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猪GPR54基因在下丘脑、垂体、卵巢发育性表达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随机选取处于初生、60日龄、120日龄、初情期、180日龄的苏姜猪母猪各4头,进行屠宰,采集下丘脑、垂体、卵巢,采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以-βactin作内标,定量分析下丘脑、垂体、卵巢中GPR54mRNA发育性变化。结果显示:苏姜猪GPR54 mRNA在下丘脑、垂体、卵巢组织内从初生到初情期表达量逐渐上升,初情期后呈下降趋势,初情期GPR54 mRNA表达丰度与初生、180日龄差异显著(P〈0.05);在不同组织器官中,GPR54 mRNA表达丰度在卵巢中最高,下丘脑中表达丰度最低,下丘脑的表达丰度与垂体、卵巢中的表达丰度均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
研究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GPR54 mRNA在苏姜猪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中的分布定位.在60日龄和初情期(160日龄)2个不同发育阶段的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中均检测到GPR54 mRNA阳性杂交信号,结果表明:苏姜猪2个不同发育阶段的3种组织中均有GPR54 mRNA表达.其中下丘脑以弓状核、腹内侧核的阳性杂交信号最强,尤其是在初情期更明显;各级卵泡中以初情期时成熟卵泡的阳性杂交信号最强.  相似文献   

3.
采用荧光定量技术研究Kiss-1mRNA和GPR54mRNA在30、60、90(初情期)和120日龄五指山母猪下丘脑表达情况,并检测血清中FSH、LH、E2、P4浓度变化。结果表明:初情期前,Kiss-1mRNA表达量随着五指山猪年龄的增长逐渐升高,到初情期(90日龄)时表达量达到最高(P0.05),120日龄(初情期后)时表达量逐渐降低(P0.05)。GPR54mRNA表达不受影响。血清FSH、LH、E2、P4浓度变化的趋势大体一致,初情期前各激素水平逐渐升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至初情期(90日龄)时显著升高,且达到一个峰值;血清FSH、LH和E2浓度在90日龄和120日龄时差异不显著(P0.05),P4浓度在90日龄时显著高于120日龄(P0.05)。结果显示:Kiss-1基因是五指山猪初情期启动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FSHβ与FSHR基因在小梅山猪不同生长阶段表达规律,试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Q-PCR)方法分别对初生、1月龄、2月龄、3月龄、4月龄、5月龄小梅山猪的FSHβ与FSHR基因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小梅山猪从初生到5月龄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下各组织中均检测到FSHβ与FSHR基因的表达;不同组织中,FSHβ基因在垂体中均高度表达,输卵管和卵巢则低度表达,4月龄时,FSHβ基因在垂体中的相对表达量是输卵管的54.557倍;FSHβ的表达水平在不同生长阶段中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4月龄时达到高峰;4月龄前,FSHR基因在下丘脑中高度表达,4月龄之后,则卵巢和下丘脑均为高度表达,而子宫均为低度表达。说明小梅山猪的初情期在4月龄左右。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基因在猪不同组织中的发育性表达规律,本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马身猪和大白猪7个阶段(初生、30、60、90、120、150和180日龄)肝脏、背最长肌和背部皮下脂肪3种组织中FAS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品种间比较,FAS基因mRNA在马身猪和大白猪肝脏、背最长肌和背部皮下脂肪组织各生长发育阶段中的表达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除肝脏组织初生阶段和背部皮下脂肪组织120日龄阶段)(P<0.05;P<0.01)。FAS基因mRNA在大白猪组织间的表达差异与生长发育相关,150和180日龄阶段,背部皮下脂肪组织中表达量极显著高于肝脏和背最长肌组织(P<0.01),初生、30日龄和90日龄阶段,背最长肌中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肝脏和背部皮下脂肪组织(初生阶段无脂肪组织样)(P<0.01);而马身猪整个发育过程中,背最长肌组织表现为优势组织,极显著高于其他2种组织(除120日龄阶段外)(P<0.01),脂肪组织表达量次之,肝脏组织中表达量较少。品种、日龄、组织及品种与日龄、组织与日龄的互作效应对FAS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FAS基因直接参与脂肪酸的合成,对猪肉质性状的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研究早熟与晚熟品种母猪下丘脑-垂体-卵巢轴Kiss1和GPR54基因的表达差异。