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验旨在研究育肥后期饲粮中添加生物发酵饲料对延边黄牛屠宰性能的影响。选择12头平均体重(545.55±27.0)kg的体健无病延边黄牛阉牛,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头,试验组饲喂生物发酵饲料每头牛2 kg/d,对照组不饲喂生物发酵饲料,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基础日粮营养水平基本相同。预饲期10 d和正式期9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胴体重、宰前活重、屠宰率和眼肌面积分别提高了20.96 kg、15.78 kg、1.92%、12.13 cm2(P0.05),背最长肌中粗蛋白质含量降低了10.40%(P0.05);粗脂肪含量提高了19.53%(P0.05);水分、灰分含量比对照组略有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的油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其余各项脂肪酸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牛肉背最长肌的氨基酸含量除谷氨酸含量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外(P0.05),其余各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综上所述,在育肥后期饲粮中添加生物发酵饲料可提高延边黄牛的屠宰性能、提高背最长肌中粗脂肪含量、降低粗蛋白含量、提高油酸、谷氨酸含量。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对五指山猪和长白猪胴体性状、肉质性状、背最长肌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进行了分析,旨在探讨五指山猪肉和长白猪肉的肉品质差异。结果表明,长白猪宰前重、胴体直长、胴体斜长、屠宰率、眼肌面积、平均背膘厚及瘦肉率均极显著高于五指山猪(P<0.01);五指山猪肌内脂肪含量极显著高于长白猪(P<0.01),pH、熟肉率、滴水损失和剪切力差异不显著(P>0.05);五指山猪肉的鲜味氨基酸、必需氨基酸、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极显著高于长白猪(P<0.01)。因此,五指山猪肉品质优于长白猪。  相似文献   

3.
为了对韩延F1牛产肉性能进行分析,选择试验牛和韩延F116头(各组8头)进行饲养试验.试验结果如下:韩延F1的全期增重和日增重明显高于延边黄牛(P相似文献   

4.
本文旨在比较不同品种肉牛的产肉性能、牛肉营养品质及风味物质的差异。试验选取6月龄健康西杂牛、犏牛和宣汉黄牛去势公牛各6头,平均体重分别为(616.67±9.50)kg、(457.01±15.73)kg、(462.67±12.57)kg。所有试验牛均在相同饲养条件下人工育肥至30月龄。结果表明:1)西杂牛的胴体长、胴体深、胴体胸深、后腿长、后退宽和后腿围均显著高于犏牛和宣汉黄牛(P<0.05),西杂牛的腰部肉厚、肋部肉厚和大腿肉厚显著高于犏牛(P<0.05)。2)西杂牛的金钱展、前腱子、上脑、外脊、里脊、大黄瓜条、小黄瓜条、霖肉和臀肉的产量都显著高于犏牛和宣汉黄牛(P<0.05)。犏牛的辣椒条和眼肉产量占胴体重比显著高于西杂牛(P<0.05),宣汉黄牛的上脑、眼肉和外脊产量占胴体重比显著高于西杂牛(P<0.05)。3)西杂牛背最长肌中钙、磷、钠、钾和镁含量均显著高于犏牛和宣汉黄牛(P<0.05)。4)犏牛背最长肌中的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含量以及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均显著高于西杂牛和宣汉黄牛(P<0.05),犏牛背最长肌中的鲜味氨基酸和甜味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西杂牛(P<0.05),犏牛的背最长肌氨基酸评分也要优于西杂牛和宣汉黄牛。5)犏牛背最长肌中的谷氨酸钠含量显著高于西杂牛(P<0.05),犏牛背最长肌中硫胺素和肌苷含量均显著高于宣汉黄牛和西杂牛(P<0.05)。综上所述,西杂牛的产肉性能和肉中矿物质含量要高于犏牛和宣汉黄牛,犏牛肉的氨基酸组成和评分以及风物物质含量要优于西杂牛和宣汉黄牛。