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57篇
农学   6篇
  1篇
综合类   16篇
农作物   6篇
园艺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南洋楹属典型热带树种,抗寒性较差,严重制约其推广应用。开展南洋楹无性系抗寒性评价,对于提高其造林成效、拓广其栽培区域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生长较好的9个南洋楹无性系组培苗为研究对象,通过系列低温处理,观测幼苗叶片形态变化,分析测定叶片相对电导率(REC)、脯氨酸(PRO)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揭示南洋楹无性系在低温胁迫下的生理响应,并进行无性系抗寒性评价。【结果】在2℃时,所有无性系均出现不同程度落叶;0℃时所有无性系均出现顶芽死亡,其抗寒性差异主要表现在0~2℃温度区间;9个无性系的REC随温度降低呈单调上升和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2种变化趁势,属于后者的无性系抗寒性更强,0℃下S5、S7的REC最低;PRO含量随温度降低整体上呈现递增趁势,TL18、S7、S5、A8的PRO含量增幅最大,均在1倍以上;SOD活性在同一温度下无性系之间差异显著,但随温度降低无明显变化规律。应用REC进行聚类分析,将9个无性系分为3类,S7、S5、TL18抗寒性最强,A8抗寒性最差,其它6个无性系抗寒性居中。【结论】建议生产上推广S7、S5和TL18无性系。  相似文献   
2.
桉树青枯病的发生由于影响因素较多导致其人工接种重复性差,因此需要获得稳定的青枯病感染,同时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桉树苗期青枯病的防治研究。在本研究中采用水培后伤新根和袋苗未经水培直接伤根后转移到青枯菌液中浸泡6、12、18、24 h后移植,调查桉树幼苗青枯病发病率和生长状况,同时通过在接种前喷施不同浓度的BR、Me JA、SA 3种激素,诱导桉树抵抗青枯菌侵染,调查处理后苗木死亡率。结果表明,未经过水培直接伤根移植的苗木更容易感染青枯菌,经过24 h菌液浸泡处理后的幼苗的死亡率,达到86.67%,同时发现SA对缓解桉树青枯病的发病有明显的作用,且在喷施浓度为0.001 mmol时使用,青枯菌侵染的植株仍有75.0%的存活率。本研究获得了桉树幼苗稳定感染青枯病的一种方式,为室内研究桉树幼苗感染青枯病的机制奠定基础,同时获得了降低桉树青枯病发生的处理方式,为桉树苗期青枯病的防治提供一种方案。  相似文献   
3.
4.
尾赤桉DH201-2遗传转化体系建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建立的尾赤桉(Eucalyptus urophylla × E. camaldulensis)DH201-2无性系高频再生体系为基础,利用GUS染色组织分析法研究了根癌农杆菌菌株、农杆菌预培养时间、浸染时间和共培养时间等因素对尾赤桉茎段和叶片外植体遗传转化的影响,探讨了适宜尾赤桉转化的卡那霉素和抑菌抗生素头孢塞污钠的使用浓度.结果表明,较优的转化条件是:采用农杆菌菌株GV3101,以茎段为受体材料,经过预培养6 d,在光密度OD600=0.5的菌液中浸泡30 min,然后转移到共培养培养基中共培养4 d,再转移到含90 mg/L卡那霉素和300 mg/L头孢噻肟钠的筛选培养基上,进行转化植株的再生,同时在共培养培养基和菌液中添加100 μM的乙酰丁香酮能够提高茎段外植体的转化效率.  相似文献   
5.
桉树转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桉树转基因研究中,愈伤组织再生、体胚再生、原生质体再生等的再生体系的建立,农杆菌介导法、基因枪转移法等转基因主要方法以及转化植株筛选及检测的研究进展。探讨了桉树转基因育种发展的限制因素,提出了进行栽培无性系的再生技术、转化技术及转基因育种的完善,多种外源目的基因的转化,加强对外源基因表达的时空调控以及建立转基因桉树安全评价系统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6.
大量元素对棕榈藤组培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大量元素含量对我国主要栽培藤种黄藤、短叶省藤和单叶藤组培增殖的影响,确定了各大量元素的适宜范围。以优化的配方进行多次继代培养后,抽取离体芽和培养基进行大量元素含量测定,评价配方的好坏和确定多次继代使用是否需要变换配方。  相似文献   
7.
尾赤桉叶片及茎段的离体培养与植株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无菌生根苗的叶片和茎段为外植体进行了尾赤桉无性系DH201-2不定芽的诱导及植株再生。通过对外植体的筛选、激素种类和浓度的调整、培养条件的选择,结果表明,取自生根培养基上培养30 d植株的上部和中部的茎段在改良MS+TDZ 0.05 mg.L-1+NAA 0.50 mg.L-1的培养基中获得高达57.0%的丛生芽诱导;取在生根培养基上培养20 d的植株,顶端叶片在改良MS+TDZ 0.05 mg.L-1+IBA 0.10 mg.L-1的培养基中获得48.3%的植株再生;适合于茎段和叶片不定芽分化的Ca(NO3)2浓度为0.706 0 g.L-1。  相似文献   
8.
棕榈藤组培苗移植技术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了黄藤、短叶省藤、单叶省藤、白藤和异株藤组培苗的移植技术。结果显示:试管苗的质量是移植成活与否的关键,适宜的组培苗移植规格为:苗高大于4.0cm根长大于4.0cm,带须根;珍珠岩为最优移植介质,移植组培苗的根系生长量大、净 条烽多、成活率最高,分别达26.1cm/株、0.8条/株、95.0%;泥炭土和细沙中选介质,移植成活率〉90%;最佳的练苗介质配比为40%泥炭土+60%黄心土,移植成活  相似文献   
9.
棕榈藤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藤类的植物解剖学研究,主要以种的鉴定、系统解剖及对材性的了解为目的.目前国内外已有不少研究报道.至于藤叶表面微形态及实生苗与栽培苗的解剖比较未见有人报道,在此作一初试.  相似文献   
10.
黄藤栽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论述了黄藤的壮苗培育和造林技术、藤林的经营采收技术及经营黄藤林经济效益。23°30’N以南为黄藤适生栽培区,年均温20~24.5℃,极端低温大于一2.8℃,15C活动积温大于5800℃;年降雨量大于1200mm。适宜的立地:林内相对光照强度大于50%,土壤润湿,表土有机质含量大于2%,全氮大于0.1%,全磷大于0.01%,pH4.4~6.7。在15℃条件下,保持种子在29%的安全含水率的湿藏法,能有效保持种子活力6个月。黄藤造林的综合技术质量指标:1年生苗木的合格苗叶片数大于4.O片,苗高大于25cm,壮苗叶片数大于5.O片,苗高大于35cm;8年生藤林成丛株数大于13.O株,12年生藤林原藤产量7000kg/hm2,速生丰产林平均成丛株数大于50株,总茎长大于100m/丛,采收量大于10000kg/hm2。本文还论述了黄藤的工艺成熟龄、采收间隔期、采收和经营方法以及经营黄藤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