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从 3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 5条引物 ,对哈萨克羊、蒙古羊、兰州大尾羊、同羊、大尾寒羊、小尾寒羊共六个绵羊品种的基因组进行扩增分析 ,然后用六种聚类方法 (欧氏距离、夹角余弦、皮尔逊相关、车贝雪夫距离、街区距离、明考夫斯基 )进行聚类 ,结果表明 ,分布在我国西北部的绵羊品种以及大尾寒羊在大多数情况下总是先聚在一起 ,相对分布于中原地带的同羊、小尾寒羊总是和西北部的品种间距离较远。同羊和小尾寒羊之间距离也很远 ,较接近品种志中的记载。六种聚类方法均可。  相似文献   

2.
4个绵羊品种随机扩增多态DNA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研究利用RAPD技术研究了小尾寒羊、大尾寒羊、洼地绵羊、滩羊 4个绵羊品种的亲缘关系。从 10 0条引物中筛选出的 16条引物 ,共扩增出 14 6条带 ,其中 94条表现出多态性 ,占 6 4 .4 %。它们间遗传距离较小 ,小尾寒羊与大尾寒羊、洼地绵羊、滩羊的遗传距离分别为 0 .0 6 4 9、0 .0 6 73和 0 .10 2 8,用UPGMA法构建了树状聚类图。结果显示 ,小尾寒羊、大尾寒羊和洼地绵羊首先聚一起 ,说明它们亲缘关系较近 ,起源于共同的原始祖先。据推测滩羊也起源于蒙古羊 ,但它生活在陕西、宁夏等省 ,与山东环境条件差别较大 ,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发生了变异 ,这可能是滩羊与其它绵羊间遗传距离大的主要原因。在本研究过程中还发现了各品种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3.
洼地绵羊与四个羊种分子遗传标记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RAPD技术,利用混合基因池(DNA pool)法,对洼地绵羊、小尾采羊、大尾寒羊、滩羊和鲁北白山羊进行了遗洚相关分析。其中洼地绵羊与大尾寒羊间的遗传距离为0.0560,与小尾寒羊的遗传距离为00678,与滩羊的遗传距离为0.1266,而与鲁北白山羊的遗传距离为0.3607。可以认为洼地绵羊、小尾寒羊、大尾寒羊、滩羊有共同的原始祖先,均是由蒙古羊在不同的生态条件下,经过长时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形成的地方优良品种。根据遗传距离做出了它们之间的聚类图。同时在分析过程中发现,洼地绵羊、小尾寒羊、大尾寒羊和鲁北白山羊均出现了具有品种特征的特异性条带。可以作为各自的分子标记来进行品种鉴定。  相似文献   

4.
 以7个绵羊群体(内蒙古苏尼特羊、内蒙古乌冉克羊、滩羊、大尾寒羊、小尾寒羊、同羊、湖羊)的体尺、形态及生态特征指标为研究对象,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确定主成分,得到主成分值, 再以主成分值进行样品系统聚类,探讨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结果表明: 选取累计贡献率达到85%时的3个特征值作为主成分,将7个绵羊群体按其生存环境的降水量分为两大类,内蒙古苏尼特羊、内蒙古乌冉克羊和滩羊生活在较干旱地区,大尾寒羊、小尾寒羊、同羊以及湖羊生活在较湿润地区。因此,在畜禽品种区域分类上,生态因子是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山东地方绵羊品种遗传距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分析了山东省4个地方绵羊品种的血红蛋白(Hb)及血清转铁蛋白(Tf)位点基因频率,并计算欧氏遗传距离。结果表明洼地绵羊与大尾寒羊遗传距离是近,是山地绵羊及小尾寒羊形成山东三大绵羊品种。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中国地方绵羊品种之间的遗传多样性,利用6个微卫星位点,对中国6个绵羊品种群体进行遗传检测,计算了各品种群体的平均杂合度(He)和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同时分析了各品种群体内的遗传变异,进行了UPGMA聚类。结果表明,6个绵羊品种Ho为0.5446~0.7140,PIC为0.5211~0.7732;6个绵羊品种都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中岷县黑裘皮羊的遗传变异最高,小尾寒羊的遗传变异最低;小尾寒羊的近交系数最高,揭示该群体内近交程度可能较高。利用UPGMA方法构建了系统发生树,兰州大尾寒羊与岷县黑裘皮羊为一类,哈萨克羊与贵德黑裘皮羊为一类,泗水绵羊与小尾寒羊为一类,表明群体遗传结构与地理分布及其驯化历史相关。  相似文献   

7.
