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3 毫秒
1.
甲苯是最为常见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之一,针对土壤与地下水挥发性有机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的现状,本文以甲苯为研究对象,采用原位土柱物理模拟试验,通过降雨与土壤参数监测以及土壤和土壤气体取样分析,研究了降雨条件下土壤中甲苯多相运移规律;基于降雨引起的土壤水分动态分布与污染物分布特征的对比分析,初步探讨了降雨对其运移过程的影响.研究发现,甲苯在土壤中的运移受其自身的挥发性影响较大,且存在与水分运移不同步的现象,其固相运移速率小于气相扩散速率和土壤水分运移速度;降雨加快了其运移速度,对甲苯的运移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石油泄漏事故频发,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安全,因此选用合适的植物进行此类污染土壤修复迫在眉睫。柴油是由石油烃和芳烃组成的混合物,是石油的重要组分,具有较强的黏着力和较低的乳化力。以黑麦草为模型植物,探讨土壤柴油污染条件下黑麦草的生理响应,为选择适宜的植物修复柴油污染土壤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质量分数为0.5%的柴油污染显著促进黑麦草生长,质量分数高于1.0%的柴油污染显著抑制黑麦草生长;黑麦草丙二醛浓度随柴油污染质量分数的升高不断下降,可溶性蛋白的质量分数表现为波动变化,脯氨酸的质量分数随着柴油污染质量分数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柴油污染质量分数达到2.0%时,黑麦草生理代谢发生紊乱,不能正常进行代谢活动。  相似文献   

3.
采用正交设计法选择紫花苜蓿田间试验研究土壤污染修复效果。发现紫花苜蓿在石油污染土壤上旺盛生长,而且富集率高的污染物位于植株地上部,便于收获、集中处理,另外紫花苜蓿对污染物有很好的降解和去除作用。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田土壤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田土壤污染日趋严重,农田土壤受污染率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的不足5%上升至目前的19.4%。农田土壤污染的三大污染源是化肥、农药、农用地膜,化肥、农药、农用地膜的过量、不合理使用是造成农田土壤污染的直接原因。本文对农田土壤污染的特点及危害性进行分析,概述农田土壤修复的三大方法,即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并提出防治农田土壤污染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原位通风处理土壤石油烃污染对于土壤和地下水的有机污染控制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实地砂土,通过土柱试验研究了不同通风速率对土壤中汽油烃的去除效率,并通过土壤汽油烃含量和土壤挥发性有机物的监测数据估计了通风修复时间。结果表明。真空抽提通风速率越大,土壤中的汽油烃去除速率越快,但通风速率由400mL·min^-1提高到800mL·min^-1,土壤污染物修复效果差异不太明显,最佳的土壤通风速率为400mL·min^-1。土壤汽油烃监测数据的指数拟合曲线和土壤挥发性有机物监测数据进行的对数拟合曲线都能反映土壤污染物的衰减情况,二者分析得到的污染物通风修复时间有一定相关性。因为土壤挥发性有机物易于监测,可以以土壤气体中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来估计土壤中污染物的衰减和估计土壤通风净化时间,并在实际土壤通风修复过程中通过土壤气体中TVOC的监测反映土壤污染修复状况,当TVOC浓度降低到10mL·m^-3以下时,修复过程基本可以结束。  相似文献   

6.
张丽辉  刘爽  赵骥民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4):10995-10996
[目的]筛选土壤石油类污染敏感指示指标、确定石油类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植物。[方法]在实验室人工控制条件下,研究不同浓度土壤石油污染对2种藜科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土壤石油污染质量分数为500 mg/kg时,对2种藜科植物种子的出芽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翅碱蓬的促进作用大于碱蓬,土壤石油污染浓度在1 000~30 000 mg/kg时,皆抑制2种种子的出芽,对翅碱蓬的抑制小于碱蓬。[结论]在土壤污染情况下种子萌发率具有某种程度的不确定性,土壤石油污染对2种藜科植物种子萌发的抑制率指标只能作为生态评价的初级指标或土壤开始发生污染的信号,而不宜作为深度评价的标准。  相似文献   

7.
土壤的石油污染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综述了土壤石油污染的研究方法 ,石油类物质进入土壤的途径、存在形态及其在土壤环境中的归宿。同时指出 ,在进行土壤污染研究中 ,首先必须正确选择研究对象 ;然后要对污染方式做深入的调查 ,以确定其在土壤中的分布方式 ;最后 ,根据石油类物质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途径 ,结合不同污染现场的实际情况 ,制定科学合理的污染防治规划。  相似文献   

