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艾美耳球虫双重致弱株与强毒株遗传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鸡球虫病的免疫预防是目前的研究热点。由于强毒苗的使用有其危险性,各国的研究人员都试图研制弱毒苗[1]。经典的减低球虫毒力的方法有2种:一种由Long[2]提出,做法是使球虫适应鸡胚,并通过鸡胚传代。另一种由Jeffers[3]提出,即早熟株的选育。也有报道将二者结合[4],通过鸡胚选育早熟株。本实验室则以化学诱变剂环磷酸胺(CP)和物理诱变因素紫外线照射对艾美耳球虫卵囊(E.tenella、E.necatrix、E.maxima)进行双重致弱,以期达到减低毒力的目的。通过对3种艾美耳球虫强毒株与双重致弱株遗传特性包括卵囊的形态特征、内生性发育…  相似文献   

2.
鸡球虫病是由艾美耳属球虫感染引起的一种危害严重的肠道寄生原虫病,每年给全球养鸡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活疫苗是替代抗球虫药防控鸡球虫病的有效手段,而减毒活疫苗安全性能更高,免疫原性更好,更加稳定,有效防控鸡球虫病的暴发。通过理化致弱、鸡胚传代和早熟选育方法诱导虫株毒力减弱是常用的鸡球虫毒力致弱手段,但目前尚缺乏相关方法的系统性综述。鉴于此,为综合了解当前鸡球虫毒力致弱方法的研究进展及其在鸡球虫病弱毒活疫苗的应用研究,本文通过查阅、搜集和整理国内外文献相关研究内容,对鸡球虫强毒株致弱措施和方法及其在鸡球虫病弱毒苗应用现状进行综述,为新一代鸡球虫病弱毒活疫苗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鸡球虫病是由艾美耳属球虫引起的一种危害性极其严重的寄生原虫病,呈世界性分布,是最主要的鸡病之一。目前主要用抗球虫药物对其进行防制,但随着耐药虫株的产生和药物残留对肉禽品质及人体健康的影响等问题的出现,对鸡球虫活疫苗的研究成为研究热点。作者对鸡球虫弱毒疫苗的免疫机理及其鸡胚传代致弱方法、理化致弱方法和早熟选育致弱法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并对鸡球虫弱毒疫苗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自Jeffers于1975年首次用挑选早熟卵囊的方法获得柔嫩艾美尔球虫(E.tenella)致弱虫株以来,人们又用同样的方法相继选育出7种鸡球虫的早熟致弱虫株,一种较为安全的全价抗鸡球虫病虫苗可望在不久的将来问世。现在面临的问题是设法找到一种最  相似文献   

5.
对鸡球虫病的免疫预防,国际和国内有许多专家致力于研究,就研究时间来说,国外在70年代就已进入研究高潮,并已试制了部分虫苗;国内约在70年代未80年代初对鸡球虫病的免疫预防已有报道,河北省兽医研究所张勤帅先报导了对柔嫩艾美尔球虫强毒株经鸡胚传代致弱法,经72代传代获得了具有免疫原性的柔嫩艾美尔球虫鸡胚传代致弱虫体,经五年以上的野外试验,有很好的免疫效果,保护率可达95%以上。朱彦鹏,段嘉树选育了柔嫩艾美尔球虫早熟株,研究了其免疫原性和对雏鸡的免疫效果;上海家畜寄生虫研究所吴兆敏等在国内首次将短小棒状杆菌菌苗对雏鸡艾美尔球虫病进行预防,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为鸡球虫病的免疫预防开创了新的途径。 鸡球虫免疫的主要方式一般认为有三种:①体液免疫;②局部免  相似文献   

6.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Gt株基因组A节段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PF鸡胚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超强毒vvIBDV-Gx株进行培育,通过鸡胚成纤维细胞对病毒进行传代致弱,使其成为弱毒株IBDV-Gt.从细胞适应毒中提取病毒dsRNA,通过反转录,使用Long-accurate PCR(LA-PCR)用一对引物一步直接扩增IBDV-Gt基因组A节段全长cDNA的方法,得到一约3.30kb的片段.测序结果证明已获得3255bp的A节段全长,对vvIBDV-Gx株和IBDV-Gt株的全部核苷酸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IBDV-Gt株与国内外数株IBDV弱毒株的同源性在99%以上.  相似文献   

