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部分地方鸡种肤色伴性遗传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试验对泰和鸡、仙居鸡、固始鸡、北京油鸡、萧山鸡、狼山鸡 (N系 )进行肤色伴性遗传观察。结果表明 :泰和鸡常染色体上含有一对黑色素基因“PP” ,仙居鸡、萧山鸡、北京油鸡性染色体上含有“Id”基因 ,狼山鸡、固始鸡、泰和鸡性染色体上含有“id”基因 ,泰和鸡与含有“Id”基因鸡种 (仙居鸡、萧山鸡、北京油鸡 )杂交 ,F1代肤色能自别雌雄 ,公鸡为黄皮肤 ,母鸡为黑皮肤  相似文献   

2.
试验比较分析了523只正交(安卡鸡♂×固始鸡♀)和326只反交(固始鸡♂×安卡鸡♀)F_2代资源群体的10个生长性状、20个屠体性状、35个肉质性状、17个血清生化指标。结果:正交组合中反映生长发育的各周龄体重、0~12周龄平均日增重和大部分体尺指标,反映屠体性状的屠宰率、全净膛率、半净膛率等12个屠体指标,以及反映肉品质的水分、皮下脂肪厚度均明显高于反交组合(P0.01或P0.05);而正交组合中肌间脂肪宽极显著低于反交组合(P0.01);胸肌和腿肌中均有部分肉质指标在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或P0.05);血清生化指标中仅胆碱脂酶(CHE)、低密度脂蛋白(LDL)、淀粉酶(AMY)在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1或P0.05),其他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表明,不同杂交方式对固始鸡-安卡鸡F_2代的生长性状、屠体性状和肉质性状均有明显的影响,但对血清生化指标几乎无影响。  相似文献   

3.
深受中国消费者青睐的青胫性状受隐性伴性基因或常染色体显性基因控制。为探明培育品系W系青胫性状的遗传规律及分子基础,本研究首先选取W系黑羽青胫与洛岛红黄羽黄胫的成熟公、母鸡(1♂∶5♀)进行正反交试验,然后对后代中青、黄胫母雏各4只的胫部皮肤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表明,正交后代有青胫293只(♂172只,♀121只),黄胫51只(♂20只,♀31只); 反交后代有青胫256只(♂156只,♀100只),黄胫73只(♂29只,♀44只),正或反交后代均有两种胫色,且青胫显著多于黄胫,表明W系青胫性状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将有胫色分离的杂交组合后代按胫色、羽色统计,青、黄胫个体分别为黑、黄羽,青、黄胫分离比符合1∶1(121∶117),因此青、黄胫性状或黑、黄羽性状可能受1对等位基因控制。雏鸡的胫部皮肤转录组测序分析表明,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于黑色素生成通路(P < 0.01),Mc1r基因和已知参与黑色素合成的基因如TyrTyrp1在青、黄胫皮肤中的表达量存在极显著差异。另外,一些尚无报道参与胫色形成的基因如Wnt16、Wnt3aFzd10等也存在极显著差异。青胫性状的形成除涉及显著富集的黑色素生成通路外,还涉及细胞外基质与受体信号、信号传导、细胞骨架与迁移、细胞黏附、鞘脂与糖脂代谢。综合遗传分析与转录组分析,本研究推定培育品系W系中的青胫性状受Mc1r基因控制,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青胫性状的形成涉及多个信号通路,这为青胫性状形成机制的阐明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利用拜城油鸡公鸡与良凤花母鸡杂交一代(F_1),再利用拜城油鸡的公鸡与F_1中的青脚母鸡级进杂交,得到F_2代,选取F_2代的青脚母鸡与F_2代的高脚公鸡进行横交,得到油麻鸡F_3A型,测定其公、母鸡的屠宰性能与肉品质指标。结果表明:F_3A型公、母鸡的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分别比拜城油鸡公、母鸡提高6.73%(P<0.01)、5.8%(P<0.05)、2.82%(P>0.05)和4.42%(P<0.05)、4.22%(P<0.05)、1.65%(P>0.05);公、母鸡胸肌肉色分别比良凤花鸡提高7.31和11.08,公、母鸡腿肌肉色比良凤花鸡提高21.23和16.88;公、母鸡胸肌滴水损失分别比良凤花鸡提高1.26%(P<0.01)和4.73%(P<0.01)。拜城油鸡与良凤花鸡杂交后,杂交后代的屠宰性能有明显改善,肉品质指标亦有相应变化。  相似文献   