8.
[目的]寻找适宜的石油污染盐碱土壤的野外生物修复模式。[方法]以实验室前期保存和新筛选的石油降解细菌菌群为基础,制备固体菌肥,首先在室内条件下研究C∶N∶P、菌肥施入量对降解率的影响,并将菌肥施入量、植物种类、土壤翻耕对野外土壤污染修复效果的影响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菌肥的降解特性决定了石油污染物的降解效率,无效的菌肥在室内外试验中都会削减石油污染物的修复效果;在适宜的土壤C∶N∶P条件下,新鲜菌肥的施入量增加,可有效提高石油污染物的降解率。足够的菌肥施入量能够在短期内(10~20 d)发挥高效降解作用。在野外修复模式研究中,翻耕对扰动盐碱土壤的石油污染修复作用有限,土著优势植物碱蓬比苜蓿更适于植物-微生物的联合修复。[结论]在野外条件下,适宜的盐碱土壤石油污染修复模式为碱蓬+10%新鲜菌肥+不翻耕+营养(C∶N∶P=100∶5∶3)。  相似文献   

9.
盘锦市典型区域土壤中石油烃的污染状况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盘锦市油田矿区、重污染企业、垃圾处置场、蔬菜基地、大洼工业园区等区域及周边地区土壤石油烃污染现状的监测与评价,查明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分布状况和土壤污染特征,提出石油烃污染的有效防治措施,为科学规划使用和修复土地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滴灌条件下砖红壤水分入渗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4种滴速在室内条件下进行了砖红壤水分入渗试验研究,采用烘干法和张力计法测定了不同时刻和不同深度处土壤的含水量,得到了砖红壤中水分迁移规律和适宜的滴灌速度。结果表明:在滴灌时,土壤中的水分主要受重力作用和毛细作用,使水分产生水平和垂直运动;滴灌停止后,土壤中的水分主要受热运动(蒸发)和土颗粒的结合力使用,使土壤中的水分逐渐均匀化;虽然砖红壤的细颗粒含量较高,但水分入渗速度快,因而应采用较大滴速进行  相似文献   

11.
核桃壳滤料广泛应用于油田污水处理,每年因此产生大量的废弃核桃壳滤料,由于将其露天堆砌在地面上,滤料上的污染物在降水、风力、地表径流等的作用下发生迁移,直接影响到堆砌场地周边的土壤、大气、水源的质量.采用标准方法对油田废弃核桃壳滤料上的污染物组成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主要污染物为原油、CaCO3和Cd2+、Pb2+重金属离子,污染物总含量较高,与原油组成相比,废弃核桃壳滤料上的芳烃含量增加较多,饱和烃和胶质有所减少.借助一维对流-弥散方程建立了模拟石油类污染物在土壤中迁移转化规律的数学模型,通过室内土柱实验确定模型参数,同时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将实验及模拟的结果相结合可知,该模型可以用来模拟石油类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规律,符合y=y0+A1exp(-x/t1 )+A2exp(-x/t2)规律.研究结果为油田废弃滤料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及治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输油管道具有里程长、输送介质高危、管道沿线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等特点,一旦油品在环境敏感区发生泄漏,将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事件。以某环境高后果区为例,基于Visual-Modflow软件,建立概念模型、水流模型及溶质运移模型,模拟输油管道泄漏情景下石油烃在地下水中的迁移扩散规律,采用改进的内梅罗综合指数评价法对地下水状态进行预警,根据水质变化速率与预警级别之间的关系确定不同井的预警级别。结果表明:采用输油管道泄漏地下水污染风险预警评价,能够有效预警油品泄漏情况,预判输油管道泄漏溢油扩散趋势。  相似文献   