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旨在探索延边黄牛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tearoy-CoA desaturase 1,SCD1)基因多态性及其与经济性状的相关性。以157头36月龄健康无病、体重相近的延边黄牛为研究对象,颈静脉采血提取基因组DNA,根据GenBank中牛SCD1基因序列(登录号:AC_000181.1),利用Oligo 6.0软件设计特异性引物,应用PCR扩增SCD1全长基因后直接测序,分析其多态位点,并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其蛋白结构;屠宰前测定活体重、胴体重、屠宰率、背膘厚等胴体性状,屠宰后采集背最长肌,测定眼肌面积、蒸煮损失、滴水损失、嫩度、系水力、pH、脂肪酸含量等肉质性状,并通过一般线性模型分析方法对延边黄牛SCD1基因SNPs与肉质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延边黄牛SCD1基因846 bp处存在A→G突变(g846 A→G)、1 022 bp处存在C→T突变(g1022 C→T),其中g1022 C→T突变导致丙氨酸(A)突变为缬氨酸(V),但未引起三级结构改变。关联分析结果表明,g846 A→G多态位点与延边黄牛宰前活重、胴体重、滴水损失及硬脂酸、亚油酸含量存在显著相关(P0.05);g1022 C→T多态位点与延边黄牛宰前活重、胴体重及硬脂酸含量存在显著相关(P0.05),说明上述2个位点与延边黄牛相关肉质性状存在显著相关,该突变位点可作为潜在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6.
该研究主要对杜洛克、大白猪、长白猪进行屠宰测定和背最长肌氨基酸含量及组成分析。结果表明,杜洛克、大白猪、长白猪的屠宰率分别为76.32%、76.54%、77.27%;眼肌面积分别为43.07 cm~2、53.96 cm2、50.94 cm~2;胴体瘦肉率分别为63.96%、64.84%、66.84%;背最长肌中的氨基酸总量分别为23.33%、23.26%、23.69%;鲜味氨基酸含量分别为17.05%、16.99%、17.34%;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为8.96%、8.98%、9.14%;3个品种猪的肌肉中均以谷氨酸含量最高,其次为天冬氨酸、赖氨酸、亮氨酸、精氨酸等,而胱氨酸、蛋氨酸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舍饲育肥对阿什旦牦牛胴体性状和肉品质的影响,选择24头4周岁的阿什旦牦牛,分为舍饲育肥组和放牧组,每组12头(公母各半),饲养170 d后测定胴体性状和肉品质。结果表明:①育肥组公牛和母牛的宰前活重、日增重、胴体重、屠宰率、净肉重、肉骨比和眼肌面积均极显著高于放牧组(P0.01);②与放牧组相比,舍饲育肥组公牛和母牛背最长肌的p H45 min值、亮度L*24 h、黄度b*24 h、熟肉率和剪切力均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通过舍饲育肥可提高阿什旦牦牛的胴体性状,并改善牦牛肉的品质。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去势对安草杂交牛生产性能和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试验选择健康状况良好、体重在435 kg左右的16月龄安草杂交牛公牛12头(去势6头,未去势6头),通过150 d的育肥试验后屠宰,测定增重和肌肉中营养成分的相关指标。结果表明:去势组的宰前活重、平均日增重较未去势组降低4.52%和14.91%,差异显著(P0.05);去势组胴体重极显著低于未去势组(P0.01),屠宰率和净肉重显著低于未去势组(P0.05);去势组背最长肌脂肪含量显著提高(P0.05);去势组必需氨基酸含量、非必需氨基酸含量和总氨基酸含量均显著低于未去势组(P0.05);去势组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极显著高于未去势组(P0.01)。说明未去势安草杂交牛公牛育肥性能和屠宰性能均优于去势公牛;但安草杂交牛去势育肥能够改善牛肉的风味,可见,去势育肥是生产高档牛肉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9.