试验旨在研究地方绵羊品种的遗传变异,为种质资源评价、保护和利用提供理论数据。利用5个微卫星标记分析4个地方绵羊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根据等位基因组成及频率进行群体遗传统计分析;基于品种间标准遗传距离(Ds)和Nei氏遗传距离,分别构建UPGMA系统发生树。4个地方绵羊品种共检测到70个等位基因,各位点等位基因数(Na)在10~18之间;4个地方绵羊品种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3.81~5.68个,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6152~0.7373,平均遗传杂合度(H)为0.6711~0.7820;4个地方绵羊品种间遗传分化系数为0.0847,标准遗传距离(Ds)和Nei氏遗传距离晋中绵羊与乌珠穆沁羊为最大(0.5775、0.6126),小尾寒羊与乌珠穆沁羊为最小(0.1542、0.1955),首先小尾寒羊与乌珠穆沁羊聚为一类,晋中绵羊与广灵大尾羊聚为另一类,然后两类聚在一起形成一大类。结果表明,4个地方绵羊品种遗传变异大、多样性丰富;品种间遗传分化小,但小尾寒羊和乌珠穆沁羊与晋中绵羊和广灵大尾羊间已有明显分化。选择的5个微卫星座位均为高度多态位点,可作为有效遗传标记用于绵羊品种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生关系分析。各地方绵羊品种分子聚类关系与其形成史、分化及地理分布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文章宗旨是(目的)研究地方绵羊品种的遗传变异,为种质资源评价、保护和利用提供理论数据.(方法)利用5个微卫星标记分析4个地方绵羊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根据等位基因组成及频率,进行群体遗传统计分析.基于品种间标准遗传距离(DS)和Nei氏遗传距离,分别构建UPGMA系统发生树.(结果)4个地方绵羊品种共检测到70.0个等位基因,各位点等位基因数(Na)在10.0~18.0之间;4个地方绵羊品种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3.81~5.68个,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615 2~0.737 3,平均遗传杂合度(H)为0.671 1~0.782 0;4个地方绵羊品种间遗传分化系数为0.084 7,标准遗传距离(DS)和Nei氏遗传距离晋中绵羊与乌珠穆沁羊都为最大(0.577 5,0.612 6),小尾寒羊与乌珠穆沁羊都为最小(0.154 2,0.195 5),首先小尾寒羊与乌珠穆沁羊聚为一类,晋中绵羊与广灵大尾羊聚为另一类,然后两类聚在一起形成一大类.(结论)结果表明4个地方绵羊品种遗传变异大、多样性丰富;品种间遗传分化小,但小尾寒羊和乌珠穆沁羊与晋中绵羊和广灵大尾羊间已有明显分化.选择5个微卫星座位均为高度多态位点,可作为有效遗传标记用于绵羊品种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生关系分析.各地方绵羊品种分子聚类关系与其形成史、分化及地理分布(相)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
小尾寒羊和大尾寒羊都属肉裘兼用优良绵羊品种,小尾寒羊主要分布于山东的济宁和荷泽地区,具有体大、生长发育快、早熟、繁殖力强等优良特性,被誉为“国宝”。大尾寒羊主要分布于聊城地区的临清、冠县、高唐等地,具有耐粗、抗病、适应性强、产肉性能高和繁殖性能强等特点。为了搞清小、大尾寒羊两种羔皮的品质,本文对不同日龄的小、大尾寒羊羔皮的主要品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这两个绵羊品种提供了科学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 1995年1月,从山东种羊生产基地随机选择健康的小尾寒羊24只,大尾寒羊…  相似文献   

10.
