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然胶乳很容易腐败变质,而当前的高氨保存体系存在严重的污染问题。本研究采用硫酮衍生物LS保存天然胶乳,研究保存剂LS对天然胶乳的保存效果。结果表明:LS保存的鲜胶乳挥发脂肪酸值(VFA No.)和黏度值均比较低,当LS用量为0.1%时,对鲜胶乳的保存效果优于0.25%氨;采用LS-氨复合保存制备低氨浓缩胶乳,当LS用量为0.01%~0.05%时可稳定保存浓缩胶乳达180d之久;所保存的低氨浓缩胶乳挥发脂肪酸值(VFANo.)较低,稳定性良好,各项指标均满足当前生产应用需求。此外,LS-氨复合保存低氨浓缩胶乳具有优异的理化性能和成膜性能,硫化胶膜的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普遍优于当前高氨保存浓缩胶乳。通过红外吸收光谱分析,LS-氨复合保存的低氨浓缩胶乳硫化胶膜的结构无明显变化;热分析结果表明,硫化胶膜热稳定性与高氨浓缩胶乳胶膜基本一致。此外,安全性分析结果表明,LS-氨复合保存低氨浓缩胶乳干胶膜不具有潜在毒性影响;同时无皮肤刺激性反应,安全性良好。硫酮衍生物LS对天然胶乳具有优异的保存效果,复合保存制备低氨浓缩胶乳性能良好,可用于多种纯胶制品的生产,同时使用成本低廉,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采用水溶性、不挥发性的广谱抗菌剂——三嗪衍生物(HY)作为天然乳胶的新型保存剂,研究保存剂HY对天然乳胶保存效果及硫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0.15 % HY对鲜胶乳有良好的保存效果,其制成的生胶性能指标及耐老化性能较好;采用0.30 %氨+(0.15 %-0.30 %)HY的中氨复合保存体系时,对浓缩胶乳有较好的保存效果。本研究为研发中氨浓缩胶乳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3.
采用水溶性、不挥发性的广谱抗菌剂-三嗪衍生物(HY)作为天然鲜胶乳的新型无氨保存剂,研究其对生胶及硫化胶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HY保存生胶的门尼粘度略低于氨保存生胶;相比于氨保存混炼胶,HY保存混炼胶诱导期(t10)对温度依赖性低,而正硫化时间(t90)对温度的依赖性高;硫化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HY保存橡胶与硫化体系协同性较好;动态热机械分析(DMA)测定结果显示,HY硫化胶片与氨硫化胶片玻璃化转变温度(Tg)基本相同;热重分析(TGA)结果显示,HY硫化胶片耐热氧性略有降低。  相似文献   

4.
促进剂TBSI/ZDiBC并用对天然胶乳及其胶膜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N-叔丁基-双(2-苯并噻唑)次磺酰亚胺(TBSI)为硫化平坦性宽、硫化胶强度高、但硫化速度较慢的环保型促进剂,二异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ZDi BC)是超速级的低亚硝胺环保型促进剂,因此将两者组成活化的并用体系时,不仅降低了胶乳制品中的N-亚硝胺含量,而且缩短了正硫化时间,硫化曲线平坦,进一步提高了硫化胶力学性能。本研究以TBSI/ZDi BC为促进剂,采用硫磺硫化体系,考察了促进剂TBSI/ZDi BC的并用比例、贮存时间对天然胶乳胶体性能、胶膜硫化特性、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时考察了硫化温度对天然胶乳配合胶膜硫化特性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促进剂TBSI/ZDi BC中TBSI的用量,配合胶乳机械稳定性(MST)降低,热稳定性(HST)和粘度增大;随贮存时间的延长,配合胶乳机械稳定性(MST)呈先稍下降后上升,最后又下降的趋势,热稳定性(HST)先升后降,粘度变化不大;促进剂TBSI/ZDi BC并用具有协同作用,且并用比为1∶2时,硫化胶综合性能最佳;硫化温度提高,硫化速率增大,定伸应力、拉伸强度、撕裂强度都呈先升后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分别采用了TT/ZnO和SDC作为离心浓缩天然胶乳的第二保存剂。试验结果表明,复合保存体系TT/ZnO+NH3或SDC+NH3对胶乳的保存效果较好,与高氨作保存剂的浓缩天然胶乳相比,挥发性脂肪酸值符合要求,但SDC+NH3保存体系的浓缩天然胶乳机械稳定度上升不足。  相似文献   

