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松木屑木醋液对舞毒蛾幼虫的毒杀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通过浸叶法、喷雾法的室内生物测定实验研究松木屑木醋液对舞毒蛾幼虫的毒杀活性。浸叶法的室内生物测定实验结果表明,松木屑木醋液防治舞毒蛾幼虫最佳时期为1~2龄。松木屑木醋液处理舞毒蛾2龄幼虫72 h校正死亡率63.33%(超过半数致死率)。松木屑木醋液对舞毒蛾2龄幼虫喷雾法的室内生物测定实验研究结果表明,24 h松木屑木醋液对舞毒蛾2龄幼虫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为17.17%。通过浸叶法的室内生物测定实验研究松木屑活性炭法精制木醋液对舞毒蛾2龄幼虫的毒杀活性,结果表明第7天体积分数100%处理组的校正死亡率56.67%(超过半数致死率)。对木醋液而言,喷雾法的毒杀活性起效快。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灭幼脲对粘虫中肠围食膜的影响以及与粘虫核多角体病毒的增效作用。【方法】应用电子扫描显微镜及生物测定的方法研究了粘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正常围食膜和灭幼脲处理围食膜的表面形态结构以及灭幼脲和粘虫核多角体病毒对粘虫2龄以上幼虫的联合毒力作用。【结果】正常幼虫的围食膜富有弹性,表面光滑、无间隙;但经灭幼脲处理的幼虫围食膜明显变薄,表面粗糙,易产生裂隙;生物测定结果显示,灭幼脲与PsNVP的混剂对东方粘虫的各龄幼虫匀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增效作用,对3~5龄幼虫增效作用比较明显,并降低了其半致死浓度,缩短了半致死时间。【结论】灭幼脲对粘虫围食膜结构具有一定破坏作用而且对其病毒的增效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3.
以振荡摇瓶培养法培养17株球孢白僵菌(Beauveriabassiana),分析其总胞外蛋白酶和几丁质酶的产生水平,同时用这些菌株的分生孢子粉作为样品,用人工饲养的亚洲玉米螟5d龄幼虫作为试虫,作毒力生物测定。并分析各个因素之间的相关性,验证各个酶活性指标作为毒力的生物测定的替代或者补充指标的可能性。结果表明,菌株间同代毒力、酶活之间的差异比较大,LT50的变化范围为4.82~10.06d,胞外蛋白酶活性的变化范围是0.86×10-2~3.66×10-2IU/mL,胞外几丁质酶活性的变化范围是0.012~1.47IU/mL。将后二者分别与各个菌株对玉米螟的LT50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发现胞外蛋白酶活性和胞外几丁质酶活性以及测定胞外蛋白酶活性时的干物质增重3个指标,与感染的亚洲玉米螟幼虫的死亡率及LT50的相关性都不显著,不能作为对亚洲玉米螟毒力的生物测定的替代或补充指标。  相似文献   

4.
以荧光增白剂VBL作为春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AciNPV)的增效剂,对春尺蠖2~3龄幼虫进行生物测定,试验结果表明,浓度为1.0%(W/V)的荧光增白剂VBL对春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有显著的增效作用.荧光增白剂VBL的加入不仅将春尺蠖死亡率提高了20%~35%,而且使春尺蠖死亡高峰期提前了1 d以上,半致死时间(LT50)提前了2 d,AciNPV的半致死浓度(LC50)降低了22倍多,有效地降低了AciNPV的施用浓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筛选对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具有高毒力的绿僵菌(Metarhizium)优良菌株,为绿色防控斜纹夜蛾提供备选材料。【方法】用爬行接种法测定了来自滇西不同地区(保山市、怒江州、大理市、楚雄市)的15种绿僵菌菌株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毒力,分析了不同温度下(14~35℃)优良菌株的毒力。【结果】15种绿僵菌对斜纹夜蛾都有一定毒力,幼虫校正死亡率为30%~100%,有6种绿僵菌(Metarhizium rileyi BUM1209、 M. brunneumBUM22、 M. anisopliaeBUM1900、 M. baoshanenseBUM634、 M. pingshaense BUM701和M. guizhouense BUM119)的毒力较高(校正死亡率100%),其中,来自保山市的M. rileyi BUM1209致死速度最快(LT50=4.88 d,全致死时间=6.92 d),毒力最高。M. rileyi BUM1209在不同温度下对3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都达100%,26℃时致死速度最快(LT50=2.94 d,全致死时间=5.90 d),温度升高或降低,其毒力都显著减弱;温度降低为14℃时,其致死速度最慢(LT50=7.90 d,全致死时间=15.75 d)。【结论】M. rileyi BUM1209对斜纹夜蛾的毒杀效果最好,其最适宜侵染温度为26℃,该菌株具有良好的开发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6.
