对纹枯病防效好的药剂和剂量是40%咪鲜胺铜盐?氟环唑SC40g/667㎡和30g/667㎡,防效分别是69.91%、52.66%;对纹枯病、赤霉病、锈病防治效果均好的药剂和剂量是40%咪鲜胺铜盐?氟环唑SC30-40g/667㎡,在小麦生产中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菌核病是目前油菜上最重要的病害,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防治油菜茵核病试验示范结果表明:该药剂防病效果好。病株、病指防效均在80%以上,可增产油菜籽591.7kg/hm2,且对油菜安全,无任何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2.
山核桃外果皮提取物抑菌活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采用甲醇溶剂对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外果皮进行提取,并用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f.cucumerinum,黄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lagenarium,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f.vasinfectum等15种病菌进行抑菌试验。结果表明:在供试质量浓度为干样100 g.L-1时,山核桃外果皮甲醇提取物对黄瓜炭疽病菌、黄瓜菌核病菌、苹果腐烂病菌和辣椒疫病菌等4种病菌的抑制率为100%,除玉米小斑病菌Bipolaris maydis外,对其余的10种病菌抑制率都在69%以上。对其中6种供试病菌菌丝生长的毒力测定试验表明:山核桃外果皮甲醇提取物对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的菌丝生长抑制作用最好(半数效应质量浓度为29.8 g.L-1),其次为番茄灰霉病菌(半数效应质量浓度为31.1 g.L-1),对玉米大斑病菌Exserohilumturcicum作用最差(半数效应质量浓度为46.2 g.L-1)。利用山核桃外果皮开发植物源杀菌剂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4月上、中旬油菜开花率达10%~30%,即一次分枝开花株率50%~100%时,花瓣保湿培养带菌率最高,是菌核病病菌侵染花瓣的主要时期,也是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试验表明:油菜菌核病防治最佳适期为主茎开花株率80%~100%至一次分枝开花株率95%~100%,用克菌灵2250g/hm2防治一次,防病效果达70%以上,保产效果达50%左右,第一次适期用药后,隔5~7d再用药一次,能将菌核病的危害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4.
圆斑病是三七生产上的一种重要毁灭性病害,为筛选防治三七圆斑病的有效防治措施,本研究评估分析了7种杀菌剂和避雨培栽对林下三七圆斑病防治效果估。结果显示,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00倍、430克/升戊唑醇悬浮剂4000倍、400克/升氟硅唑乳油8000倍、450克/升咪鲜胺乳油1500倍、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1000倍和30%肟菌.戊唑醇悬浮剂1000倍防治效果分别为89.26%、87.26%、86.30%、87.82%、78.80%、81.58%和85.66%,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00倍的防治效果最好,避雨栽培的防治效果最高可达86.66%,7种杀菌剂和避雨栽培对三七圆斑病均有不同程度的防治效果,对三七生长无不良影响,在生产上可以推广使用,研究结果为三七病害的有效防治奠定了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5.
人工摘叶控制油菜菌核病效果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明人工摘叶措施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效果。[方法]以不摘叶为对照,研究终花期摘叶1次和盛花期、终花期各摘叶1次及盛花期、终花期、终花期后7 d各摘叶1次对油菜菌核病的发生、油菜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情况。[结果]结果表明,摘除病、老、黄叶具有明显的抑制病害扩展蔓延的作用 摘除病、老、黄叶对油菜菌核病的流行有明显的控制效果 摘叶较不摘叶处理的平均有效荚数、每荚粒数、千粒重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增产效果均在10%以上。[结论]人工摘叶措施对控制油菜菌核病非常有效。  相似文献   

16.
