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8 毫秒
1.
【目的】探究特早熟与早熟荔枝果实挥发性成分特征及差异,为荔枝栽培、育种、加工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EM)与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系统地分析了6个特早熟与早熟荔枝种质成熟果实的挥发性化合物,并运用多元统计方法比较了这两类种质挥发性组分的差异。【结果】共鉴定出103种挥发性组分,10种为共有的化合物、34种为各种质的特有化合物,以单萜类、醇类、醛酮类、酯类及倍半萜为主要成分,其中特早熟种质的挥发性物质种类以醇类、醛酮类及酯类为主,早熟种质挥发性物质则以萜类(单萜及倍半萜)及醇类为主。运用OPLS-DA方法获得上述特早熟-早熟组间的差异代谢物39个,其中下调的化合物包括异戊醇、正辛醇、异戊醛、反-2-辛烯醛、乙酸乙酯、3-甲基-3-丁烯醇乙酸酯、乙酸苄酯、戊酸苄酯、苯甲酸异戊酯、α-筚澄茄油烯、α-古巴烯、异戊酸、十四烷,上调的化合物包括α-蒎烯、月桂烯、α-松油烯、邻伞花烃、(+)-柠檬烯、罗勒烯、(E)-Β-罗勒烯、γ-萜品烯、萜品油烯、别罗勒烯、对-薄荷-1,5,8-三烯、芳樟醇、β-香茅醇甲醚、对伞花烃-8-醇、蒎烯-10-醇、α-松油醇...  相似文献   

2.
采用静态顶空(SHS)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成熟期‘布鲁克斯“红宝石’大樱桃果实的香气成分,两个品种共检测出60种香气成分。从‘布鲁克斯’检测出香气成分38种,占总峰面积的59.66%,相对百分含量较高的是乙醇、乙酸己酯、1-乙基-3-甲基苯、苯乙烯、1,2,3-三甲基苯;从‘红宝石’甜樱桃中共检测出25种香气成分,占总峰面积的62.65%,相对百分含量较高的是乙醇、(E)2-己烯-1-醇、3-异丁基-6-烯-1-辛醇、乙酸己酯。  相似文献   

3.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HS-SPME)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 GC-MS)法对花脸香蘑(Lepista sordida)发酵菌丝体和子实体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共检测出116种挥发性成分,从菌丝体中鉴定出91种挥发性成分,主要为醛类;从子实体中鉴定出66种挥发性成分,主要为烷烃类;菌丝体和子实体中均含有1-辛烯-3-醇、反式-橙花叔醇、3-辛烯-2-酮、苯甲醛、苯乙醛、辛醛和2-戊基呋喃等40种挥发性成分。采用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VA)进行分析,γ-壬内酯是菌丝体的特征风味成分,正戊酸、柠檬醛、1-辛烯-3-醇是子实体的特征风味成分。  相似文献   

4.
以黑龙江和新疆产地雪菊为试材,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雪菊挥发油,通过GC-MS联用技术鉴定雪菊挥发油成分,利用峰面积归一化法分析各成分占总含量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表明:黑龙江雪菊挥发油中得到36个色谱峰,鉴定出23种化学成分,主要为柠檬烯(50.961%)、α-水芹烯(5.717%)、蒎烯(5.226%),新疆雪菊挥发油中得到36个色谱峰,鉴定出22种化学成分,主要为D-柠檬烯(59.911%),蒎烯(7.866%)、2-异丙基-5-甲基-9-亚甲基-双环[4.4.0]-1-癸烯(3.840%);黑龙江雪菊经减压蒸馏处理,鉴定出的成分从23种减少到18种,主要成分为D-柠檬烯(65.810%)。柠檬烯和D-柠檬烯含量可作为鉴别2个产地雪菊挥发油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树莓果皮及果肉挥发性成分分析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同时蒸馏萃取装置(SDE)提取树莓果皮及果肉挥发性成分;用GC/MS法从树莓果皮及果肉挥发性成分中分离并确认6种化学成分;用峰面积归-法通过G1710BA化学工作站数据处理系统得出各化学成分在挥发性成分中的百分含量,其中主要成分为糠醛(60.28%)、苯并噻唑(4.50%)、4-甲基-2-乙醇(3.15%)、苯酚(3.08%)、a,a-4-甲基-苯甲醇(3.03%)、苯乙醇(2.41%)。  相似文献   