选用8头梅山母猪与12头长大(LY)母猪为研究对象,梅山母猪于70 d和100 d屠宰,LY母猪于70、100 d和199 d屠宰,收集血清及下丘脑、垂体、卵巢组织样品。ELISA检测血清瘦素(Leptin)和雌二醇(E2)水平,PCR克隆梅山与LY母猪Kiss1基因编码序列,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母猪下丘脑、垂体、卵巢组织Kiss1和GPR54基因表达水平。结果表明:梅山与LY母猪Kiss1基因编码序列相似性为100%;梅山与LY母猪初情期下丘脑Kiss1基因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垂体与卵巢(P<0.01),卵巢GPR54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下丘脑与垂体(P<0.05)。梅山母猪下丘脑-垂体-卵巢轴Kiss1基因表达水平都显著高于相同日龄和初情期LY母猪(P<0.05),梅山母猪血清Leptin水平极显著高于相同日龄LY母猪(P<0.01)。而E2水平显著高于100 d与初情期LY母猪(P<0.01)。Leptin与下丘脑Kiss1和GPR54基因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E2仅与下丘脑Kiss1基因表达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梅山与LY母猪Kiss1基因编码区序列相似性为100%,梅山母猪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上kiss1基因表达量较LY母猪高,主要原因可能是初情日龄早,下丘脑Kiss1基因表达水平的高低与血清Leptin和E2浓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试验采用荧光定量技术研究亲吻素-1(Kiss-1)基因mRNA在30、60、80(初情期)和120日龄五指山公猪睾丸中的表达情况,并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定位其表达。结果显示,Kiss-1mRNA在五指山猪睾丸中的表达随着年龄的增长表达量逐渐升高,到初情期(80日龄)时达到最高(P0.05),随后到120日龄时显著降低(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睾丸间质细胞、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圆形精子细胞及间质细胞中均发现Kiss-1阳性反应产物,而在精子中未发现Kiss-1阳性表达产物。结果证实,Kiss-1基因在五指山猪精子发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梅山猪垂体中GH、PRL及TSHβ基因发育性表达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长激素(GH)、催乳素(PRL)及促甲状腺激素β亚基(TSHβ)是动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重要调控因子。本研究我们通过RT-PCR检测了GH、PRL及TSHβ基因在不同生长阶段梅山猪垂体中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发现:GH和TSHβ基因在公、母猪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表达量总体上都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PRL在公猪中的表达量在不同发育阶段相对稳定,而在母猪中呈现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总体上GH、PRL及TSHβ3个基因在公、母猪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呈现性别二相性。其中GH基因的表达在1、30、90和150日龄公、母猪间呈现出显著差异(P0.05);而PRL基因的表达在1、60和90日龄的公、母猪表现显著差异(P0.05);而TSHβ基因的表达在60和150日龄的公、母猪表现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9.
试验旨在探究载脂蛋白CⅡ(apolipoprotein Ⅱ,ApoCⅡ)基因mRNA在马身猪和大白猪肝脏组织中的发育性表达规律,揭示ApoCⅡ基因表达水平与猪脂质代谢之间的关系。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马身猪和大白猪1~180日龄(1、30、60、90、120、150和180日龄)肝脏组织中ApoCⅡ基因mRNA表达。结果表明,马身猪和大白猪肝脏组织ApoCⅡ基因mRNA发育性变化趋势存在差异,马身猪ApoCⅡ表达量从1日龄到60日龄逐渐降低,在90日龄时上升,之后逐渐降低;而大白猪从1日龄到150日龄呈现逐渐降低趋势,180日龄时回升。1日龄时,马身猪和大白猪肝脏中ApoCⅡ基因mRNA的表达量差异不显著(P>0.05),在其他阶段,两品种间的表达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或 P<0.01)。