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单叶省藤     
许煌灿 《热带林业》2002,30(1):42-42,41
单叶省藤是我省天然分部仅见于海南岛东部及中部海拔300—1100m的原始林和次生林中,人工栽培已扩大到广东、广西和福建等省的南部地区。藤茎具良好工艺特性,是藤编家具及工艺品的优良材料,具有很高经济价值和开发应用前景,是目前华南地区推广栽培的优良藤种之一。  相似文献   

2.
单叶省藤组培苗造林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单叶省藤(CalamussimplicifoliusC F Wei)是我国华南地区的优质商品藤种,其藤茎质量好,为编制家具的优质原料[1~3]。70年代以来的栽培试验表明,它不仅适应性强,而且速生,可广泛栽培于海南、广东、广西、云南和福建等省区,为我国棕榈藤栽培的首选藤种[1]。但野生资源由于长期过度采伐而枯竭,少量试验林未结实或结实甚少,推广栽培因种质资源奇缺而受到严重制约[2]。通过组织培养等生物技术工厂化快繁单叶省藤,是解决扩大栽培种苗问题的最好途径。因而开展了单叶省藤组培和造林技术研究,现将组培苗造林试验结果及其特殊性予以报道。1 …  相似文献   

3.
参照木材流体渗透性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首次测量了单叶省藤和黄藤的节间和节部纵向气体渗透性。结果表明:单叶省藤的节间渗透性优于黄藤的节间渗透性,单叶省藤节部渗透性也好于黄藤节部渗透性。总体上单叶省藤和黄藤的节间渗透性分别稍高于节部渗透性,但部分藤节部的渗透性大于藤节间。单叶省藤和黄藤节间和节部的渗透性从基部至梢部都呈不规则变化状态,渗透性都明显高于木材和毛竹。单个藤种株与株之间的渗透性也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我国棕榈藤栽培区区划初探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依据华南和西南11个省(区)有棕榈藤天然分布的区域确定区划范围,选择与棕榈藤生态、生物学特性和生长规律密切相关的6个气象指标共60个气象台站的气候资料,应用聚类分析方法进行气候预分区。在此基础上,根据棕榈藤综合成果和生产初中经验,以黄藤、白藤、单叶省藤和异株藤等具有发展潜力的藤种及其适生条件作为主要区划依据,进行栽培区区划,将我国宜藤区划分为四个栽培区,即最适栽培区、适宜栽培区、次适宜栽培区和  相似文献   

5.
单叶省藤(Calamus simplicifolius)和黄藤(Daemonorops jenkinsiana)是棕榈藤的2种重要的代表藤种,是藤工业化利用的主要原材料。然而,棕榈藤参考基因组的空白成为开展其基础生物学和应用生物学研究的主要障碍。本研究通过使用Illumina、Pacific Biosciences和基于染色体构象捕获技术的基因组辅助组装测序等高通量测序技术,完成了单叶省藤和黄藤染色体水平上基因组的组装。项目测序共分别得到约730 Gb和约682 Gb的原始数据,分别相当于预测基因组覆盖度(单叶省藤约1.98 Gb,黄藤约1.61 Gb)的372倍和426倍。另外,单叶省藤和黄藤的scaffold N50分别为160 Mb和119 Mb。在单叶省藤和黄藤的基因组分别注释出51 235和53 342个完整的蛋白质编码基因模型。通用单拷贝直系同源评估表明,2种藤基因组组装的完整性分别达到96.4%和91.3%。进化分析显示,4种棕榈科植物聚在一支上,单叶省藤和黄藤的分化时间约出现于1 930万年前。此外,还分别在单叶省藤和黄藤的基因组中鉴定了193个和172个参与木质素生物合成的基因。这些数据不仅为开展藤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源,促进种质资源的育种应用,而且还作为开展种间及不同物种之间的比较研究提供了参考基因组。  相似文献   

6.
藤苗生长与气象因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白藤和单叶省藤的苗木生长过程,并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影响藤苗生长的主要气象因子进行排序。分析结果表明,两藤种排序相同,即温度(月均气温和地表均温)是藤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次要因子的排序为相对湿度、蒸发量、降雨量。  相似文献   

7.
对黄藤和单叶省藤种质离体培养保存进行了研究.在温度15.5℃、照度300 lx、光照时间12 h*d-1的保存条件下,采用适宜的保存培养基,以丛芽形式,黄藤和单叶省藤种质可安全保存15个月以上不转接,丛芽高生长小于1.0 cm.回接到增殖培养基和增殖条件下,单叶省藤种质能恢复原有的增殖能力,保证了保存培养和增殖培养的可循环性.种质保存后伸长能力和生根能力没有下降,可确保离体种质转换为田间种质.因而,棕榈藤种质离体保存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探讨了大量元素含量对我国主要栽培藤种黄藤、短叶省藤和单叶省藤组培增殖的影响,确定了各大量元素的适宜范围.以优化的配方进行多次继代培养后,抽取离体芽和培养基进行大量元素含量测定,评价配方的好坏和确定多次继代使用是否需要变换配方  相似文献   

9.
棕榈藤基因组DNA提取及RAPD反应条件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棕榈藤(rattan)是棕榈科(Palmae Juss.)藤本植物,属棕榈科省藤亚科(Calamoideae)省藤族(Calameae)植物,包括13属600余种,主要分布于热带地区。棕榈藤是热带森林宝库中的多用途植物资源,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开发前景,是仅次于木材和竹材的重要林产品,其中黄藤(Daemonorops margaritae(Hance)Seccari)和单叶省藤(Calamus simplicifolius Wei)是我国大面积栽培的2个重要藤种。  相似文献   

10.
乡土用材棕榈藤种半同胞家系的早期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61个单叶省藤家系、31个版纳省藤家系和83个黄藤家系5年生试验林的生长表现,以10%的入选率、不低于1.96的选择强度,初步筛选折算单位面积产量高的单叶省藤家系6个、版纳省藤家系3个和黄藤家系8个,产量比参试家系群体总体平均值分别高111m/667m2、124m/667m2和598m/667m2。研究结果为高产棕榈藤家系早期选择提供依据,有助于高产棕榈藤品系的早日育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