6.
采用气液相连续萃取法和水蒸气蒸馏法对铁炮百合花的挥发油进行提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分离并鉴定了其化学成分;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成分的百分含量。结果表明:2种方法共分离出57个组分,确定了其中52种化合物;其主要成分为烯、醇、酯、醛、酸和烷类化合物。与水蒸气蒸馏法相比,气液相连续萃取法多萃取出14种化合物,增加的化合物中低沸点、相对分子质量小的成分较多。另外,2种方法共有的低沸点化合物中,气液相连续萃取法萃取出的化合物含量均较高,如α?萜品醇(0.40%、3.49%)、(E)-3,7-二甲基-2,6-辛二烯-1-醇(0.35%、2.60%)、3,7,11-三甲基-1,6,10-十二碳三烯-3-醇(10.40%、19.76%)等。  相似文献   

7.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分析法,对“井岗红糯”荔枝果肉香气组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井岗红糯”荔枝果肉共检测出香气化合物62种,主要包括醇、烯、醛、酯、酮、酸、烷烃及其他化合物。橙花醇、3-甲基-2-丁烯醛、β-蒎烯、α-衣兰油烯、(R)-(+)-β-香茅醇、3-甲基-2-丁烯醇、3-异丙基-6-亚甲基-1-环己烯、d-柠檬烯、萜品油烯、蘑菇醇、1-甲基-3,7-亚甲基-2,6-辛二烯等是“井岗红糯”荔枝果肉的关键香气组分。其中,橙花醇的相对含量最高,为18.79%,橙花醇是香叶醇的异构体,有玫瑰香气,略有柠檬香。  相似文献   

8.
应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及气相色谱-质谱(GC/MSD)法进行本地种杧果叶片成分分析。结果共检测出68种挥发性成分,鉴定出其中的50个成分,含量占总挥发性组分的98.56%,其中主要成分为(n)-杜松萜烯(18.87%)、2,2,4,8-四甲基三环[5.3.1.0]8-十一烯(17.78%)、2,4,6-三甲基苯酚(12.94%)、,c-衣兰油烯(10.09%)、偄-杜松萜烯(-)-(8.14%)、香附子烯(5.64%)、(+)-香橙烯(4.17%)等。分析结果从对本地种杧果叶片挥发性成分功能角度肯定其作为行道树的价值功效。  相似文献   

9.
利用SUMMA罐收集落叶松挥发物,采用预浓缩与GC/MS联用系统对不同季节的落叶松挥发性有机物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季节落叶松挥发物的成分包括萜类、烷烃、烯烃及炔烃类、酮类、呋喃类、醇类、醛类、酸类、酯类8大类化合物,共110种,其中以萜烯类化合物为主,且含量随季节变化显著。(1S,3S)-(+)-间-薄荷-4,8-二烯(12.58%)、植紫三烯(9.02%)、(E)-2,7-二甲基-3-辛烯-5-炔(18.13%)、(Z)-2,7-二甲基-3-辛烯-5-炔(17.63%)构成了春季萜类化合物的主要成分,夏季以1,3-戊二烯(23.53%)为主,秋季则以(-)-蒎烯(17.04%)、IR?α?蒎烯(37.09%)为主。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 GC-IMS)分别对硫黄鳞伞(Pholiota conissans)新鲜、冷冻干燥、热风干燥子实体的不同部位(菌盖、菌柄)挥发性成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干燥方式对硫黄鳞伞挥发性成分有影响;3种方式对菌盖、菌柄挥发性成分影响不同。从新鲜样品中共鉴定出挥发性成分48种,主要包括醋酸、多种醇类化合物及少量醛酮化合物等;冷冻干燥样品中共鉴定出挥发性成分78种,具有花果香气的醛酮类及酯类化合物含量较高;热风干燥样品中共鉴定出挥发性成分78种,包括多种醛、酮、酯类,以及甲苯、2-正丁基呋喃、柠檬烯、2-正戊基呋喃、苏合香烯等多种杂环化合物。采用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进行分析,ROAV≥1.00的挥发性化合物为关键风味成分,新鲜样品中关键风味成分主要有醋酸、3-辛醇、3-甲基-1-丁醇、乙醇、2-甲基丙醛、乙酸己酯等,菌盖、菌柄中ROAV较高的分别是醋酸、3-辛醇。在2种干燥样品中,关键风味成分主要有丁酸乙酯、3-甲基丁...  相似文献   