选择四个屠宰体重区间对舍饲型合作猪12个胴体性状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5~30 kg(即6月龄)屠宰,瘦肉率59.62 % ,屠宰率66.32%,具有皮薄(0.5 cm)、背膘薄(0.797 cm)、眼肌面积大(16.15 cm2)的特点,表明合作猪属于优良的瘦肉型小型猪.经分析可知,宰前活重与胴体重、眼肌面积,胴体重与屠宰率、眼肌面积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宰前活重与屠宰率、背膘厚、骨率,胴体重与背膘厚、骨率,屠宰率与眼肌面积,背膘厚与眼肌面积,皮厚与后腿比例,眼肌面积与骨率,瘦肉率与皮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背膘厚与瘦肉率,后腿比例与含脂率,瘦肉率与骨率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12个胴体性状指标经主成分分析可获得5个主成分因子,可代表胴体性状总变异量的87.025%.  相似文献   

10.
试验采用超声波活体测定和屠宰测定等手段对261头郏县红牛的生长发育指标、44头成年郏县红牛的活体背膘厚和眼肌面积以及6头育肥至30月龄的郏县红牛(公牛)屠宰后肉中氨基酸含量指标进行了测定与分析,旨在系统分析郏县红牛的生长性能及肉用性能。结果表明,郏县红牛公牛体斜长极显著高于阉牛(P0.01),但与产肉相关的生长发育指标在不同性别间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年龄段郏县红牛各项体尺指标均差异极显著(P0.01);超声波活体测定30月龄郏县红牛公(母)牛眼肌面积为(76.21±7.62) cm~2,显著高于秦川牛和延边牛(P0.01),与南阳牛相近;屠宰后郏县红牛背最长肌氨基酸总量为16.29 mg/100 mg,其中29.59%为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EAA/NEAA)约为42.86%。研究结果显示,郏县红牛具有良好的肉用遗传改良潜力。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了提高延边黄牛卵母细胞激活率及孤雌发育率的适宜方法。从屠宰场回收的卵巢中采集未成熟的卵母细胞 ,置于体外成熟培养液中 ,体外成熟培养 2 0~ 2 2 h。将体外成熟的卵母细胞 ,分别用不同浓度的乙醇或 Ca- ionophore进行单一激活处理。试验结果表明 ,用 5 %、7%、9%、1 1 %及 1 3 %乙醇激活卵子 ,激活率分别为 4 1 .2 %、4 7.2 %、5 3 .1 %、3 9.7%及 2 3 .4 %,7%和 9%乙醇处理组的卵子激活率显著高于其他组 (P<0 .0 5 ) ,但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 (P>0 .0 5 )。用 2 .5、5 .0、7.5μm ol/L Ca- ionophore激活卵子 ,激活率分别为 2 9.3 %、5 1 .8%、4 5 .4 %,5 .0、7.5μmol/L Ca- ionophore处理组的卵子激活率显著高于 2 .5 μmol/L 组 (P<0 .0 5 )。用 9%乙醇或 5 .0 μm ol/L Ca- ionophore分别与 1 0 m g/Lcyclohexim ide(CH)组合激活卵子 ,卵子的激活率分别为 77.3 %和 76 .8%,比单独用 9%乙醇 (48.8%)或 5 .0μmol/LCa- ionophore(43 .2 %)的激活率显著提高 (P<0 .0 5 ) ,二者卵子的卵裂率和发育到 8细胞期的孤雌发育率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延边黄牛卵母细胞去核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改进的Willaden去核法与McGrath-Solter去核方法对延边黄牛卵母细胞进行去核操作,比较其去核操作效率。结果表明,本实验改进的willaden去核法——挤压去核法,无论在去核操作时间(1.0 min/枚,P<0.05)上,还是在去核效率(94%,P<0.01)上都显著地高于McGrath-Solter去核法(1.4 min/枚、72%)。表明改进的Willaden去核方法是一种适用于延边黄牛卵母细胞操作的快速、简单、实用的去核方法。  相似文献   

13.
