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油玉米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用4个高油玉米品种(高油115、高油298、高油347和高油647)同普通玉米鲁单50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高油玉米品种的籽粒产量都低于鲁单50,但其品质尤其饲用营养品质优于鲁单50,高油115籽粒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显著地高于鲁单50。  相似文献   

2.
高广金 《玉米科学》2002,10(Z1):040-041
为了加快全省玉米生产的发展步伐 ,促进粮食、经济、饲料作物三元种植结构的协调发展 ,我们组织引进了高油、高蛋白、高淀粉等特用和高产的杂交玉米新品种 ,在不同生态类型区 ,进行品比试验、攻关研究和高产示范 ,摸索品种的特征特性、适应种植区域、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 ,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1 参试玉米品种表 1 参试玉米品种品种名称品质特点选育单位高油 115高油玉米中国农业大学春油 1号高油玉米长春市农科院玉米所中单 940 9高赖氨酸中国农科院作物所长单 60 4高赖氨酸长春市农科院玉米所鄂玉 13高产湖北长阳县农科所华玉 …  相似文献   

3.
高世斌  李晚忱 《玉米科学》2001,9(4):065-066
适应性试验表明,高油玉米品种“高油115”能够适应四川各地的生态条件和生产要求,产量与现行推广品种基本持平.密度比较试验表明,在四川省推广"高油115"以52 500 株/hm2的密度较为适宜."高油115"的粗脂肪含量明显高于普通品种,粗蛋白含量和总能量也稍高于普通品种."高油115花粉直感对普通玉米含油量提高的效应明显,但不同品种的反应差异较大,最高可达54.8%。  相似文献   

4.
种植密度对绿洲农区高油玉米子粒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选用普通玉米SC-704(对照)和3个不同株型高油玉米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5种不同的种植密度,探讨群体密度对高油玉米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同一品种不同密度处理随密度的增加子粒含油率、蛋白质和淀粉含量呈下降趋势。高油115和高油298子粒含油率在授粉后20~30d达到最高,高油XY-1在授粉后50d达到最高;高油298和高油XY-1子粒蛋白质含量授粉后40d达到峰值,高油115子粒蛋白质含量成熟期蛋白质含量达到最大值。高油115和高油298子粒淀粉含量积累在授粉后40d,高油XY-1为授粉后50d。  相似文献   

5.
青贮玉米品种的比较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对5个青贮玉米品种的植株性状、生育期、产量和营养品质进行了比较,经综合分析确定高油168(龙育1号)和高油115为当地适宜推广品种。  相似文献   

6.
种植密度对青贮玉米品种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6个青贮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3种种植密度对青贮玉米生物产量、干物质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之间生物产量和干物质产量差异极显著;不同密度下品种的生物产量和干物质产量差异极显著;品种与密度互作之间生物产量和干物质产量差异分别为显著和极显著。龙育1号、高油169和高油115作为优质青贮高油玉米在黑龙江省适宜种植密度分别为7.0~8.0万株/hm2、7.0万株/hm2和6.0万株/hm2;黑饲1号在6万株/hm2时产量较高;龙辐208在7万株/hm2种植条件下,其生物产量和干物质产量均较高,尤其干物质产量最高;青贮玉米品种的青贮生育日数、株高、穗位、茎粗、收获期绿叶片数差异不大,品种之间差异主要由品种自身特性决定。中原单32可作为粒用玉米种植推广。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高油玉米种质利用已经进入实质应用阶段,高油玉米新品种层出不穷,已经通过审认定的高油玉米品种有高油115、春油1号、吉油1号等10多个品种,山西省在2003年有两个高油玉米新品种通过了审定。高油玉米种质利用技术也将随着高油玉米研究的深入,从单交种技术逐步发展为以不育行普通杂交种授以高油玉米花粉的遗传三利用技术。临高油1号的选育、不育型临高油1号转育及超油化生产技术研究,使山西省高油玉米种质利用研究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高油玉米商品粮的含油量超过10%的育种目标成为可能。该技术在今后农业产业化调整过程中,将发挥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8.
高油115引进研究与种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高油玉米(HOM)115”是含油量超普通玉米一倍左右的粮、经、饲多用途的“高值玉米”(VEC),还是开发“绿色食品”的龙头玉米品种。本文着重介绍“高油115”玉米新品种的特征、特性、栽培技术及开发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不同类型玉米产量及子粒营养组分含量的种植密度效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2004~2005年以吉单209(普通玉米品种)、吉油199(高油玉米品种)和郑单958(高淀粉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种植密度对不同类型玉米产量及子粒淀粉、蛋白质和油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供试3个(类)品种的群体产量相比较,以高淀粉品种郑单958最高,最高产量接近12000kg/hm2,其次为普通玉米品种吉单209,高油品种吉油199产量最低。通径分析结果显示,群体粒数均是各类品种产量的主要贡献因子,百粒重对产量的直接效应均小。②随种植密度增加,各类品种的子粒淀粉、蛋白质、油分含量均呈现出复杂的增减变化趋势,且品种间表现不同,无规律性。种植密度对子粒淀粉、蛋白质和油分含量的影响程度不同,各类玉米品种均表现为子粒蛋白质含量变化受种植密度的影响最大,对密度变化的反应最敏感;淀粉含量次之;油分含量一般不易受密度变化的影响,表现相当稳定。  相似文献   