牛羊多胎性状的分子遗传基础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本研究采用了RAPD、PCR RFLP、微卫星、PCR SSCP、序列分析等方法对2个牛品种(秦川牛和荷斯坦奶牛共60头)、6个中国固有绵羊品种(多胎品种小尾寒羊,双胎品种大尾寒羊,单胎品种兰州大尾羊、蒙古羊、同羊和哈萨克羊共197余只`进行了分子遗传基础研究,旨在寻找牛羊多胎性状合适的分子标记,为进一步对牛双胎基因、绵羊多胎基因的探索和高繁殖率牛羊的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利用微卫星标记技术,分析了无角陶赛特羊、滩羊、小尾寒羊及其杂交后代滩寒F1、陶滩寒F1 5个绵羊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7个微卫星位点均为高度多态位点,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达0.7077~0.8395;5个群体平均位点杂合度达0.7454~0.8665。以Nei氏遗传距离的UPGMA和NJ聚类结果表明,滩羊与滩寒F1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小尾寒羊与陶滩寒F1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可聚为一类;滩羊、小尾寒羊与陶赛特羊具有较远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主要地方绵羊品种遗传亲缘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 10种 10碱基的随机引物 ,分析了我国 8个地方绵羊品种计 88只绵羊的随机扩增多态 DNA。结果表明 ,我国地方绵羊品种基因组 DNA多态位点百分率为 81.36 % ,群体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 1.3370 ,具有丰富的群体遗传多样性。但滩羊、小尾寒羊、藏绵羊和蒙古羊群体遗传多样性程度较低 ,应加强保种措施。群体遗传分化指数为0 .9172 ,说明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群体间。品种间的分子聚类关系基本上反映了品种间的遗传亲缘关系 ,与品种的形成历史及我国地方绵羊的起源进化学说基本一致 ,具有相同来源的蒙古羊、乌珠穆沁羊、小尾寒羊和湖羊的分子聚类关系表明 ,4个地方绵羊品种间已经有了明显的遗传分化 ,小尾寒羊、乌珠穆沁羊间遗传分化较低 ,湖羊与蒙古羊之间相对较高 ,而小尾寒羊和乌珠穆沁羊与湖羊和蒙古羊之间的遗传分化最高  相似文献   

13.
绵羊雌激素受体基因外显子4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根据GenBank发表的人、鸡、大鼠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SR)基因外显子4的序列设计1对引物,采用PCR SSCP技术分析ESR基因外显子4在高繁殖力绵羊品种(小尾寒羊和湖羊)和低繁殖力绵羊品种(特克塞尔、中国美利奴、考力代和杜泊)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同时研究该基因对小尾寒羊高繁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ESR基因的此对引物扩增片段在所检测的6个绵羊品种中均不存在PCR SSCP多态性,说明所检测的ESR基因外显子4序列比较保守,该区域可能不是影响绵羊高繁殖力的功能结构域。  相似文献   

14.
