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对衡阳市肖家山废弃采石场及其周边荒山植物群落自然恢复的结构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植被类型以灌草丛与草丛为主,物种多样性总体较低,群落的共有种趋势与立地类型的土壤厚度呈正相关,土壤是植被恢复的主要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2.
遥感与地面调查的废弃采石场生态恢复监测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了空间遥感技术与地面植被、土壤调查分析等手段综合监测评估废弃采石场自然恢复状态,可为进一步实施生态恢复治理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结果表明:废弃采石场土壤采样点恢复指数(Ir)与土壤样方pH、有机质有较好的相关性;废弃采石场恢复综合指数(Irq)与遥感模型反演结果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植被—土壤调查分析与空间遥感监测技术能够相互验证对采石场恢复状态的评估。同时提出利用遥感波段比值快速监测评估废弃采石场生态恢复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了了解与掌握废弃采石场植被自然恢复的规律,笔者于2007年4月和8月2次对衡阳市肖家山废弃采石场及其周边荒山植物群落自然恢复的结构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植被类型以灌草丛与草丛为主,灌木种类较为单一,共4科5属5种,草本群落物种组成较丰富,共计26科49属67种,各立地类型草本群落优势种差异不大;(2)植物群落生活型结构反映了该区域的生态环境相当干旱;(3)该区域物种多样性总体较低,物种丰富度与多样性指数的大小顺序为:撂荒地>泥石堆>排土堆>山顶裸岩>乱石堆>道路边坡>采石作业区;(4)群落的共有种趋势与立地类型的土壤厚度呈正相关,土壤是植被恢复的主要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4.
为了了解与掌握废弃采石场植被自然恢复的规律,笔者于2007年4月和8月2次对衡阳市肖家山废弃采石场及其周边荒山植物群落自然恢复的结构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植被类型以灌草丛与草丛为主,灌木种类较为单一,共4科5属5种,草本群落物种组成较丰富,共计26科49属67种,各立地类型草本群落优势种差异不大;(2)该区域物种多样性总体较低,物种丰富度与多样性指数的大小顺序为:撂荒地>泥石堆>排土堆>山顶裸岩>乱石堆>道路边坡>采石作业区,而均匀度则刚好相反;(3)群落的共有种趋势与立地类型的土壤厚度呈正相关,土壤是植被恢复的主要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5.
矿区废弃地近自然生态修复规划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自然流域地貌形态特征和植被群落特征作为规划设计的参照标准,探讨矿区废弃地近自然生态修复的特征与营造原则,构建近自然地形恢复、土壤重构、近自然植被重建等废弃地近自然生态修复规划设计的框架,并以周口店废弃采石场为例,对其近自然生态修复进行规划设计,探索矿区废弃地近自然生态修复的规划原理与技术,为矿区废弃地生态修复规划设计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往的废弃采石场治理工作主要以边坡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作为工作的重点。而废弃采石场边坡又以植被的选择和相应的恢复技术为核心,在一定方面忽视了生态治理工程的景观设计工作。本文通过案例分析在对废弃采石场植被恢复的基础上,提出景观设计相应的生态整治方案以及设计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以句容市沦山湖废弃宕口为研究对象,对宕口及其周边荒山植物群落自然恢复的特征进行研究,分析不同立地条件下的植被组成及群落物种多样性,并提出该地区废弃宕口的植被恢复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采石场废弃地的植被自然恢复过程,为人工辅助其生态恢复提供依据。[方法]在对河北省井陉县不同恢复年限采石场废弃地进行植物调查的基础上,对其群落特征、物种组成及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自然演替2 a采石平台和自然演替2 a道路边坡的植物群落结构相似,物种组成较简单,以1年生草本为主,且物种多样性低;自然演替11 a采石平台和自然演替13 a道路边坡物种多样性较演替2 a标准地有较大提高,物种以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为主。[结论]自然演替13 a道路边坡植被明显好于自然演替11a采石平台植被,通过改善采石废弃地的立地条件,遵循植被的演替规律,可以加快其植被演替进程。  相似文献   

9.
为了揭示我国亚热带地区废弃矿区的植被自然恢复演替序列,采用了"空间与时间相对等"的方法,选取了9个长江沿岸不同时期的废弃采石矿区的崖壁的植被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植被的恢复情况均与采石场废弃的时间呈显著相关性。在植被的早期恢复阶段,前3个优势科有菊科、蝶形花科、蔷薇科。大部分植物的定居与采石矿场在开采的过程中形成崖壁上的空洞与裂纹有关。大多数乔木可以直接到达并定居在崖壁上一些不规则的、微凹或微地形处,因此那里的植被能够演替到乔木阶段。  相似文献   