新疆苏云金杆菌35高效菌株小试生产发酵影响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以棉铃虫4龄幼虫为供试昆虫的生物测定,对从新疆兵团145团棉田自然死亡棉铃虫体内分离筛选到的一株高效苏云金杆菌(Bacillusthuringiensis,Bt)菌株35,进行了发酵工艺的初步研究.对Bt菌株35进行了摇瓶发酵和小试发酵,利用2L全自动发酵罐优化了发酵培养基和操作条件.优选培养基的组分为:棉籽饼3.25%、玉米粉1.4%、麸皮1.2%、KH2PO4 0.11%、FeSO4 0.0049%,该培养基与对照培养基相比,发酵液含菌数高达40.8×108cfu/mL,比对照培养基提高了63.7%,发酵液毒力高达66.1%,比对照培养基提高了81.5%.利用CaCO3调节pH值,可使活菌数提高37%,发酵周期缩短9 h;28℃发酵活菌数比30℃增加12.1%,发酵时间延长3h,最适发酵产孢温度为30℃;以芽孢接种,其发酵时间比营养体接种延长3 h,最优接种方式为营养体接种;溶氧对发酵有较大的影响,当发酵全程采用1:0.8 vvm的通气量时,最终发酵菌数为38.1×108cfu/mL;当发酵前期、中期、后期的溶氧分别为1:1.0 vvm、1:1.4 vvm及1:1.2 vvm时,活菌数可达72.5×108cfu/mL,发酵水平提高约1倍.对Bt发酵液进行生物测定,发酵原液(Bt离心沉淀物 上清液)的LC50比去掉上清液的沉淀物提高了37.1%,说明上清液能提高发酵液的毒力.  相似文献   

7.
根据机值分析法原理,利用EXCEL编制了农药毒力测定数据处理程序.用户只需输入药剂剂量(或浓度)、试验总虫数和死虫数,即可快速、准确地计算出毒力测定中毒力回归曲线、致死中量,95%置信限,相关系数和卡平方值等数据,并可进行卡平方检验和毒力曲线的绘制.  相似文献   

8.
球孢白僵菌MZ050724对亚洲玉米螟幼虫毒力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浓度为4.0 ×104~4.0 ×108个/mL的球孢白僵菌MZ050724分生孢子液对3龄和4龄亚洲玉米螟幼虫进行毒力测定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具有较高的杀虫活性,对3龄幼虫最高累计校正死亡率为88.65%,致死中浓度WEI(2.195±0.135)×104个/mL,致死中时间(4.30±0.16)d;对4龄幼虫最高累计校正死亡率为85.75%,致死中浓度为(4.362±0.088)×105个/mL,致死中时间(4.77±0.11)d.相比较对3龄幼虫的防治效果好于对4龄幼虫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9.