11.
紫结球甘蓝功能性成分的提取、鉴定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亚  杨静  朱祝军 《园艺学报》2016,43(1):100-108
采用HPLC–DAD–ESI/MS技术,对紫结球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 ssp. capitata f. rubra)中花青苷、硫代葡萄糖苷(简称硫苷)、酚酸和黄酮的含量和成分进行了鉴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紫结球甘蓝中总花青苷含量为1 187.92 μg · g-1 FW,分离出的14种不同花青苷均为矢车菊素苷及其衍生物。其中矢车菊–3–阿魏酰–槐糖苷–5–葡萄糖苷和矢车菊–3–p–香豆酰–槐糖苷–5–葡萄糖苷为最主要的种类,分别占花青苷总含量的35.12%和26.76%;其次为矢车菊–3–槐糖苷–5–葡萄糖苷,占花青苷总含量的14.27%。紫结球甘蓝中总硫代葡萄糖苷(硫苷)含量达到6.39 μmol · g-1 FW,共10种,由6种脂肪族硫苷、3种吲哚族硫苷和1种芳香族硫苷组成。4–戊烯基硫苷和3–丁烯基硫苷为最主要的硫苷,分别占硫苷总含量的40.76%和30.92%,其次是2–羟基–3–丁烯基硫苷和3–吲哚基甲基硫苷,分别占硫苷总含量的11.39%和7.38%。此外,建立了同时测定17种酚酸、黄酮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经HPLC-DAD-ESI-MS鉴定,紫结球甘蓝中总酚酸、黄酮含量为2 003.79 μg · g-1 FW,共鉴定出11种,包含5种酚酸物质和6种黄酮物质。其中阿魏酸和咖啡酸含量最高,分别占总含量的10.62%和10.41%;木犀草素是含量最高的黄酮,占总含量的10.10%。  相似文献   

12.
采用顶空取样结合GC-MS 对蒜薹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蒜薹中含有
23 种挥发性成分,其中含硫化合物15 种,相对含量为99.42%,主要成分为二烯丙基二硫醚(66.52%)、
1,3-二噻烷(15.44%)、二烯丙基三硫醚(7.15%)、二甲基二硫醚(1.24%)、二烯丙基硫醚(1.09%)和
2-烯丙基甲基三硫醚(2.66%)等6 种;与水蒸气蒸馏法相比,顶空取样检出的含硫化合物虽然种类少,
但相对含量高,且硫醚、多噻烷和硫代环己烯3 类主要成分都有检出。  相似文献   

13.
枇杷花开放过程挥发性物质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芦艳  鲁周民  樊美丽  白卫东 《园艺学报》2013,40(11):2245-2254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GC–MS 分析技术,对花蕾期、露白期、初放期和盛开期的枇杷 花的挥发性物质进行富集、分离和鉴定,分别鉴定出挥发性化合物84、90、69 和73 种,各占总挥发性 物质的93.84%、97.74%、92.56%和92.67%,都含有酮类、酸类、酯类、醛类、烃类、醇类和其他少量化 合物。从花蕾到盛开过程中,酯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呈不断上升趋势,而醛类和酸类物质相对含呈快速下 降趋势,烃类和酮类先上升后下降。4–甲氧基苯甲酸甲酯、4–甲氧基苯甲酸乙酯、二–(2–苯乙基)– 草酸酯、苯甲醛、甲氧基苯甲醛、反式二己烯醛、苯乙醇、十三烷、二十一烷等成分是枇杷花香的主要 赋香物质,它们在枇杷花开放不同阶段的相对含量之和分别占总挥发性物质的55.03%、59%、72.68%和 70.71%。枇杷花从露白期到初放期具有较丰富的香气组成,应以此时为较佳的利用时期。  相似文献   

14.
崔婷婷  单长松  吴澎  周涛 《园艺学报》2015,42(11):2283-2290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SPME–GC–MS)的方法检测红银花与金银花新鲜花蕾和 干花蕾的挥发性成分。4 种花蕾样品共鉴定出67 种挥发性物质,其中新鲜红银花与金银花分别检测出48 种和46 种,经烘干处理的干红银花与金银花分别检测出34 种和37 种。[3.2.1.0(1,5)]三环辛烷、β– 芳樟醇、5–甲基–2–己醇和以及十六烷是4 种样品共有的成分。其中红银花挥发性成分主要以烃类、 醇酮类为主,β–芳樟醇含量显著高于金银花;样品在由新鲜到烘干这一过程中,烃类和酯类挥发性物质 含量降低,醛类和醇酮类挥发性物质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5.
桃3种颜色果肉中10种酚类物质的测定及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优化了桃酚类物质分析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并测定和比较了红、黄、白色类型桃果肉酚类物质组分。以甲醇(0.1% H3PO4)为提取剂,采用C18柱(4.6 mm × 250 mm,5 μm),以甲醇(0.1% H3PO4)和水(0.1% H3PO4)为流动相梯度冲洗,流速1.0 mL · min-1,温度30 ℃,检测波长280 nm,适于桃果肉酚类组分分析。在桃果肉中检出了绿原酸、新绿原酸、儿茶素、表儿茶素、芦丁、槲皮素、没食子酸、阿魏酸、根皮苷和根皮素。不同肉色类型桃的主要酚类组成和含量存在差异,红肉桃主要成分为表儿茶素、绿原酸、儿茶素和新绿原酸,黄肉桃为新绿原酸、绿原酸和儿茶素,白肉桃为新绿原酸、儿茶素和芦丁;红肉桃含量最高的酚类为表儿茶素最高(78.91 ~ 673.90 mg · kg-1FW),黄肉桃为新绿原酸(7.28 ~ 25.57 mg · kg-1FW),白肉桃中含量最高的酚类因品种而异,规律不明显,以新绿原酸(3.17 ~ 6.16 mg · kg-1FW)和儿茶素(4.21 ~ 14.55 mg · kg-1FW)较高;各酚类含量差异显著,对于绿原酸、新绿原酸、儿茶素、表儿茶素和芦丁等桃果肉中的主要组分而言,红肉桃的含量均显著高于白肉和黄肉桃。同一肉色不同品种间一些酚类物质的含量差异显著,可用于筛选桃特异种质。  相似文献   