6.
目前胶乳工业中常用的硫化促进剂如TMTD(秋兰姆类)、ZDC(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等,均会在胶乳制品硫化过程中产生强致癌N-亚硝胺,对人类健康产生严重影响。采用硫磺硫化体系,考察未产生有毒N-亚硝胺的促进剂四苄基二硫化秋兰姆(TBzTD)对天然胶乳配合胶膜的硫化性能及其硫化胶膜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时也考察氧化锌(ZnO)及硫化温度对天然胶乳配合胶膜的硫化性能及硫化胶膜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TBzTD,ZDC及ZnO用量的增加和硫化温度的提高,天然胶乳配合胶膜的硫化速度显著提高;当用量为0.5~1.5份时,随TBzTD用量的增加,天然胶乳硫化胶膜的定伸应力、拉伸强度及撕裂强度均先增大后减小;随着硫化温度(90~110 ℃)的提高,以ZDC作为促进剂的硫化胶膜的力学性能先提高后降低,而以TBzTD为促进剂的硫化胶膜的力学性能则逐渐提高。  相似文献   

7.
有机硅氧烷接枝改性天然胶乳的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有机硅氧烷接枝改性天然胶乳及其胶膜的性能.结果表明:接枝改性胶乳的机械稳定性、粘度均高于未改性胶乳的,与未改性胶乳生胶膜及硫化胶乳胶膜相比,接枝改性胶乳生胶膜及其硫化胶乳胶膜有更好的力学性能和耐溶剂性能、耐水性能.TG,DTG和DSC分析表明:与普通天然橡胶相比,有机硅氧烷接枝改性天然橡胶的热稳定性能明显提高.DMA分析测试表明:接枝改性胶乳的有机硅与天然橡胶具有一定的相容性;有机硅改性天然胶乳硫化胶膜的贮能模量E'比天然胶乳硫化胶膜的小,表明改性后的回弹性降低.  相似文献   

8.
当前,生产上普遍采用氨作为鲜胶乳的保存剂,但氨具有很强的挥发性和刺激性,存在严重的污染问题。本研究采用一种水溶性、不挥发的丙二醇衍生物广谱杀菌剂(HB)与碳酸钠复配作为天然鲜胶乳的无氨复合保存剂,研究其对鲜胶乳保存效果及生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HB复合保存鲜胶乳挥发脂肪酸值上升速度远低于氨保存的样品,HB用量在0.12%~0.14%(质量分数)时鲜胶乳保存到第10天时挥发脂肪酸值依然低于0.1;HB保存生胶的6项指标均符合GB/T 8081—2008 标准中对于SCR5的要求,其中塑性保持率(PRI)高于氨保存生胶样品20个单位;HB保存硫化胶样品的物理机械性能优于氨保存硫化胶样品的物理机械性能,其中撕裂强度比氨保存硫化胶高出4.14~ 7.01 KN/m;此外,HB复合保存生胶样品玻璃化转变温度略高于氨保存生胶样品,热降解性能与氨保存生胶基本一致,分子量大小和分布与氨保存生胶相比差别也很小。因此,HB复合保存剂对天然鲜胶乳具有优异的保存效果,所制备的生胶具有良好的物理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9.
有机过氧化物硫化天然胶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过氧化羟基异丙苯(氢过氧化枯烯)等有机过氧化物对天然胶乳硫化效果的影响,分析了不同引发剂的种类、用量以及不同硫化温度对硫化胶乳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过氧化羟基异丙苯、四乙烯五胺、丙烯酸丁酯、少量的铁离子络合物为氧化—还原体系、聚氧乙烯十二烷基醚为乳化剂的硫化体系为低温下(40℃)最佳硫化体系,物机性能均获得提高。它们的最适宜用量分别为:0.453、0.302、3、0.068 g /100 g干胶。与硫磺硫化体系的比较的结果表明:过氧化羟基异丙苯硫化体系的硫化胶膜耐热老化性能、胶乳稳定性、透明度均比硫磺硫化制成的硫化胶膜好,拉伸强度等与硫磺硫化的相近。   相似文献   

