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歇后语的英译是习语翻译中的一大难题.比喻生动形象而又浅显易懂的歇后语,可以采取直译;有些歇后语由于文化和语言上的差异,采用套译更容易被读者接受;对于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比喻歇后语以及双关歇后语可采用直译加意译、直译加注释、意译等方式.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 翻译理论中就有直译和意译两种翻译策略之争.而当翻译活动上升到文学、诗歌和政治层面, 直译和意译之争则演变为归化和异化之争.这场论战一直没有形成压倒统一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常见的电影译名方法有直译法、意译法和重命名,也有直译法和意译法兼用的。不管采用何种翻译方法,都要忠实于原片内容——主题思想,注意言简意赅,力求"形似"与"神似",做到"信、达、雅"。  相似文献   

4.
]对英语影片名的汉译技法进行了探讨 ,将其归纳为 :1直译——按英语片名的意义直接译成对应的汉语片名 ;2意译——以英语影片的片名内容为依据译成与片名内容相仿的汉语片名 ;3直译加意译 ;4音译——按英语片名的发音直译出相对应的汉语片名 ;5音译加意译 ;6编译——按英语影片内容另取片名或翻译成汉语成语  相似文献   

5.
大量外来语尤其是英语不断进入现代汉字系统 ,丰富了我国的语言 ,但又给其翻译造成了困难。指出其翻译方法及原则是 :纯音译、意译、附加说明即加字译法、半音半意译、意义兼译等 ,了解外来词的翻译有助于不断提高汉语中外来语的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6.
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且也是一种思维方式。隐喻大量存在于商务新闻中。本文从中英文化差异的角度来探讨商务新闻概念隐喻的英、汉互译,认为隐喻翻译与文化有很大关系,隐喻中的文化共性一般采用直译的方式,隐喻中的文化差异或文化空缺一般采用意译、非隐喻化方式、或者转用目标语中的隐喻表达方式来翻译。  相似文献   

7.
隐喻是一种在特定文化背景中产生的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采用文献方法简介英语中的概念隐喻、陈腐和新鲜的隐喻、显露式和非显露式的隐喻、单层和多层隐喻等类型;探讨采用直译、归化、意译、异化、功能对等以及增补型等英汉翻译策略。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英语隐喻的结构,对于恰当地使用汉译策略也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习语在英汉翻译过程中是不可忽视的语言现象,习语的翻译好坏直接影响整个译文质量.直译法、汉语同义习语套用法和意译法是三种常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浅谈Paraphrase在英语综合课教学中的作用张亮在英语综合课(精读)教学中,对于理解课文句子含义的讲解有很多种方法,但最基本、最常用的是Paraphrase(释义、意译)这种方法。它的基本含义是用其它的词或句子来转述原句(givearestate...  相似文献   

10.
中国翻译界有一场争论一直持续了一千多年。从佛经翻译时期的"文丽"、"质朴"之争,到二十世纪初的"意译"、"直译"之争,然后发展到当代的"归化"和"异化"的争论。本文从历史上的争论入手,通过这场争论在各个翻译时期的不同表现,分析了争论的原因,以及在当代的发展趋向。最后得出结论:应该允许直译、意译及异化、归化长期并存,并大力提倡文学作品的复译,同时,译者翻译方法及策略的分歧可以用来进行翻译家研究,以此分析译者个性及其对翻译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各种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既有共性又有个性,而文化的民族性特点是导致跨文化交际失败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正是由于这一点,分析、了解不同民族间的文化差异才显得尤为重要。翻译作为跨文化交际的一种有效形式在现实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了提高译者对英汉两种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从而进一步提高译作的质量,本文试着从词汇的角度来探讨英汉两种语言所负载的不同的文化信息,并提出了相应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2.
从直译与意译这两种翻译方法的效果入手,系统论述了二者在英汉翻译中所起的重要作用,阐明了翻译中不应片面地褒贬其中任何一种,而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正确的翻译方法,才能达到信、达、雅的翻译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论视角下看英汉商标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标起着宣传产品的作用,目的是促成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发生,这一目的性决定了商标翻译应遵循目的论的原则,以"信息、文化、审美、联想"等作为衡量英汉商标翻译成功与否的标准,灵活选用"音译、直译、臆造、缩译"等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4.
新闻报道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文体类型,就翻译而言,新闻报道有着不同于文学翻译的特殊性。归化和异化是文化翻译中常用的两大策略。从汉英新闻报道文化翻译的文本特点出发,研究归化和异化策略在汉英新闻报道翻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不同语言在词汇层面上的差异和不对等性给汉英互译造成了很大困难,应在正视英汉语言文化背景差异、正确理解原文意义的基础上,采用音译法或音译加注法、意译法、直译法或直译与加注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翻译。  相似文献   

16.
商标英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翻译时既要考虑译入语消费者的文化背景和审美情趣,又要尽可能地保持原语的意旨。在分析中英文化差异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情况,采用意译、音译或音意合译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电影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之一,在一定程度上说,片名的文化意蕴是对电影的最好注脚。由于文化态势不同,东西方译者在对影片的翻译上所采取的策略也各有不同。但无论采用的是归化还是异化的翻译策略,从翻译方向上看,民族中心主义都可能存在。本文试图从文化输出角度来探讨东西方译者在翻译实践中所具有的民族中心主义及其原因,旨在探求恰当的异化翻译策略,积极彰显自身文化特性,弘扬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8.
从与日俱增的汉英语言及文化趋同现象出发,分析了翻译与趋同的关系,重点从译者应运用的翻译原则与翻译方法2个方面进行英汉互译策略探讨,建议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综合考虑翻译目的、读者接受心理与特定语境,运用恰当的翻译技巧使翻译与趋同相辅相成地促进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9.
在翻译理论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中,译者在整个翻译活动中的地位日趋突显。西方现代阐释学的代表人物伽达默尔提出的阐释学三个原则:理解的历史性、视域融合和效果历史,无不彰显了译者的主体性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