10.
采石宕口石壁植被自然恢复初期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空间替代时间”方法,分别对9个不同时间停采的废弃采石场进行调查,分析样地内植物的组成、群落的层次结构特征以及生物多样性,探索不同年代废弃采石宕口石壁植被自然恢复的演替情况。  相似文献   

11.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矿区废弃地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黑龙江省鸡西市采石场废弃地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植被恢复模式进行土壤取样,测定养分含量。结果表明:植被的恢复能增加采石场废弃地的养分含量,各栽植类型中除土壤下层速效磷含量与对照地的比值小于1,下层有机质含量与对照地的比值大于10外,其他养分指标含量与对照地的比值在1.05~3.17。同种植被不同整地方式的土壤养分含量差异显著。客土保苗剂方式是对采石场废弃地进行植被恢复的最优整地方式。在植被恢复时间为5年后,客土和原土方式试验地的土壤养分含量在同一水平。  相似文献   

12.
废弃采石场立地类型及植物群落间的相似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璟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251-1252
借助模糊数学,运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对肖家山废弃采石场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肖家山废弃采石场的7个立地类型可聚为4类,人工加速采石场植被恢复时可考虑按照此聚类结果对各个类型分别设计工程改造措施和植物配置模式。  相似文献   

13.
森林公园以原有植被为基础,以植物设计为主要工作,营造自然的园林氛围。通过对延庆妫河森林公园的植物群落进行调查,研究其植物群落的组成结构和景观空间。分析发现公园植物群落组成的树种类型以乡土树种为主,乔、灌、草各层间分化清晰,树种种类丰富。在植物配植方面,公园以生态为出发点,体现植物的群体美,突出季相特征。通过几个典型植物空间的具体分析,研究植物与道路、水体空间的关系,希望对今后森林公园植物配植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4.
采用样方调查方法对不同地形下典型黄土高原弃耕地植物群落发育初期阶段的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及其相似性和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形下弃耕地植物群落演替初期的植物生活型结构不同,主要体现在以地面芽植物或一年生植物居多。植物群落演替初期坡顶和阴坡的群落相似性较大,而阳坡和坡底植物群落相似性较大。不同地形下植物群落多样性有差异,群落均匀度差异较小,各个多样性指数在不同地形的群落间的差异显著性不同,综合多个多样性指数值的大小,坡顶的植物群落多样性最大,而阳坡植物群落多样性最小。笔者推测,未来几年坡顶植物群落和阴坡植物群落将向多年生植物群落方向演替,而坡底和阳坡将向一年生植物群落方向演替。建议弃耕地植物群落学特性研究应长期进行,以便为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和重建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植被覆盖对土壤水盐空间分布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塔里木河上游为研究区,研究不同植被覆盖对土壤水盐空间分布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草群落0~150 cm的平均含盐量高于其他群落,各植被群落0~20 cm土层的盐分含量基本高于20 cm以下土层的盐分含量,并且各植被群落在不同土壤深度下的盐分变化规律与土壤含水量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胡杨-铃铛刺群落随着植被盖度的增加,其土壤各层的水分含量均增加;除表层(0~5 cm)外,土壤其他各层盐分含量均随盖度的增加而减少。除表层(0~5 cm)外,多枝柽柳群落下的土壤其他各层的土壤含水量均随盖度的增加而增加;而土壤各层的盐分含量随盖度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江苏省句容市西冯村绿地调查,分析自然、半自然植物群落的特征,以保护原生植被、形成地域特色的乡土植物景观为原则,借鉴当地稳定的植物群落,提出8种以乡土树种为素材的配置模式,对现有绿地提出改进方案,并为同类地区的绿化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灌溉对希拉穆仁荒漠草地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为当地生态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希拉穆仁荒漠草地设计不同水分梯度的草地恢复试验,对封禁草地不同水分供给条件下的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水分是影响草地植物长势的关键因子,水分条件不同导致物种多样性指数差异明显.[结论]半干旱荒漠草原地区,植物物种多样性特征对水分响应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18.
兰州城市湿地植物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起鹏  张丽  张旭  张松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195-21197,21269
[目的]探讨典型湿地植物群落的多样性。[方法]以兰州城市湿地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带和典型样方相结合的方法对3种生境系统进行实地调查。[结果]不同生境系统湿地植物群落以草本为主,部分地段乔木和灌木生长状况良好。研究区从整个湿地群落结构来看,为乔-灌-草结构,草本植物盖度大,优势种主要有赖草、芦苇、虎尾草、短芒大麦草、鹅观草、冷蒿、菵草等。3种生境湿地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及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大小依次为过渡带〉近裸露湿地〉近自然湿地,均匀度指数与之变化趋势不一致。[结论]该研究可为更好地保护兰州城市湿地生物多样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