从甘蓝夜蛾(Mamestra brassicae L.)自然罹病死亡幼虫体分离出的多株核型多角体病毒(M_bNPV),选出毒力较强的 M_bNPV-80株,于1984年在哈尔滨进行生物活性测定。方差分析表明:1.2×10~2~1.2×10~8 PIB(多角体)/虫间,7种剂量感染3龄幼虫,不同剂量间的校正死亡率差异极显著。而各处理死亡均数差异显著性测定中,1.2×10~5~1.2×10~8 PIB/虫4个剂量差异不显著。剂量与死亡率回归方程为 y=2.819+0.416x;致死中剂量(LD_(50))为1.77×10~5 PIB/虫。每虫以1.2×10~4和1.2×10~5 PIB/虫分别处理3龄幼虫所得的致死中时(LT_(50))分别为6.59和4.31天。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杀虫剂对亚洲玉米螟幼虫的毒力,采用浸虫法测定了亚洲玉米螟3龄幼虫对4种杀虫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药剂处理24 h后,毒力指数大小顺序为45%毒死蜱EC40%辛硫磷EC5%氯氰菊酯EC15%阿维·三唑磷EC,致死中浓度(LC_(50))值分别是42.729、56.839、106.688和933.447 mg/L;药剂处理48 h后,毒力指数大小顺序和24 h相同,LC50值分别是20.536、31.461、32.410和202.144 mg/L;处理72 h后,毒力指数大小顺序为5%氯氰菊酯EC45%毒死蜱EC40%辛硫磷EC15%阿维·三唑磷EC,LC_(50)值分别是10.072、11.881、12.825和39.568 mg/L。因此,可选用低毒的45%毒死蜱EC和5%氯氰菊酯EC来降低田间亚洲玉米螟虫口密度。  相似文献   

11.
为选出防治豆荚螟(Etiella zinckenella)的高效药剂,采用浸渍法测定了7种常用杀虫剂对豆荚螟卵和三龄幼虫的毒力。结果表明,72 h后对卵毒力最大的是甲维盐,致死中浓度(LC50)为0.142 mg/L,其次是溴氰虫酰胺、虫酰肼和氯虫苯甲酰胺;48 h后对三龄幼虫毒力最高的是高效氯氰菊酯,致死中浓度为0.018mg/L,其次为甲维盐、溴氰虫酰胺和灭幼脲;7种常用杀虫剂对豆荚螟均有较强的毒力,可用于防治豆荚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测定已验证的腺苷高半胱氨酸水解酶基因的dsRNA对马铃薯甲虫各龄期幼虫的毒力,为RNA干扰在马铃薯甲虫防治中的具体应用条件.[方法]采用饲喂法,将不同剂量马铃薯甲虫腺苷高半胱氨酸水解酶基因dsRNA(dsSAHase)导入马铃薯甲虫体内,运用线性回归方法测算各龄期LC50;观测饲喂后成虫的产卵数,解剖观察雌成虫卵巢发育情况.[结果]dsSAHase对马铃薯甲虫各龄期幼虫1龄,2龄,3龄和4龄的LC50分别为2.341、2.552、3.450和4.968 μg/mL.[结论]dsSAHase对马铃薯甲虫幼虫具有显著致死作用、拒食作用以及抑制生长发育作用,各龄期幼虫的毒力随龄期增长而降低,其中对1、2龄幼虫毒力与对3、4龄幼虫毒力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3.
<正> 利用病毒防治害虫,已成为综合防治中有发展前途的方法之一.粘虫核多角体病毒已成功地用于大田防治,病毒的应用效果,主要决定于它的生物活性.而其生物活性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只凭多角体的数量来估计病毒的活性是不准确的,必须进行生物测定.我们用本所分离的粘虫核多角体病毒涂在天然饲料上饲养各龄幼虫使受感染,然后测定1—6龄粘虫的幼虫敏感性.并根据不同虫龄的敏感性,将病毒稀释成五种浓度,梯度为各相距两倍,对一龄幼虫进行了毒力的生物测定.现将生物测定方法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苎麻根有效成份黄酮甙的半数致死量(LD_(50))及显性致死突变试验,测得LD_(50)为2369mg/kg,苎麻根黄酮甙对小白鼠无显性致死效应,从而为深入研究其药效,扩大兽用药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黏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作为一种易爆发成灾的迁飞性害虫,是我国危害最重的粮食害虫之一.采用生物测定方法,测定9株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菌株对黏虫致病力,筛选出一株对黏虫具有较高致病力菌株Bt46.该菌株对1龄幼虫致病力最弱,对2龄幼虫致病力最强,致死中浓度LC50为5.25×106芽孢·mL-1,在1×108芽孢·mL-1浓度2龄幼虫24 h校正死亡率达81.08%,96 h达100%.菌株Bt46对黏虫成虫具有致病性,其致死中浓度LC50为4.66×108芽孢·mL-1,1×1010芽孢·mL-1处理成虫168 h校正死亡率达80.77%.该菌株半致死浓度处理黏虫对黏虫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处理幼虫虽对当代存活群体生长发育影响较小,但后代卵孵化率显著降低;处理成虫,其寿命显著缩短、产卵量减少约2/3,后代1龄幼虫死亡率达24.29%.研究结果为Bt在黏虫生物防治中应用提供理论和试验证据,有助于推动黏虫绿色防控技术发展.  相似文献   

16.