13.
重金属镉在土壤中迁移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以氯化镉(CdCl2)为供试污染物,通过人工模拟试验研究重金属重大污染事故发生时CdCl2污染物在土体中沿横向及纵向的迁移过程和特征,为重大环境污染事件的快速处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柱淋滤装置,模拟2阶段降雨条件下CdCl2在土壤层中的横向与纵向迁移分布特征,试验周期16d,采用便携式手控负压泵抽取土壤溶液样品,溶液中Cd含量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在整个试验期间,重金属Cd呈现明显的横向和纵向分布特征,CdCl2在投加后0.5h即覆盖表层横断面,146h覆盖整个纵剖面。Cd浓度的纵向相对变化速率分析表明,不同深度Cd污染物快速通过的时间不同,15、35和55cm深度处Cd污染物快速通过的时间分别约为48、117和266h。[结论]该箱体模拟装置可以同时考察污染物在土壤中沿横向和纵向的分布及迁移特征;较大降雨条件下重金属Cd污染物在土壤表面先以横向径流扩散为主,纵向迁移相对滞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氯化镉(CdCl2)为供试污染物,通过人工模拟试验研究重金属重大污染事故发生时CdCl2污染物在土体中沿横向及纵向的迁移过程和特征,为重大环境污染事件的快速处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柱淋滤装置,模拟2阶段降雨条件下CdCl2在土壤层中的横向与纵向迁移分布特征,试验周期16d,采用便携式手控负压泵抽取土壤溶液样品,溶液中Cd含量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在整个试验期间,重金属Cd呈现明显的横向和纵向分布特征,CdCl2在投加后0.5h即覆盖表层横断面,146h覆盖整个纵剖面。Cd浓度的纵向相对变化速率分析表明,不同深度Cd污染物快速通过的时间不同,15、35和55cm深度处Cd污染物快速通过的时间分别约为48、117和266h。[结论]该箱体模拟装置可以同时考察污染物在土壤中沿横向和纵向的分布及迁移特征;较大降雨条件下重金属Cd污染物在土壤表面先以横向径流扩散为主,纵向迁移相对滞后。  相似文献   

15.
油品储运过程中油气挥发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油品在储运过程中对环境造成污染的三种情况,即溢油事故泄漏的油品污染、含油污水污染以及排入到大气中的烃类气体污染.分析了油品储存、灌装过程的挥发损耗,指出应制订可行的油气排放法规,根据油品储运的各个环节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地降低油气的挥发量,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6.
开展了土壤柴油污染的单因素盆栽实验和柴油污染盐渍化土壤中添加锯末-硝酸铵-磷酸二氢钾的三因素正交盆栽实验,对黑麦草幼苗抗氧化酶活性和叶绿素含量进行了分析,探究了柴油污染土壤中黑麦草幼苗的生理变化与调节。结果表明,土壤柴油污染显著减小了黑麦草幼苗生物量,与对照相比,叶SOD活性在柴油浓度0.3%和0.9%时显著降低,POD和CAT活性在0.6%和0.9%柴油浓度下显著降低;根SOD活性在0.9%柴油浓度下显著增大,POD活性在0.6%和0.9%柴油浓度下显著下降。受柴油污染的盐渍化土壤,施加锯末体积分数为10%时,黑麦草幼苗叶POD和CAT活性显著增强,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显著增加;施氮量为0.3 g·kg-1土时,黑麦草幼苗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显著增加。可见,土壤受柴油污染时,添加锯末和硝酸铵可有效调节黑麦草幼苗的生理代谢。  相似文献   

17.
应用HYDRUS-1D模型模拟分析PFCs在土壤中的迁移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明全氟化合物(PFCs)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规律,为PFCs地下水污染防治提供依据,以全氟丁酸(PFBA)、全氟己酸(PFHxA)、全氟庚酸(PFHpA)、全氟辛酸(PFOA)、全氟壬酸(PFNA)和全氟辛基磺酸(PFOS)等6种PFCs作为研究对象,在室内设置一维土柱实验模拟PFCs在土壤中的迁移过程,采用Hydrus-1D模型建立土壤水流和溶质运移数值模型,对PFCs在土柱中的迁移过程进行模拟,将模拟结果同实验结果进行比较,模型模拟值与实验实测值吻合得较好。采用单因素局部扰动分析方法,分别对HYDRUS-1D模型中入渗水量、土壤容重、纵向弥散度和PFCs在土壤介质中的吸附系数等参数进行扰动,并与参数原值结果进行比较,计算敏感系数,结果表明入渗水量、土壤容重和吸附系数是影响PFCs在土壤中迁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的保有量在逐年增加,它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但排放的污染物也越来越多,给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环境造成了日益严重的危害.随着石油资源的逐步减少和以汽油、柴油为燃料的汽车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污染,除了对以汽油、柴油为燃料的汽车在技术上进行改造和采取比较严格的控制标准以外,采用清洁燃料去替代汽油、柴油,从而减轻汽车排放的污染物对人和环境所造成的不良影响,是今后汽车发展必须进行认真探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技术及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石油污染土壤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环境问题,微生物作为土壤中最重要的生物类群,若受到石油污染的影响,其群落结构会发生相应的改变,研究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对于土壤石油污染的生物修复以及评价石油污染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石油污染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进展,系统地综述了目前常用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技术及其在石油污染研究中的应用,并对该研究领域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