16.
芍药‘杨妃出浴’和‘大富贵’花香成分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芍药品种‘杨妃出浴’和‘大富贵’为试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比较分析了花朵不同开放时期香气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杨妃出浴’含有34种香气成分,主要为橙花醇、月桂烯、α–蒎烯、3–蒈烯、角鲨烯;‘大富贵’含有36种香气成分,主要为苯乙醇、3–己烯–1–醇、己醇、邻苯二甲酸二乙酯、1,4–二甲氧基苯。  相似文献   

17.
蜡梅不同品种和花期香气变化及其花茶适制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继荣  倪德江 《园艺学报》2010,37(10):1621-1628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机分析方法研究了蜡梅4个品种不同开花期的香气成分,并分析了其花茶适制性。结果表明:4个品种主要香气成分为别罗勒烯、罗勒烯、乙酸苄酯和水杨酸甲酯,相对含量之和占总量80%以上。从花蕾期到盛开期,香气成分变化不大,在开花过程中萜烯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增加,而酯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减少。随着蜡梅花内被片紫色条纹数量增加,香气中萜烯类和酯类化合物相对含量比值(T/E)减小,而在开花过程中,T/E值增加。花蕾期和盛开期香气相似率达0.990以上,表明开花过程中香气类型变化不大。花蕾期和萎蔫期的鲜花窨制的花茶香气弱,香气和滋味得分低于盛开期,红心品种窨制的花茶幽香不足,香气和滋味得分低于其他品种。在花茶生产上,以选择内被片紫色条纹较少的素心和乔种品种,且盛开的鲜花为宜。  相似文献   

18.
玫瑰不同品种花瓣挥发性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同一栽培条件下的5个玫瑰品种盛开期的花瓣为材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定性并定量分析了不同玫瑰的挥发性成分组成及其含量差异。共检测到49种挥发性成分,包括醇类、酯类、醛类、萜烯、酚类、酮类、烷烃、酸类和醚类共9大类。其中,苯乙醇、香茅醇、橙花醇、香叶醇及其乙酸酯类化合物相对含量较高,且在主成分分析中对第一、第二主成分贡献较大,是主要挥发性成分。不同玫瑰品种的主要挥发性成分释放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丰花玫瑰花瓣中香茅醇、香茅醛、乙酸香茅酯的释放量显著高于其他4个品种;单瓣白玫瑰和重瓣红玫瑰中橙花醇、香叶醇、橙花醛、香叶醛,以及β–蒎烯和顺式β–罗勒烯的释放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聚类分析将5种玫瑰聚为两组,一组为紫枝玫瑰和日本四季玫瑰,另一组为重瓣红玫瑰、单瓣白玫瑰和丰花玫瑰。  相似文献   

19.
‘西伯利亚’百合花香随开花进程变化及日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动态顶空套袋-吸附技术,采集东方百合‘西伯利亚’不同花期和一天不同时间点释 放的花香,并利用自动热脱附-气质联用(ATD–GC/MS)技术分析花香成分和释放量。结果表明:‘西 伯利亚’百合花香成分主要包括萜烯类、醇类、醛类、酮类、酯类、芳香族类和烷烃类7 大类;其释放 量和化合物数量在初开期较少,半开期逐渐增加,盛开期最高,衰败期急剧下降。在4 个时期分别检测 出12、46、55 和20 种成分,其中萜烯类化合物最多,释放量最大;在一天当中其释放量和化合物数量从 早到晚同样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15:00-16:00 时间段总释放量最高,成分最多,而在7:00- 8:00 和19:00-20:00 这两个时间段成分及释放量明显减少;从7:00 到20:00 的7 个时间段释放的 花香中分别检测出27、42、51、57、45、40 和16 种化合物,萜烯类化合物最多,释放量最大。花香成 分中含量最高的芳樟醇、β–罗勒烯和β–月桂烯等萜烯类化合物可能是‘西伯利亚’百合花香的主要致 香成分,而光强的变化是引起‘西伯利亚’百合花香日变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