选择16头初生重相近的延边黄牛犊牛随机分成4组,每组4头,对照组犊牛随母哺乳,试验组采用随母哺乳加补饲,试验Ⅰ、Ⅱ、Ⅲ组分别补饲1、2、3号代乳料,进行增重效果和血液指标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各试验组的4月龄重、全期增重和日增重均高于对照组,其中试验Ⅲ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体尺指标测定中,试验Ⅲ组的体长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Ⅰ、Ⅱ、Ⅲ组的腰角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血液指标均在正常范围之内。综合评定,3号代乳料饲喂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牛体细胞核移植(somatic cell nuclear transfer,SCNT)是一套极其复杂的技术体系,它包括卵母细胞的成熟、供核细胞的准备、卵母细胞的显微操作、细胞融合、卵母细胞激活和胚胎培养。因此,许多因素影响着核移植胚胎发育。虽然陆续有克隆牛出生的报道,但是克隆效率依然低下。本综述对延边黄牛体细胞核移植体系的6个方面进行简单综述,以期为探究延边黄牛体细胞克隆的最优化条件、建立最优化的培养体系、提高克隆效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Bovine somatic cell nuclear transfer (SCNT) is a sophisticated technique system,including oocyte maturation,donor cell preparation and oocytes microscopic operation,fusion,activation and culture.Although the birth of cloning cattle has been reported recently,the efficiency of somatic cell cloning has remained lowly.In order to establish the optimization somatic cell nuclear transfer system of Yanbian Yellow cattle,this review summarized only from 6 main aspects mentioned above in this field.  相似文献   

16.
试验以延边黄牛为研究对象,通过使用黄体酮阴道缓释剂(CIDR)+促卵泡素(FSH)+氯前列醇钠(PGF_(2ɑ))+人工合成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的超数排卵方案,探讨不同剂量的国产FSH与进口的Folltropin-v对延边黄牛超数排卵的影响。结果表明,2 000 IU国产FSH剂量组的头均黄体数最多,超排效果最好,且比进口的Folltropin-v成本更低。使用2 000 IU国产FSH对不同季节延边黄牛进行超排处理的结果表明,秋季和冬季的头均黄体数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冲胚方法的结果表明,三通管式的胚胎回收率(57.94±22.42)%显著高于注射式(17.62±11.84)%(P0.05)。综上,2 000 IU国产FSH能够有效提高优良供体牛利用率,为延边黄牛超数排卵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选择体重、年龄相近的延边黄牛育成牛与韩延F1育成牛各12头,公母各半,分析测定了其血液指标并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韩延F1公、母牛的血清总蛋白、清蛋白、钙、磷、葡萄糖、GPT、GOT等含量均高于延边黄牛,但差异不显著(P>0.05);而韩延F1公、母牛的血清总酯含量显著高于延边黄牛(P<0.05);韩延一代牛的血清尿素氮含量小于延边黄牛,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环腺苷酸(3',5'-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ote,cAMP)环化酶合成酶2(adenylyl cyclase 2,ADCY2)基因对延边黄牛脂肪前体细胞成脂分化的影响。选取3日龄的延边黄牛腹股沟皮下脂肪组织进行脂肪前体细胞的分离、培养和诱导分化;设计ADCY2基因的干扰片段(siADCY2-1、2、3),构建pEX4过表达载体;分别收集正常诱导(对照组)、干扰和过表达0、5和10 d的脂肪细胞。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物受体(PPARγ)、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C/EBPα)和ADCY2在细胞分化过程中mRNA的转录水平,并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其蛋白的表达;用油红O染色检测脂滴含量的变化;用甘油三酯试剂盒检测甘油三酯含量。试验结果表明,在成脂分化过程中,与未分化相比,ADCY2基因在分化的第5和10天表达量均极显著上升(P<0.01),而分化第10天与第5天相比水平极显著下降(P<0.01);siADCY2-1干扰效率最高,过表达ADCY2基因使其mRNA水平升高;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组细胞内ADCY2基因mRNA水平提高了约4 000 000倍,脂肪细胞内脂滴含量和甘油三酯的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成脂关键基因C/EBPα和PPARγ表达极显著上调(P<0.01),而RNA干扰组细胞内ADCY2基因mRNA水平极显著降低(P<0.01),脂肪细胞内脂滴含量和甘油三酯的含量极显著下降,成脂关键基因C/EBPα和PPARγ表达极显著下调(P<0.01)。因此,ADCY2基因过表达能显著增加成熟脂肪细胞的脂滴含量及甘油三酯含量,促进成脂关键基因C/EBPα和PPARγ的表达,说明ADCY2基因对脂肪细胞分化具有正向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