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一,广东省茶产业目标分析 广东茶产业优势产品为乌龙茶、红茶和名优绿茶。粤东为乌龙茶生产的主要基地:粤西、粤北以名优绿茶为主,少量红茶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2.
1世界茶叶生产的概况 在世界主要产茶国中,中国、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印度尼西亚5个产茶国的总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80%左右。主要产茶国对无性系品种的推广使茶叶生产有了明显增加,但无性系化的速率在各国发展不平衡。非洲新兴产茶国(肯尼亚、马拉维)的无性系种植面积达100%,  相似文献   

3.
《广东茶业》2004,(6):21-21
广东省茶业行业协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发会员代表大会于2004年11月20日在广州珠岛宾馆隆重召开。来自全省茶叶生产,加工、经营、科研等方面的有关企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兄弟协(学)会和广东省经济贸易委员会、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广东省对外贸易经济台作厅、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广州海关、  相似文献   

4.
《广东茶业》2005,(1):18-18
为了加强茶业行业自律,规范生产、经营企业行为,维护行业共同利益,保障消费的合法权益,促进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特对本行业内的茶叶生产、加工和销售企业提出以下倡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农业技术越来越成熟,模糊数学也应用到各个领域,尤其是在茶叶区划、茶树良种鉴定、品种分类比较、市场营销策略、茶园管理技术方案等方面应用了模糊数学。本文就模糊数学在茶叶领域应用的前景有针对性地提出见解,以期解决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WTO与福建茶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美贸易协议的签定,使中国加入WTO的前景明朗化,而中欧贸易协议的达成则为中国入世扫清了最后的障碍。加入了WTO,就要遵守WTO的有关规则。福建省是茶叶大省,入世对福建茶业的发展既带来机遇,又产生影响。 1 WTO的农业框架及中国加入WTO的有关承诺 1.1 WTO的农业框架 从1986年到1990年,各成员国代表经过8年的谈判,最终于1993年12月签署了“乌拉圭回合”农业协议,即关于国际农产品生产与贸易的纪律与原则。目的是建立一个公平的、以市场为导向的农产品贸易体系。目标是实现农产品贸易自由化。 乌拉圭回合农业协议的主要内…  相似文献   

7.
论我省山区发展高效茶业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在分析湖南省海拔400~1200m山区发展高效茶业的有利条件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山区发展高效茶业的技术措施:大力发展早生、优质、抗寒性强的无性系良种茶园;加速中低产茶园改造,因地制宜建设高标准与良怀生态结构茶园,提高茶树素质和抗逆能力;优化栽培技术,提高春茶和名优茶产量;改造和更新加工设备,提高制茶技术水平;调整产品结构,开发有机茶,生产适销对路产品及改进茶叶贮藏方式和提高产品包装质量。  相似文献   

8.
1998年2月24日至3月5日,笔者随“福建省农业(园艺作物)考察团”前往台湾考察。由于随团成员的专业各异,所以考察的内容比较广泛,大家都只好“走马观花”,点到为止。尽管如此,台湾茶业还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现将所见、所闻简介如下,以飨读者。一、台湾茶业概况台湾省茶叶栽培历史仅200多年,品种及生产技术源自福建武夷山。70年代初期以前,台湾茶叶产量与福建基本相近,但20年来,由于工商业的增长,劳力短缺,茶叶比重反而下降。至1996年,茶园面积为21223公顷,产量23131公吨,仅为福建省的16%和22.7%。茶园主要分布在北部、…  相似文献   

9.
正金秋十月,带着期待和兴奋的心情,来自全省各地的茶商、茶农和茶专业的老师一行三十多人踏上了祖国宝岛台湾。此行的目的很清晰,旨在交流学习,巡茶园、看加工、品香茗、交朋友。广东省茶叶学会为此次专业活动做了精心的准备,学会纪洪涛理事长和张燕平秘书长亲自带队,细致安排,从参访当地的茶企到体验茶馆的文化,从了解市场的导向到倾听品牌的故事,每一项的活动都非常有针对性地让每个参与者得到满满的  相似文献   

10.
陈志雄 《福建茶叶》2023,(1):131-133
中国茶叶企业集约化、规范化、品牌化程度低,企业规模不大,带动能力不强,质量效益不高,在国际上竞争力不足。本文从茶园基地、茶树品种的选择和茶园的管理技术,初制、精制加工技术,健康功效茶叶的生产,以及品牌市场及茶叶标准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打造茶叶核心技术,提高茶业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1.
安台茶业合作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省安溪县是台湾同胞的主要祖籍地之一。安溪与台湾地理位置相近 ,自然气候条件相似 ,语言文化习俗相同 ,有着密切的地缘、血缘、文缘和茶缘关系。台湾乌龙茶源自安溪。安溪台湾茶业合作 (以下简称“安台茶业合作”)具有良好的基础和广阔的发展前景。自 1990年至2 0 0 0年 7月 ,已在安溪登记注册的台资茶叶企业共有 2 4家 ,投资总额 976万美元。安台茶业合作 ,对双方都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茶农观念的转变 ,制茶技术的革新 ,销售市场的开拓 ,茶叶生产的发展 ,台胞投资的丰厚回报等。安溪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 ,安溪茶叶有潜力巨大的消费市场 ;台湾在茶叶技术 ,机械设备以及国际贸易等方面有着较强的优势。加强安台茶业合作 ,发挥各自的优势 ,取长补短 ,互惠互利 ,共同发展 ,前景美好  相似文献   