10.
系统研究了不同栽培措施对玉米饲用营养价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玉米品种鲁单50、高油115和科多4号的饲用营养价值有显著差异;适宜的种植密度,特别是适宜的高种植密度条件下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合理施肥、适时抑制玉米的生殖生长、在乳熟末蜡熟初期适时收获可以显著提高玉米的饲用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高油玉米种质利用已经进入实质应用阶段,高油玉米新品种层出不穷,已经通过审认定的高油玉米品种有高油115、春油1号、吉油1号等10多个品种,山西省在2003年有两个高油玉米新品种通过了审定。高油玉米种质利用技术也将随着高油玉米研究的深入,从单交种技术逐步发展为以不育行普通杂交种授以高油玉米花粉的遗传三利用技术。临高油1号的选育、不育型临高油1号转育及超油化生产技术研究,使山西省高油玉米种质利用研究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高油玉米商品粮的含油量超过10%的育种目标成为可能。该技术在今后农业产业化调整过程中,将发挥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2.
微胚乳超高油玉米和高油115玉米的油脂积累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研究了油脂含量在微胚乳超高油玉米和高油115玉米的胚、非胚部位以及整粒玉米中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两种玉米胚中油脂含量的变化趋势比较一致,微胚乳超高油玉米单粒胚油重稍低于高油115;微胚乳超高油玉米非胚部位及整粒玉米的油分百分含量明显高于高油115;微胚乳玉米的非胚油重在授粉后21~28 d之后有明显的消减,最终降到其峰值的77.25%~87.71%;微胚乳超高油玉米最终整粒油重稍低于高油115;微胚乳超高油玉米胚油重比低于高油115,表明在微胚乳玉米中有更多的油脂分配在非胚部位。  相似文献   

13.
高油115玉米的引进与开发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油115玉米在沈阳市8个县区自1994~1996年累计进行了24个点次品比试验,比沈单7、掖单13等对照品种平均增产106%。并通过栽培试验和两年大面积生产示范,初步形成了“一早二晚三长效”高产栽培模式,在产后开发上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14.
生态环境条件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试验在吉林省东部冷凉湿润区、中部半湿润区及西部半干旱区,选择高油、高淀粉和普通耐密型有代表性的玉米品种通油1号、四单19和四密25。在相同施肥水平、同一品种、异地种植、相同密度的条件下,研究生态环境条件对玉米子粒产量和品质中粗蛋白、粗脂肪、粗淀粉及赖氨酸含量的影响,获得各自变化的不同趋势。  相似文献   

