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28篇
农作物   11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了鉴定青贮玉米品质性状间的相关和依附关系,对14份青贮玉米材料的22个品质性状检测分析,并进行一般描述统计、遗传变异、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参试青贮玉米各品质性状中,脂肪、钾、木质素、淀粉含量的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0.20、0.19、0.17和0.16,表明这些性状在品种遗传选育进程中有较大的改良空间;消化率及能量品质相关性状的变异系数介于0.03~0.08,表明这部分性状难以得到遗传改良;青贮玉米品质性状间相关性较大,适宜采用主成分分析保留品质性状的最重要方面。对测试的22个品质性状进行主成分提取,前3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到91.29%,分别代表了青贮玉米的饲用价值、微量元素及粗蛋白成分。  相似文献   
2.
龙育糯1号玉米是黑龙江省农科院草业研究所于2001年以自选系T105为母本,外引系糯2为父本杂交组配而成的黄糯玉米杂交种。2008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具有高产、抗逆性强、品质优良和风味佳等诸多优点,是鲜穗出售或速冻、真空包装保鲜加工的理想品种。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玉米茎秆木质素含量的遗传基拙,以WBA31xK4138构建的DH群体及其亲本为试验材料,采用P1、P2与DH群体3世代主基因+多基因联合分离分析模型对玉米吐丝期茎秆木质素含量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2012年和2013年玉米茎秆木质素含量遗传均符合两对互补作用主基因+多基因模型遗传(E-1-7),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44.84%和57.46%,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25.51%和32.49%。茎秆木质素含量以主基因遗传为主,但多基因遗传贡献也比较大,同时环境因素对茎秆木质素含量的遗传有一定影响。建议在改良玉米茎秆木质素含量时,既要兼顾主基因和多基因的共同利用,也要注重环境条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龙育3号(原龙育415)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草业研究所2000年以自选系T3125为母本、自选系T75为父本杂交选育的玉米新品种。T3125是以(吉853×444)/吉853为基础材料,通过南繁北育多代自交选育而成;T175是以丹1324×四-495为基础材料,经过多代自交选育的自交系。  相似文献   
5.
龙育3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草业研究所2000年以自选系T3125为母本、以自选系T75为父本组配选育的玉米杂交种,2007年3月通过黑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该品种春播生育期128 d(哈尔滨),需≥10℃积温2 680℃,幼苗拱土能力强,长势健壮。具有高产、抗病、抗倒伏、活秆成熟,商品品质好等特点。该品种的配套栽培技术宜精细整地、适时早播、重视播种技术、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加强田间管理、及时防治病虫草害等措施,使良种良法配套,创造玉米高产。  相似文献   
6.
部分高油玉米自交系主要性状的初步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5个高油玉米自交系生育期、植株性状、产量性状及品质性状的初步分析,结果表明,15个高油系籽粒的脂肪、蛋白质含量高于黑龙江省普通玉米自交系,其中脂肪含量极显著高于普通自交系,淀粉含量极显著低于普通玉米自交系.除BY843、BY815生育期偏晚以外,其它高油系能够适应黑龙江省种植.多数高油系的自身产量接近普通玉米自交系,可以直接利用或者作为种质资源间接利用.大部分高油系的株高、穗位偏高,需进一步改良.  相似文献   
7.
玉米自交系芽期耐寒性的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低温人工气候箱, 设置0℃、1℃、2℃、3℃共4种胁迫温度, 2、4、6、8 d共4种胁迫时间, 采用4×4交互式设计的方法, 对来自国内外36份玉米自交系进行芽期耐寒性强度的研究, 建立玉米自交系芽期耐寒性鉴定方法, 为耐寒遗传育种研究提供优异基因资源。结果表明, 随着低温胁迫的增强, 各玉米自交系的平均存活率都随之降低, 以2℃/6 d低温胁迫下的36份玉米自交系存活率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表现为最大, 该低温胁迫强度对于玉米自交系芽期耐寒性鉴定是比较合适的胁迫条件。在2℃/6 d低温胁迫下, 筛选出强耐寒自交系7份, 中度耐寒自交系11份, 敏感自交系17份, 高度敏感自交系1份。来自俄罗斯的玉米自交系芽期耐寒性显著强于来自其他地区的自交系, 从中挖掘极强耐寒种质资源的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8.
种植密度对青贮玉米品种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6个青贮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3种种植密度对青贮玉米生物产量、干物质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之间生物产量和干物质产量差异极显著;不同密度下品种的生物产量和干物质产量差异极显著;品种与密度互作之间生物产量和干物质产量差异分别为显著和极显著。龙育1号、高油169和高油115作为优质青贮高油玉米在黑龙江省适宜种植密度分别为7.0~8.0万株/hm2、7.0万株/hm2和6.0万株/hm2;黑饲1号在6万株/hm2时产量较高;龙辐208在7万株/hm2种植条件下,其生物产量和干物质产量均较高,尤其干物质产量最高;青贮玉米品种的青贮生育日数、株高、穗位、茎粗、收获期绿叶片数差异不大,品种之间差异主要由品种自身特性决定。中原单32可作为粒用玉米种植推广。  相似文献   
9.
大麦种质资源是大麦育种工作的物质基础,大麦新品种选育及大麦生产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遗传资源的占有量和对其研究的深度。广泛搜集引进和利用国外大麦种质资源则是拓宽遗传基因类型,加速新品种选育,促进大麦生产发展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我省多年来通过多种途径引进国外大麦资源980份,极大地丰富了我省大麦的遗传基础,并在大麦生产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