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为比较凯氏定氮法与杜马斯燃烧法测定饲料中粗蛋白质含量的准确性与检测效率,采用此两种方法同时对12个样品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能准确检测出样品中粗蛋白质含量,测定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凯氏定氮法检测效率较低,而杜马斯燃烧定氮法操作简易,检测效率较高,是值得推广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2.
在牛奶的营养成分中,蛋白质含量是衡量牛奶质量的核心指标。因此,文章探索两种牛奶中蛋白质含量的检测方法。为比较凯氏定氮法和杜马斯燃烧法测定牛奶中蛋白质含量的准确性,对市面上出售的3种牛奶样品(即全脂纯牛奶、脱脂纯牛奶、发酵乳)进行测定。并讨论了牛奶样品温度对蛋白质含量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牛奶样品的温度对凯氏定氮法、杜马斯燃烧法的蛋白质检测结果没有显著影响。随后,使用凯氏定氮法与杜马斯燃烧法测定了这3种牛奶中蛋白质含量,试验结果显示,这两种方法均能准确测定牛奶样品中的蛋白质含量,检测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 <0.05)。3种牛奶中的蛋白质含量对比为全脂纯牛奶>脱脂纯牛奶>发酵乳。凯氏定氮法测定结果的相对误差均小于杜马斯燃烧法的相对误差,这表明凯氏定氮法比杜马斯燃烧法的准确度略高。  相似文献   

3.
采用杜马斯燃烧法及凯氏定氮法两种测试方法对饲料及饲料原料的氮含量进行分析检验.目的在于对两种分析方法进行比较.同时分析测量误差.通过试验验证,两种测试方法的结果呈线性相关,且配合饲料、浓缩饲料、部分单一饲料含氮量测定值问没有显著差异(P>0.05),精料补充料差异显著(P<0.05).且采用杜马斯燃烧法无需消解、无化学...  相似文献   

4.
饲料中硝态氮对燃烧法与凯氏法总氮含量测定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确定硝态氮对饲料含氮量的杜马斯燃烧法测定值(Cn)和凯氏法测定值(Kn)的影响,对14种硝态氮含量较高的饲料原料,采用杜马斯燃烧法和凯氏法测定各样本中的含氮量,并以化学法测定硝态氮含量为对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4种样本含氮量的燃烧法测定值显著高于凯氏法测定值(P<0.01),虽然2种方法测定结果间高度相关(r=0.9960),但拟合曲线与Y=X存在显著差异(P<0.01),燃烧法与凯氏法测定值间差值(Cn-Kn)与饲料中硝态氮含量相关性低(R2=0.6036)。由此可得出,当饲料中含有大量硝态氮时,燃烧法测定值显著高于凯氏法测定值,但2种方法测定值差与硝态氮含量相关性低,因此硝态氮是造成饲料含氮量的燃烧法与凯氏法测定值间差异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惟一原因。  相似文献   

5.
杜马斯燃烧法与凯氏法测定饲料含氮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20种常见的饲料原料和2种化学标准物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凯氏法和杜马斯燃烧法测定各饲料样本中的含氮量,并将其中11种样本分别送往3个实验室进行凯氏法和杜马斯燃烧法的测定,分析误差来源,以确立一种快速无污染的饲料含氮量测定方法.结果表明,两种测定方法呈显著线性相关(r=0.999 8,P<0.001),而且大部分蛋白质饲料和能量饲料的含氮量测定值间没有差异(P>0.05),变异系数(CV)<5%,但在测定羊草、小麦秸、玉米秸、稻草时,两种方法的测定值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CV<5%).在3个不同的实验室使用凯氏法测定时,7种样本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2种样本的CV大于5%;而使用燃烧法时,只有2种样本存在显著差异(P<0.05),并且所有样本的实验室间CV均小于5%.11种饲料样本在3个不同实验室间测定值的平均CV值表现为燃烧法明显小于(P<0.01)凯氏法.杜马斯燃烧法可以作为测定动物饲料和饲粮含氮量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6.
粗蛋白含量的测定方法有凯氏定氮法、杜马斯燃烧法、红外光谱分析、流动注射比色分析、双缩尿法、Folin-酚试剂法(Lowry法)、紫外吸收法、马斯亮蓝法(Bradford法)、二喹啉甲酸(BCA)法等,在上述替代凯氏定氮法中,有些方法操作程序繁琐,  相似文献   

