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日光温室棚架葡萄与草莓立体栽培模式,提高了同一空间单位面积上土地的产出率,增加了农民收入,本文作者结合生产实践从品种选择、种植模式、定植技术、肥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日光温室棚架葡萄与草莓立体栽培的关键技术,以期为广大果农提供技术支持与帮助。  相似文献   

2.
为促进大棚草莓-丝瓜高效栽培模式的推广应用,总结了大棚草莓-丝瓜高效茬口栽培模式的技术要点,包括茬口安排、品种选择、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结合国内外草莓立体栽培现状和新疆伊犁有机草莓种植实际,在已有的基础上采用定点调查、系统调查等方法,掌握伊犁河谷温室有机草莓-平菇立体栽培中有害生物发生与流行规律,明确温室有机草莓-平菇立体栽培中危害草莓的有害生物种类相对较少,主要病害有蛇眼病(Mycosphaerella fragariae)、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白粉病(Sphaerotheca macularis);虫害有蚜虫(Aphis gossypii)、红蜘蛛(Tetranychus cinnabarinus)、蓟马(Thrips fevas)、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等,与常规草莓相比其有害生物发生种类与危害程度基本一致;但与温室常规平菇的有害生物发生种类与危害程度相比,在温室有机草莓-平菇立体栽培中危害有机平菇的有害生物发生种类少且危害很轻。依据国家有机农业相关标准提出温室有机草莓-平菇立体栽培中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相结合的有害生物综合防控技术,为伊犁温室有机草莓-平菇有害生物防治提供技术支撑,丰富新疆温室有机草莓立体栽培的技术样本。  相似文献   

4.
草莓立体栽培概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立体栽培也称垂直栽培,是在尽量不影响地面栽培的前提下,通过竖立起来的栽培柱或其他形式作为植物生长的载体,充分利用温室空间和太阳光照的1种无土栽培方式。对目前生产中几种常用的草莓立体栽培形式架式栽培、柱状立体栽培、墙体栽培、高架栽培床等进行了总结,并对其技术特点进行了归纳。立体栽培具有可提高空间利用率和单位面积产量、解决重茬问题、减少土传病虫害等优点,经济价值和观赏性均较高。草莓立体无土栽培已成为设施园艺的1个亮点。  相似文献   

5.
设施栽培草莓常见病害有灰霉病、白粉病、轮斑病和叶斑病,常见虫害有蚜虫、红蜘蛛和盲蝽象。针对以上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特点,提出防治技术,以为草莓设施栽培病虫害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草莓立体栽培模式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计一种双层品字形新型草莓立体栽培架式,较传统种植模式种植密度提高50%,并分析其主要生产性能;通过比较草莓定植初期生长情况,提出一种草莓立体栽培专用基质配方;介绍新型草莓立体栽培模式各生育期肥水管理技术和以电热丝加温为主要形式的冬季加温技术.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设施草莓土地利用率,设计一种新型设施草莓立体栽培模式("新H型":即"H型"架下土壤栽培一层草莓,形成双层立体栽培模式),以‘红颜’草莓为试验材料,分析对比在"新H型"和传统栽培2种不同栽培模式下的光照条件、植株营养生长、果实产量与品质、经济效益等指标,并综合评价了"新H型"立体栽培模式实际生产性能。结果表明:单位面积土地上,"新H型"立体栽培模式比传统栽培模式种植株数多20%,投入增加44.455%,产量增加20.240%,总收入增加35.269%,纯利润增加25.876%。初步证实,"新H型"立体栽培模式整体表现优于传统栽培,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安全绿色食品的需求日益增长,为此,笔者归纳总结了先进的草莓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并整理了近4年的温室草莓架式栽培(图1)生产中的相关经验,形成了系统的温室草莓架式栽培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路线,和大家分享。绿色防控技术路线温室架式草莓病虫害绿色防控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为方针,结合生态控制,应用生物防治、物理机械防治、农业防治以及化学防治等措施进行综合防控,技术路线如图2所示。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草莓的需求增加,设施栽培面积日益扩大,效益迅速提高,但栽培设施内高温多湿,为病虫害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造成草莓品质下降,影响草莓设施生产的经济效益。为提高草莓设施栽培的品质,加强草莓设施栽培病虫害的防治,笔者根据多年工作经验将草莓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总结如下。一、草莓白粉病病原菌为单囊壳属,借助气流或雨水扩散,发病适合温度在25~30℃,病原菌会感染多种作物,已经普遍对三唑酮  相似文献   

10.
草莓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几年,草莓设施栽培面积日益扩大,效益迅速提高,但栽培设施内高温多湿,为病虫害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造成草莓品质下降,影响草莓设施生产的经济效益。为进一步提高草莓设施栽培的品质,加强草莓设施栽培病虫害的防治,笔者对草莓常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进行了探讨。一、草莓常见病害及防治1、草莓灰霉病病菌在潮湿和25℃左右时最容易发病,坐果期与采收后期发病最为严重。以预防为主,用药最佳时期为草莓第1  相似文献   