这表明肝脏中ApoCⅡ mRNA的表达具有显著的日龄依赖性和明显的品种差异性,其表达可能对猪脂质代谢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生长轴激素对猪繁殖性能发育的影响,随机选取0、3、20、30、90、120、180日龄纯种二花脸公猪和大白公猪各4头,屠宰并采取睾丸组织样,以18S rRNA为内标,用相对定量RT-PCR法研究睾丸IGF-I和IGF-IRmRNA的表达及发育性变化。结果表明,二花脸猪与大白猪睾丸IG-FI mRNA表达的发育模式在30日龄前完全相同,即随着日龄的增加而呈极显著增加(P<0.01);二花脸猪睾丸IG-FI mRNA相对表达量在30~180日龄无显著变化;大白猪睾丸IGF-I mRNA相对表达量在90日龄有所下降,而在120和180日龄又恢复到30日龄水平。二花脸猪睾丸IG-FI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大白猪(P<0.05)。二花脸猪与大白猪睾丸IGF-IR mRNA表达的发育模式不同。二花脸猪睾丸IG-FIR mRNA相对表达量在90~120日龄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大白猪IG-FIR mRNA相对表达量在0日龄较高,随后显著下降(P<0.05),并在观察期内持续保持较低水平。二花脸猪IG-FIR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大白猪(P<0.05)。睾丸IGF-I mRNA和IG-FIR mRNA相对表达丰度呈极显著正相关(r=0.575,P<0.01)。结论:(1)不同品种猪睾丸IGF-I和IG-FIR mRNA表达具有特定的发育模式;(2)猪睾丸中IGF-I和IG-FIR mRNA的协同表达可能对猪繁殖性能的发育有重要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探究Pax7(paired box 7)基因在猪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特征及其在背最长肌中的发育性表达规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了Pax7基因在1日龄马身猪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胃、小肠、下丘脑、小脑、背最长肌、腰大肌、股二头肌12种组织中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谱,以及马身猪和大白猪从出生1日龄到180日龄7个发育阶段(1、30、60、90、120、150、180日龄)背最长肌中的发育性表达规律.结果表明,Pax7基因mRNA在背最长肌、腰大肌、股二头肌、下丘脑和小脑组织中表达,而Pax7蛋白仅在背最长肌、腰大肌和股二头肌中表达.背最长肌中Pax7基因mRNA和蛋白质的发育性表达趋势在马身猪和大白猪中基本一致.在mRNA水平上,30日龄的表达量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日龄(P <0.01);1日龄的表达量次之;其他日龄维持低表达的稳定状态.Pax7蛋白表达量在1日龄时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日龄(P <0.01);30日龄次之;其他日龄维持低表达的稳定状态.从出生1日龄到180日龄,马身猪背最长肌中Pax7蛋白的表达量均显著或极显著地高于大白猪(P <0.05;P <0.01).Pax7 基因的表达与组织、日龄及品种的遗传背景有关.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对初生仔猪(1日龄)、断乳仔猪(60日龄)及育成猪(180日龄)五个肠段(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结肠)内乳酸杆菌的自然分在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三个不同日龄组中五个肠段每克内容物内乳酸杆菌数量,随十二指肠向结肠后移呈下降趋势,但无显著差异(P>0.05).断乳仔猪各肠段内乳酸杆菌数明显低于初生仔猪各肠段内乳酸杆菌数,差异显著(P<0.01),而育成猪比断乳仔猪各肠段内乳酸杆菌数尽管有所下降,但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3.
旨在探讨杜洛克公猪和梅山公猪精囊腺和尿道球腺的组织学特征及精浆蛋白mRNA的表达,运用石蜡切片并通过HE染色,分别在光学显微镜下对75日龄、270日龄梅山公猪与270日龄杜洛克公猪的精囊腺和尿道球腺进行组织学观察;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精浆蛋白mRNA的表达进行分析。270日龄梅山公猪与75日龄梅山公猪相比,精囊腺的腺小叶增多,小叶间结缔组织减少;270日龄杜洛克公猪精囊腺较270日龄梅山公猪有更多的腺泡黏膜褶皱和小叶间结缔组织。梅山公猪和杜洛克公猪尿道球腺被结缔组织分隔成小叶,腺泡密集且腺腔小;梅山猪在成年时尿道球腺腺小叶增大,小叶间结缔组织变少;270日龄杜洛克公猪尿道球腺腺小叶比270日龄梅山公猪小,而腺泡较大,且结缔组织更多。精浆蛋白PSP-Ⅰ和PSP-Ⅱ在精囊腺中高表达,在成熟的杜洛克和梅山公猪精囊腺中其mRNA表达水平相近(P0.05)。但随着日龄的增长,梅山公猪PSP-Ⅰ和PSP-Ⅱ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杜洛克公猪更多的精囊腺黏膜褶皱和更大的尿道球腺腺泡,增加了上皮分泌面积,有助于增加精浆体积,提高精子代谢率和存活率。