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4 毫秒
1.
荆门市国库储粮重量及质量损失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抽样调查结果表明,荆门市国库常规储存稻谷在1~6年的不同储存期平均自然损耗为0.22%,薄膜密闭储粮的损耗率为0.13%;露天常规储粮损耗率为0.38%,薄膜密才储粮损耗率为0.29%。储粮虫蚀率:仓内常规储粮为0.17%,薄膜密闭储粮为0.1%;露天常规储粮为0.25%,薄膜密闭储粮为0.18%。储藏稻谷品质测定结果:只要在通风控温措施,无论仓内或露天存放,其差异不明显,一般储存期在两年以内的回  相似文献   

2.
针对南方高温高湿地区不耐储晚粳谷(水分13.8%~15.8%)在高大平房仓采取科学储粮管理模式,通过多种控温储粮手段,综合应用“四舍一”储粮技术,保持储粮新鲜品质,实现晚粳谷安全度夏,并为高水分晚粳谷在高大平房仓长期储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谷物冷却机降水降温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偏高水分粮安全度夏问题,在老房式仓利用谷物冷却机进行降水和降温试验。结果表明,谷物冷却机平均降低粮食水分0.6%.平均降温11℃,确保了储粮安全,保持了储粮品质。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村储粮问题探索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1农村储粮损失状况 由于我国农村储粮条件差,加上缺乏科学储粮知识,储粮损失巨大。1984~1985年,国家粮食局成都粮食储藏科学研究所(原名商业部四川粮食储藏科学研究所)对全国8个省17个县70个乡的农村储粮情况进行了详实的调研,撰写了约4万字的《农村储粮现状调查报告》。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储粮损失约为7%~9%;1992年,中国农业火学对全国22个省574个县的粮食产后损失进行调查,包括收获、储藏、运输、加工、销售、消费等6个环节,总损失率为18.1%,其中储藏环节损失率为2%~5%;2004年,国家粮食局组织成都粮食储藏科学研究所、河南工业大学等单位共同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减少三大粮食作物农户储粮损失技术集成与示范”课题,  相似文献   

5.
通过智能化控制储粮机械通风降温与常规储粮机械通风降温的对比试验,证明储粮机械通风智能化控制系统能快速检测粮堆内外温度、湿度等通风参数变化,准确判断通风条件,捕捉最佳储粮机械通风降温时机,避免低效通风、无效通风和有害通风。在亚热带地区使用该系统进行储粮通风降温可降低电耗71.5%,同时又能降低因常规通风而造成的储粮水分损耗,还能大大减轻保管员劳动强度,改善粮库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6.
1推进农户科学储粮的重要性 我国60%以上的粮食储存在农村,由于多数农户一直延用木柜、拌桶、砖池、编织袋等原始方式储粮,有的甚至随意堆放于室内,储粮条件简陋,储粮技术落后,缺乏科学储粮意识,霉烂、生虫、鼠耗损失严重,损失率高达8%~10%,全国每年粮食损失可达200多亿千克。如何把农村储粮损失降到最低,如何开发农村储粮这块“无形粮田”,如何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7.
根据对山东省26个地、市、县储粮昆虫的调查结果,分析了山东省储粮昆虫群落的一般结构,在全省82种储粮昆虫中,鞘翅目昆虫57种,占群落总物种数的69.51%,各调查点的鞘翅目昆虫占各地群落总物种数的57.14±7.02%;其次是鳞翅目昆虫8种,占总物种数的9.76%,各调查点的鳞翅目昆虫占各地总物种数的11.84±4.66%。根据全省各地优势种的优势度指数,明确了山东省储粮昆虫的优势种为:玉米象、赤拟谷盗、印度谷螟和麦蛾等。  相似文献   

8.
对在不同温度(32℃,28℃),不同湿度(70%,50%,RH)条件下,采用不同CO2浓度(15%,20%,25%,30%,35%,40%,45%)防治储粮害虫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CO2浓度低于60%时,对连续控制储粮害虫是有效的CO2浓度达15%时,对储粮害虫有明显的防治效果,对连续控制储粮害虫是有效的;CO2浓度达15%时,对储粮害虫有明显的效果,且随暴露(密封)时间的延长,死亡率相  相似文献   

9.
减少农户储粮损失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本文主要探讨减少农户小麦储藏损失的方法。研究了农户各种储粮装具的性能、采用了各种简便易行的储粮方法进行农户实仓储粮试验。结果表明,传统的农户储粮装具性能较差,不能有效地利用储粮技术,年均储粮损失在6%以上;新型储粮装具,尤其是PVC储粮囤,气密程度高,隔潮性能好,适合农户使用,配合适宜的储粮技术,可使年均储粮损失减少到1%以下。  相似文献   