15.
环境对玉米杂交种品质性状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河南省生产上主要推广的15个玉米品种为材料,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分析了在8个不同生态环境下粗蛋白、粗淀粉、粗脂肪和赖氨酸4个玉米品质性状。结果表明:各性状在品种间、地点间和品种与地点互作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在15个品种中,HE-1、HE-2、豫单2001和豫单2002粗蛋白含量高于11%以上,赖氨酸含量高于0.35%,可作为高蛋白、高赖氨酸优质饲用专用玉米品种;郑单958、浚单20、洛玉1号和郑单18粗淀粉含量在72%以上,可将作为高淀粉工业加工专用玉米品种;HE-1、HE-2的粗脂肪含量在7.5%以上,可将它们作为高油工业加工和优质饲用专用玉米品种。驻马店、郑州和洛阳适宜高蛋白、高赖氨酸优质饲用专用玉米品种的种植;商丘、安阳和周口适宜高淀粉工业加工专用玉米品种的种植;商丘、新乡和郑州适宜高油专用玉米品种的种植。  相似文献   

16.
高油647是中国农业大学1998年育成的晚熟优质青贮玉米杂交种。通过在葫芦岛市几年的试验、示范及试种,表现较好,为了使该品种充分发挥其自身增产潜力,做到良种良法配套,我们安排了本试验,以期探索出高油647玉米新品种的综合配套技术,指导农业生产。1高油647特征特性高油647春播  相似文献   

17.
高油玉米花粉直感效应对普通玉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两个高油玉米品种与5个普通玉米品种混种,利用高油玉米品种为普通玉米品种授粉,研究高油玉米对普通玉米的花粉直感效应。两年的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花粉直感效应,增加了普通玉米的含油量和粗蛋白含量,改变了淀粉含量。与通油1号玉米杂交的5个普通玉米产量均增加,增加幅度最高的是吉单180,其经济效益也最大。与四油199玉米杂交的5个普通玉米,除吉单180外,产量均降低,经济效益最高的是吉单180。由此可见,高油玉米通油1号比四油199更适合与普通玉米进行花粉直感效应,而吉单180是与高油玉米进行花粉直感效应最为合适的普通玉米品种。  相似文献   

18.
早熟春玉米新品种龙单13的选育及利用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早熟春玉米新品种龙单13由黑龙江省农科院玉米研究中心抗病育种室选用半马齿型改良自交系K10为母本,以自育二环系龙抗11为父本杂交育成,1994年春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该品种生育日数112~115d(哈尔滨),需≥10℃积温2320℃*d,具有产量水平高、抗病抗逆性强,子粒商品品质好,适应性广的特点。适宜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和第二积温带下限以及吉林山区、半山区、内蒙古东北部旗(县)、河北部分市(县)等早熟春玉米区种植。到1999年龙单13累积推广面积已达173.82万hm2,已成为北方早熟春玉米区主栽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19.
湛油30是以粤油223为母本,汕油523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而成的花生新品种。具有高抗锈病,抗倒伏,产量高,品质优,出仁率高等优点。在各级区域试验中,其平均荚果产量为3114.6~4058.6kg/hm2,比对照种汕油523增产3.75~12.2%。该品种于1999年和2002年分别通过了广东和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适宜我国南方花生产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0.
以生产上主栽的20个普通玉米单交种为测验种,以4个高油品种为被测系,利用不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分析被测系油分的配合力及油分杂种优势。结果表明,高油115、高油202有较好的一般配合力,与普通玉米单交种杂交当代子粒的油分值较高,是普通玉米高油化较好的授粉者;高油298、高油6可以与沈单15、辽单37、丹2109等油分一般配合力较好的普通玉米单交种作配套组合,来提高普通玉米的油分;油分配合力较差的普通玉米沈单16、农大62、唐玉10等与高油玉米杂交当代子粒的油分值并没有达到含油量5%的标准,它们不宜作为普通玉米高油化的选择对象。以高油玉米为父本,可以使普通玉米单交种的油分平均提高48%,当代子粒油分值=0.68(母本) 0.32(父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