另外,性成熟公猪中精浆蛋白PSP-Ⅰ和PSP-Ⅱ的高表达可能参与维持精子的代谢和活力等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早期饲喂沙棘提取物对猪生长性能、肉质、血清leptin水平及脂肪组织leptin表达的影响.选用(28±2)日龄断奶的长白×大白二元杂交仔猪24头,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4头猪(公母各1/2).第一阶段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日粮在其基础上添加0.1%沙棘提取物,于57日龄起第二阶段全部饲喂基础日粮,至180日龄结束试验.运用荧光相对定量PCR测定脂肪中leptin mRNA表达量,以及沙棘提取物对肉质和血清leptin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早期饲喂沙棘提取物可显著提高试验组肥育猪眼肌面积(P<0.05),降低背膘厚和肌内脂含量(P<0.05);试验组仔猪血清leptin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肥育猪的试验组与对照组尤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肥育猪背部皮下脂肪和肠系膜脂肪leptin 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腹部皮下脂肪leptin mRNA表达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脂肪leptin mRNA表达量与血清leptin水平呈极显著负相关(P<0.1);对照组脂肪leptin mRNA表达量与背膘厚、眼肌面积和肌内脂呈显著相关(P<0.05).综合分析认为,在断奶仔猪口粮中添加0.1%沙棘提取物町通过影响脂肪leptin mRNA表达量及血清leptin水平,改变与肉质的相关系数,米改善肥育猪肉质特性.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品种猪在不同生理阶段骨骼肌葡萄糖转运载体(GLUT)1、GLUT4和胰岛素受体(IR)mRNA表达的发育规律.试验以1、7、30、60、90和150日龄蓝塘和长白两品种猪背最长肌、半膜肌和半腱肌组织样品cDNA为模板,采用实时荧光半定量PCR的方法,检测猪GLUT1和GLUT4 mRNA在不同骨骼肌中的表达模式.结果显示:1)1~ 150日龄蓝塘和长白猪背最长肌、半膜肌和半腱肌GLUT1 mRNA表达存在相似的发育变化规律,在1日龄时相对表达丰度最高.2)1 ~ 150日龄蓝塘和长白猪半膜肌和半腱肌GLUT4 mRNA相对表达丰度随日龄呈波形式变化,变化速度和程度存在品种差异.1日龄和150日龄时蓝塘猪背最长肌GLUT4mRNA相对表达丰度低于同日龄长白猪(P>0.05),而在其余日龄时高于同日龄长白猪(P>0.05).3)蓝塘和长白猪背最长肌、半膜肌和半腱肌IR mRNA相对表达丰度在1和30日龄时表现出较高水平,而在7、60、90和150日龄时无显著差异(P>0.05);同日龄蓝塘和长白猪之间IR mRNA相对表达丰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猪骨骼肌GLUT1 mRNA的表达在不同生理阶段存在差异,猪骨骼肌GLUT4 mRNA的表达在不同品种和生理阶段存在显著差异,且其与IR mRNA的表达相关性较弱,无明显规律.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杀菌/通透性增强蛋白(BPI)基因在梅山猪从初生到成年各个时期不同组织中的表达规律,利用qPCR检测初生、断奶、性成熟、体成熟4个重要发育时期(即1、35、134、158日龄)梅山猪的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胃、肌肉、胸腺、淋巴结、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12个组织中BPI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4个不同发育阶段BPI基因的组织表达谱在心脏、肝脏、脾脏、肌肉和胸腺中均表现出相对一致的规律,即BPI基因的表达量一直处于极低水平,而在肠道组织中从初生到成年各时期均高度表达;BPI基因在胃中的表达程度随着日龄增长而显著提高;在小肠组织中,35日龄断奶仔猪BPI基因的表达水平极显著高于其他3个日龄。综上,推断肠道中BPI基因的高度表达是仔猪从初生就具有的抵抗大肠杆菌等病原感染属固有免疫的一部分,而在胃中的表达很可能是其后天为了抵御不断侵染的大肠杆菌等病原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梅山猪作为我国优良地方猪品种,通过梅山猪、巴克夏×梅山猪和杜洛克×梅山猪繁殖性能、生长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比较分析,筛选出最优杂交组合,对下一阶段梅山猪遗传资源的保种和开发利用具有指导意义。试验选取梅山猪、杜洛克×梅山猪、巴克夏×梅山猪各8窝,饲养至断奶30日龄,按照猪场管理要求正常饲养,在出生、20日龄、30日龄分别称重,同时进行血清生化指标的检测,并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纯种梅山猪与杂交猪产仔数无显著差异水平(P>0.05),而仔猪乳头数量(左、右)、出生个体重、30日龄个体重及平均日增重差异显著(P<0.05)。随着日龄的增长,巴×梅山猪和杜×梅山猪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梅山猪。梅山猪血清总胆固醇水平显著高于巴×梅山猪和杜×梅山猪(P<0.05),血清甘油三酯水平高于巴×梅山猪和杜×梅山猪,但差异不显著(P>0.05)。纯种梅山猪与杂交猪血清免疫球蛋白和氨基酸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相对于梅山猪而言,与巴克夏、杜洛克的杂交后代初期生产性能就有很大的改善,巴×梅猪的生产性能、繁殖性能一定程度上优于杜×梅猪,在生产中适合推广。  相似文献   