5.
采用高效液相技术测定了仙居鸡、固始鸡、隐性白鸡胸肌中肌苷酸的含量。结果表明:①胸肌肌苷酸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仙居鸡、隐性白鸡、固始鸡,其中仙居鸡胸肌肌苷酸含量显著高于固始鸡(p<0.05)。②仙居鸡、固始鸡胸肌肌苷酸含量性别间表现为公鸡低于母鸡,其中仙居鸡公母鸡间差异显著(p<0.05),而隐性白鸡公鸡高于母鸡。③胸肌肌苷酸含量与12周龄体重相关分析表明,仙居鸡、固始鸡胸肌肌苷酸含量与12周龄体重呈负相关,其中仙居鸡胸肌肌苷酸含量与体重相关达显著水平(p<0.05)。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索广西地方鸡种的羽色、胫色遗传规律,采用广西地方麻鸡里的黑羽黑脚鸡、麻羽黄脚鸡、瑶鸡、广西三黄鸡进行杂交,观察F1代的胫色、羽色的表现。试验结果表明,广西麻鸡里面的黑羽鸡与麻鸡杂交,F1大部分为黑羽,少部分为麻羽。黑羽鸡与广西三黄鸡杂交,F1半数以上黑羽,部分褐麻羽黄麻,少部分黄羽;胫色方面,瑶鸡与麻羽黄脚鸡杂交,F1公鸡白胫或黄胫,母鸡青胫,判断其基因型为Zid Zid和Zid W,胫色为伴性遗传。广西麻鸡的黑羽黑脚鸡与其他鸡杂交,F1公母鸡都会出现部分黄脚鸡,其胫色基因型应该是存在抑制基因Id。  相似文献   

7.
贵妃鸡与麒麟鸡杂交F1代体尺、屠宰性能和肉品质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贵妃鸡的肉用开发价值,本试验以贵妃鸡为父本,麒麟鸡(卷羽鸡)为母本进行杂交探索,同时对12周龄F1代杂交鸡进行体尺性状,屠宰性能和肉品质测定。结果表明:(1)12周龄F1代杂交公鸡体斜长、龙骨长、胫长均显著高于母鸡(P0.05)。(2)屠宰性能:12周龄公母鸡体重分别达到1 236.67 g和1 063.00 g,差异极显著(P0.01);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腹脂率、肌间脂肪宽和皮脂厚,公鸡分别为91.09%、83.44%、61.58%、15.33%、22.95%、3.71%、7.95 mm、3.96 mm,母鸡分别为89.36%、81.10%、61.75%、13.15%、19.08%、3.94%、7.53 mm、5.66mm,活体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半净膛率、全净膛重、胸肌重、腿肌重和心脏重极显著高于母鸡(P0.01),腿肌率、翅膀重显著高于母鸡(P0.05),而皮脂厚却极显著低于母鸡(P0.01),其余指标公、母差异不显著(P0.05)。(3)肉品质:在胸肌方面,12周F1代杂交母鸡的失水率显著高于公鸡(P0.05),其他指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腿肌方面,12周F1代杂交母鸡的肉色L值和失水率极显著高于公鸡(P0.01),但是杂交母鸡的肉色a值极显著低于公鸡(P0.01),其他指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8.
选用岭南黄鸡公鸡(快速)与湘黄鸡母鸡进行杂交,选取健康、初生重接近的杂交F_1代60羽进行饲养试验,分别在0~12周龄称重。利用Logistic曲线方程,对杂交F_1代各周龄的体重变化进行拟合。结果表明,杂交F_1代体重增长趋势符合Logistic生长曲线模型,拟合度R2达到0.9768,其生长曲线的拐点为9-12周龄;杂交F_1代的初生重、第5周龄体重与12周龄体重的相关性较大,达极显著相关(P﹤0.01)。试验分析结果可以为筛选新的优质鸡商用配套系品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仙居鸡早期肉用性状的测定与遗传力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定仙居鸡体重、体尺、屠宰和肉品质性状,研究其肉用特性。试验用12个公鸡家系的720只健康雏鸡(公、母各半),进行为期12周的饲养。每周测定个体重,12周龄时每个家系取5只公鸡、5只母鸡测定其体尺、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结果表明:2周龄后公鸡体重均极显著大于母鸡(P<0.01),12周龄公、母体重分别为858.9g和719.5g;12周龄公鸡的体斜长、龙骨长、胫长、胫围都显著大于母鸡(P<0.05);公鸡的屠体率、半净膛率、胸肌率、头率、爪率、心率、肝率等指标均极显著大于母鸡(P<0.01),而肌、腺胃率则是母鸡极显著大于公鸡(P<0.01);公鸡胸肌剪切力显著大于母鸡(P<0.05)。  相似文献   

