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林业   3篇
  1篇
综合类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阐述了植物和微生物降解环境中石油污染物及PAHs的重要作用和最新进展。国内外大量实验室研究表明,不同植物和微生物(细菌、真菌和放线菌)联合修复石油污染土壤均得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在某种程度上微生物菌群要优于单一菌株;土壤中植物根系与微生物形成根际效应对污染物的降解起到了促进作用;生物表面活性剂较合成表面活性剂具有更好的生态适宜性和石油污染土壤修复能力;土壤中多组分污染物共同修复虽处于起步阶段,其作用机理也有待进一步研究,但是,发展前景值得期待。目前该领域的研究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植物–微生物菌群降解石油污染物过程中,微生物菌群间协同和竞争机制及试验结果的可重复性尚需证实;实验室研究与大田环境条件的差异,使得目前的研究成果尚需田间试验的验证和支持;根据土壤类型和气候特点,研究极端(高含盐量;氮、磷等营养元素缺乏;低温)条件下的石油高效降解菌株/群,制备有效的便于大田应用的固体菌肥意义重大;同时在确定石油污染物对环境致害的限值的基础上,建立石油污染土壤评价体系也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指出了会理县自1989年引种直干桉成功后,该树种展现了生长迅速,干形通直圆满,采伐周期短,萌芽更新力强,栽植3~5年便可采枝叶提炼芳香油供药用,可实现以短养长的优势。为满足会理县林农大力发展直干桉的需要,结合多年从事直干桉育苗、造林经验,详细探讨了直干桉育苗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寻找适宜的石油污染盐碱土壤的野外生物修复模式。[方法]以实验室前期保存和新筛选的石油降解细菌菌群为基础,制备固体菌肥,首先在室内条件下研究C∶N∶P、菌肥施入量对降解率的影响,并将菌肥施入量、植物种类、土壤翻耕对野外土壤污染修复效果的影响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菌肥的降解特性决定了石油污染物的降解效率,无效的菌肥在室内外试验中都会削减石油污染物的修复效果;在适宜的土壤C∶N∶P条件下,新鲜菌肥的施入量增加,可有效提高石油污染物的降解率。足够的菌肥施入量能够在短期内(10~20 d)发挥高效降解作用。在野外修复模式研究中,翻耕对扰动盐碱土壤的石油污染修复作用有限,土著优势植物碱蓬比苜蓿更适于植物-微生物的联合修复。[结论]在野外条件下,适宜的盐碱土壤石油污染修复模式为碱蓬+10%新鲜菌肥+不翻耕+营养(C∶N∶P=100∶5∶3)。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随着会理县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尤其是农业农村生产生活对林业的高依赖性,使得县域林业发展承载了巨大的压力。面对会理县近几年来连续发生的50年不遇特大干旱,县委、县人民政府高瞻远瞩地启动了“四双”工程建设。针对会理县林业建设实情,分析了县域林业建设所呈现的特点及面临的问题和机遇,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石油污染盐碱土壤生物修复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油污染盐碱土壤的生物修复从机理上看,最主要的作用是微生物的降解能力,而植物和其他措施则主要起着辅助和刺激土壤微生物发挥效用的作用.因此,将石油污染盐碱土壤的生物修复模式划分为生物强化、生物刺激以及生物强化和生物刺激组合的三大类.生物强化主要强调石油污染物降解的直接加强措施,使该作用成为修复的主流或强势;而生物刺激则强调环境因素的改变,使生物强化效果提高的各种间接措施.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生物强化和生物刺激联合模式是提高石油污染物快速降解转化的主要生物修复模式.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结果表明,在降解率方面,生物刺激<生物强化<生物强化和生物刺激的组合.根据污染土壤的具体情况,一般采用的生物刺激手段越丰富,降解效果越好.一般地,影响石油降解的顺序为营养>表面活性剂>电子受体.因此,生物强化是生物修复的主体,辅助以适当的生物刺激手段是石油污染盐碱土壤生物修复模式的首选.而成本有限时,应优先考虑营养刺激.  相似文献   
6.
贾健  王静兰 《绿色科技》2013,(8):99-101
指出了随着会理县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尤其是农业农村生产生活对林业的高依赖性,使得县域林业发展承载了巨大的压力。面对会理县近几年来连续发生的50年不遇特大干旱,县委、县人民政府高瞻远瞩地启动了"四双"工程建设。针对会理县林业建设实情,分析了县域林业建设所呈现的特点及面临的问题和机遇,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