研究选择了5种杀螨剂,以已经建立的敏感基线为依据,在室内采用玻片浸渍法对朱砂叶螨进行了毒力测定。毒力测定结果显示,杀螨剂对朱砂叶螨的毒力(LC50)由高到低依次为阿维菌素(0.0001521 mg·L~(-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0.0167 mg·L~(-1))哒螨灵(22.5198 mg·L~(-1))高效氯氟氰菊酯(130.3740 mg·L~(-1))高效氯氰菊酯(629.7132 mg·L~(-1))。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取代苯类污染物对水生昆虫毒性及细胞色素P450酶活性的影响。[方法]运用药液培养法和酶活性测定法分析了对氯苯酚和对苯二胺对花翅摇蚊4龄幼虫毒性及细胞色素P450酶活体和离体活性的影响效应。[结果]对氯苯酚和对苯二胺对花翅摇蚊4龄幼虫的24 h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38.65和78.43 mg/L。对氯苯酚对花翅摇蚊4龄幼虫体内P450酶活性作用主要表现为随作用时间增加抑制作用减小;而对苯二胺则主要表现为随作用浓度增加诱导作用增强。对氯苯酚和对苯二胺对花翅摇蚊4龄幼虫离体P450酶活性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466.15和594.43 mg/L。[结论]花翅摇蚊细胞色素P450可作为监测对氯苯酚和对苯二胺水体污染的参考生物化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18.
测定球孢白僵菌MZ050724菌株在3.0×105、3.0×106、3.0×107、3.0×108个/mL等4个浓度下对斜纹夜蛾2龄、3龄幼虫的毒力。结果表明:球孢白僵菌MZ050724菌株对斜纹夜蛾2龄、3龄幼虫具有较高毒力,2龄幼虫的最高死亡率达87.46%,致死中时间为4.49 d;3龄幼虫的死亡率达80.56%,致死中时间为5.52 d。随着施药时间增加,2龄幼虫的致死中浓度2.047×105个/mL,3龄幼虫的致死中浓度2.192×105个/mL。说明该菌株对斜纹夜蛾幼虫有较强的致病性,具有一定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文章测定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Mabr NPV)对农业生产中5种主要夜蛾科害虫幼虫的毒力。结果表明,MabrNPV对斜纹夜蛾、甜菜夜蛾、棉铃虫、粘虫、小地老虎幼虫均有致病性,但致病力存在差异,其对五种夜蛾科害虫2龄幼虫致死中浓度LC_(50)分别为1.19×10~5、2.02×10~5、4.30×10~5、2.15×10~6、1.29×10~(16)PIB·mL~(-1),MabrNPV对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毒力最高,对小地老虎毒力最低,对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与其他3种夜蛾毒力差异显著。对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幼虫毒力随虫龄增加而降低,幼虫对病毒易感性随虫龄增加而下降。在同一饲毒浓度下,MabrNPV对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幼虫致死中时间LT_(50)随虫龄增加而升高;同一虫龄下,LT_(50)随MabrNPV浓度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20.
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ctropis obliqua nucleopolyhedrosis virus,EoNPV)是一种重要的病原微生物,为进一步明确该病毒对茶尺蠖两近缘种的毒力差异,采用叶盘法对3龄茶尺蠖和灰茶尺蠖幼虫进行了EoNPV的毒力测定。研究显示,EoNPV对灰茶尺蠖的半致死剂量LD50(median lethal dose)为茶尺蠖的28.9倍,EoNPV对灰茶尺蠖的致死中时间LT50(median lethal time)大于茶尺蠖。结果表明,EoNPV对茶尺蠖两近缘种间的毒力存在差异,EoNPV对茶尺蠖具有更高的致病力,研究结果对EoNPV田间防治茶尺蠖两近缘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