10.
隐性白羽鸡的早期发育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隐性白羽鸡0~12周龄体重、体尺发育规律,结果显示:①公、母鸡间体重、体尺差别明显,尤其在生长高峰以后;②体重的遗传力较高(0.36~0.57),且在生长高峰前逐渐升高、生长高峰后逐渐降低;③除个别周龄外,体尺性状的遗传力以中等为主;④12周龄性别间胫色差异不显著;⑤龙骨长、公鸡胫长在8周龄前几乎是直线生长,胸宽、母鸡胫长在6周龄前直线生长,胫围、胸角度在4周龄前生长较快,此后生长发育趋缓。  相似文献   

11.
不同性别固始鸡生长曲线的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Logistic曲线方程,对固始鸡0~12周龄体重曲线进行拟合。结果表明,Logistic曲线方程可以很好地拟合固始鸡的生长曲线(公鸡:R2=0.9877,母鸡:R2=0.9950)。6.9周是固始公鸡的生长转折点,6.4周是固始母鸡的生长转折点。  相似文献   

12.
分别用安卡麻公鸡、安卡红公鸡与南宁麻母鸡杂交,其子代红麻鸡及黄麻鸡同原品系黑麻子代性能比较,11周龄公母混合鸡平均体重红麻鸡为2.424kg、黄麻鸡为2.476kg、黑麻鸡为2.169kg;料肉比红麻鸡为2.36、黄麻鸡为2.31、黑麻鸡为2.63;平均成活率红麻鸡为97.3%、黄麻鸡为94.7%、黑麻鸡为96.7%。  相似文献   

13.
鸡种、日粮能量和日粮蛋白质对体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采用两种能量水平、三种蛋白质水平组成的6种日粮饲喂7周龄至12周龄的7个鸡种(含4个组合),研究有关因素对82日龄鸡体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三个纯种鸡间的体斜长、龙骨长、胫长、胫围、胸宽、头宽差异显著,表现为隐性白羽鸡高于固始鸡,并都优于仙居鸡。②公、母鸡的体尺各性状间差异极显著,除胸角外,均表现为公鸡高于母鸡。③日粮能量对体尺各性状的影响不显著。④18.0%日粮蛋白质组的体斜长、龙骨长、胸宽均显著高于21.0%或15.1%日粮组。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选用淅川乌骨鸡、培育的新品系青胫隐性白羽鸡和黄胫丝毛鸡,组成淅川乌骨鸡♂×淅川乌骨鸡♀、淅川乌骨鸡♂×青胫隐性白羽鸡♀、淅川乌骨鸡♂×黄胫丝毛鸡♀3个组合,分析F1代0周龄、6周龄和16周龄的肤色、胫色的变化,胫色与肤色的关系及淅川乌骨鸡♂×黄胫丝毛鸡♀肤色胫色与性别的关系等。结果表明:1从肤色上分析,纯繁组、淅川乌骨鸡×青胫隐性白组没有浅乌肤出现,只有深乌和黄白两种肤色。而淅川乌骨鸡×黄胫丝毛鸡组浅乌肤个体较多。3个组合的F1代,随着的周龄增加,乌肤比例增加,浅肤个体减少。2从胫色看,纯繁组、淅川乌骨鸡×青胫隐性白组的后代胫色逐渐加深,至16周龄,几乎全部是深乌色。淅川乌骨鸡×黄胫丝毛鸡组的后代深乌胫的比例变化较少,6周龄时浅乌肤个体几乎都变成了黄白胫,所以黄白胫的比例急剧增加。整体来看胫色与肤色基本呈现一致性,深乌胫时,肤色多为深乌肤且深乌胫深乌肤的比例呈上升趋势。本研究显示:淅川乌骨鸡×青胫隐性白杂交组后代能较好地保持亲本的胫色肤色,且随着周龄的增加胫色肤色具有时效性。3个组合不能根据胫色和肤色进行雌雄鉴别。  相似文献   

15.
对12周龄兴义矮脚鸡和矮脚黄鸡的屠宰性能、常规肌肉品质及肌肉脂肪酸、氨基酸含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2周龄时,兴义矮脚鸡活重极显著高于矮脚黄鸡(P<0.01),而腿肌率和屠宰率显著低于矮脚黄鸡(P<0.05);肌肉失水率和胸肌纤维直径极显著低于矮脚黄鸡(P<0.01);兴义矮脚鸡除色氨酸外,其余7种必需氨基酸均高于矮脚黄鸡;胸肌亚油酸含量兴义矮脚鸡为17.66%,矮脚黄鸡为15.29%。  相似文献   