10种杀菌剂对瓜叶菊菌核病菌的室内生物活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段海明 《农学学报》2015,5(4):36-39
为了筛选得到对瓜叶菊菌核病菌室内抑制活性较高的杀菌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0种化学杀菌剂对瓜叶菊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p.)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瓜叶菊菌核病菌对保护性有机硫杀菌剂敏感性较高,其中福美双对病菌的EC50值为0.8742 μg/mL,EC90为19.4750 μg/mL,而代森锰锌对病菌的抑制活性低于福美双。对于现代选择性杀菌剂,菌核病菌对咪鲜胺、苯醚甲环唑、腐霉利、异菌脲、戊唑醇、腈菌唑、三唑酮和嘧菌酯的敏感性依次下降,其中三唑类杀菌剂咪鲜胺对病菌的抑制活性最高,EC50达0.0418 μg/mL,EC90为0.3138 μg/mL,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的抑菌活性以腐霉利最高,EC50达0.2113 μg/mL,EC90为0.5889 μg/mL,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嘧菌酯对病菌的抑制活性最低,其中EC50为7.6224 μg/mL,EC90为59.5022 μg/mL。因此,咪鲜胺和腐霉利为瓜叶菊菌核病室内生物活性较高的杀菌剂,可以推荐供生产上使用,提倡保护性杀菌剂和内吸选择性杀菌剂复配使用,以提高病害的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17.
从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B3菌株和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G4菌株中分别提取脂肽类化合物,配制成脂肽类生物农药乳油.平板拮抗活性检测试验表明,脂肽类生物农药乳油B3和G4能显著抑制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生长.油菜离体叶片接种试验中,脂肽类生物农药乳油B3和G4能显著抑制核盘菌在油菜叶片上的侵染和扩展.田间试验表明,脂肽类生物农药乳油B3和G4对油菜菌核病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最高防效分别达55.8%和46.3%,并能够促进油菜生长  相似文献   

18.
水稻稻曲病有效药剂筛选及药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水稻稻曲病进行室内毒力测定与田间药效试验,筛选出防治效果较好的杀菌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9种杀菌剂对水稻稻曲病菌的室内毒力,并进行7种杀菌剂的田间药效试验。氟环唑、吡唑醚菌酯、丙硫菌唑、嘧菌酯、丙环唑、咪鲜胺、戊唑醇的EC50值小于0.20 μg/mL,抑菌效果较好。田间药效试验中,430 g/L戊唑醇SC 96.75 g a.i./hm2、125 g/L氟环唑SC 84.4 g a.i./hm2、250 g/L嘧菌酯SC 225.0 g a.i./hm2的防效最好,防效分别为83.59%、82.77%、81.13%。戊唑醇、氟环唑和嘧菌酯对水稻稻曲病具有良好的防效,可作为该病的有效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19.
啶酰菌胺对油菜菌核病的作用方式及其田间防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室内和田间应用离体和活体方法,研究了啶酰菌胺对油菜菌核病的保护和治疗效果,以及在油菜植株上的传导性和持效期,结果表明:啶酰菌胺在6.25~400.00 mg/L浓度范围内,对油菜菌核病的保护效果为81.66%~100.00%,治疗效果为19.82%~78.88%;由于啶酰菌胺在油菜植株上的传导性较差,对施药叶片的上位和下位叶的保护效果均较低,施药后啶酰菌胺持效期为20 d左右。田间试验表明:啶酰胺施药量为150~350 g/hm2时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效果在68.89%~86.84%之间,显著优于多菌灵(750 g/hm2)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0.
对1998——2008年油菜菌核病田间系统调查和病情普查分析表明,南充市油菜菌核病具有单年流行的菌源量基数和长达18~25天的病菌孢子最适侵染期,而适宜的气象条件则是菌核病重发的决定性因素.根据11年来2-4月的气象因子,结合最终茎秆发病面积比、最终茎病株率和最终病情指数建立了3个数学模型,并取得较好回检效果.利用稻草覆盖、适当调整播栽期等轻简化栽培控病措施,对油菜菌核病的综合防治效果可达50%以上;用2次50%多菌灵100 g/667m<''2>防效可达85%以上,菌核病在南充尚未对多菌灵产生明显的抗药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