12.
安溪是我国最大的乌龙茶主产区,名茶铁观音、黄金桂的故乡,是福建省的重点产茶县,现有茶园面积、茶叶总产均居于福建省首位,并位居全国产茶县前列。1995年3月,国家农业部等单位授予安溪县“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的光荣称号,这在福建茶乡是唯一获此殊荣的。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探索安溪茶业产业化的发展道路,对于振兴安溪茶业,繁荣地方经济,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一、安溪茶业产业现状安溪素来以产茶历史悠久,茶树品种资源丰富,采制技术精湛,茶叶品质优异而闻名遐迩。安溪产茶始于唐末,已有一…  相似文献   

13.
《茶报》2000,(4):14-14
已经公布的1999年全年茶叶产量为68.04万吨,出口19.96万吨,出口金额3.38亿美元,库存20万吨。具体分析,茶叶产量和出口中,红茶均有大幅度减少,而绿茶和其它茶却有较大幅度增加。红茶产量4.89万吨,减少14.0%,出口3.36万吨,减少51.75%,两年累计减少5.36万吨,为历史所罕见。绿茶产量49.69万吨,增长3.5%;乌龙茶6.33万吨,增长4.5%;紧压茶1.89万吨,减少10.4%;  相似文献   

14.
膜分离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已非常普遍并日趋成熟,现代茶叶深加工,尤其是速溶茶及茶饮料的生产更是离不开膜技术。本文对膜分离技术及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进行了概述,重点阐述了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及其集成技术在茶叶加工中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不足,并指出了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赵应中 《茶叶通讯》2007,34(4):22-24
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措施有:改造低产茶园,建设高标准生态茶园;发展无性系良种;优化栽培技术,大力推广机械化采茶;调整产品结构,提高名优茶产量;改造和更新加工设备,提高茶叶制作水平;生产无公害、绿色、有机茶叶;积极探索茶树的多元化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16.
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正式加入WTO,中国茶业界的方方面面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紧张与压力。这种危机感正是中国茶业彻底认清形势、面对现实,创新腾飞的基本动力。笔者认为:新世纪中国茶业发展必需进行全面彻底的改革与调整,才有可能在世界茶业产业中取得更大的份额。1产品控制———健康生活健康茶1.1提高产品品质1.1.1提高产品层次更新、优化树种,改良土壤生态环境。不使用或严格使用农药、化肥,逐步推广有机茶、生态茶。更新淘汰落后的生产设备、技术工艺,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生产技术、制作工艺,生产高标准、高水平…  相似文献   

17.
茶业研究中模糊数学应用的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威江  周振煌 《茶叶》1992,18(3):17-19
近年,模糊数学在茶业研究中得到应用的方面有:茶叶市场营销策略,茶叶区划,茶树良种鉴定及品种分类比较,茶叶审评与分级,茶树病虫害预测与控制,茶园管理技术方案的评价等。本文展望了模糊数学在茶叶科学中的应用前景,并提出应用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8.
论新世纪中国茶业发展之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当前我国茶叶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针对这些问题就新世纪我国茶业发展之路提出了对策,作者认为,今后在茶叶生产技术的研究方面应加强茶树新品种选育与推广,无公害茶叶配套生产技术体系,自动化茶叶加工机具的研制与推广,茶叶综合利用技术和茶叶产品的标准化等五个方面的技术研究与应用推广;在农业制度改革与政府宏观调控方面,应当加强茶叶行业学会的作用,组织开发全国性的茶叶资讯平台,建立茶叶科技服务资讯网络,鼓励成立茶叶同业公会组织,扶持茶农组建股份有限公司,推动我国茶叶产业化经营,是增强我国茶叶在国内外市场竞争力,提高茶叶生产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实现茶业产业化是实施两个转变的最有效途径。本文分析了福安茶业的现状。近年农村茶业经济的一系列变化,已孕育了茶业产业化的雏型,奠定了茶业产业化的基础;涌现了茶业专业镇、茶业专业村,茶业已形成主导产业;基地建设已具规模;茶叶加工业大发展,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济组织不断壮大。但也存在诸多制约因素:对茶业产业化观念淡薄;个体经营极快发展而国营、集体企业日益委缩,导致茶业资源和生产要素总量分散配置;技术和设施不配套,产品上规模,未上效益,处于“低效茶业”状态,找不到龙头大企业。在发展产业化…  相似文献   

20.
我国台湾省年产干茶50—60万担,主产红茶,也生产一部分乌龙茶、绿茶、煎茶。全省茶业研究机构有台湾省茶业改良场(台湾省政府农林厅茶业改良场),另外设有两个分场,即台湾省茶业改良场林口分场(台湾省政府农林厅茶业改良场林口分场)和台湾省茶业改良场鱼池分场(台湾省政府农林厅茶业改良场鱼池分场)。现将这三个茶业改良场近年来在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