7.
催化剂中添加H_2O_2可克服凯氏定氮法消化时间过长的弊端。为研究此改良方法的稳定性和具体消煮时间,该试验通过调整催化剂中H_2O_2添加量和消化时间,测定和比较不同原料改良方法和凯氏定氮法测定值的比值。结果表明:(1)用H_2O_2完全取代混合催化剂,不同原料两种测定值的比值差异显著(P0.05或0.01),且消化不完全;(2)用样品量1.5倍的H_2O_2替代1/2的催化剂,在消煮温度为360℃时,20 min可充分消化;(3)不同原料H_2O_2-混合催化剂法测定值与凯氏定氮法测定值的比值不相等(P0.05或0.01),但同种原料不同来源样品该比值恒定(RSD1%)。通过建立不同单一原料凯氏定氮法与H_2O_2-混合催化剂法蛋白质测定值的比值数据库,可利用H_2O_2-混合催化剂法快速测定单一饲料原料的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8.
<正>粗蛋白含量的测定方法有凯氏定氮法、杜马斯燃烧法、红外光谱分析、流动注射比色分析、双缩尿法、Folin-酚试剂法(Lowry法)、紫外吸收法、马斯亮蓝法(Bradford法)、二喹啉甲酸(BCA)法等,在上述替代凯氏定氮法中,有些方法操作程序繁琐,有些方法所用仪器极其昂贵,很难在基层实验室推广[1-4]。比色法近年来发展较快,而且已取得了较大进展[3-5]。其原理是饲料样品中的粗蛋白质经H2SO4消化转化  相似文献   

9.
应用KDN—04型蛋白质测定仪与国际法即凯氏定氮法对10批不同饲料样品分别进行粗蛋白测定,每测定一个样品,凯氏定氮法需要4小时左右,KDN—04型蛋白质测定仅需1小时左右。结果表明,10批饲料样品通过测定粗蛋白百分比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0.
将不同豆类饲料原料粉碎后,加入95%乙醇溶液,水浴加热后静置过夜。取其上清液稀释后,在250nm处,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以大豆异黄酮标准品作标准曲线测定含量。结果得出,不同豆类饲料原料中大豆异黄酮含量不同,大豆中大豆异黄酮含量为2004.63±92.98(μg/g),大豆粕(CP43%)中大豆异黄酮含量为2201.73±36.82(μg/g),大豆粕(CP48%)中大豆异黄酮含量为2265.54±60.07(μg/g),大豆粉中大豆异黄酮为2333.55±60.00(μg/g),膨化大豆中大豆异黄酮含量为2264.75±24.61(μg/g),赣中南小黑豆中大豆异黄酮含量为2239.44±24.8(μg/g)。并且饲料原料的加工工艺对大豆异黄酮含量的影响各有不同浸提法生产的大豆粕中大豆异黄酮含量较原料生大豆的高,但膨化法生产的膨化大豆较其原料无较大变化。大豆与赣中南小黑豆间大豆异黄酮含量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11.
口蹄疫灭活疫苗中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口蹄疫灭活疫苗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可以反映出疫苗生产工艺的优劣以及疫苗质量。采用凯氏定氮法、改良Lowry法和考马斯亮蓝法三种较常见的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对全国六个不同口蹄疫灭活疫苗生厂家共计15批疫苗的总蛋白质含量进行测定,并对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同时采用SDS—PAGE对样品中蛋白质含量进行定性,验证以上三种方法测定结果。结果表明,这些疫苗的总蛋白质含量差异比较大,1mL水相样中蛋白质含量在50—2000μg范围内。三种检测方法比较表明,改良Lowry法能较真实的反映口蹄疫灭活疫苗中蛋白质含量;与凯氏定氮法相比,此方法操作简单,工作效率高,而且低耗。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2种氧弹热量计测定样品总能(GE)的差异及其对能量消化率的影响。采用两样本比较试验设计,考察2种氧弹热量计测定4个饲粮、3个饲料原料及4个粪样的GE与其变异系数的差异,以及测定饲粮、饲料原料和仿生消化未消化残渣GE后计算的酶水解物能值(EHGE)和能量消化率的差异。在GE日内与日间变异的测定中,在每天09:00—21:00,每3 h测定1次样品的GE值,共测定4次,累计测定4 d。在仿生消化法饲粮能量消化率的测定中,每个样品的仿生消化设10个重复,未消化残渣绝干后随机分成2组。2种氧弹热量计测定饲粮或饲料原料GE,每个样品重复测定2次,对每个未消化残渣重复样品的GE测定1次。结果表明:1)2种氧弹热量计测定饲粮、饲料原料的GE存在显著差异(P<0.01),而粪样的GE差异不显著(P>0.05)。2)与氧弹热量计型号1相比,氧弹热量计型号2测定粪样GE的日内、日间及总变异系数相对较小。3)2种氧弹热量计测定样品及残渣的GE,由此计算的饲粮3、棉籽粕的EHGE在2种氧弹热量计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饲粮3及3个饲料原料的能量消化率在2种氧弹热量计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2种型号氧弹热量计在测定饲粮及饲料原料的GE上存在差异,在测定粪便GE的重复性上差异较大。2种氧弹热量计间测定样品GE的差异引起了部分样品EHGE及能量消化率的差异,但这一差异程度远低于GE差异的程度。  相似文献   