利用微卫星标记技术,分析了无角陶赛特羊、滩羊、小尾寒羊及其杂交后代滩寒F1、陶滩寒F15个绵羊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7个微卫星位点均为高度多态位点,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达0.7077~0.8396;5个群体平均位点杂合度达0.7454~0.8665。以Nei氏遗传距离的UPGMA和NJ聚类结果表明,滩羊与滩寒F1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小尾寒羊与陶滩寒F1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可聚为一类;滩羊、小尾寒羊与陶赛特羊具有较远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TSHR基因多态性与绵羊季节性繁殖和产羔数的关系,本实验采用Sequenom Mass-ARRAY?SNP分型技术检测常年发情的小尾寒羊(407只)、湖羊(101只)、策勒黑羊(48只)和季节性发情的苏尼特羊(21只)、滩羊(22只)、草原型藏羊(161只)TSHR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并进行群体遗传学分析及其与小尾寒羊产羔数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TSHR基因g.89430525G>A、g.89363881T>C和g.89431097C>G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常年发情绵羊品种和季节性发情绵羊品种间差异极显著(P<0.01);这3个SNP位点在大多数绵羊品种中表现为中度多态,且在各个绵羊品种中处于哈代温伯格平衡状态(P>0.05);TSHR基因g.89431097C>G位点的多态性与小尾寒羊第1~3胎的产羔数显著相关(P<0.05),其中CC型母羊的产羔数显著低于CG和GG型母羊(P<0.05)。本研究表明,TSHR基因与绵羊季节性繁殖性状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同时参与绵羊季节性繁殖和多羔性状的调控。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旨在探究绵羊MKRN3基因g.275981C>T与g.276999C>T位点多态性与绵羊产羔数之间的关系,以期为绵羊高繁殖力分子育种提供新的遗传标记。利用全基因组重测序结合Sequenom MassARRAY~?SNP技术对常年发情绵羊品种(小尾寒羊、策勒黑羊和湖羊)和季节性发情绵羊品种(滩羊、苏尼特羊和草原型藏羊)MKRN3基因2个多态位点多态性进行检测,并与小尾寒羊产羔数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MKRN3基因g.275981C>T位点与g.276999C>T位点均存在3种基因型;g.276999C>T位点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2种发情模式绵羊品种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g.275981C>T位点在6个绵羊品种中均表现为低度多态(PIC<0.25),g.276999C>T位点在6个绵羊品种中均表现为中度多态(0.25T位点在苏尼特羊和策勒黑羊中均处于哈代温伯格平衡状态(P>0.05),g.276999C>T位点在6个绵羊品种中均处于哈代温伯格平衡状态;关联分析表明,g.275981C>T和g.276999C>T位点不同基因型与小尾寒羊第1、2、3胎产羔数均无显著关联。可见,MKRN3基因2个多态位点均不适合用于小尾寒羊产羔数选育。  相似文献   

17.
试验旨在研究绵羊催乳素受体(Prolactin receptor,PRLR)基因g.38976954C>A位点多态性和可卡因-苯丙胺调控转录肽(CART prepropeptide,CARTPT)基因g.9856267C>A、g.9854141G>C位点多态性与绵羊产羔数之间的关系,为绵羊多羔新品系的选育和高繁殖力机理研究提供参考。采用重测序和Sequenom MassARRAY?誖SNP技术对常年发情(小尾寒羊、湖羊、策勒黑羊)和季节性发情(草原型藏羊、苏尼特羊、滩羊、萨福克羊)的不同绵羊品种PRLR、CARTPT基因进行检测分型,然后与小尾寒羊产羔数关联分析。结果表明:g.38976954C>A位点有CC、CA和AA三种基因型,该位点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常年发情、季节性发情绵羊品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g.9856267C>A位点存在CC、CA和AA三种基因型,g.9854141G>C位点存在GG、GC和CC三种基因型,这2个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常年发情、季节性发情绵羊品种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群体遗传学分析结果表明,g.38976954C>A位点在小尾寒羊、草原型藏羊、滩羊和策勒黑羊中均表现为低度多态(PIC<0.25),在苏尼特羊、湖羊和萨福克羊中均表现为中度多态(0.25A位点在7个绵羊品种中均表现为低度多态(PIC<0.25);g.9854141G>C位点在小尾寒羊、苏尼特羊、草原型藏羊、滩羊、湖羊和策勒黑羊中均表现为低度多态(PIC<0.25),在萨福克羊中表现为中度多态(0.25A位点在7个绵羊品种中均处于哈代-温伯格不平衡状态(P<0.05);g.9856267C>A位点在草原型藏羊和湖羊中处于哈代-温伯格不平衡状态(P<0.05);g.9854141G>C位点在7个绵羊品种中均处于哈代-温伯格平衡状态(P>0.05)。