11.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明确臭氧功能水喷雾器所产生的臭氧功能水对大棚草莓白粉病、草莓红蜘蛛的防治效果,为该植保器械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分子标记在草莓遗传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分子标记技术在草莓品种的鉴定和保护,野生资源研究,基因标记和遗传作图等方面的应用情况,并提出了问题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利用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对健康与患根腐病草莓根际土壤、非根际土壤及根内真菌ITS区的rRNA进行扩增和高通量测序,分析不同部位样品真菌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结果表明,健康组共鉴定出14个门、40个纲、99个目、211个科、377个属、561个种;患根腐病组共鉴定出14个门、39个纲、98个目、238个科、385个属、570个种。患根腐病草莓根际土壤真菌群落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高于健康草莓,非根际土壤及根内真菌群落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均低于健康草莓。健康与患根腐病草莓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样品的优势菌门均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被孢霉门(Mortierell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根内样品的优势菌门均为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患根腐病草莓根际土壤、非根际土壤及根内样品的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相对丰度均高于健康草莓,被孢霉菌门相对丰度均低于健康草莓。患根腐病草莓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的优势属均为帽状菌属(Pilidium)和被孢霉属(Mortierella),健康草莓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的优势属均为玛利亚霉菌属(Mariannaea)和被孢霉属。患根腐病草莓根际土壤被孢霉属相对丰度比健康草莓增加2.26%,而非根际土壤被孢霉属比健康草莓减少1.63%。健康和患根腐病草莓根内样品优势属均为帽状菌属和玛利亚霉菌属,患根腐病草莓根内玛利亚霉菌属比健株减少7.53%。健康与患根腐病草莓根际土壤、非根际土壤及根内真菌群落组成差异明显,说明草莓根腐病的发生与田间土壤及根内真菌群落结构改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利用平板对峙法从堆肥中分离筛选到1株对草莓胶孢炭疽菌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细菌株系JK3。通过生理生化特征、16S rDNA和rpoB序列分析,将JK3菌株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利用离体草莓叶片测定了JK3发酵上清液对草莓炭疽病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JK3发酵上清液对草莓胶孢炭疽菌引起的草莓炭疽病有明显预防效果,但治疗作用较差;提前24 h或接种胶孢炭疽菌孢子的同时喷施JK3发酵上清液,防治效果超过95%;接种胶孢炭疽菌孢子后24 h喷施发酵上清液,防治效果为11.5%。对JK3发酵上清液进行不同的温度、pH和蛋白酶处理,结果显示,发酵上清中的抑菌物质对pH和蛋白酶处理不敏感,但高温可降低其抑菌活性,推测主要抗菌活性成分不是蛋白质。由于芽孢杆菌多产生脂肽类抗菌物质,利用相关合成基因检测引物进行PCR扩增并测序,结果显示,JK3菌株含有脂肽类抗菌物质生物合成相关基因srfAAbymBfenDbacAituC。以上结果表明,贝莱斯芽孢杆菌JK3有开发为防治胶孢炭疽菌引起的草莓炭疽病的生防制剂潜力。  相似文献   

15.
草莓原产于南美,现中国各地以及欧洲等地均有广泛栽培。草莓品种众多,口感质软而多汁,香味浓郁而略微酸甜,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然而,草莓灰霉病是在草莓生产上普遍发生且难以治理的一种病害,对草莓的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因此,本文通过实地调研与实验室分离培养相结合对草莓灰霉病发病症状、发生条件及病原真菌等进行全面介绍,并结合农业、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面对草莓灰霉病进行综合防治方法讨论研究,旨在为草莓灰霉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生物技术在草莓遗传改良上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草莓遗传改良方面尚需解决的主要问题及生物技术在草莓育种方面应用的现状,探讨了生物技术在草莓保鲜、抗病毒、抗虫、抗除莠剂等方面的应用策略及其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喷施不同硼肥对草莓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以草莓品种‘红颜’为试材,从现蕾期开始分别对草莓喷施清水、硼砂、八硼酸钠4次,于初花期和果实成熟期测定草莓株高、茎粗、叶片面积、叶柄长度等生长指标,于采收期测定草莓单果重等产量指标,于果实成熟期测定VC、含糖量、有机酸等品质指标.[结果]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八硼酸钠促进了草莓植株生长,株高和叶面积较对照处理显著增加,根冠比与对照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喷施硼肥后,草莓单果质量和产量均显著增加,其中,喷施八硼酸钠和硼砂处理单果质量分别较对照处理增重.20.14%和4.86%;产量分别提高较对照处理提高17.28%和4.02%.同时改善了草莓品质,VC、可溶性固形物和糖酸比均较对照处理和硼砂处理显著增加.喷施硼肥后草莓叶片硼素含量升高,表现为八硼酸钠处理>硼砂处理>对照处理.[结论]喷施八硼酸钠在一定程度上可促进草莓植株生长,显著提高草莓产量,同时可改善草莓品质.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植酸对控制草莓、猕猴桃和山楂果实打浆工序中Vc损失的效应。结果表明,植酸对三种水果打浆工序中还原型Vc(AA)和氧化型Vc(DHA)的保护效果不一,植酸可以明显提高山楂打浆中的AA和DHA保存率;对猕猴桃仅提高其DHA保存率,不能提高AA保存率。对草莓AA和DHA的保存效果则与猕猴桃相反。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草莓种植的经济效益有了明显提高,但草莓在收获和运输的过程中易受损伤和微生物侵染,导致大量的草莓腐烂,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对草莓采收、果品商品化处理、贮藏保鲜,运输等进行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20.
醚菌酯50%干悬浮剂在草莓及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明确醚菌酯在草莓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情况。[方法]于2007~2008年,在天津、吉林、南京和昆明,设3 000倍液和2 000倍液2个剂量,对醚菌酯50%干悬浮剂在草莓及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进行了试验。[结果]在天津地区,醚菌酯在草莓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6.4 和12.6 d; 在吉林地区,醚菌酯在草莓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8.3和16.2 d;在南京地区,醚菌酯在草莓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5.2 和8.3 d; 在昆明地区,醚菌酯在草莓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6.3和12.3 d。施药后间隔3、5、7 和14 d的草莓中醚菌酯的残留量均低于1 mg/kg。[结论]醚菌酯50%干悬浮剂在草莓中合理使用的准则为:按3 000倍液在草莓上喷雾使用3次,安全间隔期为3 d,最高残留限量推荐值为1 m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