7.
通过鸡胚系列继代已获得了变位艾美尔球虫、柔嫩艾美尔球虫及毒害艾美尔球虫的致弱虫株.我们曾对日本柔嫩艾美尔球虫进行了51代鸡胚连续培养,发现在鸡胚内的繁殖性能和对鸡胚的致死性没有变化.但接种雏鸡后,与感染的原代虫株相比,盲肠很少有严重损伤和出血,同时鸡的体重和采食量都增加.在柔嫩艾美尔球虫的子孢子中发现有 PAS 阳性颗粒,被确认为是支链淀粉。用原代虫株曾做了系列试验,发现子孢子内支链淀粉的含量与虫株的生命力和运动活性及其在宿主细胞内的发育有关。柔嫩艾美尔球虫的子孢子中的支链淀粉被认为  相似文献   

8.
柔嫩艾美尔球虫子孢子的提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自 Long,P.M.(1965)首次完成用脱囊的柔嫩艾美尔球虫(Eimeria tenella)子孢子感染鸡胚成功后,国内外的许多学者相继用他的方法或略加改进,成功地进行了多种鸡艾美尔球虫的鸡胚感染,但用此种方法获得的子孢子悬液中粪渣和杂质较多,虽对鸡胚的感染影响不大,但不适于球虫免疫学、组织培养和生化分析等方面的研究。纯化的、活的具有感染力的球虫子孢子制备物是  相似文献   

9.
免疫一般是鸡群控制球虫病的一个主要方面,接种少量的卵囊即可产生强大的免疫力。本所对柔嫩艾美耳球虫(上海天山株)通过鸡胚传代致弱于1984年完成了实验室的研究,试制成弱毒活虫苗,在上海市郊部分鸡场进行了免疫观察,都获得了良好的效果。为测定该虫苗的最小免疫剂量和免疫力产生期,特进行本试验。材料与方法一、实验动物试验鸡选自市农业局新杨种禽场罗斯公雏和上海县新经乡种鸡场来克亨雏鸡,均于  相似文献   

10.
CEF-9是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超强毒株vvIBDV-Gx在鸡胚成纤维细胞上传代致弱过程中的第9代毒。我们对其分子生物学及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VP2基因序列即具有超强毒的特性,又兼有部分致弱毒的特征;其致病性介于超强毒株和致弱株之间;在体内外均不稳定的,体外继续传代可继续致弱,回归体内可迅速返强。这说明CEF-9是vvIBDV驯化时,毒力强弱转化的中间过渡形式。  相似文献   

11.
将柔嫩艾美球虫鸡胚适应株(保定株)通过每胚注入1000,500和250ug磺胺喹恶啉及每胚注入5,0.5和0.25ug地克珠利的鸡胚传代,结果,柔嫩艾美球虫鸡胚适应株在注入磺胺喹恶啉500,250ug的鸡胚和注入地克珠利0.5,0.25ug的鸡胚传至第11代时对药物产生了抗药性。  相似文献   

12.
鸡法氏囊病 (IBD)新Ⅰ号疫苗为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承担的国家“九五”攻关项目、省攻关项目中最新研制出的中试产品。其特点:①疫苗毒种为国内 vvIBDV致弱株— Gt株:国内 vvIBDV- G经鸡胚和鸡胚成纤维细胞传代、驯化为 Gt株,为 IBDV致弱株。 Gt株对雏鸡无致病性,有较好的免疫原性, Gt株疫苗安全可靠。②疫苗毒株性能稳定,毒价高:试验证明, Gt株生长特性稳定,在鸡体靶器官、法氏囊中增殖,引起免疫反应,但不引起机体的免疫抑制,在鸡胚成纤维细胞上大量地、有规律地增殖,毒价可达 4.0× 108PFU/mL。以其为毒种制备的疫…  相似文献   

13.
球虫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疫苗类型、疫苗的研制方法、展望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其中,疫苗类型有强毒活疫苗、弱毒活疫苗、灭活疫苗、基因工程苗等。疫苗的研制方法,强毒活疫苗主要通过控制球虫卵囊量,弱毒疫苗的致弱方法有鸡胚传代致弱、早熟选育致弱、物理和化学方法致弱。  相似文献   