关联分析表明,PRLR基因g.38976954C>A位点不同基因型与小尾寒羊各胎产羔数之间无显著关联(P>0.05),该位点不适用于小尾寒羊多羔性状选育;CARTPT基因g.9856267C>A和g.9854141G>C位点不同基因型与小尾寒羊各胎产羔数之间无显著关联(P>0.05),但这2个位点不同基因型各胎产羔数相差较大,推测该位点可能对产羔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绵羊Cry1基因g.175355119T>C、g.175357583C>T位点与Cry2基因g.74126865C>T位点多态性与绵羊产羔数之间的关系,本实验利用全基因组重测序结合Sequenom MassARRAY?SNP技术对常年发情绵羊品种(小尾寒羊、湖羊和策勒黑羊)和季节性发情绵羊品种(滩羊、苏尼特羊和草原型藏羊)Cry1基因与Cry2基因共3个多态位点多态性进行检测,并与小尾寒羊产羔数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Cry1基因g.175355119T>C位点存在CC、CT和TT 3种基因型,g.175357583C>T位点存在TT、TC和CC 3种基因型;Cry2基因g.74126865C>T位点存在CC、CT和TT 3种基因型。群体遗传学分析表明,Cry1基因g.175355119T>C位点与Cry2基因g.74126865C>T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2种发情模式绵羊品种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在6个绵羊品种中,Cry1基因g.175355119T>C位点与g.175357583C>T位点均表现为中度多态(0.25T位点均表现为低度多态(PIC<0.25)。卡方适合性检验表明,Cry1基因g.175355119T>C位点在6个绵羊品种中均处于哈代温伯格平衡状态(P>0.05),g.175357583C>T位点在苏尼特羊中处于哈代温伯格不平衡状态(P<0.05),Cry2基因g.74126865C>T位点在滩羊和草原型藏羊中处于哈代温伯格不平衡状态(P<0.05)。关联分析表明,3个多态位点与小尾寒羊第1、第2以及第3胎产羔数均无显著关联(P>0.05)。综上,Cry1基因g.175355119T>C、g.175357583C>T位点与Cry2基因g.74126865C>T位点均不适用于小尾寒羊产羔数选育。  相似文献   

19.
文章旨在探究绵羊DUSP6基因g.125589716G>A、g.125587728C>T、g.125589714C>T、g.125589006G>A四个位点多态性及其与产羔数之间的关系,以期找到与绵羊高繁殖力相关的分子标记。利用全基因组重测序结合Sequenom MassARRAY誖SNP技术对多羔绵羊品种(小尾寒羊、湖羊、策勒黑羊)和单羔绵羊品种(滩羊、苏尼特羊、萨福克羊、草原型藏羊)DUSP6基因上述4个多态位点进行检测,并与小尾寒羊产羔数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绵羊g.125589716G>A位点在多羔绵羊品种中存在AA、GA、GG三种基因型,在单羔绵羊品种中存在GA、GG两种基因型;g.125587728C>T、g.125589714C>T位点在单、多羔绵羊品种中均存在CC、CT、TT三种基因型;g.125589006G>A位点在单、多羔绵羊群体中均只存在GA、GG两种基因型。绵羊DUSP6基因g.125589716G>A位点基因型频率在单、多羔绵羊品种之间差异显著(P<0.05),等位基因频率在单、多羔绵羊品种间差异极显著(P<0.01);g.125587728C>T、g.125589714C>T位点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单、多羔绵羊品种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g.125589006G>A位点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单、多羔绵羊品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关联分析表明,DUSP6基因各SNPs多态性与小尾寒羊不同胎次产羔数之间无显著关联(P>0.05)。综上说明,绵羊DUSP6基因g.125589716G>A、g.125587728C>T、g.125589714C>T以及g.125589006G>A等4个位点的多态性与小尾寒羊各胎次产羔数之间均无显著关联(P>0.05),不适用于小尾寒羊多羔性状选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