13.
采用凯氏定氮法、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分别作用于5种饲料原料(豆粕、血粉、鱼粉、DDGS、羽毛粉),并测定其粗蛋白的含量、溶解度及体外消化率。试验结果表明:粗蛋白的含量依次为:羽毛粉〉血粉〉鱼粉〉豆粕>DDGS;豆粕、血粉、鱼粉、DDGS、羽毛粉的溶解度分别为:83.56%、56.4%、34.01%、14.33%、7.99%;豆粕、鱼粉、血粉、DDGS、羽毛粉中粗蛋白在消化道不同部位消化率均不相同,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粗蛋白在体外的消化率呈现动态增加的趋势。在消化28h后,豆粕中粗蛋白的体外消化率为84.69%,显著高于其他4种;血粉、鱼粉、DDGS、羽毛粉中粗蛋白的消化率分别为63.19%、61.56%、48.77%和14.25%。  相似文献   

14.
饲料中粗蛋白测定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饲料中粗蛋白含量一般使用凯氏定氮法,其原理是在催化剂作用下,用硫酸破坏有机物,使含氮物转化成硫酸铵,再加入强碱进行蒸馏使氨逸出,用硼酸吸收后,再用酸滴定,测出氮含量,从而计算出粗蛋白含量。通过对2012年产的一份玉米样品的检验,来比较分析高氯酸-硫酸消化法和混合催化剂法这两种常用方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试验采用硝酸—高氯酸的湿灰化前处理方法处理饲料样品,测定植物性饲料原料中微量元素铜和铁的含量,同时采用干灰化法(国标法)检验测定结果,并进行精密度和准确度试验。结果表明,湿灰化法可以达到国标干灰化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两种测定方法测定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证明在测定饲料原料中微量元素铜和铁含量时硝酸-高氯酸湿灰化法可以代替国标法。  相似文献   

16.
蛋白质含量是饲料质量控制的一项重要指标,饲料蛋白质含量的检测十分重要.该实验用双缩脲法测定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并与凯氏定氮法作做比较,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表明:这2种方法测得结果差异较大,双缩脲法测得结果比凯氏法小约17.3%,而且结果不稳定,不适于饲料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优化饲料中粗脂肪超声提取工艺参数。[方法]以草鱼膨化配合饲料为试验材料,设计单因素试验,考查分析4个因素(液料比、浸泡时间、超声时间和超声次数)不同水平对饲料粗脂肪含量测定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设计4因素3水平L9(34)正交试验,优化饲料粗脂肪超声提取工艺参数。采用优化后的超声提取工艺测定草鱼膨化配合饲料的粗脂肪含量,并与索氏提取法测定结果进行比较,重复6次,以此验证最佳超声提取工艺参数。超声提取工艺参数确定后,分别采用超声提取法和索氏提取法测定13种不同饲料样品的粗脂肪含量,重复6次,分析比较两种方法在测定饲料原料和常见动物性饲料产品粗脂肪含量的差异。[结果]影响饲料粗脂肪含量测定各因素的排序为超声次数>液料比>超声时间>浸泡时间;最佳超声提取工艺为液料比37.5 mL/g,浸泡0 min,超声时间30 min,超声提取2次;最佳超声提取工艺下,草鱼膨化配合饲料的粗脂肪含量为4.76%(n=6),而索氏提取法粗脂肪含量为4.77%(n=6),试验证明超声提取工艺稳定且可行;分别采用超声提取法和索氏提取法测定13种不同饲料样品的粗脂肪含量,两种方法测定...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运用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烟酸及烟酰胺的微生物测定方法测定了10种天然饲料原料及8种全价饲料中烟酸的含量。植物乳杆菌ATCC 8014对烟酸具有极高的特异性与灵敏性,通过测定其在含有烟酸的样品中形成的光密度来测定样品中烟酸含量。结果表明:标准曲线在0~5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平均回收率为98.75%,R SD<10%,该法用于饲料中烟酸的测定重现性好、灵敏性高,为天然饲料原料和全价料中烟酸测定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利用凯氏定氮法对茜草科拉拉藤属植物蓬子菜(Galium verum)、藜科藜属植物藜(Chenopodium album)和藜科地肤属植物木地肤(Kochia prostrata)的叶片粗蛋白含量进行了测定与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蓬子菜、藜、木地肤3种植物叶片粗蛋白含量依次为0.58%、1.06%和0.40%,其中,藜的叶片粗蛋白含量较其他2种植物叶片粗蛋白含量高,木地肤与藜的种间表现为差异显著(P〈0.05),而蓬子菜与木地肤的种间表现为差异不显著(P〉0.05),蓬子菜与藜的种间表现为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0.
以内蒙古海拉尔东山的蓼科植物酸模、蔷薇科植物委陵菜、苋科植物苋菜的风干样作为试验材料,运用凯氏定氮法对3种植物叶片中的粗蛋白含量进行了测定与比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3种植物叶片的粗蛋白含量分别为0.80%、1.79%和1.18%,其中委陵菜叶片的粗蛋白含量最高,且与酸模和苋菜叶片的粗蛋白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酸模与苋菜叶片的粗蛋白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委陵菜更具有被开发为新的饲料蛋白来源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