14.
球虫体外模型的建立及在生物学和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建立了柔嫩艾美耳球虫(Eineria tenella)体外培养的鸡胚模型和细胞模型,建立了一株柔嫩艾美耳球虫鸡胚适应株和交替传代的原代鸡肾细胞培养适应株,采用细胞模型探索出E.tenella有4代裂殖生殖阶段,采用细胞模型培养E.necatrix能发育至第3代裂殖阶段,完善了鸡胚筛选抗球虫剂的方法,测定出药物最小抑制浓度(MIC)和最小毒性浓度(MTC)并分析出与实际生产应用的关系。在熔剂的  相似文献   

15.
鸡球虫Eimeria tenella体外繁殖适应株的建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项目采用鸡球虫子孢子接种鸡胚、鸭否和小鸭,试图培养出鸡全外繁殖适应株,建立起球虫体外培养模型。实验结果表明E.tenella接种3批小鸭E.maxima接种2批小鸭均未获成功。E.tenella接种3批共31只鸭胚,也未见子孢子发育至卵囊。而E.tenella能在鸡胚中发育至卵囊。但初代次接种时,接种过量胚容易死亡。接种量过低,卵囊收获量减小。因此采用了加大接种剂量和增加接种胚数的方法,促使球虫逐渐适应鸡胚。直线传代至第8代,球虫已适应鸡胚,接种剂量由每胚4万条子孢子降至1万条,一直传至24代,建立起一株E.tenella鸡胚适应株。  相似文献   

16.
四株柔嫩艾美尔球虫对四种抗球虫药的抗药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从Levine(1939)发现磺胺类药物具有抗球虫作用以来,至今用于防治鸡球虫病的药物已达40多种。抗球虫药物的使用,对于减轻鸡球虫病的危害,确保养鸡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作用。但前人的研究证明,球虫几乎对所有使用过的抗球虫药物都有抗药虫株出现。球虫抗药性的产生,导致抗球虫药物使用年限缩短,防治失败或效果不佳,引起临床或亚临床球虫病,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抗药性是鸡球虫病防治对策中最严重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用强毒MDV京-1株通过鸡胚皮肤细胞(CES)培养物连续传代.并在F_(11)~F_(43)之间以逐步提高温度的方法进行处理和克隆,培育了一株能耐受60℃30分钟的毒株。该毒株经进一步培育后,其毒力丧失速度比常规致弱毒株明显地减慢;在一定代次后,繁殖速度大大增加;而免疫原性在100代以内却不及常规致弱的毒株。木试验第一次直接用CES从鸡体分离MDV并获得了成功,MDV在CES培养物上第1代即可产生典型的致细胞病变作用(CPE)。  相似文献   

18.
试验对15日龄无球虫海赛克斯雏鸡人工接种感染柔嫩艾美尔球虫孢子化卵囊10×10~4个,用鸡球素5mg拌饲进行预防,有很好的效果;试验期平均增重与不感染不给药(健康组)相近,雏鸡存活率100%,抗球虫指数(ACI)172.25。鸡球素与氯苯胍联合使用,表现有相加作用,雏鸡存活率100%,抗球虫指数(ACI)180.25;而氯苯胍单用防治效果很差,表明该株球虫已对氯苯胍产生了抗药性。  相似文献   

19.
巨型艾美耳球虫(Eimeria maxima)早熟弱毒株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 30年来 ,鸡球虫的免疫预防研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国外已有 4种球虫苗进入商品市场 ,国内也在积极开展免疫预防的研究。本教研组已研制出鸡球虫活苗 ,现正进行早熟苗的研制工作 ,已成功选育出 E.tenella,E.acervulina和 E.Brunetti的早熟弱毒株。本研究对致病性较强的 E.maxima进行早熟弱毒株选育 ,并对所选早熟株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1 材料与方法1 .1 实验动物 刚出壳蛋鸡公雏 ,购自中国农科院畜牧所 ,饲养于无球虫笼舍中 ,饲喂无抗球虫添加剂的无球虫污染的全价饲料 (由中国农科院畜牧所配制 ) ,饮水用自来水 ,试验前 ,检…  相似文献   

20.
引言据现有抗鸡球虫药研究的资料阐述,各种抗球虫药,均有在球虫生活史的特定时期发挥最大作用的活性峰期.因此,在研究开发新药时,用简便、经济的实验方法测定其活性峰期,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国外一般应用体外细胞培养的方法测定抗球虫药的活性峰期,用鸡胚培养的方法测定抗球虫药的药效。而对于鸡胚感染球虫技术能否用于测定抗球虫药的活性峰期,尚不清楚.为此,本文选用鸡胚感染球虫子孢子作为实验模型,探讨了其用于测定抗球虫药活性峰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