10.
低蛋白天然胶乳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应用2709碱性蛋白酶与稳定体系并用脱除天然胶乳(NRL)蛋白质的生物化学方法,采用多变元析因设计安排试验,研究了低蛋白天然胶乳(LPNRL)的稳定体系、酶的用量及制备条件、LPNRL的贮存及应用性能。研究结果表明:(1)2709碱性蛋白酶与稳定体系并用对鲜胶乳的脱蛋白效果较好;(2)所制备的LPNRL的氮含量为0.06%~0.07%,水溶性蛋白质(WSP)含量为1.8μg/g胶膜,达到国际上同类型产品的先进水平;(3)与正常NRL相比,LPNRL的硫化速率稍慢,但其硫化胶乳的贮存性能稳定,成膜性能良好;其干胶膜的物理性能稍低,但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11.
以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采用种子乳液聚合的方法合成了天然橡胶(NR)-g-甲基丙烯酸丁酯(BMA)共聚物。采用正交实验的方法研究了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NR/BMA质量比对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的影响,并采用红外(IR)、差示扫描量热法(DSC)以及透射电镜对NR-g-BMA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当NR/BMA质量比为100/80、KPS用量为0.25 phr(每100 g干基质量)、反应温度为60℃时接枝率和接枝效率最高;红外谱图表明BMA成功接枝到NR分子链上;DSC分析表明NR和PBMA为部分相容体系;TEM观察发现NR-g-BMA胶乳粒子是NR为核,PBMA为壳的核壳结构。按照不同配比制备了甲基丙烯酸丁酯接枝天然橡胶(GNR)与天然橡胶(NR)共混硫化胶膜,并测定了共混硫化胶膜老化前后的力学性能、邵氏硬度A、交联密度。结果表明,GNR/NR硫化胶膜相较于单纯天然橡胶的老化前后的抗拉伸强度及撕裂强度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过氧化物预硫化天然胶乳胶膜的热氧降解及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热重法-微分热重法(TG-DTG)和差热分析(DTA),测定加入不同防老剂的过氧化物预硫化胶乳(PPVL)胶膜的有关热动力学参数来评价它们的耐热氧降解性能,筛选出的防老剂2246、2246/264能给PPVL胶膜好的抗热氧降解性能,2246、264并用有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3.
割胶制度与天然胶乳挥发脂肪酸值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橡胶树新、旧割胶制度及不同刺激强度、不同割胶频率对其胶乳VFANo.和蔗糖含量的影响。探讨了6种割制所得田间胶乳在贮存过程中VFANo.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一定时间的自然贮存过程中,不同割制胶乳其VFANo.变异很大。新割制胶乳VFANo.升高较快;不同刺激强度胶乳明显呈现高强度高VFANo.的趋势;不同割胶频率胶乳明显呈现高频率高VFANo.的趋势;各种割制胶乳刚采集时其VFANo.无明显差异且均很低,随后VFA的生成随氨含量的增加而后滞。不同割制胶乳蔗糖浓度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14.
采用凝聚法,以鲜胶乳为原料制备粉末天然橡胶(PNR),研究了胶乳凝聚影响因素、产品粒径分布和产品干燥条件,并测试了其性能。结果表明,胶乳的pH值为9.3~9.4,硫酸铝用量为3.70%~3.77%为宜,胶乳浓度对产品收率影响不大;隔离剂纳米二氧化硅的用量在2~3份为宜,产品粒径处于1.0~4.0 mm的比例在83%以上。与酸凝天然橡胶相比,制备的PNR的灰分含量、氮含量、挥发物含量、P o和PRI都较高,丙酮溶物含量和门尼粘度较低;PNR混炼胶的M min较小,Δt30相差不大;PNR混炼胶的M L和V M较小,t10和t90较大,硫化速率较慢;PNR硫化胶的拉伸强度、300%定伸应力和500%定伸应力较高,扯断伸长率较低。  相似文献   

15.
椰子分离蛋白起泡性、黏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磊  郑亚军  李艳  赵松林 《热带作物学报》2011,32(12):2358-2362
分析了椰子分离蛋白(CPI)起泡性、泡沫稳定性、黏度及pH、离子强度、温度和蛋白质浓度对这些功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椰子分离蛋白的起泡性和黏度与大豆分离蛋白(SPI)相近;而pH、离子强度、温度等因素对椰子分离蛋白的起泡性和黏度有显著的影响。在等电点(pH4.5)附近,CPI的起泡性和黏度最小,但却表现出最高的泡沫稳定性(91.25%);低离子强度可以提高椰子分离蛋白的起泡性,但高离子强度使CPI的起泡性、泡沫稳定性和黏度都变小;在70℃时CPI的黏度最大;蛋白质浓度变大时,CPI的黏度也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14个淀粉粒结合蛋白组合类型出现频率较高的28份小麦材料淀粉粒结合蛋白(Starch granule proteins,SGP)组成、品质特性,对其相关蛋白质品质性状、淀粉品质性状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蛋白组合类型对蛋白品质性状的效应值不同。在蛋白质性状中,湿面筋含量(WGC)和干面筋含量(DGC)效应值最高的蛋白组合类型均为SGPa+b+c+d+e+f+g+h+i;面筋指数(GI)效应值最高的为SGPa+c+d+e+f+g+i+j;沉降值(SV)效应值最高的为SGPb+c+d+e+f+g+h+j和SGPa+c+d+e+f+g+i+j;蛋白质含量(PC)效应值最高的为SGPa+d+e+f+g+h+i+j。SGPb对干、湿面筋含量的效应值均最高;SGPi对蛋白质含量和籽粒硬度效应值最高,但其对干、湿面筋含量和面筋指数的效应值最低;SGPa对沉降值、蛋白质含量和籽粒硬度(GH)的效应值最低,对面筋指数的效应值最高。综合各项蛋白品质指标,贡献率综合排序最高的为SGPh,最低的为SGPa。在淀粉性状中,SGPa+c+d+e+f+g+i+j对峰值黏度(PV)、低谷黏度(LV)、最终黏度(FV)的效应值最高;SGPb+c+d+e+f+g+h+i+j和SGPa+c+e+f+g+h+i+j分别对直链淀粉(Am)和支链淀粉(Ap)含量的效应值最高;SGPb+c+d+e+f+g+h+j对直、支链淀粉之比的效应值最高。对峰值黏度、低谷黏度和最终黏度效应值最大的均是SGPj,SGPb对被测指标的效应值均较低;SGPd对直链淀粉含量和直/支比的效应值均最高,对支链淀粉含量效应值最低。SGPj对淀粉品质性状的贡献率综合排序最高,SGPb的贡献率最低。  相似文献   

