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林业   5篇
  3篇
综合类   7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天然次生林的面积不断增加,如何有效地对天然次生林的合理改造和经营是我国面临的重大问题."栽针保阔"经营思想不仅在天然林的经营方面为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理论依据,而且在利用森林自身潜力和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方面做出了指导.  相似文献   
2.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土壤养分以及土壤生物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基础意义,相关研究也越来越多,但缺少系统的文献梳理,对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及热点演变特征认识不足。基于文献计量学软件CiteSpace及CNKI数据库的文献数据,对文献的发文量、作者群、发文机构、关键词及突现等进行聚类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从2001年开始发表以土壤养分与土壤动物相关关系为研究对象的论文,且发文量随时间推移每年均有所增加,至2016年该研究领域的论文发文量保持相对稳定。研究机构以高校为主,主要包括南京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等;近20年的土壤养分-蚯蚓研究中土壤质量和群落结构这2个关键词是2001—2021年最具有突发性的研究热点,从2020年开始对土壤健康的研究是一个新方向。  相似文献   
3.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是当今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目前在生态服务分类及价值核算评估研究方面,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理论体系和价值核算方法,缺少对各项生态服务的针对性和对各类生态系统的统一性,造成了现有的研究结论存在诸多争议,致使生态服务价值的评估结果不具有可比性.文章通过对前期研究进行分析,指出生态系统服务评估分类指标体系和核算方法是突破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研究的关键,可为今后在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工作上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区域差异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颁布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标准的框架下,采用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CFERN)台站多年连续观测数据和2007年辽宁省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及公共数据,对本溪市和大连市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的物质量和价值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本溪市和大连市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总价值分别为280.30、205.82亿元·a-1;按不同优势树种(组)划分的林分类型在两市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中发挥的作用均有差别;针叶树种的林分在大连市发挥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要优于本溪市,而阔叶树种则相反。  相似文献   
5.
以临安区於潜镇林龄为12 a的低效杉木林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程度的间伐强度进行改造,对改造后的杉木林生物量和土壤肥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间伐改造后明显提高了杉木的年平均生长量,作业区区域2间伐1 a后较刚间伐后增加了7.69 m 3;间伐2 a后蓄积为24.04 m 3·hm -2,杉木的年平均生长量明显提高;土壤pH、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与对照区相比逐渐有所改善,其中对照区土壤中的速效钾含量下降,而作业区区域2速效钾指标分级由中上转变为丰富。  相似文献   
6.
凉水自然保护区雪化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以2006年11月至2007年5月凉水自然保护区内采集的降雪、积雪和溪流融雪径流样品为研究对象,初步探讨森林生态系统内雪化学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降雪中浓度最高的阴、阳离子分别为HCO3-和Ca2 ,pH值为5.94,属微酸性;原始红松林内积雪中各种离子的浓度均高于人工落叶松林、次生白桦林和林间空地,且Ca2 ,K ,Cl-,NO3-和HCO3-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原始红松林是较好的营养库;原始红松林内积雪离子浓度最高值均出现在郁闭度为0.5~0.7之间;保护区内溪流水中离子浓度在融雪径流期呈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7.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矿区废弃地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黑龙江省鸡西市采石场废弃地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植被恢复模式进行土壤取样,测定养分含量。结果表明:植被的恢复能增加采石场废弃地的养分含量,各栽植类型中除土壤下层速效磷含量与对照地的比值小于1,下层有机质含量与对照地的比值大于10外,其他养分指标含量与对照地的比值在1.05~3.17。同种植被不同整地方式的土壤养分含量差异显著。客土保苗剂方式是对采石场废弃地进行植被恢复的最优整地方式。在植被恢复时间为5年后,客土和原土方式试验地的土壤养分含量在同一水平。  相似文献   
8.
对黑龙江省鸡西滴道矸石电厂粉煤灰堆场自然植被恢复方式与人工恢复方式中粉煤灰基质养分、重金属含量变化特征进行研究,分析不同恢复方式对基质养分、重金属污染物状况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粉煤灰基质中养分含量极不均衡,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等营养元素严重缺乏,速效钾含量较丰富;2)粉煤灰在自然堆放过程中存在养分流失现象,全效性养分的流失程度高于速效性养分的流失程度;3)人工植被恢复过程极显著地改善了表层基质的养分状况,有机质含量增加459.28%,全氮增加238.46%,全磷增加131.4%,速效性N、P、K含量分别提高30.17%、56.29%、22.58%;4)粉煤灰堆场主要超标重金属为Hg,客土沙棘恢复方式有效降低了粉煤灰基质重金属含量,Hg、Cu、Cr含量相对自然恢复草地分别降低了66.93%6、8.82%和16.09%。  相似文献   
9.
不同排矸年限煤矸石废弃地养分含量及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煤矿区是当今世界陆地生物圈最为典型、退化最为严重的生态系统,矿区废弃地是一种极端裸地,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可造成矿区水体、土壤和大气的严重污染,引发一系列经济、生态、社会等方面的问题(范英宏等,2003)。矿区废弃地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以及由此引发的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已成为制约区域经济发展、妨害人类社会生存的根本问题(王笑峰等,2009)。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由矿山开发及酸性废水引起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文以杭州国家半山森林公园和采荷社区为研究地点,揭示城市森林对TSP、PM_(10)、PM_(2.5)和PM_14种不同类型大气颗粒物浓度变化的影响。【方法】对TSP、PM_(10)、PM_(2.5)和PM_14种不同类型大气颗粒物的浓度进行了周期为1年的定点监测,通过对比分析城市森林区和城区的不同类型大气颗粒物浓度的变化差异。【结果】半山监测点的TSP、PM_(10)、PM_(2.5)以及PM_14种大气颗粒物浓度的日变化曲线为早上9:00到达最大值,然后随时间变化而持续减少,在下午14:00到达最小值,分别为:182.2、124.2、68.2、20.6μg·m~(-3);在采荷社区,4种大气颗粒物浓度由早上9:00开始降低但到下午17:00时又基本上升到早上9:00的水平;在半山监测点相比采荷,PM_(2.5)和PM_1浓度年变化的峰值均延迟了1个月的时间,城市森林区和城区的不同类型大气颗粒物浓度的日变化和月变化规律存在明显的不同。【结论】4种不同类型大气颗粒物的平均浓度均为半山森林公园高于采荷社区;在半山和采荷2个监测点的PM_(2.5)和PM_1浓度的差异分别显示为有高度统计意义和有统计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