10.
对不具备机械通风设备等条件的楼房仓进行适当改造后,变单堆包装储粮为大堆包装储粮或散装储粮,可增加仓容20%~40%,节省大量人力、财力,为开展综合防治,确保储粮安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1.
立筒仓储粮害虫综合防治概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库立筒仓储粮自2001年到2005年各年免熏蒸率分别为2002年19%,2003年44.2%,2004年44.5%,其中305号仓2003年、2004年连续两年免熏蒸,304号仓自2002年2月28日进仓后至今一直免熏蒸。之所以能每年保持部分仓廒整年免熏蒸,具体做法有:精心准备。防护到位,日常巡查不放松,合理运用“四合一”储粮技术。  相似文献   

12.
农户家庭储粮现状及改进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农户储粮约占粮食总产量的60%~70%,农户储粮安全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分析我县农户家庭储粮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就如何帮助农户减少粮食的产后损失,提高粮食的品质和储粮技术水平提出了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3.
王广炳 《科学种养》2008,(11):56-56
据报道,我国农家储粮每年因虫害、霉烂和鼠猢失5%~10%,因此,做好农家储粮防虫、防霉和灭鼠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臭氧离子防霉杀虫效果初探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用电离空气产生的臭氧离子进行了高水分粮的防霉试验和几种主要储粮害虫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当储藏环境空气中臭氧离子的浓度达到0.80-1.07g/m^3时,对平均水分含量分别为18.6%,18.7和18.7%的成品粮大米,原粮玉米的小麦均有显著防效果,延长了粮食的储藏期,对几种常见的储粮害虫玉米象,杂拟谷盗,仓潜,长角谷盗,米虱的成虫有一定的杀灭效果,但对赤拟谷盗和锯谷盗防治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富氮低氧储粮防虫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富氮低氧储粮在害虫防治、绿色保鲜、减少人员身体伤害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试验结果表明:把粮堆氧气浓度控制在6.00%-7.00%(氮气浓度约93.00%-94.00%)进行粮堆防虫,使粮堆害虫密度维持在基本无虫粮水平,不仅可以确保储粮安全,而且成本较低,适用于虫害较轻的仓房。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主要储粮害虫抗性调查研究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6  
通过对全国范围内23个省、市和自治区的55个地区粮库中的主要储粮害虫进行取样,用FAO抗性测定方法对92个虫样进行磷化氢抗性测定,得出无抗性虫样占调查虫样总数的54.3%、低抗性虫样占9.8%、中等抗性虫样占7.6%、高抗性虫样占13.0%、极高抗性虫样占15.2%。在调查的几种主要储粮害虫中,高抗性虫样主要为锈赤扁谷盗、谷蠹和米象,其中锈赤扁谷盗的抗性普遍比较严重,谷蠹和米象通过与1995年抗性调查所取的样品进行比较,在最近的8年内米象的抗性倍数增加了10.7%、谷蠹增加了71.2%。磷化氢抗性较高的区域主要是我国西南、华中和华南地区。  相似文献   

17.
1离心式高温差机械通风试验 1.1仓房及储粮情况试验平房仓长39.26m,宽27.94m,装粮线高4.5m,装小麦4177t,等级1等,容重790g/L,水分13.3%,杂质0.5%。试验仓没有保温隔热措施,属简易平房仓,南北侧每侧有3扇窗户。  相似文献   

18.
储粮发热的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储粮发热的定义及危害 1.1储粮生态系统中由于热景的积聚,使储粮(粮堆)温度出现反常上升的现象。称为粮堆发热。粮堆发热违反粮温正常变化规律,导致储粮生态系统内粮食出现异常现象,继而发展为粮食霉变,影响其品质。  相似文献   

19.
一机两廒氮气防治储粮害虫技术在高大平房仓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自制富氮储粮机生产的氮气充入粮堆,经膜下循环回风网络,使粮堆氮气浓度达到95%以上,保持16~20天,可以有效杀死粮堆害虫,并能降低粮堆上层温度,保持储粮品质,实现绿色储粮,提高产品附加值。一机两廒氮气防治储粮害虫技术可减少能耗,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臭氧防霉、杀虫和去毒效果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臭氧机产生臭氧,进行高水分粮的防霉试验、几种主要储粮害虫的防治试验以及油脂的去毒试验。结果表明:较低浓度的臭氧对水分为16.6%和17.7%的玉米,15.5%和16.6%的稻谷,15.6%的糙米有显著的防霉效果;对玉米象、谷蠹的成虫有良好的杀灭作用;对油脂中的黄曲霉毒素B1有较好的降解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