17.
主要研究了四种割胶制度和两种凝固工艺对天然橡胶硫化特性、力学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乙酸凝固工艺,低刺激强度、高割胶频率对应的生胶具有较高的门尼粘度、良好的硫化特性和静态力学性能;采用微生物凝固工艺,低刺激强度、低割胶频率对应的生胶具有较好的硫化特性,低割胶频率和低刺激强度对应的生胶分别表现出较高的门尼粘度和较好的静态力学性能。采用相同的割制,微生物凝固对应的生胶具有较高的门尼粘度和较好的静态力学性能,但正硫化时间有所缩短,贮存模量(E’)有所降低,玻璃化转变温度(Tg)有所升高。  相似文献   

18.
通过测定分析不同产量水平的橡胶树(PB86)在刺激周期内每次割胶时砧木胶乳中干含、总固形物、硫醇、糖、无机磷等养分的含量,探讨砧木养分与橡胶树产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产量高的橡胶树砧木胶乳中干含、总固形物、硫醇、糖的含量也较高,其中超高产橡胶树与对照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同时,高产橡胶树与对照间的干含、总固形物含量达到极显著水平;砧木中无机磷的含量则表现为超高产橡胶树最低。  相似文献   

19.
天然橡胶(NR)作为一种植物性高分子,其分子结构和性能既受橡胶树生物合成的影响,也与加工工艺有很大关系。为了科学对比加工工艺对NR结构和性能的影响,本文采用相同橡胶树品种所产胶乳,参照现行工厂生产条件,制备了5种典型加工工艺的NR,即全乳胶(WF)、烟片胶(RSS)、风干片(ADS)、恒粘胶(CV)和20号胶(TSR)。生胶结构分析表明,NR加工过程中会发生由熟化导致的非胶组分分解和橡胶烃的结构化,具体表现为氮含量降低、数均分子量增大、分子量分布变窄、凝胶含量上升、塑性初值和门尼黏度增加,其中以TSR的熟化程度最高,而CV能够保留其固有分子结构,熟化程度最低。硫化胶性能分析表明,非胶组分的分解有利于提高NR的硫化速度和交联密度,从而提高硫化胶的力学性能;橡胶烃的结构化能够增加硫化胶中的物理缠结网络,使其更容易发生应变诱导结晶,并通过增加能量耗散,提高硫化胶的疲劳性能。综合来看,硫化胶力学性能的优劣顺序为:TSR>ADS>RSS>WF>CV。  相似文献   

20.
为了能够客观地筛选出适合我国植胶环境的橡胶树胶木兼优新品种,基于品种比较试验对4个国外引进品种‘热试09-5’‘热试09-6’‘热试09-7’和‘热试09-10’的产量及副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4个参试品种中,‘热试09-7’表现出速生性状,4个参试品种的产量特性不明显,仅‘热试09-5’在开割第1年与对照相当,其他年份均低于对照。胶乳生理参数分析结果表明,‘热试09-5’的干胶产量、排胶初速度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而蔗糖含量低,硫醇含量高,认为该品种产胶潜力大,胶乳稳定性好,排胶快,糖利用率高。‘热试09-6’原生皮厚度较厚,树皮中乳管列数多,与‘RRIM600’相比,干胶含量、堵塞指数高,排胶初速度和蔗糖含量差异不显著,认为该品种有较好的产胶潜力,但胶乳代谢强度低,可考虑通过刺激提高代谢强度,达到增产的目的;各参试品种的生胶性能、硫化胶的物理机械性能及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差异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指标参数在品种间存在差异,‘热试09-5’的塑性初值最低,塑性保持率最大,‘热试09-6’门尼粘度最高,‘热试09-5’最低,‘热试09-7’有较大的重均分子量,呈现出较好的物理机械性能。在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