16.
如皋鸡生长发育规律和体尺性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试验对0~12周龄如皋鸡的体重生长规律及12周龄体尺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1~12周龄公母鸡间体重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公鸡的体重整齐度较差;②Gompertz模型能很好地描述鸡体重生长模式(R2>0.996),其生长拐点在6~7周龄,如皋鸡成熟体重和生长高峰体重的遗传力均为0.09,初生重估计值、平均生长速率、生长高峰周龄的遗传力分别为0.21、0.32、0.37;③用全同胞和半同胞2种遗传模型估计的体重方差组分及遗传力结果有明显差异。用全同胞遗传模型计算的公鸡体重遗传力明显高于母鸡(都是高遗传力),体重遗传力总体上随饲养周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随周龄增加母本效应越来越小,并且公鸡受母本效应的影响明显大于母鸡,用半同胞遗传模型计算的公鸡体重遗传力7周龄前小于母鸡,8~9周龄等于母鸡,10~12周龄大于母鸡;④12周龄体尺性状中除胸角性别间差异不显著(P>0.05)、公鸡胫色显著黄于母鸡(P<0.05)外,其他性状均为公鸡极显著大于(红于)母鸡(P<0.01);⑤12周龄胸角与其它体尺性状表型相关都不显著(P>0.05),其余绝大部分性状间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相关。⑥活重、体斜长、龙骨长、胫长、胫围、冠长、冠高、冠色、胫色、胸角、胸宽的遗传力分别为0.53、0.11、0.64、0.92、0.42、0.16、0.15、0.52、0.25、0.16、0.40。  相似文献   

17.
将含有dw基因的纯系黄鸡导入宁波市振宁牧业有限公司选育的地方品种鸡群(R系)内,培育出新的含有纯合dw基因品系K系。选育出的振宁矮小型黄鸡品系K系,体型外貌一致,胸肌丰满,鸡肉光滑,毛孔细小,胫短;公鸡胫长6.0 cm以下,母鸡胫长5.5 cm以下;公鸡16周龄体重在1.70 kg以上,母鸡在1.25 kg以上。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由优质鸡和快大型鸡杂交而来的"半优鸡"的生长发育规律,构建反映体尺性状对屠宰性能的回归方程,试验对600只由母系杏花鸡与父系白洛克鸡繁育出的F_2代半同胞种质资源群的初生重、1~12周龄体重、10周龄体尺性状、90日龄屠宰性状进行检测。结果显示:Gompertz模型为0~12周龄F_2代半同胞群体生长发育的最佳模型;F_2代群体胫直径、胸宽、胫长、2周龄体重、体斜长等性状与屠宰性能之间存在显著相关(P0.05)。研究提示:Gompertz模型对F_2代杂交鸡进行生长曲线的拟合和分析可行;利用10周龄胫直径、体斜长及2周龄体重等可加强选育屠宰性能优异的种鸡,为肉鸡的高效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固始鸡快羽系胫色、羽色与羽毛生长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对固始鸡快羽系胫色、羽色的变化规律及羽毛生长情况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 :随着周龄的增加 ,胫色的变化是由浅色向深色转变 ;而羽毛则是由深色向浅色转变。固始鸡快羽系部分公鸡 6周龄已有明显的性征表现 ,此时羽色鲜艳、亮丽、鸡冠发育清楚可辨 ,公鸡羽色多为红棕黄羽。羽毛脱换情况为 :从 5日龄开始长尾羽 ,9日龄快羽鸡部分个体的颈部开始换羽 ,到 13日龄全部开始换羽 ,换羽顺序依次为尾、颈、胸、体干 (沿翅膀边缘两侧 )至背部。  相似文献   

20.
应用大体解剖学与组织学切片技术,对父母代固始鸡空肠的发育形态学进行了研究,并用Logistic曲线方程对空肠重量增长进行拟合。结果表明:空肠的长度、重量、周长和空肠的绒毛长度、绒毛宽度、隐窝深度、肠腺宽度与周龄呈正相关;空肠指数、空肠的肠腺密度与周龄呈负相关;Logistic方程可以很好地拟合空肠的增重曲线(公鸡R2=0.9968,母鸡R2= 0.9891),公鸡的空肠增重拐点是8.26周,母鸡是8.64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