18.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日粮能量水平对五指山猪生长性能、初情期启动及血清激素含量的影响。选择20头日龄(30±2)d、体重(2.5±0.6)kg、健康的断奶五指山母猪,随机分为2个处理,分别为NRC组(标准组:饲喂基础日粮,按正常的后备母猪饲喂标准量投放饲料)和0.7 NRC组(限饲组:按NRC组70%的投饲量投喂),每个处理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试验期10周。结果表明,断奶后6~10周时NRC组体重显著高于0.7 NRC组(P<0.05);NRC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0.7 NRC组(P<0.05);日粮能量水平对五指山猪初情期日龄有显著影响(P<0.05),限饲(0.7 NRC)可延缓五指山母猪发情期启动;0.7 NRC组母猪初情期时背膘厚度显著低于NRC组(P<0.05),初情期时0.7 NRC组母猪背膘厚度降低39.7%左右;初情期时,NRC组血清中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酮(E2)和瘦素(Leptin)含量均显著高于0.7 NRC组(P<0.05)。由此可知,提高日粮能量水平有利于母猪初情期的启动和发情表现。  相似文献   

19.
测定苏姜猪仔猪初生,15、30、45、60、75日龄血液生化指标,结果表明,初生仔猪血清碱性磷酸酶(AKP)、总蛋白(TP)和尿素氮(UN)显著高于其他日龄,而淀粉酶(Amy)、白蛋白(A)则随日龄增长显著上升,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的活性峰值出现在30日龄.测定苏姜仔猪及其亲本初生~75日龄生殖器官生长发育规律,结果表明,两组仔猪生殖器官从60日龄开始表现快速生长,尤以卵巢最明显.苏姜猪卵巢75日龄时有三级卵泡出现,亲本则发生60日龄,发育比亲本迟,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了原有亲本品种性成熟早的优点.测定苏姜猪初生~75各日龄背最长肌肌内脂肪酸含量和肌肉超微结构,结果表明,饱和脂肪酸含量随着日龄的增长(初生~60日龄)而逐渐减少,60~75日龄又有所升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断奶前较稳定,断奶~60日龄下降,此后又升高;不饱和脂肪酸(主要为单不饱和脂肪酸)在总游离脂肪酸中含量较高,这是该品系猪肉质优良的种质特性指标之一.肌原纤维直径从出生至15日龄期间生长迅速,此后各日龄段增长缓慢,到75日龄已接近成熟.肌节长度到45日龄时已基本分化成熟:A带长度从出生到60日龄呈逐渐增加趋势,60日龄时基本分化成熟;而I带和H带长度不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说明I带和H带宽度胚胎期已基本成熟而稳定.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小梅山猪及其二元杂交猪断奶前后血液指标的动态变化规律,随机挑选16头健康的35日龄断奶的小梅山仔猪和长梅仔猪(长白×小梅山),每组8头,分别于断奶时、断奶后1 d、3 d和5 d上午采血,检测血清生化和血常规等多项指标。结果:1)小梅山仔猪断奶后,血清生化指标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LB/GLO)、尿酸(UA)、磷酸肌酸激酶(CK)水平均较断奶前显著升高(P<0.05),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比值(AST/ALT)、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O)、葡萄糖(GLU)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而碱性磷酸酶(ALP)水平断奶前后差异不显著(P>0.05);血常规指标中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平均体积(MCV)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其他指标断奶前后差异不显著。2)长梅仔猪断奶后,ALT、AST、ALP、UA、CK水平显著升高(P<0.05),AST/ALT、TP、GLO、GLU水平显著降低(P<0.05),ALB、ALB/GLO水平断奶前后差异不显著(P>0.05);血常规指标除红细胞压积(HCT)显著降低外,其他指标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研究表明,生产实际中血液指标可作为判断仔猪应激程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